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法人代表:
樊铭根
1.1.3项目拟建设地点
温县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与司马大道交汇处
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研究依据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3、《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4、《我国职业教育发“十一五”目标和规划》(国发〔2001〕21号);
5、《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
7、《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河南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计划》;
10、《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1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
13、《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14、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等。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院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4项目的提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8000多万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累计培养了2000多万名毕业生,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200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突破1000万人,在校生突破25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格局基本形成,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进一步加快。
培训全国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95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0万人次。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正在日益显现。
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明显地改善了我国从业人员的结构,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调整职业政策,才能步入“快车道”。
我国的职业教育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每年还有约750多万初中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例也只有3.5%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目前有2500多万名农民工失业和超过650万名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难以全部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可帮助劳动者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这些都展示出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改善办学条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瓶颈”问题。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各县市已建一所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齐全的职业教育中心,为加快“三大跨越”,为中原崛起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
1.5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最终规模为在校生2000人,校舍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设面积20872.27m2。
建设内容为办公楼、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礼堂、餐厅、学生宿舍、操场及辅助用房等。
1.6项目管理与实施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为做好学校项目的各项工作,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期2年。
1.7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3990万元,其中:
一期2000万元,二期199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或学校自筹解决。
资金使用计划按二年建设期,基本分配比例为第一期投入51%,第二期投入49%的方式进行。
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Ⅰ
建设规模
1
在校生规模
人
2000
2
教学班
个
30
3
占地面积
亩
100
4
建筑规模
m2
20872.27
Ⅱ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
总投资
万元
3990
2
资金筹措
拟申请上级补助资金及地方配套或项目单位自筹
1.9结论与建议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参与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当地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能力,为当地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且可为当地中、考落榜生提供继续受教育的场所,提高当地中、高考落榜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当地青少年的整体发展;项目实施后可为当地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业再就业培训、工人技术等技能培训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劳动者技能和改善劳动者素质;有利促进当地“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当地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再就业和人力资源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因此,项目可行。
并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在推进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职业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实现人人有知识,各个有技能的教育手段,也是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业进行技术传播和技术应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但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的相关工作,加大对这项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中职学校的设施建设更显溥弱。
河南省委省政府为实现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保证在发展规模效益的同时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对进一步分析、监测和大力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支持各县市建立一所职业教育基地,为经济的发展培训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一个非常积极的手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职业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人力资源的长远建设作用十分巨大。
这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中等职业教育总体比较而言还是整个教育事业当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随着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足、办学条件差、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所以,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中,确实需要继续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三国著名军事家司马懿的故里。
