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7814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docx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

《国土面积》教学反思

《国土面积》一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讲授多位数的比较大小。

以下谈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几点体会:

一、用旧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

学生对与数的比较大小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所以上课开始,我举了具体的例子比较45000、4000和45600的大小,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正确答案,我又进一步问学生,那你能总结一下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吗?

令我惊讶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

学生能说出答案,可是却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我想这是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够。

北师大教材淡化概念,在课本上没有概念、方法性文字出现,所以教学中,我有时也疏忽这面的锻炼,在今后备课中,我会参考人教版教材,使新老教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知识点。

二、教学技巧的运用

在这堂课,在讲多位数比较大小时,我告诉他们先分级,位数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位数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这个数就大。

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

可是三、四个数在一起比较时,学生就错。

我以为是学生马虎,我还不停的在课上强调要注意比较的方法。

下课后我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学生先把要比较的数分级,然后再标上序号。

根据题要求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再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连接起来。

学生掌握这个方法后,真的很少出错。

 

《平移与平行》教学反思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设计了六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再通过实际操作“移一移”“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

“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学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学会在立体图形中如何找平行线,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认识的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

再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总结出如下几点:

一、课堂中没有注意学生思维的发散。

数学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发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我自己在讲,而且整节课的语速太快,没有关注学生的接收情况,今后我要努力做到在课堂上说话的时候有轻有重。

再就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仅是就课本的知识进行教学,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这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数学的生活化应用的不够到位。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了平行的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一下生活中的平行的现象,而我忽略了这个环节。

所以没有把本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可能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的东西太抽象,应用不到生活实践中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

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

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

(1)认识量角器;

(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课件的展示,我选用了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作为底色,课文内容框架结构比较清晰。

有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了一下这堂课的顺口溜“点对点,线对边,0在外读外,0在内读内”。

这样使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更加清晰。

本节课的不足有:

1、在课堂调控方面自信不足,让学生看图片找出角的时候没有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2、在认识量角器这个环节上,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规格、质量等要求,课上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有的是使用的学具袋里的量角器,上面的刻度比较稀疏;有的学生的量角器的中心是被挖空的一个洞,这样学生在进行中心对顶点这个步骤是也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在量角器的用法上,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运用量角器上的两条0刻度线,在用法上只讲解一种,高估学生的理解能力了;在读数是,没有强调各角的读数写在哪里?

怎么写?

有何区分?

3、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只关注到学生如何去放量角器,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读数是怎么标记的,在这方面我还不够细心。

通过这节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的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为培养有用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

(一)》的教学内容。

它是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内容也充分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发现数学规律的意识。

3、感受数学的奇妙,养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的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反思如下: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闯关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

当学生面对四个算式:

1×1=11×11=111×111= 1111×1111=学生认为数位多的要用计算器算,数位少的可以口算。

教师适时提出质疑:

是不是所有复杂的算式都能用计算器来解决呢?

把学生带入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中,认真思考:

111111111×111111111=?

学生独立解决,结果答案不一样,教师再次提出质疑,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测。

然后再猜一猜111111111×111111111=?

全班交流,找规律,解决问题,最后进行验证。

整个过程,让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发现规律,验证。

三、指导学习方法,渗透数学思想

在教学“奇妙的宝塔”环节,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比较算式——找出算式特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在教学中适时指导学习方法。

并渗透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第一关主要是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第二关,放手让学生探究,懂得学以致用。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

999999×999999=?

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如:

第三关:

奇怪的142857,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这组算式奇怪,奇怪在哪里呢?

五、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数学规律局限性

在第三关“奇怪的142857”中,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42857到底奇怪在哪里?

从而全班交流。

进而通过观察142857乘7、乘

8……,并比较,发现142857乘7、乘8……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律了,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900987654321,让学生体会有些数学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局限性。

总之,本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算式背后的规律,更让学生学会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教师的教学投入不够,教师的教学状态不够活跃。

2、课堂中教学环节过渡还不是很自然,数学语言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3、不能很好,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

没有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第二关的教学探索中,不够放手。

 

Unit1hello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第一节新课,学生们不停地用“Hello,MissL!

