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开挖施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5527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坝开挖施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坝开挖施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坝开挖施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坝开挖施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坝开挖施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坝开挖施组.docx

《大坝开挖施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坝开挖施组.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坝开挖施组.docx

大坝开挖施组

目录

1.工程概述1

1.1工程概况1

1.2工程地形地质1

1.3水文气象条件1

2.本工程施工特点及采取的施工方案3

2.1施工特点3

2.2施工方案3

3.施工布置4

3.1通道布置4

3.2风、水、电布置4

3.3炸药库4

4.开挖施工程序及方法5

4.1开挖施工程序5

4.2开挖施工方法5

4.3坝肩开挖钻孔与爆破5

4.4马道开挖6

4.5坝基坑开挖6

4.6截水沟开挖6

4.7钻孔质量保证措施10

4.8质量控制10

4.9爆破试验10

5.出渣12

6.排水13

7.边坡支护14

7.1锚杆施工14

7.2挂钢筋网15

7.3喷混凝土16

8.施工进度计划安排20

9.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21

10.施工资源投入计划22

11.质量保证措施23

11.1严格执行“三检制”23

11.2执行月质量检查制度23

11.3密切相关单位关系,促进质量管理23

11.4做好质量记录和资料整理23

11.5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23

11.6质量保证的主要技术措施24

12.安全保障27

12.1开挖安全措施27

12.2运输安全措施27

13.文明施工29

13.1治安保卫29

13.2施工措施29

13.3完工清场30

14.环保、水保措施31

15.交通通行保障措施33

16.安全防护措施34

16.1石方明挖34

16.2照明灯具与导线的绝缘应符合有关规定34

16.3施工风,水,电36

16.4钢筋工程39

附图1(坝肩开挖通道布置图)

附图2(坝肩开挖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附图2(基坑开挖分层分块图)

1.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江口县鱼粮水库位于锦江二级支流英溪河下游,坝址位于汇口上游约2km河道狭窄处,坝址距江口县城15km、闵孝镇6km。

江口县鱼粮水库工程大坝坝型为双圆心双曲拱坝,坝顶拱弧线总长134.218m,大坝材料采用三级配C20常态混凝土浇筑,坝顶高程454m,大坝基础高程400m;最大坝高54m,坝顶宽度5.0m,坝底宽度13m。

大坝土石方开挖量(含底孔、取水口)设计工程量:

8.4万m3

1.2工程地形地质

上坝址位于水银沟上游约500m处,河流走向N16°W,河床高程412~418m,河面宽30~50m;正常蓄水位449m时,河谷宽高比为3,河谷为左陡右缓“V”形横向谷。

左岸距坝址上、下游各约150、100m处发育两条冲沟,呈东西向展布,与英溪河近垂直相交;坝址处左岸山体完整,470m高程以下地形陡峭,坡度50~85°,470m高程以上地形宽缓,坡度0~23°。

坝址右岸坡较陡,地形坡度约35°。

左岸470m高程以上的宽缓台地及右岸坡均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黄色粘土夹少量碎石,左岸厚1~3m,右岸厚1~5m。

第四系冲洪积物分布于河床及右岸坡脚,主要由沙卵砾石及漂石组成,粒径一般10~30cm,最大达80cm,厚度2~4m。

基岩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台组第一段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细粒白云岩夹角砾状或鲕状白云岩。

1.3水文气象条件

上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68.8km2,主河道河长18.7km,主河道平均比降23.3‰,设计流域属山区雨源型河流,洪水由暴雨产生,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基本相应,洪水具有陡涨陡落、峰高量大,洪量集中,峰型尖瘦、历时短等山区性河流特点。

一般年份从4月份相继出现洪水,5~9月份出现洪水的频率最高,洪峰流量也最大,10月份洪水基本完毕,施工分期洪水成果及坝址尾水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分别见下表。

据距坝址最近的江口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1月平均5.0℃,最热月7月平均26.7℃,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0.1℃(1977年1月30日)。

