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798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圆的认识.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圆的认识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

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

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

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

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

曲线。

师:

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

点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

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

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

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

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

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学生操作)

师:

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

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

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

(板书)

点评: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

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

(学生操作)

生1:

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

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

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

||相等,都是2.8厘米。

师:

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

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

(学生操作)

师:

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

2.3厘米2.3厘米2.3厘米2.3厘米2.3厘米

生2:

2.4厘米2.4||厘米2.4厘米2.4厘米2.4厘米

生3:

2.5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2.5厘米

生4:

2.8厘||米2.8厘米2.8厘米2.8厘米2.||8厘米

师:

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

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

有,相等。

师:

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点评:

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量数据||,然后指导学生看数据,找规律,归纳出同一个圆||内半径相等的结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

:

师:

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

半径用字母r表示。

(老师板书)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它们都相等吗?

生:

有无数条,都相等。

师:

回答非常正确。

(板书)

点评:

让学||生回味知识,强化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掌握。

4、动手操作,认识直径。

师:

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

通过圆心吗?

生:

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

师: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板书)

师: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道理||。

生: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所以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

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相等,所以,同一个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

师:

很好。

(板书)

点评:

学生有了这种推理能力,难能可贵。

5、回顾讨论,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

||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直径与半径存在着什么关系?

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到这种关系的?

生1:

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生2:

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

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师:

你们回答都对。

(||板书:

d=2r或r=d/2)。

但找到关系的路子不一样,同学们,哪一个同||学回答的好一些?

生:

后一位同学回答的好一些,后一位同学是推理出来的||,能力高一些。

点评:

老师这种指导性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6、尝试练习:

课本58页做一做:

1题、2题。

三、画圆。

1、尝试画圆。

师||:

你们会画圆了吗?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不凭借圆形物体)。

(学生||操作)

师:

你们都画出来了吗?

若画出来了,请回答是怎样画出来||的?

并说出画圆的依据。

生1:

画出来了,是凭手圈出来的,没有什么依据。

生2:

没有画出来。

生3:

画||出来了,我是先在白纸中间点一点,把棉线的一端固定在这一点上,把捆着铅笔||头的另一端放在白纸上,拉直棉线转动一圈,铅笔头留下的痕迹就成了一个圆。

根||据是:

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固定的一端端点是圆心,棉线长是半径,铅笔头||留下的痕迹便是圆。

师:

后一个同学画得对,道理说得好,不||会的同学不要紧,请注意看老师示范。

点评:

让学生尝试||画圆,并让学生说出画法和依据,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规范画圆的步骤。

老师以圆规画圆为例示范。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画法:

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

在画圆的同时标||出圆心和半径。

3、学生练习画圆,画半径为2.5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圆各||一个,并说清画法和依据。

4、学生分组讨论:

圆的位置、大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四、课堂小结。

师:

本节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答,(略)。

师: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怎样?

请同学们课后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点评:

课堂小结,延伸课||外。

既注重了本节学习任务的落实,又注重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目标检测。

(略)。

六、作业:

课本60页:

1题、2题。

总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求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教师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堂结束达标。

3、教||学的指导思想端正,教师始终处在指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4、教法独特。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初步认识圆),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表象——抽象)和认知规律,||采取动手操作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折、量、画、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

在探索中分别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再让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完成对圆的整体认识。

5、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例如:

在认识圆心时老师提出||了“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了⑴折痕一样长,⑵交点在圆的中||心,⑶每条折痕一样长,⑷交点把折痕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学生的发现,无疑是一种创新。

老师提出的这个开放性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

在认识半径时,让学生观察数据组,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同圆的半径相等的结论。

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例如:

老||师让学生回答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注重引导学生推理出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6、课堂教学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并注意了课堂延伸,解决课内的余||留问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7、基||础知识落实的很好,重难点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巩固。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

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