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4784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docx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中职《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航空运输地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本课程是中职学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主要飞行航线的地理和旅游知识,是《空乘服务概论》、《民航旅客运输》课程的一门拓展和强化课程。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民航乘务员岗位所需的相关地理和旅游理论知识,达到民航乘务员岗位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合作的品质,并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为提高学生票务专业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掌握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区位优势

(2)掌握从上海始发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知识

(3)了解主要飞行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三、学习情境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能掌握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这个职业能力为设置依据,以常见飞行航线的地理知识为主线,以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来展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资料查询等方式,实现做学一体化,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对乘客关于航线知识问询的职业能力。

根据以上思路,《航空运输地理》课程的学习情境如下:

 

表1:

航空运输地理的学习情景

情境l

情境2

情境3

情境4

情境5

情境6

情境7

认识地球

时区、日界线、

时差计算

影响飞行的天气现象

中国地理

基础知识

航空区划

航线介绍

主要航空港介绍

2、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的描述包括:

学习情境的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及工作任务、工作进程(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教师所需执教能力。

学习目标主要描述通过该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应获得的岗位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描述在该学习情境中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详见表2~8

表2:

学习情境1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认识地球

参考学时

4

学习

目标

认识地球形状及经纬网的概念

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状况

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认识地球自传、公转运动

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意义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1.1判断某点的地理坐标

根据海陆分布图认识半球的划分,根据经纬网会判断某点的地理坐标;

1.2找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意义

小组讨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

媒体

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地球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利用地图、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表3:

学习情境2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时区、日界线、时差计算

参考学时

4

学习

目标

了解时区的划分

区分时区和区时;

掌握时差的计算

理解日界线(180°经线)的含义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2.1时区、日界线的划分和意义

查找世界时区的划分情况,明确中国等主要国家所在时区的情况。

2.2时差产生原因和计算

讨论日界线划分的意义和时差的产生;根据材料计算时差。

教学

媒体

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地球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看图、画图相结合,能组织学生计算操练。

 

表4:

学习情境3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影响飞行的天气现象

参考学时

4

学习

目标

认识形成天气的要素;

了解影响飞机起飞、航行、降落的天气现象。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3.1收集特殊天气对航班影响的资料

分小组收集特殊天气对航班影响的资料。

3.2写出调查报告

针对近几年空难事故分析,写出特殊天气对空难影响的调查报告。

教学

媒体

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调查研究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借助地图、多媒体演示理解天气形成的原理;利用民航资料使学生认识特殊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表5:

学习情境4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中国地理概况了解

参考学时

6

学习

目标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位置)

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特征及分布情况

掌握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民航地区管理局的地理区域划分

熟练掌握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4.1介绍中国地理概况

通过地图、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手段,直观、形象的演示中国地理位置、地理特征。

4.2认识中国地图

以智力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分组,进行中国地图的填写,由教师进行讲评和分析。

4.3掌握中国省会及机场

以猜谜的形式,将学生分组,进行省会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机场名称测试,教师进行讲评和分析。

教学

媒体

地图、盲图、填图、拼图、地球仪

教学

方法

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能引导学生收集各地民俗资料、整理资料结合具体航线模拟演讲

 

表6:

学习情境5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航空区划

参考学时

2

学习

目标

了解航空区划的依据

国际航空区划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5.1查找三个IATA业务区

根据地图了解IATA的三个区域的划分。

分析三大区域的构成及特点

教学

媒体

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能充分利用航空区划图

 

表7:

学习情境6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航线介绍

参考学时

12

学习

目标

能掌握中国主要飞行航线

能了解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

能掌握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6.1了解飞行航线

通过学生查阅《航班时刻表》,归纳总结中国的主要飞行航线。

6.2了解省市地理知识

通过地图、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手段,直观、形象的演示航线经过省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等知识。

6.3介绍各地民俗风情

将学生分组,搜寻相关资料,组织团队课堂演讲,介绍主要航线经过省市的地标、经济情况、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

6.4航线地理知识问答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应对乘客关于航线地理知识问询,教师进行引导并点评。

教学

媒体

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实地参观、模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掌握利用航线分布图认识航线分布特点;查阅地图找出国内主要航线的地标,并会描述沿线的风土人情。

 

表8:

学习情境7描述

学习情境名称:

主要航空港介绍

参考学时

8

学习

目标

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

了解我国和世界重要的航空港分布;

学会分析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学习

单元

 

工作任务

工作进程(活动设计)

7.1查找中国及世界主要航空港

通过空港资料或景观图片或旅游纪录片掌握航空港的特征。

7.2写出某一航空港的调查报告

根据资料写出某一航空港的调查报告。

教学

媒体

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软件、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

方法

调查研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

教师

执教

能力

普通话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按照设计的教学情境实施教学

 

四、任务单元分配

为便于组织教学,在学习情境下可以设置若干个任务单元,每个任务单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航空运输地理学的学习情景任务分配见表9:

表9:

航空运输地理各学习情景及任务分配列表

学习情境

任务单元

参考学时

认识地球

1.1判断某点的地理坐标

2

4

1.2找出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意义

2

时区、日界线、时差计算

2.1时区、日界线的划分和意义

2

4

2.2时差产生原因和计算

2

影响飞行的天气现象

3.1收集特殊天气对航班影响的资料

2

4

3.2写出调查报告

2

中国地理概况了解

4.1介绍中国地理概况

2

6

4.2认识中国地图

2

4.3掌握中国省会及机场

2

航空区划

5.1查找三个IATA业务区

2

8

航线介绍

6.1了解飞行航线

3

12

6.2了解省市地理知识

3

6.3介绍各地民俗风情

3

6.4航线地理知识问答

3

主要航空港介绍

7.1查找中国及世界主要航空港

2

8

7.2写出某一航空港的调查报告

6

其它

机动

4

4

考核评价

4

4

总课时

54

注:

表中各任务单元的学时只是参考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五、课程评价

1、本课程的课程评价要求:

(1)突出阶段评价模式,包括对学生完成空乘服务课程某一阶段学习任务进行评价;以某一模块为内容,通过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从注重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民航票务员岗位的流程和要求,以便为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打好基础。

(3)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具体的评价方案见表11:

表11: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评价方案表

评价实施

及过程

评价元素

职业精神(20)

课堂进程(30)

实操考评(20)

工作任务(30)

评价标准

诚实、敬业、态度端正等10分

根据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规定和生产纪律等情况进行者10分

课程预习5分

课堂发言积极10分

课后作业5分

 

礼貌用语5分

服务流程标准10分

服务态度标准5分

 

任务方案正确10分

工具使用正确5分

操作过程正确5分

任务完成良好10分

评价方式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集中考评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相关实训单位评价相结合

评价

阶段

 

评价

结果

1

2

3

4

5

6

7

综合评价

期末考评

(卷面考试)

六.实施建议

1.校本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以岗位需求即“必需、够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以满足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空间的需要;教材编写应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注意学生的参与面和教学的可操作性。

2.教学建议

(1)建议本课程学习采用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惯于实际操作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2)教学中借助地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3)教学中借助航线最新资料及网络获取学习的资源;

(4)教师在讲授或演示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配备丰富的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对航线地理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