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8547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docx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日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在抗战的中国军人眼里,日军相当强大,对抗他们让中国军人复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侵华日军,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军队,一起来看一下。

 

编制奇特:

从分队到师团独树一帜

常看抗日剧的读者对于日军部队的编制名称大概不会陌生,猪头小队长,松井中队长这些经典抗日影视作品中著名反派也早已耳熟能详。

事实上,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师体系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的编制体系,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

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配备自卫手枪,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

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

日军的一个小队,稍稍大于中国军队的排,一般由三个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加强配置时,每个分队15人,加强一个掷弹筒,整个小队62人。

而为了应付中国的游击战,日军还曾有另一种小队编制:

每小队6个分队,每分队8人,只有3个分队配置机枪,全小队50人。

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

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

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

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

有时会加强1-2门90迫击炮或九二步兵炮。

除了一般的步兵中队外,日军还有机枪中队的编制,有14人的中队部和3个弹药小队和1个弹药小队,每个小队4挺重机枪,共12挺,174人。

炮兵中队,编制122人,包括1个25人的中队部,1个观察分队,1个31人弹药小队,3个31人炮小队(每个炮小队各有2个15人的炮分队,装备一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

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

日军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有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更上一级的联队里。

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1个10人的小队部,1个15人的弹药分队,两个15人的炮分队各装备1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小队,两个31人的炮小队各装备2门步兵炮)。

在这些少量的炮中队中,极少一些可以分到20毫米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小队。

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

一个3800人的联队明显大于同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团。

它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有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

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包括20人的中队部,21人的弹药小队,3个33人的炮小队(各有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小队(4到6个电话分队,每分队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小队(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日军还有炮兵联队。

配属普通师团的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毫米野炮或山炮。

配属战车师团的汽车牵引炮兵联队开始由2个大队(6个中队)编成,装备机动九〇式野炮24门;1945年增编三中队制自行炮大队1个。

日本陆军部队的基石:

师团

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

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36门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毫米速射炮四门)、总人数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

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

(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

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

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36门野炮与12门山炮。

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

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抗战中由于做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因此、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即一个师团的组成包括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

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24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

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

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

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日军武器装备胜在系统化

抗战期间日本陆军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因工业水平落后于美英苏等国,战前其军工生重心放在飞机、舰艇方面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地面装备则放在次要发展位置,陆军武器的质量相对于中国军队也没有绝对优势。

数量少于中国军队的日本陆军能用性能并不绝对占优势的装备在中国横行,重要原因在于其系统化程度高。

发达工业国家军队装备优势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系统配套、标准化强。

日本从明治维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军事工业,装备基本是自产。

与中国军队在武器方面自制力差,外购也混乱无序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中国国内各派军阀分头购械,仅枪支便来自十几个国家,战时常出现件不配枪、弹不对膛,还受制于出售国能否及时供应弹药。

当时日军的枪械性能虽不占优势,却因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而便于组织火力,而且能保障弹药供应。

近代特别是一战以来的武器对抗,除了单项性能对比外,还需要武器配置按作战要求力争达成最优化。

日本作为一个实现了近代系统工业化的工业国,在侵华战争前已基本跟上国际战争水平的要求,从而对军队装备进行配置,在陆海军之间、航空兵与地面部队及舰艇之间、陆军的步、炮、骑、装甲兵之间的武器使用能达成有机结合,战时有较好的火力协同。

从这点上说,日军在武器上达到二战时期国际先进(陆军次于德美苏英,海军仅次于美军)水平,远强于当时的中国军队。

严格的训练使日军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幕府末年的日本,识字率就相当高,据统计当时的日本人,男子有45%识字,女子有15%识字。

到明治维新大兴教育之后,1872年,日本公布《学制令》,到35年之后的1907年,日本的小学就学率达到97.83%,基本做到了小学教育的普及。

受到过基本教育的兵源基础之上,日军的训练也相当严格。

据昭和十五年(1940年)日军颁发的《步兵操典》规定,步兵单兵及大队以下步兵分队训练主要内容包括:

单兵教练,即单兵队列(包括射击、投弹和动作),单兵对歩、机枪的射击和掷弹筒的使用。

中队教练,包括队形、战斗、分队、小队、中队的进攻、防御。

轻机枪和自动炮教练,包括密集队形、射击、分队、小队、中队进攻、防御,以及夜间战斗。

步兵炮、速射炮教练。

大队教练,包括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以及夜间作战。

抗战初中期参战的日本士兵,从训练上大体上要接受将近一年的军事训练。

前5个月是新兵集训,训练课目包括队列、刺杀、射击及拉练。

在这期间最少要有一次在严冬条件下的五天野营拉练,训练士兵严寒耐力及夜间应战能力。

接下来2个月是常规单兵综合素质训练,强调小队、中队一级作战协调。

在这期间每天必须有30公里以上行军耐力训练。

并由教官掌握其中强行军比例,但不得低于每日5公里的强行军。

新兵在转入小队、中队级协同战术训练时,大都加入该部队老兵的“私货”。

这些“私货”练起来都很苦,例如立姿加重物持枪长瞄,打夜间100米外香火头,避弹奔跑及针对避弹奔跑的射击方法,狙击与反狙击术,突发情况下防守与反击的动作等,都是在战场上非常实用的技术。

再接下来的1个月是中队、大队级作战训练。

新兵从这个月开始接受野战射击训练,游泳训练及强化刺杀训练。

除此之外,另有每天40公里的行军。

最后2个月搞大队、联队级作战协同,高级技战术动作及火线机动。

经此训练,抗战初中期的日本普通士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单兵作战技能。

日军《步兵操典》规定:

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则为1800发。

在这种严格要求和训练条件下,日军射击水平普遍较高,通常每个中队(连)优秀射手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英国军事评论员给日本军队军事素质的评价是:

装备B级,战术水平A级,单兵射击技术A级。

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日军士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

而普遍受过基础教育的日本兵在受到长时间严格训练后,对技术兵器的操作、保养水平更是远优于中国士兵。

直到战争后期,日本在战争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兵源枯竭,不得不扩大服役年限,征召了许多“胡子兵”和“娃娃兵”,老的老,少的少,且训练的时间、质量都不能保证,军事素质就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