”“Hello!

”热情地向教师招呼。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的热情似乎很高。

然而刚开始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学生就为掌握英语单词和基本的对话发愁了。

如何有效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英语的持久兴趣,显然单纯地枯燥地模仿和机械记忆是不行的。

1、学生对英语的好奇心非常有利于以后的英语学习,今后要从多方面下功夫,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于学生没有英语语言基础,在单词读的形式上还要丰富些,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3、综合活动还不足,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去点文字,让学生表演出来。

4、书中各个人物的介绍可以弱化,以免增加课堂容量,挫伤学生积极性。

5、将单词放在歌曲里操练,效果会更好。

《colours》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学习Let'slearn部分关于颜色的单词:

blue,green,yellow,red和Let'sdo.这两部分。

在激趣定标环节,通过师生之间相互问候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单词及指令语等,顺势导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而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在自学互动(适时点拨)部分,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本课时表示颜色的几个单词,再通过单词卡片和颜色卡片讲授单词。

其中,单词“red”的发音较难,我反复多次带读,引导学生感悟发音。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Let'slearn部分的内容后,播放Let’sdo部分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并再次用Let’sdo部分的有关动作的图片让学生跟读句子。

学生做该部分的游戏,不仅操练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测评训练部分我设置了找一找,帮助学生进一步运用和巩固所学颜色单词。

整个课堂是在比较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完成的,其教学效果自我感觉还是不理想。

比如,无法面向全体学生,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而且大部分活动是由成绩相对好一些的学生来完成,照顾不到差生,主要是怕差生无法完成活动造成拖堂。

在课即将结束时,由于我听到了下课的钟声,就把贯穿环境教育和小结省略了,让教学环节和目标有一些欠缺。

当然,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把握时间,让教学环节完整,尽量让学生学好该学的知识。

 

Unit1hello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课堂英语化是因为语言是一种环境的产物,应尽量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气氛,所以在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学组织中尽量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

我觉得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英语句子和单词还很少,但我觉得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进行教学,因为小学阶段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很简单,我们可以借助于物体直接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另外,还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来帮助教学。

1、培养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的习惯,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

2、要在教完单词后,进行综合性强的活动,让学生从个别到综合,从而达到掌握个别的目的。

3、尝试用音标来教学单词。

 

《Lookatme》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学习上午向别人问好和初次与别人见面时打招呼的句子,我在课前让学生唱歌曲《Hello》进行热身和复习有关文具的单词。

学生们在说得很开心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会不会与别人打招呼了,同学们齐声答(会了),这时我又问,如果上午与老师或者同学打招呼,除了用Hello,Hi打招呼而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句子打招呼,你们想不想知道,同学们兴奋地回答(想),老师快教我们吧。

好的,同学可要认真哦,接着我就出示教学图片,与课本一致,一幅一幅地出示,同学们看到第一幅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ChenJie早上去上学,在路上遇见小鸟,她很开心地跟小鸟打招呼)。

老师现在就告诉你们,早上好用英语说“Goodmorning”。

第二幅图ChenJie又遇到了谁,他们又说了什么?

有同学迅速举起小手,老师我知道“ChenJie又遇到了Mike和John,,而且ChenJie和Mike用我们前面学习的“Hello,Hi”打招呼。

第三幅图他们在干什么呢,老师告诉你们,因为ChenJie不认识John,所以他要把John介绍给ChenJie,这时就要说“ThisisJohn”,ChenJie又是初次与John见面,这时就要说“Nicetomeetyou”。

第四幅图上他们又在做什么呢?

这时他们都相互认识了,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让我们上学去用英语这么说“Let’sgotoschool”大家的意见都相同就说“OK”。

同学们通过了这几组对话的学习,大家都非常开心,我趁大家都有激情的时候让他们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通过学习和操练,大多数学生会用这几句话与对方打招呼,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接受能力有限,还是不会说稍长一点的句子。

这时我就让班上说得很流利的同学到不懂的同学的座位上个别指导。

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