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8799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4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docx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503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工程

 

土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8年4月

编制:

徐国彬(项目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郑先野(项目副经理,工程师)

张一鸣(工程管理部,助理工程师)

陈侃(技术质量部,助理工程师)

周晓龙(工程管理部,助理工程师)

郑斌(测量负责人,工程师)

李彬(安全监督负责人,工程师)

金鹏(安全监督部,助理工程师)

余正海(试验负责人,工程师)

高贤柱(土建工程施工班组现场负责人)

陈兆建(土建工程施工班组现场负责人)

审核:

史干(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编制单位: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

2018年4月

1.编制依据

1.1.合同文件

(1)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工程(二期)施工招标文件;

(2)第01号补遗书。

1.2.设计图纸

(1)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工程(二期)施工图。

1.3.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

(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8)《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01-2011);

(9)《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

(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1)其他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规范。

2.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二期工程-房建工程

2.2.工程规模

本专项方案主要针对廊道与转运站、变电所、维修车间、门卫、水池、侯工楼、辅助用房和机修车间等房建配套工程。

(1)11#转运站建筑物占地面积157.29㎡,建筑高度为4.8m,总高度为4.8m。

(2)12#转运站建筑面积:

总计为1147.8㎡,建筑物占地面积573.90㎡,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9m,二层层高为6.9m,建筑总高度为16.1m。

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3)13#转运站建筑面积:

总计为257.43m,建筑物占地面积128.71m,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6.500m,二层层高为7.500m,建筑总高度为14.200m。

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4)14#转运站建筑面积总计为427㎡,建筑物占地面积213.5㎡;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9.300m,二层层高为7.500m,建筑总高度为17.000m。

基础采用桩基础。

(5)15#转运站。

建筑面积:

总计为167.5㎡(底层漏空,未计入建筑面积,室外楼梯按投影面积1/2计入),建筑物占地面积176.8㎡。

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14.500m,二层层高为8.500m,建筑总高度为23.0m,基础采用条形基础。

(6)16#转运站,建筑面积为702㎡,长度19.5m,宽度12m,建筑高度为18.4m,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7)17#转运站,建筑面积为221.54㎡,长度10m,宽度11m,建筑高度为12.45m,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8)18#转运站,建筑面积:

总计为343.68㎡,建筑物占地面积171.84㎡,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4.8m,二层层高为9.5m,建筑总高度为14.3m。

(9)19#转运站建筑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112.36㎡,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4.9m,建筑总高度为4.9m。

(10)20#转运站,建筑面积为202㎡,长度12.6m,宽度8m,建筑高度为11.7m。

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11)21#转运站,建筑面积为533.24㎡,长度19.05m,宽度14.3m,建筑高度为47.8m,地上层,基础采用φ800冲孔灌注桩成孔。

(12)1#2#系泊绞车配电室建筑结构相同,建筑面积均为52.95㎡。

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建筑高度、室内外高差:

均为一层;层高为4.700m,建筑高度为5.000m(室外地面至屋面高度);室内外高差0.300m;

(13)2#矿污水沉淀池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4)4#变电所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381.87㎡(电缆夹层按一半面积计入)。

建筑层数、建筑层高、建筑高度、室内外高差:

本建筑为一层;层高为4.500m,建筑高度为6.400m(室外地面至女儿墙顶面高度);室内外高差1.000m,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

(15)4#门卫,建筑面积为29.4㎡,长度4.84m,宽度5.94m,建筑高度为4.5m,基础采用钢筋砼筏基。

(16)5#门卫,建筑面积为29.4㎡,长度4.84m,宽度5.94m,建筑高度为4.5m,基础采用钢筋砼筏基。

(17)6#低压配电室建筑面积:

总计为107.97㎡,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电缆层层高为0.800m,变配电室层高为4.200m,层数为一层,建筑总高度为5.000,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8)6#门卫,建筑面积为29.4㎡,长度4.84m,宽度5.94m,建筑高度为4.5m,基础采用钢筋砼筏基。

(19)BC1廊道(延长段),建筑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3097.67㎡,廊道长度为284.19m,廊道宽度为10.9m,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5m,建筑总高度为5m。

本单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0)ZBC8C廊道,建筑面积4438.3㎡,本单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长度37.55m,宽度5.3m,建筑高度为4.3m.

