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4560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docx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北京林业大学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小气候的概念

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情况。

这种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的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与大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叫小气候。

2、小气候的特点

小气候与大气候相比较具有范围小、差别大和很稳定的特点。

3、小气候的分类

地形小气候、森林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城市小气候、农田小气候等等。

4、研究小气候的意义

小气候是代表从地面到不受地面影响高度的气候,研究小气候就是在研究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生长区域和空间,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研究气候的一种方法。

二、材料和方法

2.1测点概况

(1)测点情况

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地理位置40°N,116°E,平均海拔在50-100米之间。

(2)地形及附近水体

水泥地,周围无水体。

(3)植被情况

植被稀少,多为草本植物,有少数乔木,乔木和草本层次分明且为平面草丛

(4)土壤情况

水泥地,无土壤。

(5)周围建筑物情况

气象站楼高两层,周围有较高建筑,旁边有北林科技苗圃。

2.2测定内容与方法

测定内容

方法

太阳辐射

用直接辐射表、天空辐射表与万用表测出电动势,根据k和对应公式计算辐射通量密度和反射率

20cm、150cm空气温湿度

用通风干湿表进行测定,通过所得数据结合气压值查《温湿度查算表》得出所需数据

用风向风速表读出风向与风速

气压

用气压表读出气压和附属温度,并通过公式计算出本站气压

土壤温度

按规定埋地温表,不同深度表每小时在记录通风干湿表数据前后分别记录读数一次。

最低最高温度

 

2.3测定步骤

53′通风表上水,通风,悬挂在20cm高处和

150cm处

55′观测地温(0cm、最低气温、5cm、10cm、

15cm、20cm)注:

最低温度在气象站8:

00读

一次.最高温度13:

00读一次

56′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8′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

后通风

59′将风速表悬挂在1.5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

管,按下启动杆

60′读15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

读后通风

01′读风向及指示风速

02′读20cm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

后通风

03′读气压

05′观测地温

此后每小时记录云量、天气状况,读通风干湿表,气压表及附属温度,地温表(曲管),天空辐射、直接辐射表,风速表。

三、结果分析

(一)单点分析

3.1太阳辐射日变

时分

日光情况

项目

N平均(mv)

K灵敏度

(μv/w㎡)

辐射通量密度

8:

00

薄云

S

0.2

8.8

23.0

Sd

0.7

8.71

80.4

Sr

0.2

8.71

23.0

St

90.4

9:

00

无云

S

6.0

8.8

681.8

Sd

0.6

8.71

68.9

Sr

0.8

8.71

91.9

St

514.1

10:

00

无云

S

6.5

8.8

738.6

Sd

0.9

8.71

103.3

Sr

1.0

8.71

114.8

St

661.7

11:

00

无云

S

6.8

8.8

772.7

Sd

1.1

8.71

126.3

Sr

1.2

8.71

137.8

St

777.8

12:

00

无云

S

6.7

8.8

761.4

Sd

1.3

8.71

149.3

Sr

1.3

8.71

149.3

St

813.9

13:

00

无云

S

6.3

8.8

715.9

Sd

1.1

8.71

126.3

Sr

1.1

8.71

126.3

St

729.9

14:

00

无云

S

4.7

8.8

534.1

Sd

1.2

8.71

137.8

Sr

0.9

8.71

103.3

St

541.6

15:

00

薄云

S

2.8

8.8

318.2

Sd

1.7

8.71

195.2

Sr

0.5

8.71

57.4

St

391.6

16:

00

薄云

S

2.0

8.8

227.3

Sd

0.7

8.71

80.4

Sr

0.4

8.71

45.9

St

179.6

17:

00

厚云

S

0.0

8.8

0

Sd

0.1

8.71

11.5

Sr

0.0

8.71

0.0

St

11.5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表1)

 

分析:

有明显的日变化,是因为太阳直接辐射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决定的。

白天晴朗无云,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直接辐射最强;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最小,直接辐射最弱。

由图知,太阳直接辐射在中午十二点时最大,下午五点时已经为零,说明十二点时太阳高度角最大,而十月的北京在下午五点太阳已经落山。

3.1.2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分析:

散射辐射的强弱也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有关。

本组散射辐射日变化规律如图。

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大,散射辐射增大,到15点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散射辐射持续降低。

由图知,九点到十二点散射辐射不断增强,因为:

日出后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到达近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

而八点的数据高于九点,是由于八点时测点上空有云,而九点后云消失了,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大而增大,所以八点时散射辐射大于九点,九点前散射辐射主要受云量影响,九点后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影响。

