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3010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赏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诗词赏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诗词赏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诗词赏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诗词赏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doc.docx

《古诗词赏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赏析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赏析doc.docx

古诗词赏析doc

诗歌赏析

1.考查重点:

《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阅读”第8条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所以,考查重点是

(1)理解诗歌的语句,赏析要在对诗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2)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跳跃性,含义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风格流派等要素。

(5)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与意境。

2.试题特点:

(1)基本题型由选择判断为主转向以填空和简答为主。

(2)选材浅近平易,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典故,以名家名篇古诗词曲为主,有由课内选材逐渐向课外选材的趋势。

(3)所设题项体现了由词句理解到意境品味,由表达内容到表达技巧逐层推进的特点,从外围到内核,由知识到能力。

3.典型例题解析:

例①:

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03南通市中考题)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解析:

在一道题中对四首诗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了赏析。

依次是拟人,对仗,比喻和反复。

要选择出正确答案,必须对这四首诗都有深入的理解。

可根据诗句的的表达,通过想象诗中的画面,联系表达的诗情,进行分析、筛选。

很容易可以看出C句有误,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不要被诗中的“春风”误导。

例②: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03无锡市中考题)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

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析:

这道题将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曲进行比较赏析。

从文学常识,诗句理解,词语作用和意境品味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首诗的把握程度。

“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相关知识予以分析会知道,一个是一反常人“悲秋”情调的咏秋佳作,一个是元曲中悲秋的绝唱。

从“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衷爱,所以D项有误。

例③: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03河南中考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

(1)小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

要抓住体现环境特点的关键词语“幽”和“深”进行揣摩,这两个词语都含有“清净,幽静,清幽”之意,所以环境特点也在于此。

(2)小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寓情于景”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

由所写景物的欢悦,可探知人物内心的愉快,由潭水的深邃亦可感受人物心境的宁静,所以欢快与空灵是此时作者内心的写照。

第(3)小题考查对“反衬”写作手法的感悟与赏析。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

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

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

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1.归田园居 (晋)陶渊明

 ①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精析:

全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把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中。

①句实写作者在南山脚下种豆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②句虚写作者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勾画出诗人夜晚归来的情形。

③句写路窄草长,夕露沾衣,映射下一句,为下面的议论作铺垫。

④句发出感叹,表明自己隐居躬耕。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点明题旨。

“愿”也有此意。

 

2.游山西村 (宋)陆游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精析:

全诗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

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①句写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②句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

“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此句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③句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

“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④句写主观心境,有恋恋不舍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①②③句是实写山村美好淳朴的风土人情。

④句是虚写。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精析:

本诗为写景诗,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

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①⑦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

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

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④句表达思乡之切。

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4.望岳 (唐)杜甫

 ①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精析:

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

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荡漾,神情专注。

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可以看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黄鹤楼(唐)崔颢

 ①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②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精析:

①②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而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了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

③④句转写楼上所见所感,描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引起的乡愁。

④句中前后两半句互相映衬而又联成一体,烘托了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全诗意境开阔、思接千载、沟通古今。

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

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

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

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

“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

③句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

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7.泊秦淮(唐)杜牧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精析:

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①句为互文。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笼”字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为后两句作铺垫。

③句表面是批评歌女,实际是批评颓废世风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④句“犹”字意味深长。

令人生发历史的联想,生发忧虑之情而不能自已。

 

8.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②巴山夜雨涨秋池。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却话巴山夜雨时。

 精析:

这是一封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①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出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

②句写眼前景象,愁苦之情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

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③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何当”表推测,呼应“未有期”,从“未有”推测想象中的“有”。

④句在现实与想象的时空徘徊不已,表达思“君”的深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9.相见欢(五代)李煜

 ①无言独上西楼,②月如钩。

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④剪不断,⑤理还乱,⑥是离愁。

⑦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精析:

①句写尽其人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②句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点明时间是夜晚,残缺之月使人愁上添愁。

③句点明是秋天俯视之景,地面之景,“寂寞”与①句中“无言”“独上”相呼应。

看似写物实是写人。

①②③句是上片,孤独的身影融于凄清的景色中,寂寞哀愁之情一句甚一句。

④⑤⑥三句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运用了比喻。

⑦句是白描。

写出复杂的感受,饱含辛酸。

是极沉痛的伤心语。

下片四句④-⑦点破题旨,直抒离愁。

 

