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8558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

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

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

你去了哪里?

景色如何?

心情怎样?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

(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

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

多美的诗句啊!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

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

古词)——如梦令(板书:

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

作者是(板书:

【宋】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

?

?

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

字正腔圆!

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

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

(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

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

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

(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

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

(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

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

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

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

(板书:

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

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

(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

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

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

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

(板书:

品)③再读“溪亭日暮”:

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

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

(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

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

(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

你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

(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

(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

(惊起鸥鹭)(出示图)a怎么划船?

(争着、用力)

师:

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

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

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

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

(做动作)

师:

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

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

?

(指名说)开心、激动。

(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

?

(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惊喜地读一读)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

写得多好啊。

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

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

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

(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

(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

(说到了酒)还有什么?

沉醉于景吗?

沉醉的还有什么?

——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

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

(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

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

开始吧!

(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六、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

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

(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篇二:

《如梦令》教学设计

9《词两首》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

《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

通篇见景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

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

1、读中感悟:

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

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引言:

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

(学生回答:

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你说得真好,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

想不想看?

(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

(问一个学生)美吗?

什么

美?

(人)就人美吗?

还有什么美?

(景色)。

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

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

想知道吗?

(板书:

宋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

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

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李清照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

想听吗?

2、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

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

(板书:

如梦令)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好不好?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

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

他说:

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入手,提出学习要求:

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自由读《如梦令》这首词。

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读)

5、检查学生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

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6、提高要求:

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

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

我也想读一读,教师跟着学生一起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

让学生再读这首词。

一生读。

(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设计意图: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认识李清照,对这个人

物产生好感。

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

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

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

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怎样读懂一首词呢?

有什么好方法?

(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

师概括。

2、接下来,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吧!

小组合作学习,用刚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3、师问:

谁读懂了这首词?

(生汇报)

4、在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生汇报:

沉醉、兴尽、争渡。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诗词描绘的画面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板书:

沉醉————兴尽————争渡

5、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吗,“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幅画呢?

读一读。

第一幅画:

“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

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导朗读。

第二幅画面:

“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

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

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指导朗读:

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第三幅画面:

“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总结:

教师把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再次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意境之中。

我们把这三幅画面写下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2、倾听教师朗读,闭目想象画面。

(想象画面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3、播放画面教师诵读,把学生带入画的意境。

(感受画面之美)引导学生朗读。

誰想读?

(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景色美吗?

你沉醉了吗?

还有谁醉了?

读得真好!

再次有感情地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4、小结本文:

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

所以她醉了!

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誰想背一背呢?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感悟浓浓的醉意。

(个人背诵——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

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词不仅可以当成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

篇三: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知作者,讲词牌

1、咱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了许多许多古诗,积累了许多名句,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2、相机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你知道这样豪迈的语言出自谁的口吗?

板书:

李清照

3、你们了解她吗?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些。

教师出示-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以词着名,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

4、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词《如梦令》。

看!

(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

二、初读感知

1、打开课本,试着读一读

2、听课文录音,感悟

3、强调“兴”的读音

4、抽生朗读,指导节奏

5、读熟词

三、抓字眼,解词义

1、回忆学诗的方法

2、利用工具书自学或小组学习

3、交流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误入争渡

(2)连起来说说词的意思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四、想意境,悟情感

1、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为什么会“不知归路”?

只有她一个人喝醉吗?

真的是快乐的酒醉啊,读—

溪亭日暮——词人和朋友们看到了怎样落日的美景,会说些什么?

美美地醉一回!

读—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

怎么读?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

到了荷塘深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读—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

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咱们也和词人快乐地争渡,读——

(4)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五.布置作业,阅读拓展

练笔:

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篇四: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作者:

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体把握全词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提高诗词欣赏能力。

3、感悟词人早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如梦令,词牌名。

原名“忆仙姿”,后改为“如梦令”。

因唐庄宗《忆仙姿》

词中“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之句而得名。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

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

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

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

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

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

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

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

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

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背景资料: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词中

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

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

尽情饮酒的醉意。

写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问,

表现了女主人公活泼的性格;一个“却”字,写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经意。

一问

一答,形式新颖别致,语言浅近自然,充满情趣。

3、“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

知否?

”用叠句形式把女

主人公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采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叶子更绿,花儿凋零。

造语新奇,奇巧

无比,实为千古绝唱。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两个人的不同心情?

明确:

这首小令虽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却十分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人物的不

同的心情。

词人妙用对话,顿使闺中情趣盎然:

女主人公设问,恳切认真;待女

回答,淡漠无情;女主人公再驳,凄婉痴绝。

五、教师小结: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

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

“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

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地更正: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

物。

《如梦令》:

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

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如梦令

昨夜风起雨不急(风急)——无忧;饮酒过量晨醉意(酒醉)——无虑;

关注海棠花儿落(问花)——情趣;绿肥红瘦仆未知(肥瘦)——急切。

————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篇五:

如梦令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先做个小调查:

你有没有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过?

这次游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自由汇报)

看来,大多数的同学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揭题导入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一次游玩有关,它是咱们山东的一位词人写的,这个人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知道是谁吗?

生:

李清照

师:

是的,(出示李清照资料)课文描写的是李清照一次去郊游时的情景,(板书:

《如梦令》)一起读课题。

师:

通过以前的学习,同学们一定都知道了,“如梦令”是这首词的?

生:

词牌名

师:

知道词为什么有词牌名吗?

(是的,词在古时候是可以演唱的,词牌名就是词在演唱时的曲调,所以又叫曲牌名。

)所以同一词牌名的词,在演唱时的调都是一样的。

除了《如梦令》你还知道哪首词?

生:

指名交流

师:

同学们看,有些词在词牌名后,有专门的题目,比如《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雪》等。

而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如梦令》这样,也有些词,在词牌名后却没有题目,(出示全词)这样的词,如何区分呢?

(指名)人们为了把这首《如梦令》与其他《如梦令》区别开来,习惯上在说这首词时就用词牌加上第一句或第一个词,说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或《如梦令》“常记”。

但“常记溪亭日暮”和“常记”并不是它的题目。

二、初读感知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

谁来读读这首词?

生1读。

(不错,读得正确、读得通顺。

同学们看,文中有一个多音字,它既读xīng,又读xìng,在字典中,对应这两个读音的解释有这些(出示)读读这些解释,再读读文中的这句话,在这里它读几声?

(四声)所以它的意思就是?

(兴致、游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

句话。

)谁再来读这整首词?

生2读。

(同学们看,他注意了句中的停顿,就读出了这首词的节奏美。

师:

但是,读诗读词和我们平时读课文不同,除了读出节奏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字音的高低长短的变化,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范读)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

师:

现在同学们能把这首词读出点词的感觉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读懂它,才能读出它的韵味来。

这首词比较简单,接下来,请同学们轻轻地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的意思,看能不能说懂、说通、说明白!

开始吧!

师:

你读懂了哪一句词的意思就说哪一句。

(指名交流,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