正午过后,太阳高度角减小,散射辐射随之减小,但由于下午两点风速较大,致使空气中尘埃增多,大气透明系数减小,对散射辐射的影响大于太阳高度角对其的影响,所以两点的散射辐射较一点增大。

而下午三点增大幅度更大是因为当时风速较大使大气透明系数减小且上空有云。

三点以后散射随太阳高度角减小而减小,呈下降趋势。

3.1.3总辐射(St)的日变化(图3)

时间(时)

St(W/㎡)

分析:

总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等影响。

从早上开始大气透明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云量也较少,所以总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影响,12时前,随太阳高度角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升高,总辐射均随之升高;之后,天空中云量增加,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减小,总辐射亦随之减小。

3.1.4反射辐射(Sr)的日变化

分析:

反射率主要与下垫面的颜色,湿度,粗糙度,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

因为反射辐射是来自于下垫面对于直接辐射以及散射辐射的反射,并且更主要的是与直接辐射有关,而12时前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均增大,12时后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均减小。

所以,反射辐射通量也是在12时前增大,在12时后减小,并以12时为最大值。

故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

3.2土壤温度的变化

3.2.1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项目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16:

00

17:

00

0cm

5.6

9.7

14.8

20.6

25.3

18.9

19.7

18.7

16.8

12.9

最低温度

1.6

最高温度

25.0

地温

(°C)

5cm

5.6

6.7

10.2

11.7

13.9

16.1

17.3

16.9

15.7

14.5

10cm

8.5

8.5

9.1

10.1

11.1

12.5

15.0

14.7

14.9

14.6

15cm

10.5

10.3

10.3

10.5

10.8

11.4

12.2

12.9

13.4

14.1

20cm

10.5

10.5

10.5

10.5

10.7

11.1

11.8

12.3

12.8

13.3

分析:

上图反映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表层温度变幅大,越往底层变化小,直至趋于稳定。

由于地表温度干扰因素多,对太阳辐射的变化反应不直观,所以主要分析5cm处土温变化。

当天在下午13时前后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随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弱,但地面热量仍有积累,地温继续上升,在14点左右热量积累达最大值,此时地面温度达最高值。

白天地表得热后,热量向下传递被层层阻截,因而土壤增热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热量向深层传播需要时间所以位相随深度的增加而落后。

3.2.2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以早9点、下午1点、晚7点为代表时间做图)

分析:

上图反映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在8:

00时呈现早上过渡型变化,日出后地面升温,上层土温变成日射型的分布,但下层仍保持辐射型,此时中间温度最低。

13点和17点呈日射型变化,土温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傍晚19:

00时表现处傍晚过渡型分布,地面因辐射冷却温度下降,土壤上层出现辐射型,土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下层仍保持着日射型,土温最高值在中部。

3.3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干湿球温度

高度

0.2m

1.5m

表号

干球

湿球

干球

湿球

213074

213338

235118

235147

时间

读数

订正值

订正后

读数

订正值

订正后

读数

订正值

订正后

读数

订正值

订正后

8:

00

7.9

0.0

7.9

6.2

0.0

6.2

8.5

0.0

8.5

6.9

-0.1

6.8

9:

00

11.5

0.0

11.5

9.4

0.0

9.4

12.9

0.0

12.9

9.1

-0.1

9.0

10:

00

14.9

0.0

14.9

11.8

0.0

11.8

15.2

0.0

15.2

10.6

-0.1

10.5

11:

00

17.1

0.0

17.1

12.4

0.0

12.4

17.0

0.0

17.0

11.8

-0.1

11.7

12:

00

18.9

0.0

18.9

13.8

0.0

13.8

18.4

0.0

18.4

11.1

-0.1

11.0

13:

00

20.3

0.0

20.3

14.0

0.0

14.0

20.6

0.0

20.6

12.1

-0.1

12.0

14:

00

20.9

0.0

20.9

14.5

0.0

14.5

20.9

0.0

20.9

11.1

-0.1

11.0

15:

00

20.3

0.0

20.3

13.3

0.0

13.3

20.1

0.0

20.1

11.3

-0.1

11.2

16:

00

19.9

0.0

19.9

13.2

0.0

13.2

19.8

0.0

19.8

12.3

-0.1

12.2

17:

00

16.6

0.0

16.6

12.4

0.0

12.4

17.0

0.0

17.0

15.4

-0.1

15.3

分析:

由图表在不同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