年平均日照时数1221h,占可照时数的28.4%,以夏季为多,冬季为少。

大风日数2.0天,年平均风速1.4m/s,全年以E风为多,多年平均最大风速8.0m/s,年平均相对湿度81%。

全年平均雾日数7.6天,降雪日数13.0天,霜日数13.3天,平均无霜期351.7天。

根据江口气象站1959~2007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337.8mm,其中最大年降水量1741.7mm(1967年),最小年降水量937.9mm(1966年),丰水期5~10月占71.9%。

降水量≥0.1mm降水日数176.4天,降水量≥10.0mm降水日数39.1天,降水量≥25.0mm降水日数13.6天,降水量≥50.0mm暴雨日数3.2天,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73.9mm。

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倒春旱、冰雹、秋绵雨、暴雨等。

表1-1鱼粮水库施工洪水成果表

断面

P(%)

Qp(m3/s)

11~4月

12~4月

11~3月

12~3月

全年

上坝址

5

130

122

76.4

34.1

427

10

98.7

92.5

53.9

25.5

323

20

72.3

64.9

35.0

17.8

215

表1-2坝址尾水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表

水位

Q(m3/s)

水位

Q(m3/s)

412.27

0

417.5

258

412.5

0.12

418

327

413

2.61

418.5

407

413.5

10.5

419

504

414

23.9

419.5

611

414.5

41.5

420

776

415

61.3

420.5

952

415.5

82.7

421

1140

416

115

421.5

1320

416.5

154

422

1550

417

199

2.本工程施工特点及采取的施工方案

2.1施工特点

大坝左坝肩地形陡峻,施工交通布置非常困难,如何解决左坝肩开挖及出渣的施工交通是开挖过程中的难点。

2.2施工方案

A、左坝肩454高程以下利用台阶爆破法并加强抛掷爆破装药以减小爆破渣料堆积,小部分堆积渣料和大石径的石料解破后利用人工翻渣至河床部位。

454~顶部采用挖掘机翻渣堆积左岸。

B、灌浆平硐施工:

左坝肩开挖至灌浆平硐底板高程454后,坝肩往下开挖停止,先掘进灌浆平硐待灌浆平硐掘进结束,坝肩开挖继续施工。

右坝肩开挖至灌浆平硐底板高程454后,待交通贯洞通后再施工,便于出渣。

3.施工布置

3.1通道布置

右岸大坝开挖道路分三层布置,分别为坝顶上坝公路、右岸425m高程施工道路、及基坑开挖道路。

左岸从坝上游绕山上布置一条长260米,宽3米的便道至454和顶层。

左岸420~454开挖布置施工便道非常困难,开挖料下河床后沿河床修便道接现有道路至渣场。

为避免下河渣料堆高水位影响施工,将大部分水流分流至导流洞,施工中及时清理下河开挖料。

开挖运输通道布置参见附图1《坝肩开挖通道布置图》。

3.2风、水、电布置

(1)供风

2台20立方米空压机向左右坝肩供风。

(2)供水

开挖过程中的施工供水主要通过设置泵站抽取河水至左右坝肩高位水池来解决。

(3)供电

开挖施工用电拟从闵孝镇35kv变电站接入10kv输电线至施工区。

3.3炸药库

在炸药库未建成前,为抢工期,联系当地民爆公

4.开挖施工程序及方法

4.1开挖施工程序

岸坡最大开挖高度35m左右,河床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12m。

大坝坝肩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一期开挖,左坝肩分层厚度5~10m,共7层;右坝肩分层高度8m,共6层。

基础底板留2m保护层,二期开挖。

开挖分层布置参见《坝基开挖分层图》。

各层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4-1坝基开挖分层工程量表

分层编号

高程(m)

工程量(m3)

分层编号

高程(m)

工程量(m3)

