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中考初中语文小说阅读题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三、小说的描写及作用: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人物描写正面、侧面
概括、细节
描写
自然环境①交代故事时间、地点、背景
环境描写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心理
社会环境③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四、小说的情节(细节)结构
1、情节的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五、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
1.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景物描写:
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C、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六、小说的标题及作用
1、理解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2、作用
A、线索,贯穿全文B、点明主题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缨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地点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片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缨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我终生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满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
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缨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缨子知不知道呢?
妈:
我打算在下个月和缨子结婚。
1.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缨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分)
3.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什么?
(2分)
4.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
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哪句?
(1分)
5.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镜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什么?
(2分)
6.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缨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B.“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表现“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境。
C.把缨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缨子长得像蝴蝶的外貌。
D.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爱缨子。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的手,我的眼
许闲
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向他们的“战场”。
无臂男子用肩膀艰难地顶着失明的男子爬上了一棵杨树。
失明男子爬上树后,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摸索着砍下树枝,然后小心翼翼、慢慢地溜下了树。
接着,他又按照无臂男子的指示,捡起地上的树枝放到无臂男子背上的筐子里。
直到筐里装满了树枝,失明男子拉着无臂男子空荡荡的袖管,两人亦步亦趋地向远处的河滩走去。
到了河边,失明男子帮无臂男子脱掉了棉鞋、袜子,并卷起裤脚。
当无臂男子把脚踏入冰冷的河水时,他倒吸了一口冷气。
但他很快就习惯了刺骨的冰冷,驮着树枝,淌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河流。
放下树枝后,他又走回来,背着失明男子再过一次河。
踏上了满是石子儿的河滩,他们便开始种树,石子儿地不好挖坑,得先用粗钢棍打眼,这自然是失明男子的工作,可他看不见,一不小心便一锤子敲在了自己的手上。
他忍着疼痛,在地上砸出了四五十厘米的洞眼,把树枝插进去,填上土。
与此同时,无臂男子歪着脑袋,用脖颈夹着装在塑料水桶上的木棍,在河边艰难地取水,一棵树枝需要半桶水灌溉,一天栽百十来棵树,他就得来回打几十趟水。
无臂男子叫贾文其,失明男子叫贾海霞,他们同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人,生活在一个叫“冶里村”的村子里。
从2002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坚持与努力,他们在荒滩上种活了一万多棵树木,使河滩变得绿树成荫。
曾经有一家媒体在采访他们时问:
“你们这样辛苦地种树为了什么?
”
两位朴实的男子汉回答媒体说:
“我们种树,等树大了,卖了变钱。
”
“不行,不行,你们可不能这样说,你们这样说我们可就拍不了了。
”
可事实上,他们植树的初衷确实是为了过生活。
他们俩是邻居,房子就隔几米远,从小就是“好哥们”。
他们一起上小学、初中,关系非常铁。
贾文其三岁时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一路走来,多亏了贾海霞的帮忙和照顾。
贾文其初中毕业后去了林业队种树、看护园林,为家里挣工分。
贾海霞则考上了高中,去了邻镇继续学习。
高中毕业后,他娶妻生子,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
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
但命运似乎注定要把他们拴在一起。
2000年春天,不幸再次降临到左眼因先天性白内障导致从小失明的贾海霞身上。
在采石场干爆破工作的他,在一次爆破事故中被炸瞎了右眼。
一瞬间,天塌地陷。
但这次事故,也为他们俩再次走到一起创造了契机。
2001年春天,原本跟着残疾人艺术团在全国演出的贾文其因要照顾突然偏瘫的父亲回到了村子。
他回来之后,待在家中没有收入。
为了生活,他决定开始干他的老本行——种树卖。
但想去做这样一份事,仅凭他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可谁又会和他这样的残疾人合伙呢?
