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7284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docx

教案王红四年二班

教案

学校:

萨东四小

学科:

语文

任课班级:

四年二班

任课教师:

王红

 

教学进度表

每周节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起止页数

备注

1

2-6

1老师,您好-3古诗两首

2

9-13

4秋天-一单元测试

3

16-20

5我给江主席献花-7徐悲鸿励志学画

4

23-27

8虎门销烟-二单元测试

5

7-11

9泉城-11田园诗情

6

14-18

12桂花雨-三单元测试

7

21-25

13开天辟地-15一路花香

8

28-1

习作4-16说勤奋

9

4-8

17李时珍夜宿古寺-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10

11-15

习作5-20诚实与信任

11

18-22

21珍珠鸟-练习6

12

25-29

六单元测试-24春联

13

2-6

25古诗两首-七单元测试

14

9-13

复习

15

16-20

复习

16

23-27

复习

时间

20XX年9月2日

总课时数

2课时

课题

老师你好

课型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教师节庆祝活动,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调动已有知识和情感,加深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学生

分析

 

辅助

手段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板书

 

设计

 

古今中外(纵向)

事业的崇高推动时代进步

地北天南(横向)崇高

老师,您好!

笔尖飞舞(传播知识)美好

工作的辛苦促进人才成长

笑语盈盈(净化思想)

 

人人学习!

人人研究!

人人创新!

人人进步!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学生其实对老师有好多情感想表达,是老师平时没有感受到的。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生竞赛读,达到朗诵水平。

 

师生共同展示收集到的课外资料,有感情的诵读。

通过诵读体会教师这一职业的的光辉形象。

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及对老师想说的话。

小练笔

有感情的背诵诗文

让每一堂课都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掌握了很多比喻句式。

但是课外资料的

搜集做的不够理想。

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于课外资料

也能主动背记。

今后的教学建议: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于课外资料

也能主动背记。

资料袋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说起这个成语,还有个小故事呢: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

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还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

"啊,啊!

你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呀?

"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精益求精,更上层楼!

时间

20XX年9月6日

总课时数

2课时

课题

但愿人长久

课型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生字,学会“心绪不宁、十全十美”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段。

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4小节 四、自由朗读5、6小节五、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学会“心绪不宁、十全十美”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段。

体会作者的思亲之情,理解诗句。

学生

分析

诗词的积累较少。

对诗文的理解能力不强。

学习上积极主动,渴望求知。

辅助

手段

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

配乐

板书

 

设计

 

思念

 

热爱生活

但愿人长久埋怨

热爱人生

成词

宽慰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

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课外知识量不足,不能有效的拓展延伸。

学生渴望求知,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课上积极发言,喜欢探究。

 

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熟读背诵四五六段

默写生字

背诵水调歌头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联系诗文,能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

对课文思路也很清晰。

学生的信息反馈:

主动求知的欲望不强,但是对于老师所讲授的部分,认真学

习,积极参与。

今后的教学建议:

多接触一些古诗,早晨,利用自习领读一些古诗,一丰富学

生的古诗积累量。

资料袋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间

20XX年9月8日

总课时数

课题

古诗两首

课型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掌握本课生字及多音字。

理解这两首诗的诗意。

过程与方法

整体读,感知美。

理解读,洞察美。

对比读,深化美。

延伸读,升华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

背诵古诗。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学生

分析

这两首古诗对于四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学生也能主动去学习。

但是对于诗境的想象还不够完整。

辅助

手段

资料搜集:

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电化教具:

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板书

 

设计

 

月映清江

峨眉山望月思念故乡和友人

思君不见

 

湖光秋月两相和

水月相映风平浪静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望洞庭月夜美景

遥望洞庭山水色

山水一体色调淡雅

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同学准备很充分,收集了好多课文关于祖国山水的古诗。

对于诗句所描写的景物能够形成画面。

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再读原诗,深化美。

延伸读,升华美

理解背诵古诗

画一幅诗句的想象画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能够快速的背诵,并根据讲解,想象景物。

