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6486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2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3套试题郑州市实验高级中学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十二中中考生物模拟试卷(6月份)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打开你的影集,你会发现,现在的你,比童年的你长高了许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

A.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生长的结果

2.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

A.5×、10×B.10×、40×C.15×、10×D.20×、40×

3.甘薯可以用块根、种子和茎繁殖,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为了保持某种甘薯的优良性状,下列通常不能用来繁殖的是(  )

A.块根B.茎C.种子D.组织细胞

4.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蜥蜴的尾部会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动.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群行为D.节律行为

5.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6.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7.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其他物质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破坏了土壤的成分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8.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9.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

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

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10.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11.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两栖类D.鸟类

12.将活鲫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活鲫鱼便会死亡.这是因为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

A.气管B.湿润的皮肤C.肺D.鳃

13.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3对、23对、23对B.23条、23条、23对

C.23条、23条、23条D.23条、23对、23对

14.在冬季生产蔬菜的温室中,保持一定的温度条件是很关键的.可是有时温室内温度并不很高,在白天还要开窗通风,其主要原因是(  )

A.获得更多氧气B.获得更多二氧化碳

C.获得更多新鲜空气D.通风对流

15.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的生长.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特制的显微镜下,能看到其脑部、皮肤、肺部发出绿色荧光.关于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的细胞内基因数目非常少

B.只有高等生物才有基因

C.生物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D.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染色体上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神经结构叫  ,图中⑤表示感受器,⑤的功能是  .

(2)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战栗.“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而后感觉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  产生的,先战栗后疼痛这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3)若②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是否会发生“战栗”?

  ;是否会产生疼痛?

  .(填“是”或“否”)

(4)图中甲是  集中的地方,乙是由  组成.

17.据下图回答问题

(1)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无变化,这是因为  .

(3)将实验装置放置黑暗中数小时,挤压塑料袋,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  .

(4)若从该植株上摘取一片新鲜的叶,放在黑暗中几小时,称其重量减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和  .

18.冬小麦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请根据研究冬小麦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关问题作答:

(1)冬小麦茎的高矮、产量高低、成熟早晚等都是性状,生物性状的遗传一般是由DNA上的  控制的.

(2)冬小麦的高茎(A)和矮茎(a)是一对  ,将两株高茎冬小麦杂交,收集全部种子共672粒种植,后代出现部分矮茎冬小麦.则子代中高茎冬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矮茎冬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假如所有种子均发育成了植株,则理论上共有矮茎冬小麦  株.

(3)去年冬天至今,我市遭受了严重干旱,导致冬小麦大量减产,可见水分对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冬小麦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填生理过程).科学家正试图把燕麦的抗旱基因转移到冬小麦中,培育抗旱的冬小麦,这种技术在生物学上称为  .

19.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第  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这属于人体的第  道防线.

(3)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来看,接种甲型HINI流感疫苗属于  ,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  ,这属于人体  性免疫.

(4)如果发现某人上臂肱动脉受伤出血,应在病人受伤血管的  (近心端、远心端)止血;

(5)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

烤制面包或蒸馒头时利用  ;

(6)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单位分别是  ;  .

 

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十二中中考生物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打开你的影集,你会发现,现在的你,比童年的你长高了许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

A.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B.细胞分化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生长的结果

【考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分析】人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细胞分化分不开的,据此答题.

【解答】解:

细胞生长是指新分裂产生的细胞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如图:

人体之所以能够由小长大,一是靠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二是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三是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故选A

 

2.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

A.5×、10×B.10×、40×C.15×、10×D.20×、40×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数量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解答】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5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50倍,D选项放大800倍,只有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选:

A

 

3.甘薯可以用块根、种子和茎繁殖,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繁殖.为了保持某种甘薯的优良性状,下列通常不能用来繁殖的是(  )

A.块根B.茎C.种子D.组织细胞

【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无性生殖的优点,解答本知识可结合受精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

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由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其后代保持了亲本的性状,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有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种子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

C.

 

4.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蜥蜴的尾部会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动.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B.攻击行为C.社群行为D.节律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攻击行为:

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社会行为:

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防御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月运节律、季节节律等.

【解答】解:

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目的是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故选:

A

 

5.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一般家庭是利用冰箱来保鲜水果、蔬菜,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解答】解:

A、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A错误.

B、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B正确.

