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5567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docx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

简易晶闸管调压电路与触发元件

对晶闸管的开通控制,一般采用触发方式。

这种控制方式因晶闸管的结构工艺所决定,使其开通只需提供一个“瞬态信号”就可以了,内部电路的强烈正反馈作用,能将开通状态“维护住”,施加“常态控制信号”是不必要的,甚至产生有害作用,如增加无谓的功率消耗,缩短使用寿命等。

1、“晶闸管效应”电路与晶闸管触发电路的比较

在某些场合,用晶体三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组成具有晶闸管效应的电子电路,电路具有信号保持、信号记忆功能。

下图a电路,晶体三极和Q1、Q2接成具有强烈正反馈作用的晶闸管效应电路。

电路在静态状态时,R2左端为0V低电平,Q1无偏压处于截止状态,Q2无偏流通路,也处于截止状态;当Q1基极输入高电平信号时,Q1、Q2因正反馈作用饱和导通,此时R2左端高电平信号消失,重新变为0V,但Q1、Q2的饱和状态得以保持,继电器KA1在电路输入信号消失后,能一直处于吸合状态。

图1“晶闸管效应”电路与晶闸管触发控制电路

上图b电路,是用带有正反馈环路的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晶闸管效应电路。

电路的静态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放大器反相端的电压高于同相端,输出为地电平。

当高电平信号(峰值高于反相端分压值)经D1输入后,放大器输出端变为高电平,R5、D2正反馈回路,将输出高电平电压引入同相端,此时输入信号消失,输入二极管反偏截止,放大器因正反馈作用,维持高电平输出。

上图c电路,是采用小功率单向晶闸管2P4M的故障信号记忆电路。

2P4M的通态维持电流值仅为3mA,开通后,回路产生流经发光二极管的HL1的5mA电流,故受高电平触发信号开通后,能维持开通状态。

R4为触发电流限流电阻,触发电压的峰值为12V高电平。

触发信号到来时,产生+12V→R4→晶闸管的G极→晶闸管的阴极→电源地的约2mA的正向触发电流,晶闸管受触发而开通。

单向晶闸管的开通控制,相对简单。

注意:

单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必须是正向电压(电流)信号,即相对于阴极,控制极为正的信号;若施加反向电压(电流)信号,晶闸管不但不能开通,而且有可能损坏单向晶闸管!

上图a、b、c电路,电路形式不一,但工作原理相同,由此可以加深理解晶闸管器件的控制特性。

图1电路,工作于稳定直流供电下,电路一旦被触发,能维持“电路通态”不变。

运算放大器工作或晶闸管开通后,要使其停止工作的方法有两个:

1)关断电源,使晶闸管的工作电流小于维持电流值,晶闸管自行关断;

2)在Q1的基极、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晶闸管的控制极与电源地之间,或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装复位按钮,破坏Q1的正反馈条件、运算放大器的正反馈条件,使晶闸管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压值为零,不能产生维持电流,都能使电路恢复到(原始)静止状态。

2、用单向晶闸管组成的起/停控制电路

利用晶闸管被触发后的开通保持功能,可以做成起/控制电路,电路中晶闸管器件起到对直流供电电源开、关的作用。

下图2由晶闸管器件和常闭、常开按钮构成的对负载电路的直流供电,进行开、关控制的电路,同机电控制电路中的起、停控制电路十分相近,在这里用晶闸管器件的开通保持功能,起到了电路“自锁”作用。

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上电后,停止按钮(常闭)将电源+12V引入到晶闸管SCR的阳极,未按下启动按钮(常开)前,SCR得不到触发电流,处于关断状态,负载电路得不到电源供电;当按下启动按钮时,SCR得到触发电流信号,受触发而开通。

此时松开启动按钮后,虽触发电流回路断开,但因晶闸管开通保持特性,一直处于开通中,负载电路得到供电电源。

图2用单向晶闸管构成的起/停控制电路

图中左侧和右侧电路的启动控制是一样的,只是停止控制电路有所差异。

左侧电路的停止按键串接于控制电路中,当按下停止按钮时,控制回路断路电流为零,晶闸管关断,负载电路失去供电;右侧电路的停止按钮并接于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当按下停止按钮时,停止按钮将晶闸管短接,使其正向电压为0V,晶闸管的流通电流为零,同样能使晶闸管关断。

