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章总论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企业概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概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建设条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所在地概况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条件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项目背景和投资意义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背景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项目建设意义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市场需求分析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方案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工艺技术方案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主要设备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主要原材料及消耗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主要原辅材料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主要公用工程消耗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工程建设方案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布局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筑工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公用工程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环境保护、安全和节能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环境保护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安全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节能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组织机构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人力资源配置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项目实施进度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程招标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投资估算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融资方案
财务分析
编制原则
财务基础数据
财务分析
财务评价结论
风险分析
社会评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1.1项目名称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1.2建设地点
湖南娄底经济开发区
1.2项目法人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3建设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3.1娄底市城市概况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域中心,与本省的长沙市、湘潭市、衡阳市、召B阳市、怀化市、益阳市接壤,市域总面积8117.6平方公里,占湖南全省总面积的3.82%。
娄底市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2004年市域总人口405.1万。
地方国内生产总值26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124元,位于湖南省14个州市的第8位。
娄底城市位于市域东部的娄星区,处湘江支流涟水河中上游、湘黔铁路、洛湛铁路交汇地。
娄底公路交通状况良好,上瑞高速公路和拟建的太澳高速公路横穿娄底,省道四通八达,是湘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城市。
娄底城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号称“湘中明珠”。
1980年经国
务院批准恢复县级娄底市建制以来,娄底城市发展日新月异,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1万。
所在地不但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湖南省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及原材料生产基地。
娄底城市总体规划共进行了三次修编。
1981年编制完成娄底城市总体规划,1982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2年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并于1993年得到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该规划将娄底城市性质确定为:
湘中经济区的主要城市和湘中铁路枢纽,以钢铁工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机电、建材、轻纺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确定城市规划区98.5平方公里,城市规模2000年22万人,2010年30万人、36平方公里。
1999年,国务院批准娄底地区“地改市”,撤消县级娄底市,成立了地级娄底市,为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化的发展和娄底城市的大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1999年又对城市规划进行重新修编。
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即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于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
2005年城市人口控制在32万人左右,城市规模控制在50万人左右。
1.3.2项目所在地娄底经济开发区概况
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南省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
开发区,总面积72.8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
2003年4月28日,娄底开发区第一工业园开园建设,正式拉开了开发区建设的序幕。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在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等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合同引资突破40亿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亿兀,2005年GDP为6.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548万元,建城区面积达到684公顷。
整个开发区呈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1・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的建设是娄底农业产业发展园起步的关键,同时也是娄底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建设内容,是推进娄底市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娄底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改善娄底市城区人居
环境,提高娄底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1.4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范围
1.4.1研究范围
本报告在经济、社会和环保三大效益以及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诸方面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论证,为本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1.4.2编制依据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是在娄底市城市
规划的基础上,以《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五规划纲要》、《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娄底经济开发区^一五规划》、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国家发改委批准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1997年编写的《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部颁发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1994)、中国建设银行颁发的《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评估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为依据进行设计。
1.5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位于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本次建设共6条路,分别为洪冠街、西坪路、太和路、新坪街、铁炉冲路、群乐街,全长8359.351米。
其中本次设计的群乐街的起点为与新星北路交点(K0+000),终点为与太和路交点(K1+428.91);洪冠街的起点为与铁炉冲路交点
(K0+000,终点为与太和路交点(K1+072.872);新坪街的起点为与新星北路交点(K0+000),终点为与太和路交点(K1+534.129);铁炉冲路的起点为与群乐街交点(K0+000,终点为与食府路交点(K1+442.32);西坪路的起点为与群乐街交点(K0+000),终点为与食府路交点
(K1+433.865);太和路的起点为与群乐街交点(KO+OO0),终点为与食府路交点(K1+447.255)。