Z1

466以上

3764

Y1

454以上

1918

Z2

466~460

1856

Y2

454~446

2294

Z3

460~454

1565

Y3

446~438

3505

Z4

454~444

3204

Y4

438~430

4272

Z5

444~434

3204

Y5

430~422

6325

Z6

434~424

3156

Y6

422~416

9376

Z7

424~416

2461

右坝肩合计

左坝肩合计

J1

416~411

17170

J2

411~406

15162

保护层

406~404

4686

基坑合计

37000

4.2开挖施工方法

石方开挖前先清除开挖范围的杂草及树木,挖运走基岩上的表土。

石方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设计边坡线及马道采用预裂爆破(顶层采用光爆)。

开挖施工方法如下:

4.3坝肩开挖钻孔与爆破

左坝肩覆盖层(工程量小)采用人工开挖,右坝肩和河床基坑覆盖层采用挖掘机开挖。

考虑到左坝肩开挖作业面狭窄、开挖边坡坡度较陡,不便于布置施工便道及翻渣困难的特点,左坝肩开挖过程采用加强抛掷爆破装药的方案进行施工。

两坝肩基岩顶部采用手风钻钻孔、常规装药爆破,在形成工作面后采用孔径60㎜~70㎜轻便潜孔钻造孔,预裂孔间距80cm~100cm,松动孔梅花型布置间距2m×2m。

梯段高度为5m~10m。

主爆孔(松动爆破)单耗药量为0.48~0.53㎏∕m3;预裂孔的线装药密度控制在150g∕m~200g∕m。

主爆孔炸药采用42㎜乳化炸药连续装药;预裂孔炸药采用32㎜乳化炸药,间隔装药。

最大抵抗线300cm,最小抵抗线150cm。

爆破网络采用由火雷管引爆的毫秒非电毫秒延期雷管与导爆索串,并联微差爆破网络。

预裂炮孔和主爆孔在同一爆破网络中起爆时,预裂炮孔先于相邻梯段炮孔的起爆时间不小于75~100ms。

4.4马道开挖

采用预留1.5~2m保护层的浅孔爆破方法进行开挖。

采用手风钻钻孔,孔距按照1.2~1.5米的间排距梅花形布孔,爆破孔装药量为0.4~0.45㎏∕m3。

边坡仍然采用预裂爆破,预裂爆破的装药量为150~200g/m。

4.5坝基坑开挖

工程截流前完成常年水位416m以上的两坝肩开挖,截流之后进行河床坝基坑开挖(注:

围堰方案单独作)。

基坑开挖采取预留2米保护层。

河床石方直接采用潜孔钻钻孔、台阶梯段爆破。

周边仍然采用预裂爆破。

主爆孔(松动爆破)单耗药量为0.5~0.55㎏∕m3;预裂孔的线装药密度控制在150g∕m~200g∕m。

主爆孔炸药采用42㎜乳化炸药连续装药;预裂孔炸药采用32㎜乳化炸药,间隔装药。

基坑保护层开挖:

采用手风钻钻孔,孔距按照1.2~1.5米的间排距梅花形布孔,爆破孔装药量为0.4~0.45㎏∕m3。

边坡仍然采用预裂爆破,预裂爆破的装药量为150~200g/m。

4.6截水沟开挖

截水沟采用人工挖除,遇岩石采用手风钻,开挖渣料用人工运至开挖区内。

图1预裂孔装药结构简图

4.2.5爆破设计要求

1、钻爆法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所示。

2、爆破设计及爆破参数

a、编制依据

●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

●爆破安全规程、规定;

●我施工单位长期积累的工程爆破施工实践经验。

 

 

图4-1钻爆施工工艺流程图

b、设计内容

●设计程序见下框图:

 

图4-2爆破设计程序框图

●梯段爆破

浅孔梯段爆破:

浅孔梯段开挖(手风钻钻孔)爆破参数见下表:

表4-2浅孔梯段爆破参数表

名称

符号

单位

数值

梯段高度

H

m

1.5-2.0

前排抵抗线

W

m

1

炮孔间距

m

1~1.5

钻孔倾角

α

0

单耗

q

Kg/m3

0.35~0.40

孔径

D

mm

42

堵塞长度

Lc

m

0.5~1.0

注:

实际施工中的爆破参数根据爆破试验进行调整

表4-3预裂爆破参数表

名称

单位

数值

孔深

m

同梯段边坡长度

孔径

mm

70

孔距

m

0.8~1.0

药卷直径

mm

32

抵抗线

m

1.5~3

线装药密度

g/m

150~200

堵塞长度

m

0.3~0.5

注:

1、线装药密度Q线,采用长委长科院经验公式计算。

Q线=0.36[σ压]0.63[a]0.67

式中:

Q线-----计算线装药密度(g/m),线系采用2#岩石硝胺炸药,如实际使用乳化炸药,必须除以0.8~0.9换算系数。

[σ压]-----岩石抗压强度(kg/cm2);

[a]-----孔距(cm),取40~80。

2、施工中的爆破参数根据爆破试验进行调整。

为了保证炮孔的间排距及孔斜,方位角符合爆破设计要求,上钻前必须保证工作面平整,起伏差控制在30厘米以内,局部起伏差不超过50厘米。

每一梯段钻爆出渣后,必须及时锚喷支护,上一层梯段的支护未完成,不得进行下一梯段开挖爆破作业。

3.测量放样

工作面清理具备上钻条件后进行预裂孔放点,孔位必须放在基岩面或稳定面上,以免发生移位破坏,孔位偏差不大于2㎝。

4.7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造孔质量控制是岩石爆破施工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预裂孔造孔控制方法,第一次造孔孔位按周边设计超挖20㎝进行控制,采用吊线垂和插控制杆进行控制。

两控制杆之间距岩面20㎝和70㎝各拉一条8#铅丝,保证预裂孔在同一个平面上,第二次造孔按照周边设计超挖10CM进行控制,同样采用吊线垂和插控制杆进行控制的方法。

缓冲孔爆破孔造孔前,应由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按爆破设计布孔,用红漆标在基岩或稳定岩石上,并做好必要的保护。

先施工沿周边预裂孔的第一排爆破孔,用垂线吊线和插杆进行控制,保证爆破孔的方位和倾角。

4.8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重点应在过程控制,实行工序验收合格证制度,根据各道工序的不同要求,严格执行两证三表制度,做好过程控制。

即钻破作业上钻合格证,周边孔造孔作业工序过程质量检查表,造孔验收合格证,装药及网络连接作业工序过程控制质量检查表,爆破质量分析评定表。

4.9爆破试验

在钻孔爆破施工前,成立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地质等有关人员组成爆破试验组,按相关要求进行爆破试验。

a、试验内容

根据本工程石方开挖的实际需要,爆破试验包括如下内容:

爆破材料性能试验、爆破参数试验、爆破破坏范围试验、爆破地震效应试验。

b、试验目的

•通过对炸药的爆破漏斗试验,炸药传爆速度、殉爆距离等试验和雷管的准爆率、起爆时间误差等试验。

为爆破设计和分析爆破效果提供依据;

•爆破参数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适合坝基地质条件、岩体特征的预裂爆破和梯段爆破参数;

•观测爆破对爆区底部或四周保留岩体的破坏情况,确定岩体保护层厚度,或需要获得的其它有关数据;观测爆破对新浇混凝土和新灌浆区的破坏影响,判断它们的安全性,为调整爆破参数和控制爆破规模提供依据;

•观测确定适用于坝基地形地质、岩体特性和爆破条件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的经验公式,以用来进行预报和控制。

c、试验要求

•每一种、每一次爆破试验必须编制详细的爆破试验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措施,经监理人批准后实施;

•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采用如下的经验公式:

V=K(W1/3/D)a

式中:

V……质点振动速度,cm/s;

W……最大瞬时起爆药量,kg;

D……爆破区药量分布的几何中心至观测点或防护目标的距离,m;

K、a……与场地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条件以及爆破区与观测点或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的常数,由爆破试验确定。

经验公式中的K、a值由监测人员用爆破试验监测成果,经过计算、整理后提交监理,监理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在施工中正式采用。