使其流通电流为零,或使其正向电压低于维持电流流通所需的最低电压差,都能使晶闸管关断。

当晶闸管用于交流电路中,因交流电压有自然电压过零点,使晶闸管的正向电压瞬间为零,晶闸管能自行关断,不须人为控制。

3、单向晶闸管调压的主电路形式和触发脉冲的基本特点

1)单相晶闸管交、直流调压电路的主电路形式:

图3单相交、直流电电路晶闸管的组成方式

交流调压与直流调压的区别仅在于晶闸管连接的方式不同,对每路单向闸管来说,都是一路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从绝对意义上讲,晶闸管调压电路,不存在交、直流调压的区别,都为半波可控整流(调压)电路,因为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组合方式不同,故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交、直流调压电路。

上图a电路为基本电路,其它电路都是在此基础上的组合。

a电路只取用电网中的半波调压后供负载电路,为半波直流调压电路;b电路是将两只单向晶闸管反并联,各自形成电网正、负半波的通路,在负载RL上得到交流调压输出;c电路用1只双向晶闸管,可代替两只反并联单向晶闸管,完成交流调压的功能;d电路为“全波”(正、负半波均由可控整流输出,但波形为缺口波)直流调压电路,是半控桥电路方式(半控桥有多种连接方式)之一,由2只二极管和2只单向晶闸管组成;e电路为全控桥直流调压电路,用4只单向晶闸管组成;f电路利用一个桥式整流电路与单向晶闸管配合,完成交流调压的功能,由四只二极管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先将电网的正、负半波,整流(调向)为单向(正向)电压,再由单向晶闸管SCR的单向可控整流作用,使加在负载RL两端的交流电压产生变化,完成了交流调压的任务。

F电路与b、c电路完成的作用是一样的,1只单向晶闸管与整流电路的结合,使单向可控整流电路变为了交流调压电路,是将单向晶闸管当作双向晶闸管来用。

2)交、直流调压电路中,触发脉冲的特点:

晶闸管器件主要用于对交流电源进行交、直流调压后输出,用于直流稳定电源电路的,只是个例。

其电源取自50Hz工频电网,对工频电网的固定单相220V或三相380V电源电压进行调节与控制,变为负载电路所需的任意交、直流电压或功率值,是晶闸管所要完成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任务。

因为输入电源是按正弦波规律变化的交变电压,其电压幅度变化是渐变的,而且有电压自然过零点。

对单向晶闸管而言,承受正向电压是开通的一个必要条件,从本质上讲,晶闸管仍为整流(有单向导电特性)元件,双向晶闸管可看作两个单向晶闸管的反并联。

所以无论单相或是三相的交、直流调压电路,其原理仍然是基于半波可控整流调压电路的,任何晶闸管复杂电路结构也可以化简为图3中的a电路进行分析。

那么交、直流调压电路,需要什么性质的触发脉冲呢?

通过下图4的几个电压波形进行说明。

图4交、直流调电压电路中对触发时刻的控制示意图

电源电压:

将工频(频率为50Hz,周期为20ms,正、负半波各10ms)电网的一个周期的电压波形取出来,每半波分成t0~t4的5个时间刻度,其中a0、a1、b0为电网电压过零点,b0、b1为下一周期的过零点。

全波整流:

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电网正、负半波“调向”为单一方向的电压波形,图中为正向电压波形,整流后的单向电压波形仍具有与电网电压相对应的电压过零点,和对应的t0~t4的5个时间刻度。

交流调压/直流调压:

将电网电压过零点t0时刻作为触发脉冲参考基准,只有在每个半波期间,在同一个固定时刻如t2时刻,向晶闸管发出触发脉冲,输出电压波形才合乎要求,正、负半波才对称。

若给出触发脉冲的时刻时是随机的,不一致的,两个相邻触发脉冲,若前一个脉冲在t1时刻出现,第二个脉冲在t3时刻出现,作为交流调压电路,因正、负半波不对称,输出交流电压出现了直流分量,输出的不再是交流电压,交流调压失败;作为直流调压电路,输出电压幅度忽高忽低,不为所需要的固定值,直流调压失败。