盛产的山药、地黄、银菊花、牛膝“四大怀药”享誉中外。
全县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辖26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6万,农业人口39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面临着工农业在农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工业化布局调整的过渡时期。
面临着工农业经营管理粗放,大量的农业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
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温县产业集聚区80多家厂矿的工人技术含量不高,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困难和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成后,除承担培养中等技工的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在岗职工持证上岗培训、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的任务,是温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3.1校址选择
3.1.1选址
根据多方比选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并按温县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该项目选择在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北侧和司马大道交汇处。
3.1.2场址概况
项目所选位置位于温县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北侧和司马大道交汇处,是温县城区的延伸部分,用地面积100亩。
该区具有良好的城市依托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拟建场地地势平坦,适宜该项目的规划建设。
3.2建设条件
3.2.1气象
温县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分明。
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
年平均气温14.4~℃
极端最高气温41.5~℃
极端最低气温-23.4~℃
最热月平均气温27.1~℃
最冷月平均气温-1℃
年平均降雨量795mm
年最大降雨量1505mm
年最小降雨量549mm
年日照时间2529.7hr
平均无霜期209d
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3.2.2工程地质条件
3.2.2.1场地地形、地貌
场区地形为平坦,场内未发现不良物理地质现象。
场区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据钻孔揭示地层,主要由粉土、粘土、砂土组成的第四系全新统河流堆积物。
3.2.2.2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特征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岩性和工程地质性质,可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单元,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1层粉土:
褐黄色,饱和,疏松至稍密,含云母,顶部0.3—0.5m为填土夹砖块、灰碴,本层厚度1.7—2.0m。
2层粉土:
棕红、暗棕红色,饱和,可软塑状,可见氧化铁,本层厚度0.5—0.7m。
3层粉土:
褐黄、褐灰色,饱和,稍密至中密,含云母,本层厚度1.5—1.7m。
4层粉土、粉土:
上部为粘土,深灰、棕灰色夹暗棕红色,可塑状,饱和,含氧化铁。
下部为粉土:
褐黄色,饱和,中密。
本层厚度1.8—2.0m。
5层粘土:
棕灰、灰、暗棕红、绿至杂色,可塑状,下部硬塑,饱3.2—3.8m。
6、层细砂:
褐黄色,中密,砂颗粒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本层揭3.0—4.1m。
3.2.2.3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侧渗补给。
场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基础施工无影响。
3.2.2.4地质条件
根据各层土的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和静力触探成果,经综合评定,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如下:
土层
承载力标准值(kpa)
1层
120
2层
100
3层
120
4层粘土
110
4层粉土
130
5层
120
6层
160
3.2.2.5抗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3.2.2基础设施条件
1、供、排水
学校水源采用城市供水,根据温县城市建设规划,校区周边设有自来水干管,可以保证项目用水需求。
学校周围建有完善的城市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
2、供电
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项目所在地有10KV高压线路,可保障项目需要,供电可靠。
3、通讯
学校外市政道路上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
3.2.4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
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由温县及焦作建筑材料市场供应。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4.1设计依据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3、温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4、温县职教中心发展计划。
4.2建设原则
1、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建设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通许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设计。
2、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近远期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
3、坚持“经济、实用、安全、够用”的原则。
4.3学校设置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系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学校,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促进,就业为“三农”服务的综旨,到2014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承担全县及周围市县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任务及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结合当地职业教育现状及经济发需要,拟开设电子电器、计算机、服装加工、电气焊、家电维修、旅游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经贸英语、机电本体化、矿山机电数控车床、电子信息工程、文秘、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建筑工程、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保护焊等20个专业。
4.4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项目为温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校区建设项目,根据学校总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为办公楼、实训楼、教学楼、图书馆、艺术楼、礼堂、餐厅、学生宿舍、操场及辅助用房等。
4.5建设规模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结合温县职教中心的实际情况,学校按30个教学班,2000名在校生规模进行规划,总用地100亩,新建建筑规模为20872.27m2。
主要建筑内容与规模详见下表:
建设规模与内容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建设规模
备注
1
标准教学班
班
30
2
在校生规模
生
2000
3
校舍建设规模
3.1
教学楼
m2
6253
2栋
3.2
实训楼
m2
1069.27
1栋
3.3
艺术楼
m2
620
1栋
3.4
图书馆
m2
1000
1栋
3.5
办公楼
m2
1880
1栋
3.6
学生宿舍
m2
8000
2栋
3.7
礼堂
m2
1000
1栋
3.8
餐厅
m2
1000
1栋
3.9
辅助用房
m2
50
合计
m2