(21)ZBC12廊道,建筑面积1134㎡,本单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长度189m,宽度6m,建筑高度为4.2m和6m。

(23)ZBC13廊道,建筑面积204.68㎡,本单体建筑物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分为2段,长度分别为20.052m和17.635m,宽度为5m和6.25m,房屋高度2m和3.5m,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为钢框架结构,基础类型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24)ZBC14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均为钢桁架结构,长约23.320m(水平投影长度);搁置在相邻转运站结构上,不设置基础。

(25)ZBC15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均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长约597m(本次设计长度);均采用钢筋砼浅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上部为钢筋混凝土支架和钢桁架,基础为φ600钻孔灌注桩基础和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26)ZBC16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70.07m(本次设计长度);采用桩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7)ZBC17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477.693m(本次设计长度);采用桩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8)ZBC18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47.037m(本次设计长度);采用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9)ZBC19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90.76m(本次设计长度);采用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0)ZBC20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339m(本次设计长度);建于水工结构上,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1)ZBC21廊道,建筑面积:

建筑物占地面积118.58㎡,廊道长度为24.2m,廊道宽度为4.9m,建筑物层高与高度:

一层层高为4.627~0.772m。

(32)ZBC22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和钢筋砼支架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约887.649m(本次设计长度);采用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3)ZBC24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长约12.672m(本次设计长度);不设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4)ZBC25廊道,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为钢桁架,长约12.672m(本次设计长度);不设基础,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5)花船辅助用房,建筑面积为2025.23㎡,建筑层数为4层,建筑总高度为13.95m,结构类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

(36)侯工楼,建筑面积为2549.79㎡,建筑层数为5层,建筑总高度为19.95m,结构类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PHC-AB500(100)。

(37)机修车间建筑面积为1726㎡,建筑层数为1层,建筑总高度为12.3m,单层钢筋混凝土柱与钢梁排架结构。

(38)及配套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站等,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转运站共计12个,廊道共计16个,候工楼、花船辅助用房、机修车间、变电所等小单体共计12个,水处理系统共计4个,安装改造工程等。

2.3.自然条件

2.3.1气象

2.3.1.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7.2℃

历年极端最髙气温:

40.5℃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5.7℃

2.3.1.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

1341.3mm

日最大降水量:

1625.6mm

月最大降水量:

869.5mm

多年平均雨日为156.7天(1983~1994年),根据1995~2005年统计资料,累年降雨日数统计如下:

多年平均≥10mm的降雨日数:

37.8d

多年平均≥25.0mm的降雨日数:

12.5d

多年平均≥50.0mm的降雨日数:

2.7d

2.3.1.3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数38.1天

历年最多雾日数49天

历年最少雾日数20天

2.3.1.4风况

常风向:

SE、S

强风向:

N、NW

最大风速:

24m/s

2.3.1.5雷暴

累年最多雷暴日数39.0d

累年最少雷暴日数19.0d

多年平均雷暴数27.7d。

2.3.2水文

设计高水位:

3.56m(潮峰累计频率10%)

设计低水位:

0.68m(潮谷累计频率90%)

2.4.参建单位

(1)建设单位:

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

中交第三航局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3)监督单位:

浙江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局

(4)监理单位:

宁波港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5)施工单位: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6)勘察单位: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2.5.工程主控目标

2.5.1工程质量目标

一次性验收合格。

2.5.2施工工期目标

合同开工日期2018年4月10日至2020年2月13日,计划总工期675天。

2.5.3安全生产目标

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或重伤事故;不发生主要设备、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垮(坍)事故;不发生大面积传染病和集体中毒事故。

3.施工部署

3.1.项目管理机构与组织

3.1.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组建以史干为项目经理的项目部,组建各专业分包班组,统一管理,独立施工。

施工任务按区块划分组织流水作业线,前期以上宅片堆场的土建工程施工为主线,位于上宅片堆场内的12#、13#、14#、15#转运站,ZBC12、ZBC13、ZBC14、ZBC15、ZBC16廊道为主线;接着开展花船片堆场的土建工程施工,位于花船片堆场的16#、17#转运站,ZBC17、ZBC18、ZBC19廊道的施工;在隧道工程完成后及时组织进行ZBC18廊道的施工;最后进行码头区域的11#转运站、BC11廊道延长段(东端3.5万吨装船码头)、18#、19#转运站、ZBC21廊道、BC1廊道延长段(西端5万吨装船码头)、ZBC20廊道(引桥)的施工;待铁路出运线设计方案调整完成后,及时开展20#、21#转运站、BC8C、ZBC22、ZBC23、ZBC24、ZBC25廊道和装车楼的施工。