1.6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
西坪路、群乐街、新坪街为主干道II级,洪冠街、铁炉冲路、太和路为次干道II级。
(2)计算行车速度:
主干道II级为40KM/h次干道II级为30km/h。
(3)设计荷载:
路面BZZ-100,桥涵汽-超20,挂-120
(4)最大纵坡:
2.861%
(5)最小纵坡:
0.3%
(6)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
1.7工程征地拆迁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需拆迁房屋23797m2,其中砖瓦房5032m2,砖混房18765m2。
工程占地660.1亩,其中菜地23.1亩,水塘31.5亩,荒地275.4亩,用材林158.2亩,经济林125.6亩,其他用地46.3亩。
娄底市经济开发区现有土地,均已办理好土地使用权证,土地权属清楚,拆迁安置均已完成。
1.8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
1.8.1环境影响
本项目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本身不产生三废,属无污染的社会公益性工程,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部分土地,施工期带来一定施工性污染影响和局部水土流失现象,但只要高度认识,措
施得力,这些不利影响都可得到减免或消除。
总之,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工程。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该工程建设很有必要,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
1.8.2水土保持方案
方案制定的原则: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力求全面快速控制住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防治目标:
将施工区、料场、施工道路、生活区等区域因建设形成的水土流失源完全控制住,切实防治水土流失。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主要有路基、路面、管线工程、道路绿化等项目。
施工期二年,所有水土保持措施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半年内全部完成。
1.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9.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15054万元,主要由建安工程费、工程建设其它费、
预备费和建设期银行贷款利息四部分构成,其中建安工程费1053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3341万元,预备费527万元,建设期银行贷款利息649万元。
1.9.2资金筹措
1.921申请银行贷款10000万元;
19.2.2项目业主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公司自筹5054万元。
1.10经济评价
1.10.1国民经济评价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经济评价以国家发改委批准颁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为主要依据。
根据规范要求,对项目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从国家整体角度,采用影子价格,分析计算项目的全部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以确定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需由国家采取的经济优惠措施及有关政策,评价了项
目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对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计算可知,该项目的国民经济内部收益为22.62%,大于社会折现率12%,国民经济净现值为12554.02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为2.23大于1,各项指标均满足工程经济合理性的要求,说明其国民经济效益显著。
表1—1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表
费用效益变化
ENPV万元)
EIRR(%)
EBCR
N(年)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12554.02
22.62
2.23
8.23
费用上升15%
11057.48
19.75%
1.76
9.5500
效益下降15%
9222.85
19.31%
12554.02
9.79
效益下降15%同时费用上升15%
7214.51
16.71%
1.50
11.63
1.10・2财务评价
财务分析结果可知,该项目的财务收益净现值为2917.56万元,大于0,投资回收期为4.85年,内部收益率为24.06%,大于社会折现率,说明该项目财务上是可行的。
表1—2财务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表
费用效益变化
ENPV万元)
EIRR(%)
EBCR
N(年)
财务评价结论
2917.56
24.06
1.12
4.85
费用上升10%
2860.94
23.77%
1.22
5.1
效益下降10%
1495.50
16.96%
1.11
5.37
效益下降10%同时费用上升10%
1438.88
16.69%
1.11
5.39
1.11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1研究结论
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此次基础设施主要是建设园区内本次建设
娄底市工程咨询中心9
共6条路,分别为洪冠街、西坪路、太和路、新坪街、铁炉冲路、群乐街,全长8359.351米。
占地660.1亩,工程总投资15054万元。
通过对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可知,该工程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项目建设必要且可行,因而应尽可能快地把娄底市农业产业发展园基础设施工程方案付诸实施。
1.11.2建议
1.11.2.1本项目系园区道路网络建设,具体实施时应考虑道路与道路之间以及与城区道网之间的衔接问题。
1.11.2.2施工图设计中应加强工程地质及水文勘察工作,同时进一
步作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防洪等工程的优化设计。
1.11.2.3根据实际情况在测设中要处理好技术标准与合理利用土
地的关系,整个工程的土石方要基本平衡,注意防止弃土流失、堵河,将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11.2.4在施工中要处理好工程施工和保持城区道路畅通的矛盾,在设计和施工阶段进一步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尽量减少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11.2.5本项目工程量比较大,涉及的面比较广,要积极作好有关部门和周边居民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1.11.2.6建设资金及时筹措到位是工程项目能否按计划完成的关
键,娄底市政府和项目单位要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外资,出台优惠政策筹资,使该项目早日建成受益。
2.1农产品加工市场分析
2.1.1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
2.1.1.1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应的结构性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业发展滞后,造成农产品出路少,产品增值低,农产品缺乏稳定的产业转化基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存在很大差距。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而我国还不
到80%;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2.3:
1,而我国
仅为0.3:
1(其中西部省区仅为0.18:
1)。
由于加工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也造成了我国农产品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效益较差,这正是影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忽视,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农产品加工的观念。
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许多人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似乎没有多大的科技含量,因此也不需要多大规模的投入。
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以满足鲜食为首位需求,存在优质鲜食、劣质加工的传统观念,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造成农业收益的低下。
不能认为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对普通农产品的加工。
普通果蔬、粮食销不出去,就拿去加工,如果这样,是加工不出好产品来的,这种大陆货缺乏市场竞争力。
农产品是直接销售的还是专供加工的,需要分类种植。
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一定要下功夫从前头做起,指导农民生产专为加工的农产品原料,而不仅仅是靠买便宜的剩余的农产品。
二、适宜的加工品种缺乏。
适宜的加工品种缺乏,专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加工要求有专门的品种和稳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基地,才能保证加工品的质量。
国外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且建立固定的原料基地。
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
国内长期的直接消费需求,使得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并且没有稳定的专用基地,造成加工企业成本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低劣。
三、加工技术设备水平低。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产中领域,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一直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业严重缺乏,使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靠技术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发展只能依赖硬件进口,拼设备。