保障触发脉冲在任一半波期间出现的时刻相同,使晶闸管以电网电压过零点为时间基准,总是在半波期间的同一固定时刻导通,这是对交、直流调压电路中,对触发脉冲的一个最基本要求,也是触发脉冲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控制电路,只要在电网半波期间,能按调压设置要求,使电路发送脉冲的时刻发生变化,并保证总是在半波期间的固定时刻,发送触发脉冲,就算完成了控制任务。

这样一来,控制晶闸管在电网过零后的某一时刻导通,使晶闸管滞后于电压过零点后导通,将电网的完整正弦波变为电网电压过零点后其“面积大小”可变的“缺口波”,使晶闸管开通时刻滞后于电网电压过零后的控制方法,称为移相触发控制方式。

电网电压过零点,为基准零相位,晶闸管的导通时刻产生后移,称为移相,移相角度的大小,决定着晶闸管输出电压的高低。

晶闸管调压电路,绝大部分采用移相触发方式。

部分电路采用过零触发方式,下文有专章介绍。

4、交、直流调压电路的控制原理分析

1)简易交、直流调压电路

图5简易交、直调调压电路

上图a电路组成半波直流可控调压电路,只有当供电L端为正、N端为-时,形成单向晶闸管SCR的正向电压(电流)通路,产生流经负载RL的工作电流。

供电L端为负、N端为正时,SCR处于反向关断状态,因而在RL上只得到半波直流供电。

TB1、D1、C1、V1等元件构成简易的移相触发电路,以生成移相触冲。

电源变压器TB1,又兼有同步变压器功能,在二次的15V绕组取出电网步信号(二次绕组的15V电压信号,虽幅度较小,但变化规律与电网电压相同,电压过零点也与电网一致),RP1、C1组成积分电路,调整RP1可调整电路积分时间,晶体三极管V1用于驱动单向晶闸管SCR。

电路的移相控制过程如下:

当电源L端电压为正(电网处于正半波)时,TB1同步变压器的15V绕组的同名端电压极性为正,D正偏导通,整流电压经电位器RP1向电容C1充电,C1正极产生以一定斜率上升的充电电压。

假定R1、V1的发射结、R2、SCR的控制极、阴极的串联电路(触发回路)的电压降为3V,当C上充电电压达到3V时,V1满足正向导通条件而导通,产生由V1的集电极、发射极、R2流向SCR栅阴结的触发电流,SCR被触发开通。

SCR触发电流的通路形成以后,C1上所充电荷经触发电路泄放,因为触发回路的时间常数较小,C1上的电压很快下降到一定的电压值,V1因正向偏压不足而截止。

触发电流为零。

SCR经触发开通后,即在承受正向电压期间一直维持开通,直到电网过零点到来,SCR失去开通条件而自行关断。

在电网负半波期间,SCR承受反向电压,处于截止状态,同时TB1的二次绕组的同名端电压为负,二极管D1反偏截止,直到电网电压由负半波进入电压过零点,电网电压又为正半波时,D1重新导通,C1在电压零点后重新被充电,在充电电压达到3V时,触发电流回路重新形成,晶闸管SCR再度被触发导通。

当RP1、C1的值固定时,其充、放电时间常数也是固定的,C1总是在电网过零后正半波开始段进行充电,则每个正半波期间,触发电流出现的时刻是相同的,触发脉冲以电网电压过零点为基准,总是将触发脉冲移相同样的角度后送出,这一触发脉冲为电压过零点所约束的控制方式,称为触发脉冲的同步方式,即触发脉冲为电网过零点所同步。

调整RP1的电阻值,使C1的充电速率变快或变慢,即改变电网正半波期间使C1正极电压达到3V的时刻,即可使触发脉冲以电压过零点为基准,产生相应的右移角度。

当RP1阻值减小,C1充电加快,触发脉冲出现的时刻接近电网过零点,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出现的时刻提前,晶闸管的导通角变大,输出电压升高。