20872.27
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5.1区域位置
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位于产业集聚区鑫源三路和司马大道交汇处,该场区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与优越的学习环境。
5.2总平面布置
5.2.1设充分发挥教育原则及指导思想
5.2.1.1总平面布置原则
为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现代化一流职业教育中心,本项目应本着统一规划、有利教研、方便管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配套建设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以求创建一个功能完善、科学合理、生态环保的现代化校区。
5.2.1.2设计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新职业的出现,使得职业培训更为重要,而职业培训教育不仅给个人带来就业新空间,同时也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创建一流校区,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落实“两大工程”,本项目在总体布局和总平面布置中应遵循先进的设计指导思想:
1、创建现代模式,在整体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表达上既有强烈的现代感,又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环境。
2、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校园建筑和景观语言,使学生在审美情趣上产生共鸣,增强其爱校的荣誉感。
3、尊重地域文化的历史文脉,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校园规划与建筑风格的设计中,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校园设计思想,使整个校区的规格形成弹性化,空间设计多样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建设的示范化。
4、根据温县天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使建筑设计思想最大限度地表达学校精神风貌。
5、充分考虑日照、通风、向阳、避阴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在满足安全疏散和功能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筑设计和组合尽量紧凑,降低过道、走廊等辅助面积的比率,减少空间浪费。
同时尽可能利用辅助空间,发挥·室内画廊、雕塑等物品的展示和装饰功能,强化室内环境的营造。
达到无理环境舒适化、情景布置教育化,设备配置生活化,教育设施现代化的现代校园建设目标。
6、细致地创造校园室外环境,注意刻画细部环节,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使校园一草一木都参与教育,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引导,具有自由博爱的人格取向,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
5.2.2功能分区
根据学校建设内容与规模组成,整个校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
教学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和实习区。
按其使用性质的独立性和兼容性,四个功能区分别包含的建设内容有:
1、教学区:
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
2、学生生活区:
包括学生宿舍、餐厅及辅属用房。
3、运动区:
包括400m标准田径运动场及各类球类场地等。
4、实习区:
包括实验园地等。
5.2.3总平面布置
按照上述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功能区所内容并结合场地地形结构,其总体布局以图书馆为核心,向外围辐射延伸,共同组织各部分的空间。
校园基本采用左右对称布置,校园南部为教学区,北部为学生生活区和实习区。
其中学生生活区位于学校北部,运动区位于校园东部,实习区位于学校最北部。
每个分区绿树环绕周围,形成校园礼仪和标志性的空间场所,集中代表中学校园环境的品格与风貌。
建筑物与路边绿化带合理布局,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学区是校园的重点及核心,其中,三栋教学楼位于学校西南部,紧邻学校主出入口。
新建办公楼位于学校主入口广场东侧,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其北侧依次是艺术楼和实训楼。
其与西南侧的教学楼及北面的图书馆围合而成的是学校礼仪性广场。
整个教学区由教学楼、图书馆。
办公楼、艺术楼、实训楼合成一个对称的教学空间,体现学校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时,空间的变化,院落的收放,周围树林的渗透,建筑造型的跌落又使其不失活泼灵动,广场,绿荫,草地,流水,廊道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交流和活动场所。
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学生生活区的学生宿舍共2栋,集中建于校区北部,餐厅位于图书馆的北面,三栋学生宿舍及教职工宿舍在餐厅左右对称布置。
该区组团式灵活围合,错落布局,形态变化有致,体现了学生生活区的活泼,舒适和温馨,力求给学生营建一种“家园”的理念,同时也方便校方的管理。
体育运动区是一个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包括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各类球类场地集中位于教学区东北部,即方便体育教学,又形成动静分离的两个区域,减少对教学区的干扰。
实习区共由实训楼、实验园地、训练园地组成,该区布置比较分散,实训楼在图书馆的东面艺术楼的北面,实验园地位于校园最北部,训练园地位于篮球场和操场中间。
5.3道路广场及场地排雨水
5.3.1道路系统
在校园中,建筑群是校园的主体,道路形成整体的骨架,而广场及标志往往成为校园的景观核心,建筑、道路和广场共同构成校园环境的主体。
本设计校园道路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主干道、次干道、建筑引道和园路。
与入口广场相连的入口交通道路及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为主干道,路面宽7m;功能区内各建筑物之间联络道路为次干道,宽4.5~6m,建筑入口引道路面宽3—4.5m,建筑物周围的休闲场地内部采用园路,宽1~2m。
包括建筑之间的连廊在内,整个校园道路系统组成环形路网,形成有序的人、车交通组织,同时可使消防车辆畅通到达每个角落。
5.3.2广场及停车场规划
广场是校园空间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集景观、集会、交流与交通组织功能于一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前广场是学校的礼仪性广场,主要承担景观塑造和停车功能,服务于外来车辆的停靠。
5.3.3道路形式及场地排雨水
整个校区道路全长2200m,道路广场占地面积13330m2。
道路型式采用城市型道路,暗管排水方式。
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
根据城市规划方案,整个校区竖向设计平坡式连续布置,广场最低标高应高出城市道路系统路面标高0.3m。
场地雨水沿道路边沟汇集汇入雨水管网,最后排入校外城市雨水管网。
5.4绿化景观设计
5.4.1设计原则
1、绿化面积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对控制区绿化率的要求。
2、绿化景观形式与建筑风格相协调。
3、有足够的乔木种植率。
4、生物园地景观化和景观设计生态化。
5.4.2方案构思
在现化校园设计中,景观设计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尤其在学校规划设计中,绿化景观设计有着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本设计绿化景观包括三个部分:
即生物园地、景观绿化、广场绿化。
生物园地是教学功能的一部分面,主要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占地面积约8500m2。
分为植物培育和观赏两部分,植物品种宜选择有教学观察价值的品种,栽培方式以方便观察为准则。
如松、柏、白蜡、银杏、杉黄栌、枫杨等,形成常绿和落叶、针叶与阔叶、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交替的配植方案,同时配以牡丹、芍药、兰草、无花果等多年生花卉品种和可作课外科技、实验用的农作物。
景观绿化包括集中绿地和分布于各建筑物前后及道路两侧的分散绿地。
集中绿地主要集中在入口广场,教学区、围合广场和生活区休闲广场,围绕绿地进行造园,园内布置景观小品和各种休息亭廊等。
小品风格和校园建设风格及建筑的细部宜有协调性,以营造校区整体景观特征。
建筑周围绿化宜选用草坪、低灌、景石为主,以塑造宜人的学习与生活景观。
道路两旁宜选用水杉、女贞、广玉兰、合欢等常绿和观赏性强的树种作为行道树,配以规范的树池、花镜,是整个校园绿茵环绕,富有生机。
该部分绿地面积约33800m2。
广场处理主要以铺砌硬化为主,局部点缀以绿地和孤植,以增强广场空间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