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60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略读课文《狮子和鹿》及语文园地七

教材简析:

本组以思考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科利亚的木匣》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侯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教学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2.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3.学会并牢固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新词。

4.抄写优秀词句,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大一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课时安排:

25矛和盾的集合2课时

26科利亚的木匣2课时

27陶罐和铁罐2课时

28狮子和鹿1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合计11课时

 

教学设计

修改意见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3.能读懂本课内容,并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媒体说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习内容:

课文内容,自读课本中的同步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88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

谈谈自己对二者的认识。

2.简介“自相矛盾”故事所嘲笑的那个自夸的人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

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总第89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托泊洼的秋天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

铁屋子

铁屋子+枪口炮口

枪口炮口+铁屋子+履带(坦克)

教学反思: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内容: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0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孩子。

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

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

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

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

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

结果怎样?

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

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

(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总第91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风筝

板书设计

26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四年后

埋木匣挖

十步五步?

方法要变

教学反思:

 

27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含生字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

媒体说明:

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内容: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92课时)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出示多媒体课件:

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二、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指名读题。

三、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

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

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

教师相机小结:

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

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

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四、复习巩固

1.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2.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

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3.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五、指导写字

1.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3.引导分组观察:

“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5.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7.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总第93课时)

一、教师导课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齐读课题

过渡:

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自由读课文

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1.指名回答: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

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师: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

“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

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三、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

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

四、师生品读课文2——9段。

1.师:

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

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

”铁罐傲慢地说。

师:

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谁能来做做“傲慢”的动作?

这句话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铁对陶的瞧不起?

生:

“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

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

读句子2

师:

从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