反之,当RP1阻值加大,C1电压达到3V的时间加长,脉冲触冲的出现时刻相对于电压过零点,右移角度变大,晶闸管的导通角变小,输出电压变低。

若RP1、C1积分时间周期过大,在电网正半波过后,C1上的电压仍未达到3V,则晶闸管在整个电网周期内处于关断状态,输出电压为0。

电路各点工作波形见图6。

图6图2-16a电路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波形示意图

可见,图5的a电路,能使晶闸管达到最大控制角,使其在承受正向电压期间,为关断状态,输出电压为0。

但因RP1、C1的积分延迟作用,晶闸管不可能在电网电压过零后即行导通,因而达不到最大的导通角,即在交流调压时的输出电压总会稍偏低于电源电压,在半波可控整流输出时,稍低于电源电压的0.45倍。

电路由同步变压器获得正弦波同步电压,再由积分电路形成与电网过零点同步的三角波(或锯齿波电压),当三角波(或锯齿波)电压达到某一阀值(如3V)时,在该阀值出现的时刻,形成移相脉冲,送入触发电路,驱动晶闸管开通。

电路包含了同步信号、三角波(锯齿波形成)、移相触发脉冲生成三个环节,从这里可看到一个移相触发电路的基本“雏形”。

图5的b电路,触发控制电路的原理与a电路基本相同,也是RP1、C1积分电路,当C1上的充电电压达到单向晶闸管的触发电压值(如2V)以上时,晶闸管开通。

电网电压经D1~D4桥式整流器整流,得到正向的对应电压正、负半波的100Hz脉动直流,做为同步电路的同步信号,调整RP1的阻值,单向晶闸管在每个半波期间被触发导通一次,经过整流电路换向,对电网正、负半波都实施了移相调压,从而完成了交流调压任务,使负载RL两端的交流电压值,随RP1的调整位置,发生变化。

注意:

电路中C1电容的耐压值选为50V,有的调压电路中该处电容的耐压值仅为16V。

220V交流经桥式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约为200V,此处C1会不会因耐压偏低而导致损坏呢?

正常情况下,这个担心是多余的,除非当SCR有断路性损坏时,C1才有可能承受高电压冲击。

当电路正常时,C1上充电达到2V(SCR的触发电压VGT值)时,SCR即开通,SCR的开通,使整流桥的整流电压被“短路”为1V左右(SCR的通态压降值),此时触发回路不再承受电压,触发电压信号也随即消失。

可见,D1~D4桥式整流电路并不是工作于通常的不允许输出端短路的状态下,而恰恰是由SCR的开通,实施对整流电压的“短路”,而使回路的电压降降于负载RL上。

因RL的作用,SCR的开通,并没有造成电源或负载真正的短路。

上述图5的a、b电路,因晶体三极管V1的导通电压和SCR的触发电压值不是一个确定点,如V1的发射结电压值,由微导通、导通到饱和导通,有0.4V~0.7V的范围,V1处于由放大状态到饱合状态的不确定区域,V1微导通时,输出集电极电流不足驱动SCR使其导通,实际触发脉冲的波形,不像图6中的触发脉冲那么“陡峭”,出现较大的斜率。

触发电路提供“无效触发电流的时间较长”,触发可靠性变差,电路本身产生不必要的功耗。

触发电路能具有开关电路的特性最好——使触发脉冲具有开关信号的性质,触发脉冲的高电平,高于SCR的VGT值,使其可靠开通,SCR开通后,触发信号又能从最大值快速衰减为零值,这样,触发变得可靠,触发功耗相应降低。

以下晶闸管调压电路,采用了有开关特性的触发器件,提高了触发的可靠性。

2)调光台灯的调压电路

图7调光(交流调压)台灯电路

三个调光台灯电路,对晶闸管的触发控制方式,都为移相触发,将电网正弦波经R、C积分电路转化为锯齿波,当按一定斜率上升的锯齿波电压达到某一阀值时,电路输出触发脉冲,晶闸管导通。

