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9586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8 大小:19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1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1、燕子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能力目标:

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教学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发:

 

二、新授:

 

三、学习第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五、作业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3、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

先……再……,用线划出。

4、问: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5、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6、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3、你说得比我画得好!

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4、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1、预习后面的内容。

2、用“增添、”“偶尔”造句。

学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学生自由读。

 

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

 

学生用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

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学生介绍自己画的燕子。

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板书设计:

燕子

活泼可爱  乌黑光滑 俊俏 轻快 剪刀似的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燕子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能力目标:

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教学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新授:

 

三、总结:

 

四、作业: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怎样形成的?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8、“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5、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6、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

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词语。

学生朗读

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指名同学读句子。

 

朗读有关的句子。

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学生练读。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培养学生的分析课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燕子

增添生趣  细雨、微风、柔柳、青草、绿叶、

    鲜花(静中有动)赶来

    轻快飞行 斜掠、横掠(动态)

    悠然 停歇像曲谱(静态)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燕子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及有序的表达,动词的恰当使用。

能力目标: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情感目标:

1、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学习文中对小燕子外形及动作的描述内容,体会春天生命的气息。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尝试:

 

三、运用:

 

四、作业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1、朗读最后一段。

 2、比较:

  ○落——停 ○痕——根

 1、理解“理待演奏”。

 2、背诵本段。

 3、全文小结。

仿写第1段。

学生读课文。

 

学生举例。

 

训练学生的用词用句的能力。

板书设计: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2、阿里山的云雾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认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阅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自学感知:

 

三、研读,直奔重点:

四、深究,质疑解疑: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导语:

我国地域广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今天我们就到我国的台湾省去领略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美景。

2、教师板书课题。

1、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

作者为什么会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根据阿里山云雾的特点,完成一幅文配画,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可以依照本文的写法。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读课文。

 

反馈交流。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3、词两首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能力目标: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

情感目标:

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了解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忆江南》:

 

三、解题:

 

四、体验:

 

 

五、作业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是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2)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4)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

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

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

”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读读这两首词。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小组内互相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3词两首

                忆江南

                白居易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3、词两首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2、体会诗中意境。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自学古诗词的方法。

2、学习想象词中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

2、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

了解这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渔歌子》:

 

三、拓展性练习: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五、作业:

背诵《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2、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小结: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自学自解宋代诗人苏轼的诗:

惠崇《春江晓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小组内交流:

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1、背诵古诗。

2、抄写诗意。

 

齐背、单独背。

全班交流。

①指一名学生自愿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台下学生可以对“小老师”问难质疑,“小老师”解疑,若“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台下同学可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教师可引导、帮助。

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解答、质疑中完善对这首词的理解。

(着重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1交流自学情况。

2、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3、词两首《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

 

四、重点品读,领悟语感:

 

 

五、作业

1、导语:

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

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

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

  (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咸水湖。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与同桌展开热烈的交流。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或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鼓励向读得好的学生学习。

 

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相结合的能力。

 

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

               鱼(天堂)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积累·运用一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累比较多的字词。

能力目标:

使学生所结累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知识。

教学难点

词语的运用以及在阅读中的意思。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一读,背一背:

 

二、阅读:

中华龙: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1、读对:

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

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

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

1、思考、:

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默写读读背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