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标语大全.docx
《生物实验室标语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验室标语大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实验室标语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生物实验室标语大全
篇一:
实验室参考标语
实验室参考标语:
物理实验室:
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3、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
4、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5、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6、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7、实验是科学之父。
8、尽心感应
9、为明天充电
10、折射创造之光
化学实验室:
1、任何人都得承认实验是科学之父。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3、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须躬行。
5、探索、求知、明理
6、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生成有用材质
8、悉心催化
9、真知从怀疑开始
10、实验是理论的验证,理论是实验的升华。
生物实验室:
1、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2、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3、感觉并不欺骗人,判断倒会欺骗人。
4、大胆探索,反复实验。
5、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
6、凡事不经实践检验就肯定这是愚蠢。
7、捕获成长基因
8、精心栽培
9、着生命新绿
科学实验室
1、用手触摸自然,用心感受科学
2、自然创造了文明,文明改造了自然;
3、知识来源于测量;
4、科学、严谨、求实、创新;
5、在这里,可能又一个苹果落在你头上;
6、认真细致,规范操作;
7、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把自然浓缩到这里,从这里走向大自然。
10、最聪明的小朋友就是喜欢动手的小朋友
篇二:
生物实验室文化标语
东岗镇一中生物实验室文化内容标语框4个(带标语和人物图片)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
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的。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
是我的坚持精神。
——路易斯·巴斯德
有益于身而有害于家的事情,我不干;有益于家
而有害于国的事情,我不干。
——卡尔·冯·林奈
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
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实验室后墙内容主题:
观察自然,认识生命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步骤
显微镜结构
显微镜使用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10米
左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
二、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
)
把一个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用两手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
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
止
三、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
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
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标本为止
注意:
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
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
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高倍物镜的使用:
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
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严忌单手提取显微镜。
2、若须移动显微镜,务必将显微镜提起再放至适当位置,严忌推动显微镜(推动时造成的震动可能会导致显微镜内部零件的松动,切记!
!
),使用显微镜请务必小心轻放。
3、使用显微镜时坐椅的高度应适当,观察时更应习惯两眼同时观察,且光圈及光源亮度皆应适当,否则长时间观察时极易感觉疲劳。
4、转动旋转盘时务必将载物台降至最低点,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刮伤接目镜之镜头。
5、标本染色或其它任何操作皆应将玻片取下,操作完成后再放回载物台观察,切勿在载物台上操作,以免染剂或其它液体流入显微镜内部或伤及镜头。
6、观察完一种材料,欲更换另一种材料时,务必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点,换好玻片后再依标准程序重新对焦,切勿直接抽换标本,以免刮伤镜头或玻片标本。
7、用毕显微镜应将载物台下降至最低点,并将低倍镜对准载物台中央圆孔处,将电源线卷好,盖上防尘罩,并收入存放柜中。
篇三:
生物实验室标语
(2)
bY063-0007oJ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bY063-0008oJ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
bY063-0009oJ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bY063-0010oJ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bY063-0011oJ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bY063-0012oJ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bY063-0013oJ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bY063-0014oJ任何人都得承认实验是科学之父
bY063-0015oJ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bY063-0016oJ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bY063-0017oJ大胆探索,反复实验
bY063-0018oJ探索、求知、明理
学校部室生物实验室标语:
1,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nothingisbetterthanexperiments.
2,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Attemptismoreeffectivethanemptywords.
3,感觉并不欺骗人,判断倒会欺骗人.
Feelingisnotalwaysrightbutjudgingsometimes.
4,大胆探索,反复实验.
explorebravelyanddoexperimentsrepeatedly.
5,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总结.
carefulobservationseriouslyanalysisandscientificsummary.
6,凡事不经实践检验就肯定这是愚蠢.
withoutpracticeeverythingprovestobefailure
图片编号:
xx021-008生物实验室标语李继侗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7生物实验室标语马文昭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6生物实验室标语裴文中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5生物实验室标语钱崇澍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4生物实验室标语秦仁昌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3生物实验室标语斯行健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2生物实验室标语童第周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图片编号:
xx021-001生物实验室标语汤飞凡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1、李继侗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名人简介:
李继侗,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教育家。
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
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在植物生理学研究方面首先发现光合作用的瞬时效应。
杰出贡献:
李继侗发表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学论文及盛誉。
为了能使科研成果及时反映和交流,积极创办了不定期的刊物《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资料丛刊》(现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的前身)。
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常委,参加我国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制订,为推动我国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发展及其有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马文昭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名人简介:
马文昭,字筱乾,1886年5月31日生于河北省保定。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他幼年就开始参加劳动。
因为家人信仰基督教,所以他能在教会学校半工半读。
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也很勤奋,因此得到了教会的赏识。
组织
学家,医学教育家。
杰出贡献:
马文昭研究过细胞腺粒体和戈尔吉氏体与细胞分泌的密切关系,认为磷脂类是这两种细胞器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形成分泌颗粒过程中于这两种细胞器内转化。
这些论断得到了现代细胞学的确证。
他从事过吗啡中毒研究,又研究磷脂类对组织的作用并将其理论推广于临床实践。
毕生从事组织学教学工作,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是中国组织学的
奠基人。
3、裴文中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名人简介:
裴文中(190401.19-198209.18),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河北丰南人。
1927年毕于北京大学地质
系。
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杰出贡献
:
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
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了考古学重要依据。
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
1949年后,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4、钱崇澍中国八大生物学家之一
名人简介:
钱崇澍,字雨农,浙江省海宁县路仲人生于1883年11月11日,享年82岁。
植物学家,教育家,中
国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地植物学、植物区系学的创始人之一。
杰出贡献:
钱崇澍是研究中国植物生态学的第一个学者,1927年,发表了中国最早有关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的论文。
钱崇澍还十分重视森林植物的研究,对植物学史亦颇有研究,同时也颇看重科学普及工作。
他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许多重要文献,如:
《中国森林植物志》、《中国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区划草案》、《中国植被类型》、
《黄河流域植物分布概况》、《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