他想到了贾海霞。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一拍即合。
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为了陪伴,贾海霞是贾文其的手,贾文其是贾海霞的眼,他们决定在灰暗的人生中成为彼此的色彩。
经过冶里村村民委员会同意,2002年春,老哥俩在河滩上种起了树。
第一年,他们在荒滩上种柳树,栽了八百多棵,结果只活了两棵,剩下的全都旱死了。
村里人把他们当成了笑话,但贾文其并不灰心。
“有驴不怕慢,只要天天赶,总会走远的。
”他说。
第二年,他们吸取教训,从河边离水最近的地方开始栽树,除了栽柳树,还栽了更抗旱的杨树。
他们总算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但立马又碰到了困难:
没钱买树苗。
他们只好采用扦插法种树,可是本村的杨树和柳树少,完全不够他们获取扦插所需的树枝。
于是,他们跑到几里以外的邻村四处砍树枝,为此没少挨骂。
春季过去,夏、秋是管理的季节,浇水、剪枝、割草……,冬季,他们也不能闲着,树场需要看护,以免自己的努力在干燥的冬天付之一炬。
那一年,他们种的树,成活了一百多棵。
接下来的十年,他们每年种三千多棵树,总有一千棵左右的树能成活。
每年从农历二月到立冬,他们不知一起淌过了多少次河流,也不知有多少次一起摔倒在河中央。
就这样,他们俩你借我双手,我借你双眼,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残残相助。
现在两人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
如今河边的50亩荒滩,已被贾海霞和贾文其“联手”变成了绿洲,身处林中,密得要看不见蓝天。
“烦恼了,我们就来种树。
造了这一片,我们也感到了成功。
坐在树底下一看,天都被遮没了,我们好像造了一片森林。
种树改变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觉得很有存在感,甚至是成就感。
”贾文其自豪地告诉记者。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9期,有删改)
(1)贾文其和贾海霞配合默契,请结合上下文,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默契
表现
贾文其
贾海霞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摸索砍树枝、溜下树、捡树枝放到贾文其背上的筐子里。
过河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用脖颈夹着装在塑料水桶上的木棍到河边取水、灌溉
⑥________
(2)请选取一个角度,对下面的语句加以赏析。
二月,春寒料峭,两个残疾人互相搀扶着走向他们的“战场”。
(3)从全文看,第(11)至(14)段运用了插叙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4)无臂男子和失明男子是怎样的人?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成功的合作需要哪些要素?
【答案】
(1)砍树枝;用肩膀顶着贾海霞爬树;先驮着树枝过河,再背贾海霞过河;帮助贾文其脱掉了棉鞋、袜子,并卷起裤脚;种树;在地上砸出洞眼,插进树枝,填上土
(2)示例一:
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春寒料峭”写出了植树的季节及环境的恶劣,从侧面突出贾文其和贾海霞种树的艰难。
示例二:
在结构上总领全文,在内容上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突出贾文其和贾海霞种树的艰难。
示例三:
“战场”一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河滩种树”比作“战场”,生动形象地突出贾文其和贾海霞种树的艰难。
示例四:
动词“互相搀扶”,生动细致地突出贾文其和贾海霞种树的艰难。
(3)交代贾文其和贾海霞两人的关系和遭遇的家庭变故以及不幸遭遇,为下文写两人决定“联手”种树做铺垫,拓展和丰富了文章的故事情节。
(4)①自强不息(乐观向上)。
两人你借我双手,我借你双眼,你以我为眼,我以你为手,残残相助种树。
②朴实无华(真诚淳朴)。
媒体问他们辛苦地种树为了什么,他们老实回答植树是为了过生活,不欺骗别人。
③有情有义。
贾文其三岁时因为触电失去了双臂,一路走来,多亏了贾海霞的帮忙和照顾。
④善于反思。
他们吸取教训,从河边离水最近的地方开始栽树。
⑤坚持不懈(不灰心、不放弃)。
村里人把他们当成了笑话,但贾文其并不灰心。
(5)贾文其和贾海霞为了生活,为了生活、为了尊严、为了陪伴,贾海霞是贾文其的手,贾文其是贾海霞的眼,残残相助使50亩荒滩变成了绿洲。
他们成功的合作启示我们: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共同的愿望、取长补短、有奉献精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仔细阅读文章,从“砍树枝”“过河”“种树”三件事情上体现了二人合作的默契,根据提示,找出表现默契的句子作答即可。
(2)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