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7362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高一单元模块过关检测

语文

第Ⅰ卷(42分)

一、基础题(27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狙击(jū)柏油(bǎi)美人觚(hú)名副其实(fù)

B.露相(lòu) 干酪(lào)罥烟眉(juàn)枉费心机(wàng)

C.攻讦(jié)绯色(fěi)汗涔涔(cén)毋庸赘言(yīng)

D.角逐(jué)錾银(zàn)露马脚(lù)胜券在握(j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变本加利决对服从艰难困苦前倨后恭

B.可见一斑一筹莫展大多类同无耻滥言

C.布署已定矫揉造作按步就班察言观色

D.煤气泄漏书写潦草矫枉过正不假思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那样做,是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种种原因,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②下岗分流人员自谋出路,自觉承受改革的艰难,政府相关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也当不折不扣地。

③学生作文要改得好,教师就得自己动手练习习作,甘苦备尝,冷暖自知,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能更好地指

导学生。

A.本意

兑现不仅/也B.本意实现不仅/也

C.本义实现从而/并D.本义兑现从而/并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生;要懂得死不足惜,但不必轻易言死。

B.流感是当今未被消灭的“大瘟疫”,它造成的总死亡人数在各种传染病中高居榜首。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已进入成熟期,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瑞士与中国建筑师合作的“鸟巢”设计方案,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重点推荐实施方案。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都让群众满意了呢?

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

C.强沙尘天气屡屡肆虐华北地区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使北方地表覆被整体恶化造成的恶果。

D.精粹的语言是简洁的;无论铺陈、排比的语句,在意义上也不能无意义地重复,否则,将会犯画蛇添足的毛病。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C.“哎!

”作家叹到,“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

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7.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

,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

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④①②③B.②③①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8.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可堪回首堪:

忍受

B.六国互丧,率赂秦也赂:

一概,一律

C.暴霜露,斩荆棘暴:

暴露

D.廊腰缦回缦:

萦绕

9.找出

下列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句读之不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l4题。

(15分,每小题3分)

陈汝成,字华学,浙江鄞县人。

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

“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

”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

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

县中赋役故贵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

汝咸躬自编审人丁。

各归现籍。

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

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

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

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

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

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

自制药以济贫者。

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

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

无为教【注】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

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

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

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

修朱子祠。

教养兼

施,风俗为之一变。

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

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

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

诸盗归诚,海氛遂清。

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

得,构生祠日月湖书院,岁时祀之。

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就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

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

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

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成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

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于固原。

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节)

【注】无为教:

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教义近于禅宗南派的教派。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乐输将,赋无逋负逋:

拖欠

B.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

修筑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

茹:

吃,食用

D.诸盗自首就抚就:

接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B.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

因宾客奎蔺相如门竟为秦所灭

C.赦其罪,责以招抚D.感疫,卒于固原

其可怪也欤其势弱于秦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

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

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旳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B.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C.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D.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

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大以后也不同凡响。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

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清除了多年积弊。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第Ⅱ卷(共108分)

三、(22分)

15.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③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6.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③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④子曰:

“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⑤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滕王阁序》)

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

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阿房宫赋》)

四、(8分)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

荸荠有什么功用呢?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

“吴人种以之沃田。

”明朝王世懋《瓜蔬疏》说,荸荠“吴中最盛,远货京师,为珍品,色红嫩而甘者为上”,连京城里的人也喜欢吃它。

许多医书里讲它是一种味甘性寒的良药,具有清热、润燥、开胃、化痰之类功效,可治黄疸、止痢疾等。

现代人认为,荸荠富含蛋白质、脂肪、糖、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食品。

以它为原料,可制成淀粉、饴糖、酒、罐头等。

请从三个方面概括荸荠的功用,每点不超过8字。

⑴⑵⑶

18.请以“社会承传”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多重人格结构的汇聚和融化,后人竟能够从赵孟頫的墨迹中一一指认,尽管这种现象与人们平时津津

乐道的“融汇百家而了无痕迹”正好相悖,清楚地显示了个体人格往往受制于社会承传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又见边关芦花翩翩飞

闭剑东

①伴着习习江

风,迎着冉冉秋阳,伫立于巍峨的中越红河大桥,静观,桥之下,红河畔,融融芦花正飞舞。

飘逸又洒脱,甚是壮阔。

②芦花是秋天的精灵,这话不

假。

历经风雨和酷暑、洪涝或干旱的考验,平日里貌不惊人的芦苇们也迎来了生命中最为期待的时光,一团团的芦絮争相抽出,一枚枚细腻的芦花随风摇曳,誓要将丰收的秋天变成芦苇的盛大节日。