忘记讲一讲君山的故事了。

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对峨眉山和洞庭湖了解的并不多,学习起来比较死板空

洞。

今后的教学建议: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多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内容和知识,

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

资料袋

  1、资料搜集:

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字梦得。

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时间

20XX年9月12日

总课时数

课题

4秋天

课型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诗文想象景物。

过程与方法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初读诗歌,通文顺句。

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精读诗文,体会秋意。

整体感受,品味诗韵。

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具体内容。

学生

分析

 

辅助

手段

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搜集有关秋天的景象图片,做描绘诗文的幻灯片。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文。

板书

 

设计

 

4秋天

秋阳空气

田野:

桂子野菊花飘香

稻穗向日葵玉米高粱成熟

苹果葡萄

景色迷人丰收喜人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九月刚到,秋姑娘就踏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你喜欢

秋天吗?

秋天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回忆一下学过的有关秋天的课文或者古诗。

 

你眼中的秋天和文中有相同的之处吗?

谈谈感受。

组织交流感悟,感受秋风。

为什么喜欢秋风?

感受秋实的同时,交流秋天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成熟的果实

是什么样的?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谈谈你观察到的秋天都有哪些景色。

你觉得诗文写的好吗?

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精妙之处。

“走”字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用多种手法表达对秋的情感,(画画唱歌写诗)

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天。

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天。

背诵全诗

用“明丽”“照耀”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从季节特点入手,对于我们这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这样的切入是很自然的。

学生也比较乐于参与。

通过联系实际,去体会秋天。

学生的信息反馈:

课堂活跃,发言积极,而且都能把秋天中有代表性的特点说出来。

对于理解文本打好了基础。

今后的教学建议:

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让孩子能主动进入文本。

资料袋

课文《北大荒的秋天》

 

搜集到的秋景图画。

 

时间

20XX年9月14日

总课时数

课题

5我给江主席献花

课型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过程与方法

一,指导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抓住文章所描绘的几个场面,体会情感。

三,写字指导,练习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掌握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学生

分析

学生可能对文章的内容比较陌生,课前应做好充分的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爱国情感。

辅助

手段

生字卡片

挂图

课件

板书

 

设计

 

冒雨等待

我给江主席献花激动献花

幸福难忘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好玩的迪士尼乐园大家知道在哪吗?

对就是香港,那你对香

港有多少了解呢?

很久以前香港还不属于中国,后来在我们

国家越来越强大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就一起来重

温一下那感人的一刻。

 

学生对于香港割让不太理解,课文讲起来有点冗长。

 

当时的天气怎么样,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可以看出?

兴高采烈秩序井然又激动又兴奋

通过对话你了解到对话双方都是谁?

香港中学生姜咪咪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

献花时,每个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啊?

沸腾满面春风热泪直流欣喜若狂激动万分

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

失散多年的孩子和母亲各指的是谁?

 

用满面春风和秩序井然造句。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理解不够深,情感体会不够深刻。

对于背景介绍太多,课文讲的比较长。

通过学习,学生对香港的认识加深了。

学生的信息反馈:

如果能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历史背景会有助于理解。

今后的教学建议:

多采用电教设备。

资料袋

1841年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60年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租期100年。

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时间

20XX年9月16日

总课时数

课题

6天安门广场

课型

知识与能力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及周围的建筑。

过程与方法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三,根据文章的方位词,把握没个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及周围的建筑。

学生

分析

 

辅助

手段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

天安门的相关资料

板书

 

设计

 

6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新中国的象征

雄纪念碑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意

伟纪念堂节日到来美丽热闹义

壮博物馆非

丽人民大会堂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字。

你知道天安门在哪吗?