调整R、C电路中R的阻值变化,改变了C上电压形成的斜率,即改变了触发电压阀值产生的时刻,导致晶闸管的导通角(或控制角)发生变化,达到调整输出电压,改变台灯亮度的目的。

a、b电路中,分别采用了双向触发二极管VT1和氖泡元件,利用其电压击穿特性,发送触发脉冲。

触发脉冲的“陡峭度”高,触发“干脆利落”。

c电路采有由双基极单结晶体管构成的张驰振荡器,生成移相脉冲,去触发晶闸管。

双向触发二极管与双基极单结晶体管的结构比较特殊,多见于早期的移相触发电路,用氖泡作为触发元件,则属于一种巧用了。

弄明白这三种器件的电气特性,就明白调光台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了。

3)用于晶闸管触发电路的特殊器件

a、双向触发二极管:

双向触发二极管,也称为二端交流器件,与双向晶闸管同时问世,因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常用来触发双向晶闸管,构成过压保护电路、定时器等。

双向触发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及等效电路见图8,它属于三层构造、具有对称性的二端半导体器件,可等效为基极开路、发射结与集电结相对称的NPN晶体三极管,正、反向伏安特性完全对称。

当器件两端电压小于正向转折电压VBO时,呈高阻态。

当两端电压大于VBO时,进入(击穿)负阻区;同样,当两端电压大于反向转折电压VBR时,管子也能进入负阻区。

VBO和VBR的对称性较好。

图8单向触发二极管的结构与等效电路、伏安特性图

双向触发二极管的正反向(VBO、VBR)电压值大致分为三个等级,20V~60V;100V~150V,200V~250V。

在触发电路中的应用,一般选用VBO和VBR为28V的双向触发二极管。

普通稳压二极管只有反向(单向)电压击穿(稳压)能力,而双向触发二极管具有双向电压击穿(稳压)能力,用于交流电路中,可对交流的正、负半波进行稳压限幅,所以称为二端交流器件。

图7的a电路中,VT1即为双向击穿电压值为28V的双向触发二极管。

当电路中双向晶闸管的T2极为正、T1极为负时,C1正向充电电压值达到28V时,VT1击穿导通,输送触发脉冲,使SCR在正半波期间开通;当双向晶闸管T1端为正、T2端为负时,C1上反向充电电压也达到28V时,VT1反向击穿,再次送出触发脉冲,使SCR在负半波相对应(正半波)时刻开通,完成了交流调压任务。

图9具有双向触发二极管效应的代用电路

当电路中双向触发二极管损坏后,如果手头无代用元件,可用两只反向击穿电压为28V的稳压管反向串联,取代双向触发二极管,完成一样的功能;如果手头稳压管也没有,找两只同型号的三极管(其发射结反向击穿电压值一致),集电极空置,两个基极短接,两只发射极做为输入、输出端,虽然VT1、VT2发射结的反射击穿电压值低于28V,如为6V或10V,但作为双向触发二极管应用元件,还是可以的,而且扩大了电压调节范围。

可见电路形式不同,但都能完成同样的控制功能。

双向触发二极管用万用表的电阻挡测量,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因表内电池电压不足以使其击穿),能测出一定电阻值,说明器件已经损坏。

可以用提供高电压,如DC100V(或交流100V)串限流电阻的方法,测其两端的正反向电压值,来确定元件的好坏。

b、氖泡:

氖泡也为两端交流元件,有两个引出电极,密封玻璃体内装有惰性气体。

主要有起辉电压和起辉电流两个工作参数。

当氖泡两端电路上升至起辉电压值时,内部两电极放电,击穿惰性气体而发光,产生起辉电流。

常用于验电笔、荧光指示灯、尖峰电压吸收、稳压电路等。

用于移相触发电路时,应选用起辉电压值低(使调压范围大),和起辉电流值稍大的器件。

如果把起辉电压看作为击穿电压,则其性能和双向触发二极管,就很相似了。

氖泡的检测方法,也与双向触发二极管相同,用于移相触发电路的氖泡损坏后,可用双向触发二极管代换。

c、双基极单结晶体管(以下简称单结晶体管):