10.观书有感(宋)朱熹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精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①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清澈。

②句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芙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③④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含人要心灵澄明,就要认真读书。

时时补充新知。

后来这句诗化作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②句写景,③④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1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②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精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用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家五口的形象。

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平静、自然朴素的生活。

①句写景,②③④句写人。

②句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温暖、惬意的生活乐趣。

①②句为上片,③④句为下片。

下片写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勤劳,中儿做辅助劳动,小儿幼小天真,调皮玩耍。

 “无赖”贬义褒用,是“顽皮、淘气”之意。

 

12.使至塞上(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

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

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

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

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

④句叙事。

衔接①句。

 

1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

 精析:

这首诗寄给友人。

寄去了深深的同情与关切。

①句写景抓住“杨花”“子规”两种景物。

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②句叙事,表现诗人对朋友的关切。

③④句抒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亮人格化,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与同情。

 

14.春望(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②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①句写望中所见。

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

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

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15.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②闻说鸡鸣见日升。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只缘身在最高层。

 精析:

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

“千寻”写其高。

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

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1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精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

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

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7.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

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

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

诗人讲了一个道理:

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18.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析:

这首七言绝句里,诗人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前两句对比,有乐观明快的风格。

后两句是一幅豪迈高旷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精神。

 

19.过零丁洋(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

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20.浣溪沙(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精析:

全词情、景、理交融。

表现出苏轼执著的态度和旷达乐观的性格,词的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

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静谧。

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

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2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精析: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写清新幽静之境。

颔联渲染了古寺特有的幽深。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颈联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以动衬静,对仗工整。

后一句更进一步表现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尾联以有声写无声,是上联哲理、思考的延伸和深化。

这首诗朴素地写景抒情。

而意在言外。

 

2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精析:

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批评统治者的昏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

首联直接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运用对比,让人感到诗人命运的变化。

颔联表白自己的心迹,有怨愤之情。

颈联即景抒情,情悲且壮,有眷恋有惆怅。

尾联沉痛从容,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全诗感情深厚抑郁.境界宏大开阔。

 

23.别云间(南明)夏完淳

 ①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②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③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④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析:

全诗表明了作者誓死不屈的决心,也表现了作者依恋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怀。

①句回忆过去,感慨今日,表明沉痛、愤懑之情。

运用了“南冠”的典故。

②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

③句写矛盾心情,具有深沉动人的力量,感情真切。

④句表达了不停止战斗的决心,全诗直抒胸臆。

 

24.醉花阴(宋)李清照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③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④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精析:

这首诗表达了佳节怀人之思。

①句写眼前实景,也透露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可以想象女主人公愁闷终日,时间难捱。

“永昼…‘销”表时间概念。

②句中“又”含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情绪。

上片写从早到晚,环境冷清,孤寂无聊,愁闷难捱。

下片集中写黄昏后的愁绪。

③句转换空间,从室内到庭院。

④句“帘卷西风”四字,既写人。

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词人既惜花。

又自怜,“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

全词景中有情,写景即写情。

 

25.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析: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

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①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②句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③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④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6.无题(唐)李商隐

 ①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④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

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

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

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

写相思之苦。

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寄意青鸟,再写相思。

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27.南园李贺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②收取关山五十州。

 ③请君暂上凌烟阁,④若个书生万户侯。

 精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更多流露出了怀才不遇,无所作为的感慨。

①②句设问起句,直抒胸臆,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

③④句再用反问,从反面衬托诗人投笔从戎的强烈愿望,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颇含有国家之痛和身世之悲。

 

28.梦江南(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

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

“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

②句思妇望眼欲穿。

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

③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令人感叹、悲伤。

 

29.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精析:

本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

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①句抒情叙事。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豪放洒脱的气概。

离别既忧伤又轻松愉快,用“斜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两个画面相反相承,互为映衬。

②句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态.融入议论,是遭挫折而弃官出都,但不一蹶不振,相反。

想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

 

30.饮酒(晋)陶渊明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精析:

这首五言古诗,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①②句写诗人居于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

设置悬念.几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

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③④句具体描写自己的这种心境或心态,落日、飞鸟等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⑤句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心远”二字,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