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8306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docx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发原点,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泉源。

它不仅在古代对我国各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强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推进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

  首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全体公民爱国主义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内忧外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是因为有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支撑。

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创造的壮丽事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

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重温中华优秀民族精神,既可以领略我们祖先闪闪发光的聪明才智,引导人们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增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启迪人们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

民族精神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总是要随着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结合先进文化建设和时代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今天,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自觉地用中华民族精神去抵御各种颓废、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袭,借以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格局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争取生存、谋求发展的竞争形势愈来愈严峻。

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精神状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要使国民的精神状态振作,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其中包括大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坚持弘扬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发扬创新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这个"保持",不是靠上天赐予,而是靠精神力量的支撑,其中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第四,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

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们必须在塑造与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方面下功夫。

新一代合格人才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他们不仅应当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包括"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人的"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逐步形成的,其中就包括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培养和塑造新一代合格人才的重要一环,应给予高度重视。

 

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的凝聚和集中表现,是一个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和升华,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机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

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民族的宗教、伦理、风俗、科学、艺术等具体内容的共同特质和标记。

中华大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弘扬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心力和汗水。

现在中国的56个民族,都是古代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大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演化、发展而形成的。

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创造中华的伟业中,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从发展阶段及其形态上看,中华民族精神大致经历了古典民族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当代民族精神几个阶段。

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各民族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近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各民族在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看,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

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对中原地区以及广大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我国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民族人民始终坚守边疆,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

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

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孔孟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

到十六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民族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

众所周知,除了汉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

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历来还十分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

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

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

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

中华各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热爱生活、不甘落后、善于创新的可贵品质。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在广阔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苦,都能以顽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各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绚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织汇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成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有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并为人们所认识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仇视政策,影响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往和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各种因素,实际上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和存在。

自19世纪中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觉醒,各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开始强烈表现出来,各民族爱国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土之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新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

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

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

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

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

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100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申博成功,将为上海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举办世博会将有效地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这无疑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创造了绝好的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因此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流入上海。

另外,上海举办世博会所需大量的资金除了投资者自有资金外,还需要中国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二是上海举办世博会可以有效地扩大中国消费需求,特别旅游消费将成为重要的热点,特别是众多国外客人来中国参观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基本上进行信用消费,这要求中国金融企业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金融服务要求。

三、对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产生拉动效应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上海又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

因此,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及华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世博不仅对上海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对长江三角洲影响也很巨大。

上海周边城市将迎来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人流、物流、信息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后续效益无法估量

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

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

长江三角洲现虽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离国际大都市距离尚远。

上海申博成功,必将加快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步伐,“关西经济带”迅速崛起的奇迹有望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现。

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实际gdp总量增长了6.3倍,实际人均gdp增长了5倍,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4倍,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同时,中国还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预计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以7%左右的高速度增长,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到2010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达到19万亿元。

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在中国上海举办世博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上海举办世博览会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

二、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

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其次,2001年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会的选址正好处在这一规划区域内,通过举办世博会,将带动这一地区的综合开发,把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一个集综合服务、生态居住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城区,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范例。

预计世博展馆直接投资需要人民币248亿元左右。

再次,通过世博会的举办,可以向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展示上海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因此,上海举办世博会扩大了上海的知名度,为上海吸引国内外资金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有利于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非国有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

上海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而由此带动的交通、商业、通讯、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预计可带动5至10倍的投资,初步测算上海举办世博会总投资规模在3500至4500亿人民币以上。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世界博览会涉及的产业链较长,对投入和产出的放大效应相当明显,研究表明,大型展览会本身的投入会衍生出相关产业约10倍的投资,除了主办者和参展商的直接商业收益外,其他相关产业获得的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

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

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

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2010年世博会也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

综合历年到上海旅游人数、上海周边地区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状况等,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参观人数将超过7000万人次,将创下世博会150多年历史的最高纪录,对扩大世博会影响、促进国际博览事业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据初步测算,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上海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将达144.2亿元人民币。

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意大利热那亚博览会期间,旅游业所拉动的综合效益,相当于对其前期投资的11倍之多。

到2010年,上海床位数将增至40万张,如果仅按每张床位收入300元算,旅馆业也将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