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版附解析及解析.docx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版附解析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版附解析及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word版附解析及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某同学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
4.82cm、4.83cm、4.95cm、4.81cm、4.83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1mm
B.错误数据是4.95cm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误差
D.物体的长度应取4.82cm
3.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小红却说他是静止的,小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小明背着的书包。
C.从身边驶过的汽车D.小明的自行车
4.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车可能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静止
5.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田径运动员赛跑时第3s末的速度为96m,是平均速度
B.坐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是45km/h,是平均速度
C.实心球出手时的速度是10m/s,是瞬时速度
D.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表,显示的是平均速度
6.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A.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长
B.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
C.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大
7.如图所示有关物体运动过程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匀速运动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适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小
9.如图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即通过频繁开启闪光灯在同一张照相底片上得到小车运动到不同位置的照片,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
根据照片测得各相邻闪光时刻小车前轮与斜面接触点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2.4cm,BC=7.3cm,CD=12.2cm,DE=17.2cm。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0.3s
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为9.7cm
C.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为1.47m/s
10.A、B两物体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设A物体前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B物体前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分别用v1、v2及v1′、v2′表示)()
A.A物体:
v1+v2
B.B物体:
C.A物体:
D.B物体: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12.当舰载直升机加速向上运动时,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
13.2017年4月27日,我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首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跨越。
成功对接后,天宫二号相对于天舟一号是的(填“运动”或“静止”)。
14.一列高铁列车车长200m,以32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5740m的高架桥需要s,当高铁通过
高架桥时,列车上的旅客发现桥上的路灯向后“跑”,这是以为参照物的。
15.图象法是一种整理、分析数据的有效方法。
如图是小华同学描绘的两个物体运动路程﹣时间图象。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是;乙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16.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其中海底隧道长6.7km。
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在进、出隧道口时,他分别看了一下手表,如图甲、乙所示,那么该车通过海底隧道的平均速度为km/h。
坐在汽车上的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则他是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7.雪峰山隧道总长约7000m,小汽车在隧道内限速80kmh。
某辆小汽车经过雪峰山隧道用时350s,则小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该小汽车是否超速?
答:
(选填“是”或“否”)。
18.关爱生命,为保证校车在公路上行驶安全,规定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行驶过程中的(填“最大““平均““最小“),校车行驶时,要求每位学生系好安全带,此时,学生相对于校车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这因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19.合安高铁线路自新合肥西站引出,经肥西、舒城、庐江、桐城、怀宁等市县,终至新安庆西站,共经过6个站
点,每个站点停车2min,设计最高行车平均速度324公里/小时,这条线路全长162公里,预计2019年年底竣工通车,至此合肥至安庆最快min可达。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0.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测圆的直径如图1所示,读数是cm;
(2)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用D1、D2、n表示)。
21.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
器材:
墨水瓶、教科书、橡皮
步骤:
(1)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
(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相对于课桌是。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若以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
22.如图所示,是小明“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实验方案时,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
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方案二:
测量气泡从计时开始2s、4s、6s和8s所通过的距离。
你认为方案更合适;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较(填“快”或“慢”)。
实验中,在如图玻璃管上应选择线(填“甲”或“乙”)作为起点O更合理;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向运动的;
(4)小明在记录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可归纳出:
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比(填“正”或“反”),运动速度可以看做是(填“改变”或“不变”)的。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3.小明同学,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六次的测量结果为:
L1=25.8,L2=27.81cm,
L3=25.82cm,L4=25.816cm,L5=25.81cm,L6=25.82cm,
(1)这些测量结果中哪些是错误的?
(2)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作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24.小红坐在一列从泰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她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长1000m的大桥,小红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时间是20s,已知动车长150m,求:
(1)动车的速度;
(2)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
25.如图所示是2018年10月23日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至今为止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跨越
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千米,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1)一辆汽车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0.5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多少秒?