芦苇不是农作物,断然不可能带来五谷丰登的丰收美景。

但却能给人清爽怡人的美妙感受;芦苇不是人类种植的花草树木,注定不会轻易屈服于人类的招呼使唤,哪怕刀砍火焚乃至挖根,芦苇依旧是以倔强到了极点的姿态来回敬人类。

③又是一年深秋时,边关芦花漫天飞。

飘飘的芦絮,摇弋着动感的舞姿,放飞憋了一年的心事,在飒飒秋风中,去追逐那注定要让它们亢奋一生的梦想,去寻觅另外的生命芳草地。

也许,待到明年开春时,一棵棵柔弱的芦草就顽强地生长开来了,慢慢地,经受大自然的残酷考验;迅速地,汲取大地精华,不出几年,它们也会成

长为独霸一方的野草。

从宽敞的中越红河大桥沿着红河东流的方向一路远眺,眼帘中,总是会跳跃着红河芦花的英姿,总是荡漾着芦苇的轻浪。

④又是一年深秋时,芦花正开得如痴如醉。

开得如痴如醉的芦花集结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和亮丽的闪光灯。

在蜗居的边关小城,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小小的边城河口也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再加上直达昆明的高速公路的通车,每年来河口或经河口前往越南观光旅游的旅客不下八十万人次,这对于一个常

住人口不足十万的边关小城来说是个很了不起的成就。

尤其是深秋时,正是河口一年当中最凉爽怡人的时候,当北方已经寒风嗖嗖白雪皑皑时,深秋的河口正是养人的时候,太阳暖烘烘地照着,照着游人的心也暖烘烘的。

于是,沿着红河及南溪河两岸依次开放的芦花也就成了河口的一大美景,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却也是气势逼人的,决不轻易服输。

河口的芦苇因为是沿着界河一线生长,所以就成了事实上的边关芦苇,边关自古以来就从不缺乏流血和牺牲,更不会缺乏刚强和傲骨,所以这里的芦苇也就多了军人般的刚强和傲骨,每每看到芦苇骄傲无比地开花了,我总会给予它们最热烈的歌颂。

为心中那汩汩而萌

的感动。

⑤我心中关于芦苇的感动是源远流长的。

很小很小的时候,太调皮的我总是难免挨上父亲的芦鞭抽打,那鞭子就是一根光滑的芦苇,打在身上那是揪心的疼啊。

稍大,就喜欢折腾芦苇了,有一种报复的意味,喜欢折断它们、腰斩它们乃至是焚烧它们。

只是后来听说芦苇对农民来说是有大用处的,我才慢慢停止了对芦苇的“暴行”,慢慢地我也在萌发对芦苇的爱好之情。

不用说,芦苇丛中的鸟窝就够自己乐的了,更何况是春天时那鲜嫩的芦笋呢。

再后来,读懂了《诗经·蒹葭》篇,于是独自一人的时候,经常会那么吟诵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久而久之,一种盎然的美、一样曼妙的情思便悠然而萌了,穗絮飘曳,景色迷朦,心里则浮起一缕缕情思,柔美而又凄楚,令人无法抗拒。

⑥是啊!

芦苇真的是一种让人着迷的植物,据十七世纪法国最卓越的数理科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大自然数十万种植物,为什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偏偏要把人比喻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为什么不是其它的一种植物,而偏偏是大自然中极为平凡普通的芦苇,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也许以我之拙见,是难以真正悟透其中的涵义的,但是如果能从这句话中悟出一些独特的人生见解,我想这样的思想之旅应该是值得称道的。

⑦是的,芦苇的确是一样令人费解并敬佩的植物。

它们自尊、自爱、正直不阿、一尘不染、锲而不舍,它们给人展示的是众志成城、坚忍不拔、所向披靡。

面对着这大自然中伟大的生命斗士,我不得不陷入了持久的感动……(有删减)

19.在文章第②段中,

作者为什么说“芦花是秋天的精灵”?

(4分)

20.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的句子。

(4分)

21.文章第⑤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22.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引述了布莱兹·帕斯卡尔的说法

人只不

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分)

六、(6

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壁上挂着寒暑计。

天冷了,里面的水银下降;暖了,它上升。

没有差错。

人说它是一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它怀疑了它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

我愿意向上,就向上;我愿意向下,就向下。

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是了。

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它决定了这样的自我尊重,不再留意外面的天气了,它在壁上自由行动。

于是有人说它是废物,就把它摔在了地上……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