谁去过,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啊?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看和刚才同学们说的一样不一样。

 

孩子对祖国首都非常向往。

真正去过的人太少了,所以只能通过课件图片来感官了解。

 

自由读文,思考天安门广场都有哪些建筑物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

毛主席纪念堂

找出关键的方位词,再去体会每个建筑物的位置。

这些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

想不想去游览一下,

为什么?

理解“曙光”“晨曦”“旭日”

理解比喻句“无数盆花组成一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的犹如

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展开联想“节日的广场上应该是什么样的,描绘一幅节日广

场的画面。

 

画一幅节日的广场的主题画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这是一篇说明文,方位词语很关键,抓住了方位词教学思路

特别清晰。

我课前准备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学生听的看的都特别的投

入。

学生的信息反馈:

丰富的课前准备使学生更加活跃。

学生把文章所描绘的内容

变成图片,是无声的节日广场变成了有声的。

今后的教学建议:

影像资料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所以要多运用。

资料袋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

 

时间

20XX年9月20日

总课时数

课题

7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型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过程与方法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二,回顾预习内容,整体感知。

三,自主阅读课文,感受励志成才。

四,小组合作,感悟勤学苦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徐悲鸿委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学生

分析

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质疑去思考并寻求答案。

学生通过交流,碰撞观点,融合智慧。

辅助

手段

奔马图的图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板书

 

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励志学画的原因真正的中国人

励志学画的经过分发努力热爱祖国

励志学画的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学苦练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马的姿态,你觉得画的怎么样?

你知道它的作者吗?

对就是徐悲鸿,今天我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学画的故事。

 

同学对他的了解不多,资料搜集的也不多。

通过多媒体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课文中的故事也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荣誉感和爱国情感。

 

自主阅读课文,感受立志成才。

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

到文章中去找一找。

收到了外国学生的欺辱。

理解“必须要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句

话的含义。

外国学生的话有什么含义?

必须是什么意思?

一定要做,徐悲鸿一定要做到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

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不负苦心终于达成心愿。

在人生和学习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偏见和嘲讽,学了这篇

课文后你会怎么做?

 

搜集有关励志的名言。

写写读完文章后想说的话。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三个问题,并认真思考寻求答案。

学生的

积极性很高,对文章的感情把握也很准确。

学生的信息反馈:

对于徐悲鸿本人了解的比较少,所以进入文本比较慢。

今后的教学建议:

多看书,多了解名人轶事。

资料袋

徐悲鸿:

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

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

 

时间

20XX年9月22日

总课时数

课题

8虎门销烟

课型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品读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培养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认识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培养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生

分析

 

辅助

手段

小黑板,生字词卡。

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

搜集资料。

板书

 

设计

 

8虎门销烟

场面壮观隆重

伟大壮举先撒盐巴

经过再抛鸦片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然后倒石灰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精彩导语

 

发现

 

探究

 

拓展

 

作业

播放录像,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虎门销烟的录像。

那激动的

人群,那纵横的大池,那礼炮的轰鸣,那咆哮的大海,时刻

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永远不能忘却这段历史。

历史背景的铺垫为文章渲染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更容易投入

文章,感情也更加的真实。

 

虎门销烟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对虎门销烟事件有怎样

的评价?

抓住:

不同寻常值得纪念伟大壮举

虎门销烟过程中从哪体现出“壮”了?

抓住: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一声令下

请同学朗读销烟方法的句子。

然后讨论都有哪些步骤。

虎门销烟的结果怎么样啊?

抓住:

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等词语

 

看着咆哮的大海,想着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站在林则徐

的塑像前,你想说些什么?

 

复述课文

完成课后练习4

教学反思:

教学的成败得失:

让学生学会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伟大壮举。

从开始就引导学生去读书,找关键的语句。

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的斗争精神。

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资料袋

 

时间

20XX年9月26日

总课时数

课题

9泉城

课型

知识与能力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过程与方法

一,初读感知。

二,精读感悟。

三,合作探究。

四,指导提示。

五,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泉城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多,水美。

学生

分析

学生可以在书本上圈圈画画,找出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试着当导游,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