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6367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docx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2.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难点:

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想:

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

可事实远非如此。

“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

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

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

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但是,老天好像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扫除障碍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háo号挂juàn罥cháng长林梢bì庇护

突wù兀布qīn衾三zhóng重茅沉塘ào坳

飘zhuǎn转俄qǐng顷sāng丧乱广shà厦

xiàn见此屋

三、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研读第一节。

1.第一节写什么内容?

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秋风破屋

2.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3.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

4.“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手法。

“卷”字好。

即形象又有力度。

5.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

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

“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

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6.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7.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竟然忍心这样)(做动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

归来倚仗自叹息。

写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8.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指名朗读第一节,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师生评议。

研读第二节。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

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

他说: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

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

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

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像墨一样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衾qīn:

被子)(睡觉不老实)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

即“由何”由:

凭。

)(彻:

到天明。

作动词)

写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

6、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

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齐读第三节。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能得到.安:

疑问代词,怎么)(全部庇覆)(所有贫苦人)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得像山一样)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xiàn:

同”现”)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屋)

写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啊!

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

诗人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

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1、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广厦万间

3、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诗人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

推己及人,由家到国。

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

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饱含感情地朗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

五、小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

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

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

他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

演示文稿:

杜甫诗意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作品,

六、作业

朗读并默写(重点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