图10单结晶体管的电路符号、等效电路及器件结构图

单结晶体管(UJT)又称为双基极二极管,或双基极单结晶体管,它是只有一个PN结和两个电阻接触电极的半导体器件,两基极B1与B2之间的电阻称为基极电阻。

第一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b1,其阻值随发射结电流而变化,可认为是一个可变电阻;第二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b2,与发射结电流大小无关,可认为是一个固定电阻。

若在B2、B1端子加上UBB正向电压,则A点电压值UA为RB2、RB1对UBB的分压值,UA=〔RB1/(RB1+BR2)UBB〕=ηUBB。

式中η称为分压比,一般在0.3~0.85之间。

如果施加发射极电压UE,可得出单结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第一阶段:

当UE值小于ηUBB时,发射结反向偏置,管子截止;

第二阶段:

当UE值大于ηUBB时约0.6V时,此值称为峰点电压UP,发射结正偏导通,IE显著增加,RB1值迅速减小,UE随之下降,这种电压随电流增加反而下降的特性,称为负阻特性。

管子由截止区进入负阻区的临界P称为峰点,与其对应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峰点电路UP和峰点电流IP。

图11单结晶体的试验电路和伏安曲线图

第三阶段:

随着发射极电流的不断上升,导致RB1的电阻值不断减小,使UA急剧下降,当UA降至某一电压值时,不再下降,此时所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称为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

第四阶段:

UA电压进入谷点电压值以后,管子达到饱和状态,此时若UE继续增加,但IE上升缓慢或不再上升。

如果此时UE低于UV+0.6V,不能满足PN结的正向导通条件,管子重新进入截止。

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值与供电电压值相关,电压高时峰点电压值也升高。

其谷点电压值一般为2~5V。

不同的单结晶体管和不同的供电电压下,单结晶体管的UP、UV会有所不同,在触发电路中应选用UV低一些或IV大一些的管子,以提高触高可靠性。

单结晶体管在触发电路的最常见的应用,是用单结晶体管和R、C电路构成单结晶体管振荡电路,又称为张驰振荡器电路。

见下图12。

图12单结晶体管组成的振荡器及波形图

振荡器工作原理简述:

当振荡器接通电源后,RP、R向电容C充电,C上电压按指数规律上升,当Uc<UP时,单结管截止,输出电压为0;当C上电压到达峰点电压UP时,单结管的E、B1极之间突然导通,内部电阻RB1急剧减小,电容C上的Uc电压经内部RB1、外部R1放电,放电电流在R1形成一个脉冲电压Uo。

因电路时间常数小,放电很快结束。

当Uc下降至谷点电压时,E、B1极之间恢复阻断状态,单结晶体管从导通跳变到截止,输出电压Uo下降到0,完成一次振荡。

C充电过程重新开始,Uc到达UP点时,单结晶体管重又导通,电路产生连续振荡,在R1上得到尖脉冲输出。

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利用了单结晶体管的负阻特性和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如果改变RP,改变充放电的快慢,即可使输出脉冲前移或后移。

由单结晶体管振荡器作为触发电路的应用,振荡器的输出必须与电网电压相同步,通常采有同步电压信号做为振荡器的电源,使电容C的充电,总是从电网过零点重新开始,振荡脉冲出现的时刻相对电网过零点是固定的,并可以调整RP使触发脉冲移动,从而调整晶闸导通角的大小,使输出电压改变。

图2-20的c电路中,在电网过零以后,整流电压经R3、RP为C2充电,Uc2到达Q1的UP电压后,从R4上输出尖脉冲触发SCR开通,脉冲期间,C2电压泄放完毕,Q1因晶闸管的开通供电电源消失,也自行处于截止状态,下一个电压过零后到来后,C2又重新充电,Q1再次输出触发脉冲。

单结晶体管的测量:

由单结晶体管的内部等效电路,可得出测量方法。

用指针式万用表,黑表笔搭发射极,测量E、B1和E、B2之间的正向电阻,约为10kΩ左右,反向电阻极大,几百kΩ以上。

说明E极和B1、B2极之间,有二极管PN结的正、反向电阻特性;两次测量中,电阻值稍大的一次,经表笔所接为B1极。

B1、B2之间,正反向测量值相同,有3~13kΩ左右的电阻值。

 

旷野之雪

2011年2月4日(初二,立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