一.多选题(共10小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符合题意;
B、小明相对于自己背着的书包位置没有变化,以小明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1.【分析】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解答】解:
A、测量仪器越精密,误差就可以更小,故A正确;B、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避免的;认真测量,也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C错误;D、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
A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误差的概念、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2.【分析】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
应舍去;
②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解答】解:
A、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B、测量值4.95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较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故B正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物体的长度为L=
≈4.82cm,故D正确。
故选:
ABD。
【点评】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3.【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
A、小明相对于迎面走来的行人位置是变化的,以迎面走来的行人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A不
C、小明相对于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位置是变化的,以从身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明相对于自己骑的自行车位置没有变化,以小明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BD。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4.【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
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故选:
B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分析】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
物体在某一过程上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平均速度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的平均快慢。
【解答】解:
ACD选项中描述的都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因此都是瞬时速度,而选项B中描述的是一个过程中的速度,因此是平均速度。
故选:
BC。
【点评】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键抓住对应关系:
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6.【分析】常用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速度大小。
【解答】解:
我们通常说“刘翔比你跑得快”,就是说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大,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通过相同的路程,刘翔比你用的时间短,所以,刘翔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大。
故选:
BD。
【点评】该题通过赛跑来考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难度不大。
7.【分析】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2)速度不随时间变化,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
【解答】解:
A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是s﹣t图象,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在做匀速运动,故B
符合题意;
C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是v﹣t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在做匀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
B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8.【分析】
(1)根据图象解答;
(2)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3)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和10~20s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解答】解:
A、由图象知,物体运动5s时对应的路程是2.5m,所以5s通过的路程是2.5m,故A正确;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
=
=0.2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则速度为:
v1=
=
=0.5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10~2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1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2.5m=1.5m,
其速度为v2=
=
=0.15m/s。
所以,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
AB。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
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9.【分析】
(1)由题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的前轮恰好从A点开始运动,据此求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
(2)据图可求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
(3)求出小车通过CE段的路程、时间和通过AB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
A、由题知,相邻两次闪光的间隔时间均为0.1s,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用了2个间隔时间,则从A点运动到C
点所用时间为0.2s,故A错;
B、小车从A点运动C点通过的路程:
sAC=AB+BC=2.4cm+7.3cm=9.7cm,故B正确;
CD、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
vCE=
=
=147cm/s=1.47m/s;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vAB=
=
=24cm/s,
所以小车通过CE段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故CD正确。
故选:
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0.【分析】
(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物体A前半段时间和后半段时间所走路程,进而求出总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其全程平均速度;
(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求出物体B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进而求出总时间,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其全程平均速度。
【解答】解:
(1)设A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2t,由v=
可得:
A物体前半段时间所走的路程s1=v1t,后半段时间所走路程s2=v2t,
则A物体的平均速度:
vA=
===
;故A错误,C正确;
(2)设B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2s,由v=可得:
B物体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1′=
,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
,则总时间tB=t1′+t2′=+=,
所以,整个路程中B物体的平均速度:
vB==
=
.故B正确,D错误。
故选:
BC。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一定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
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零刻线对齐,右侧与3.2cm对齐,估读为3.2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20cm。
故答案为:
3.20。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
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12.【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
当舰载直升机加速向上运动时,以直升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直升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飞行员是静止。
故答案为:
直升机。
【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
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分析】在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时,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天宫二号”相对于“天舟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静止。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是常见题目。
14.【分析】
(1)列车全部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与列车长度之和;已知列车的路程与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
可求出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3)选择参照物一定要将其假定不动,再看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
(1)列车完全通过该隧道所行驶的路程:
s=L列车+L隧道=200m+5740m=5940m;列车的速度v=324km/h=90m/s,
由t=
可得,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
t=
=
=66s。
(2)旅客觉得两侧的路灯向后“跑”,说明列车外的路灯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列车为参照物,列车外的路灯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66;列车。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速度公式计算问题,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5.【分析】甲物体前4s内,物体的路程不随时间时间变化,进而判断物体在每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由图象找出乙某段时间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v=
求出乙的速度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前4s内运动的路程不随时间变化,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乙在0﹣2s内通过路程:
s=s2﹣s1=20m﹣0m=20m,
则乙的速度v=
=
=10m/s,故答案为:
0;10m/s。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
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6.【分析】①首先明确通过隧道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
得到平均速度;
②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由图知,通过隧道的时间为t=5min=
h,
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v==
=80.4km/h;小明乘车通过海底隧道过程中,小明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两者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80.4;静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和物体运动和静止判断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难度不大。
计算过程中注意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17.【分析】知道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进而判断是否超速。
【解答】解:
小汽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
t=350s,汽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v=
=
=20m/s=20×3.6km/h=72km/h<80km/h,所以该汽车没有超速了。
故答案为:
20;否。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8.【分析】
(1)根据不得超过40km/h这句话含义来判断;
(2)参照物是校车,被研究对象是学生,分析学生相对于校车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解答】解:
(1)不得超过40km/h的含义是行驶过程中最大速度是40km/h。
(2)坐在行驶的校车上的学生,学生和校车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相对于校车,学生是静止的,而相对于公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
最大;相对。
【点评】交通部门有最高限度和最低限速,注意说法;判断物体运动情况要先选择参照物,分析被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没有变化则静止,有变化则运动。
19.【分析】若中途不停靠站点,则由v=
可得,高铁从合肥至安庆所需的时间;
高铁共经过6个站点,每个站点停车2min,途中只停留了5个站,可求出停车所用的时间;两个时间之和即为实际的最快时间。
【解答】解:
若中途不停靠站点,则由v=
可得,高铁从合肥至安庆所需的时间:
t行驶=
=
=0.5h=30min,
高铁共经过6个站点,每个站点停车2min,途中只停留了5个站,则停车所用的时间:
t停=(6﹣1)×2min=10min,所以高铁从合肥至安庆最快所需的时间:
t总=t行驶+t停=30min+10min=40min。
故答案为:
4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要考虑停车所用的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0.【分析】
(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