•爆破破坏范围试验在表面采用宏观调查和地质描素方法进行观测;在隐蔽部位采用弹性波纵波波速观测方法。

•经试验确定的预裂爆破参数,要保证在实际施工中,爆破后相邻炮孔的不平整度不大于15cm,孔壁表层不产生明显的爆破裂隙。

在开挖轮廓线上,残留炮孔痕迹均匀分布,保存率达到85%以上。

d、试验方法

为了更好的结合生产,便于试验成果得到直接应用,爆破试验以现场原型试验为主,并选在钻孔爆破施工中进行。

届时,依据不同的爆破试验内容,选择正在开挖的部位进行试验。

5.出渣

左坝肩开挖416以上采用翻渣堆积左岸,再沿河床修便道接现有道路至渣场,用挖掘机装10t自卸车出渣;右坝肩石渣采用挖掘机和装栽机出渣,分别在420和425m高程集渣平台,10t卸车运输出渣。

基坑411m高程平台以上石渣直接采用挖掘机装10自卸车出渣,411至402高程河床基坑开挖出渣道路,在基坑下游开挖坡面上迂回布置便道接现有出渣道路至渣场。

采用挖掘机装10自卸车出渣。

渣场建设待上坝公路修好,再修坝区渣场接上坝路的道路。

坝区渣场道路建设好后出渣至渣场,前期坝渣运到填高拌合站场地。

6.排水

A,基坑开挖排水选用两台IS100-80-160型水泵作为排水设备。

B,村民永久引用水管从导流洞底板埋设引出。

C,开挖范围内的明渠排水采用在原渠内埋砼管。

7.边坡支护

坝肩边坡采用喷C20砼(厚8cm)封闭、锚杆(φ25@3m*3mL=3.0m)梅花型布置。

7.1锚杆施工

锚杆采用YT-28手风钻造孔,MZ-1型注浆机注浆,人工安装,按“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的施工工艺施工,顶拱处锚杆插入后用自制锁杆卡具固定,边墙锚杆采用人工插入。

(1)施工工艺流程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

(2)工艺要求、标准

①、锚杆作业在开挖合格后及时进行。

②、锚杆杆体的类型、规格、质量及其性能必须与设计相符。

③、锚杆孔的开孔应按施工图纸布置的钻孔位置进行,孔位误差不大于100mm。

④、锚杆孔的孔轴方向应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图纸未作规定时,其系统锚杆的孔轴方向应垂直于开挖面;局部加固锚杆的孔轴方向应与可能滑动面的倾向相反,其与滑动面的交角应大于45°。

⑤、锚杆孔深必须达到施工图纸的规定,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

锚杆出露长度偏差为±50mm。

⑥、按先注浆后安装锚杆程序施工,孔径应大于杆体直径15mm。

⑦、锚杆注浆的水泥砂浆配合比,按照水泥∶砂为1∶1~1∶2(重量比);水泥∶水为1∶0.38~1∶0.45进行试验。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批准的配合比施工。

⑧、孔内注浆后及时插入锚杆杆体,插入长度按设计图纸规定要求,浆液不满时及时补注。

⑨、锚杆安装后,每300根锚杆至少随机抽样3根作为一组(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作拉拔试验。

其试验成果报告应报送监理人。

(3)施工技术措施

由测量人员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在工作面布眼后,采用手风钻钻孔,钻孔时根据岩石走向及倾角调整锚杆孔角度。

钻头直径应大于杆体直径15~20mm,钻至规定深度后,用高压风吹孔,清除孔内碎屑、积水。

用MZ-1型锚杆注浆机向孔内注入孔深2/3的水泥砂浆,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浆液注入缓慢均匀地拔出,并及时用止浆塞或水泥纸堵住孔口,以免浆液溢出。

注浆压力不得大于0.4MPa。

然后插入锚杆,孔口不满部分补灌,再用砂浆将孔口抹平。

(4)材料要求

①、锚杆:

锚杆材料应按施工图纸的要求,选用II级普通螺纹钢筋。

②、水泥:

注浆锚杆所用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③、砂:

采用最大粒径小于2.5mm的中细砂。

④、水泥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必须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注浆锚杆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低于M20。

7.2挂钢筋网

(1)施工方法

挂网采用φ6@200cm*200cm,钢筋网在钢筋加工厂预制,5t载重车运输至施工现场,人工在作业平台上安装。

(2)工艺流程

 

挂网工艺流程图

(3)工艺要求、标准

①、挂网应在岩面初喷砼并安装锚杆后进行。

②、钢筋网使用前应清除锈蚀。

③、按施工图纸的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在指定部位进行喷射砼前布设钢筋网,钢筋规格型号及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④、钢筋网的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亦不应小于200mm

⑤、钢筋网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宜为3~5cm。

捆扎要牢固,在有锚杆的部位宜用焊接法或用锚杆垫板把钢筋网与锚杆联结在一起,其它部位可利用手电钻打孔,“U”型卡固定钢筋网。

⑥、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在喷射砼时钢筋不得晃动。

7.3喷混凝土

(1)施工方法

本工程喷砼施工采用“干喷”法分层施工,喷射设备为PZ-5喷浆机。

喷浆料由拌和站集中拌制,3.0m3砼运输车运至喷砼作业面,喷头处加入。

喷混凝土厚度由预先埋设的钢筋条控制,必要时采用钻孔法检查其厚度。

喷砼按一至两次喷至设计厚度,第一次喷厚5~7cm,第二次喷至设计厚度。

钢筋网在钢筋加工场预制成2×2m的网片,然后用载重汽车运到现场,人工在施工平台上安装。

网片采用22号铅丝绑扎,与周围锚杆固定,并尽量紧贴岩壁。

(2)施工工艺

图7-1混凝土干喷工艺流程图

(3)工艺要求、标准

①、喷射作业必须在预裂爆破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

②、喷射砼前,受喷面无松动岩块,坡脚无虚碴堆积。

③、喷射砼紧跟开挖工作面及时进行。

④、网喷施工,按照喷→网→喷的顺序进行,混凝土覆盖钢筋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⑤、喷射砼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强度不影响开挖施工的正常进行。

⑥、正常情况下的回弹率,不超过15%。

(4)技术质量措施

1、材料选择:

水泥:

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42.5。

砂:

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

石子:

采用坚固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大于15mm,用前过筛。

水:

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速凝剂:

需进行水泥相容性和速凝效果试验,在保证初、终凝要求的同时,选择掺量少后期强度增长稳定的速凝剂,在施工中尽量随拌随用、计量准确、添加均匀。

速凝剂与水泥做净浆凝结效果试验时,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

以使用液体速凝剂为佳。

其他外加剂:

为减少喷射回弹,加入水泥重量2%的STC粘稠剂。

2、喷射砼配合比:

选择喷射砼的配合比,既要考虑砼强度和其它物理力学性能的要求,又要考虑施工工艺的要求。

喷射砼配合比,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速凝剂的掺量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配合比设计步骤为:

确定骨料的最大粒径和砂率;

确定水泥用量和速凝剂、粘稠剂用量;

确定水灰比及用水量;

确定砂、石用量;

试喷;

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选定的配合比试验成果在正式喷射施工前28天报送监理人审批。

3、原材料检查:

对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砂、石均应过筛。

砂石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

4、机械设备检查:

对机械和水、风、电路进行检查并接风、水试运转,确认完好后方可正式运转。

喷射机械安装调整好后,先注水、通风、清除管道杂物。

5、施工现场检查:

检查受喷面,清除危岩浮土,凿除尖凸、超限部分,冲洗吹扫岩面(Ⅴ类围岩只能用高压风吹扫岩面,以免软化围岩),埋设厚度标志。

在受喷面滴水部位埋设导管排水,导水效果不好的含水层设盲沟排水,对淋水处设截水圈排水。

6、拌料时粗、细骨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