项目管理部下设工程管理部、技术质量部、合同财务部、安全环保部、物资管理部、综合办公室、试验室、船机动力部等部门,同时由专业施工班组配合、穿插。

3.1.2项目管理体系

3.1.3总体施工工序部署

(1)合同范围内主体工程均自行完成,与施工班组相互友好协商,统筹安排。

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主体,后围护”、“先土建,后设备”等合理程序,在满足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利用一切工作面,实行平面流水交叉作业,使各项工作有序地交叉穿插进行。

(2)施工工艺总流程:

土方开挖→基础底板垫层→基础底板→上部分主体结构→墙体砌筑→专业安装→屋面工程→内外装修→室外工程→清理收尾→竣工报验

主体结构以框架楼板为主导施工,砌体工程紧跟;主体结构完成后即可交叉砌筑、抹灰,安装、预留、预埋随地下室跟进配合。

(3)施工部署前期工作

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同业主办好移交、复核工作。

轴线及标高的移交、复核。

工程桩基施工、钢结构安装、设备安装(业主另行分包)等工程,在总体施工进度中为最易受外界影响部分,主动管理,积极协调,使各分部分项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尽量做好各相关配合工作。

(4)为了确保工期和时间连续、实施立体交叉作业,本工程结构验收和移交设备安装等阶段进度计划不一,进度详见计划表。

设备安装、二次结构、装修及水电管道安装工程采取交叉作业,合理安排穿插进行。

3.2.资源配置和投入

3.2.1劳动力部署和投入

(1)桩基施工阶段:

本项目廊道转运站工程桩基主要以PHC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主,部分单体采用钻孔灌注桩。

本工程沉桩拟采用锤击法施工,沉桩标准按标高和贯入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贯入度待现场试沉桩后商定。

计划投入多功能打桩机一台(机械不够),桩基专业分包队伍投入劳动力约10人。

钻孔灌注桩机2台,每台桩架配备打桩工6人,其余为钢筋工、电焊工等10人。

(2)土方施工阶段:

在本工程基础开挖过程中,将投入挖机2-3台,运土车辆5台,土方劳动力10人修整基坑边坡;开挖至基底,土方劳动力20人,进行基槽土方的修平及基底下翻地梁承台沟槽的修整。

(3)主体施工阶段:

投入劳动力约250人,包括土建、安装及各分包队伍。

(4)装饰装修阶段:

主体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结构木工等退场,装修抹灰工、木工、油漆工等进场。

(5)各阶段劳动力投入计划详见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

工种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前期准备阶段

基础阶段

主体结构阶段

装饰施工阶段

扫尾阶段

木工

2

12

25

10

4

钢筋工

4

8

20

5

4

砼工

6

10

20

15

8

泥工

5

8

15

10

10

油漆工

1

3

15

10

5

架子工

2

5

20

8

10

电焊工

2

8

10

6

4

钢结构

2

2

40

20

10

普工

3

6

15

20

20

装饰工

1

2

10

40

20

防水工

1

2

5

10

8

机械操作工

4

8

15

8

4

管道工

2

4

12

6

4

电工

2

2

5

8

4

管理人员

8

18

22

20

8

合计

45

98

249

196

123

3.2.2施工机具设备部署和投入

(1)因廊道转运站点多面广,吊装、模板、钢筋、周转材料等采用25t汽车吊为主,二次结构及装饰阶段以物料提升机作为垂直运输。

(2)现场配置二套钢筋加工机械及木工加工机械。

(3)混凝土拌和设备:

本工程的混凝土使用商品砼

(4)工程基坑开挖施工阶段配备PC-200反铲挖掘机2-3台,短驳运输车5台,潜水泵10只。

(5)现场计划设置两个钢筋加工棚,配置3套钢筋加工设备。

3.2.3周转材料的配置:

(1)模板配置:

考虑连续作业,及现场条件与进度要求,参考本工程房建建筑面积,需配置模板约为20000㎡,廊道按分段施工连续作业实现周转。

根据初步计算,模板一次性考虑的配置数量共20000㎡,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在基础施工时根据陆续进场,并在破旧损失另行补充,以满足进度及质量的要求。

根据模板的配置数量60*80㎜松木档相应的配置数量约4000m3。

(2)钢管等材料配置:

钢管等材料将从租赁站中按照施工进度要求随时补充,确保工程进度。

根据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详细计算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周转材料数量及规格,制定周转材料进场计划,及时组织到位;初步统计本工程周转材料总体使用量情况为:

钢管约50万m,扣件约80万只。

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4.1.测量工程

4.1.1测量总则

(1)测量规范:

《房建工程测量规范》、《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2)测量人员的配置

项目部成立由公司测量工程师为主的有相关工程测量经验的四名测量人员承担全部测量工作,并结合房建工程情况总体控制。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在地基稳定处每个场地设置四个测量控制点,形成施工控制网,在设置单位工程施工控制点时,远离基坑开挖处及车辆施工机械通道,并设置明显的标记,做好围护措施。

根据施工情况,每周对其复测一次。

接收业主交付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经验收确认作为本工程的起始数据。

(3)测量仪器的配置:

全站仪1台、水准仪5台、经纬仪2台。

(4)由于施工现场场地较大,根据我们的测量经验:

①结构轴线用(控制轴线形成控制网)控制;

②标高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水准”测量法进行测量;

③上部结构轴线及垂直度控制采用“天底法”垂测。

4.1.2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基坑外不易受到影响的部位纵横向设置轴线控制布置点,为投放底板及地下室轴线组做好准备。

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2)严格控制点的精确性。

控制点设置满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精度控制在2mm之内,并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3)为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破坏或其他情况,另建一组辅助控制点来确保轴线投放正确。

(4)基坑土方完成,将相关控制轴线部分(或全部)投放至垫层面,并以北轴线为基础,在垫层投放与其相关轴线,随时进行闭合封闭,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直至定位出整个轴线组。

(5)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施工控制网布设,成果如下表:

点名

北坐标(m)

东坐标(m)

正高(m)

点位中误差(mm)

备注

D1

108365.0205

656218.1661

5.5457

0.7

三等高程

D2

108402.6766

656331.9566

5.4861

0.8

三等高程

D3

108454.1970

656436.3695

5.4746

0.8

三等高程

G01

107526.0300

656227.7390

6.8720

0.0

甲供点

G02

108283.5682

655958.3224

5.8080

0.6

甲供点

G03

108085.8600

655259.8030

5.5480

0.0

甲供点

L1

108159.6941

655810.3417

3.7735

1.4

三等高程

S1

107749.4115

656174.3025

4.0328

0.8

三等高程

S2

107247.7658

656236.9682

7.9521

1.2

三等高程

S3

107391.7199

656230.2088

7.0308

0.9

三等高程

X1

108115.5121

655413.2220

5.3530

1.0

三等高程

X2

108144.4564

655561.5225

5.3729

0.7

三等高程

X3

108133.1785

655190.3110

3.6387

1.5

三等高程

注:

堆场控制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下同。

4.1.3垂直度控制

(1)在基础施工时建立控制点,控制辅助轴线的布置与轴线有一定关系,诸如平行偏移1000等,既可用来做主楼的垂直度测量,又可做上部轴线控制点的投放。

(2)上部结构的轴线控制测量采用天底法原理测定主楼控制轴线基准点。

在每个施工层开洞200×200,留出通视孔,在每个施工面架设垂直经纬仪向下垂直投影至±0.00层。

(3)作为上部轴线控制点,各组控制点以“□”形设置,为防止产生平行四边形状的偏差存在,需再测量对角线距离来保证控制点位置准确。

(4)根据对投放至施工面的垂直、轴线控制点,检测误后,按其与轴线间的方向、数值关系,依次投放施工层其他轴线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定位梁、柱、墙。

4.1.4水准控制

(1)将业主提供的标高基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水准测量引测至施工现场一显眼且不受影响的建筑物,作为辅助基准点,并确定其高程,以此基准点做为日后施工时标高的测量依据。

此临时建筑物以不易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被破坏为原则。

(2)根据本工程的施工需要,引测楼层的水平标高控制点,在施工现场场地内设置±0.00基准标高点,做好保护措施,其位置设置在不影响通视及无沉降的位置上,基准点定期根据业主方提供的水准基准点复核并加以调整。

(3)上部结构施工时,将基准点标高换算成相对标高后,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用钢卷尺引测至建筑物施工面,再用水准仪传递至各施工部位。

(4)水准控制点随结构施工及时跟进设置,并每10m重新设置,来控制建筑物总高度及层高,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累计误差。

(5)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高程控制点布设,上宅片土建工程采用G01点,花船片土建工程采用G03点,具体成果如下表:

点名

北坐标(m)

东坐标(m)

正高(m)

点位中误差(mm)

备注

G01

107526.0300

656227.7390

6.8720

0.0

甲供点

G03

108085.8600

655259.8030

5.5480

0.0

甲供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