C、降低环境温度,会减缓呼吸作用,不是加快呼吸作用,C错误.

D、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环境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不是减少了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了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

B.

 

6.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的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

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

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

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可结合叶片的结构图与实验现象及实际生活联系记忆.

【解答】解:

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由设计的实验可以得知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孔处有气泡形成,一般来说会在气孔形成一个气泡,一个气泡代表一个气孔.所以发现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叶片背面比正面的气孔数目多.

故选:

C

 

7.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其他物质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破坏了土壤的成分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植物体要想正常的生长,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等的生理功能就要正常进行,据此作答.

【解答】解:

结合分析,由题意可知,花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太多,土壤中的氧气就少,使植物的根缺氧,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时间久了,根就会腐烂掉,植物继而死亡.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

B.

 

8.唐朝诗人白居易写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  )

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

【考点】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繁殖行为的概念、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繁殖行为:

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体现了鸟类的占巢、筑巢行为,为繁殖后代做准备,属于繁殖行为.

故选:

C.

 

9.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

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

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考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分析】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解答】解:

A、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没有骨.因此,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的说法是错误的.

B、哺乳动物之所以能够奔跑、跳跃、活动自如,关键在于哺乳动物有关节,关节使哺乳动物既能折叠弯曲又能伸展自如.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的说法是正确的.

C、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的说法是正确的.

D、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

A

 

10.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1)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3)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答:

A:

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并不是不变化的,为错误项.

B:

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而释放出能量,所以瓶内的含氧量逐级降低而温度逐级升高,并不是不变的为错误项.

C:

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符合题意为正确项.

D:

图中曲线A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由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而不是降低,图中曲线B代表的是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级减少并不是升高,为错误项.

故选:

C

 

11.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两栖类D.鸟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结合动物的分类及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生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

动物的进化历程大致是:

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种类繁多的原始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这几类动物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但它们都不能脱离水环境.后来发展成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了外骨骼和分节的足,脱离了水生环境,成为最先登陆的动物.

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有时生活在陆地上,有时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鸟类,大多生活在地上.动物进化历程中,最先从水中登陆的脊椎动物是两栖动物.因此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有细胞分层,是简单动物进化到复杂生物的中间过渡点.

故选:

A.

 

12.将活鲫鱼从水池中取出,不久活鲫鱼便会死亡.这是因为鲫鱼的呼吸器官是(  )

A.气管B.湿润的皮肤C.肺D.鳃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分析】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解:

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有大量的鳃丝,含有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使水中的溶解氧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将活鲫鱼从水池中取出后,鳃丝由于缺水,黏在了一起.导致鲫鱼无法呼吸,最后窒息死亡.

故选:

D.

 

13.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23对、23对、23对B.23条、23条、23对

C.23条、23条、23条D.23条、23对、23对

【考点】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分析】此题考查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解答】解: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故选:

B

 

14.在冬季生产蔬菜的温室中,保持一定的温度条件是很关键的.可是有时温室内温度并不很高,在白天还要开窗通风,其主要原因是(  )

A.获得更多氧气B.获得更多二氧化碳

C.获得更多新鲜空气D.通风对流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据此答题.

【解答】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

故选:

B

 

15.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等发明了绿色荧光标记技术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若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植入肿瘤细胞的遗传物质中,经过复制,科研人员可跟踪、监视肿瘤的生长.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在特制的显微镜下,能看到其脑部、皮肤、肺部发出绿色荧光.关于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的细胞内基因数目非常少

B.只有高等生物才有基因

C.生物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

D.基因主要位于细胞内的染色体上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解答】解:

A、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与细胞数目的多少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即使低等的生物各性状也是由基因控制的.故不符合题意.

C、按照现代的生物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工程改变作物的营养成分,从而获得生物新品种.故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图中⑤表示感受器,⑤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

(2)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战栗.“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 ⑤﹣→④﹣→③﹣→②﹣→①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而后感觉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 产生的,先战栗后疼痛这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 传导 功能.

(3)若②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是否会发生“战栗”?

 否 ;是否会产生疼痛?

 是 .(填“是”或“否”)

(4)图中甲是 神经元细胞体 集中的地方,乙是由 神经纤维 组成.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条件反射.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若图中⑤表示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甲是灰质,乙是白质.

(1)该图所示神经结构叫叫反射弧,图中⑤表示感受器,⑤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2)“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