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缺乏,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四、行业标准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产品的行业标准,普遍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
在国外要求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09000体系。
而
国内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用很薄弱,成为制约加工业发展的关键。
2.1.1.2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潜力
虽然目前我国农产品采后处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我
国农产品的产地加工潜力也很大。
当前,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甚为丰富,供大于求,出现结构性、地域性、暂时性过剩,而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较低,因此,目前在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4.18万亿,比上年增长16.2%。
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
农产品加工业的增加值已突破1.1万亿元,约占国民经济GDP的8%。
以湖南为例,湖南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政策优惠和劳动力外,湖南本身的销售市场也带动着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
食品工业潜力巨大,2001-2005年,食品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2%。
至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756个,从业人员12万余人;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19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0.8%。
根据国际经验和规律,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将由直接消费向间接加工消费转变,而目前的湖南正处在这一阶段。
食品加工对湖南来说是重要的,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的发展是改变我省农产品销售难、市场销售价格低的有效途径。
同时,农产品加工还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据测算,食品工业与农业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湖南食品工业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大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人均GDP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则成为产业结构特别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国家将
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能够扩大出口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的食品工业项目,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要,这将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次契机。
2.1.2娄底市农业发展情况
紧紧围绕生猪和草食动物、果蔬茶、中药材、竹木、优质米五大产
业链,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等四大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力促农业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
2.1.2.1生产基地
方向: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做出特色,扩大规模,着力发展五大产业链
重点:
生猪和草食动物。
力发展湖南黑猪、香猪、湘中黑牛。
2010
年,出栏生猪600万头,优良率90%出栏牛20万头,出栏羊25万头。
大力支持天华牧业、庆阳牧业、天源高科、湘中农科等企业的发展。
生猪和草食动物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以上。
果蔬茶。
突出抓好现有果树的品种改良及低产果园改造,大力发展名特优果树,提高品质和单产。
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60万亩,果业总
产值达15亿元。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推广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特色蔬菜,形成品质优良、品种多样、均衡供应的蔬菜生产格局。
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蔬菜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名优茶,开发有机茶,改造低产茶园4万亩,改良品种3万亩,茶叶产量稳定在5500吨左右/年,力争打造国家级名优茶品种1-2个。
中药材。
优化种植结构,改良品种品质,建设GAP中药材种植基地和GMF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完善中药材营销体系,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GAF种植基地30万亩,中药材种植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竹木。
以竹木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结合退耕还林
和生态建设,加快竹木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建成100
万亩丰产竹林,立竹总株数达1.5亿株。
南竹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完成退耕还林28万亩,建设好180万亩公益林,18万亩长江防护林,100万亩丰产林,2万亩花卉基地,20万亩林药材基地,20万亩油茶油桐花椒基地。
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473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
达到30亿元。
优质米。
以中档优质稻为主、高档优质稻为辅,积极发展无公害稻米生产。
因地制宜调整早、中、晚稻比例,适当集中连片发展。
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00万亩,总产量100万吨。
优质米产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0万吨左右。
目标:
到2010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较高、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
2.1.2.2龙头企业
方向:
延伸加工链,增强带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
力。
重点:
加大投入,壮大规模,提高质量。
至“十一五”末,市县
两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园,着力培植一批农产品
加工龙头企业,产值达10亿元企业2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1亿
元以上的企业5-8家。
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以上,争取1家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
着力培植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10个。
目标: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
人均1000元左右。
发展与龙头企业相配套,与国际国内市场相对接的专业生产基地60个,转移50万农业人口到城镇,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2.1.2.3服务体系
方向: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正确引导,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建立覆盖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重点: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跨地域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科研、生产、加工、流通、金融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技能培训两大网络。
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信息和市场、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农机推广应用等农业服务体系。
瞄准市场,大力发展物流业,做大做强12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力争建立1-2家辐射全市乃至全省的区域性农产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
目标:
2010年,发展各类专业科技、经济合作组织4000个,60%左右的农户加入到专业合作组织。
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技术。
2.2市场预测
娄底市是个产粮大县,地形气候适宜,近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粮食继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
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60.64万吨,增长3.4%,其中稻谷产量129.34万吨,增长2.7%。
全年出栏肉猪460.01万头,增长8.4%;出栏牛13.26万头,增长29.9%;出栏羊19.55万头,增长6.0%;出笼家禽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