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4662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docx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

普通生物学实验八:

硬骨鱼的观察和解剖

一、实验目的:

1、同过对鲤鱼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掌握硬骨鱼的一般测量方法及硬骨鱼的解剖方法

二、材料用具:

活鲤鱼、解剖盘、解剖器械、直尺等。

三、实验步骤:

1、观察鱼的外形,区分头部、躯干部、尾部。

2、进行鱼的一般测量

3、内部解剖和观察

(1)将鲤鱼置于解剖盘,使其腹面朝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剪纸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纸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提起,使内脏暴露

(4)用棉花拭净血迹及体液,置于解剖盘内观察。

(生殖腺、胆囊、鳔、肠、肾脏、膀胱、心脏、鳃、脑等)

4、解剖器具的清洗。

(到各卫生间)

四、作业与思考

1、记录鱼的外形测量的各项数据

2、根据观察、绘鲤鱼的心脏结构图、注明各器官名称。

3、制作鲤鱼的骨骼标本(选作)

4、思考: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鲤鱼测量数据表

全长

体重

体长

尾柄高

头长

尾柄长

躯干长

尾长

体高

眼间距

吻长

眼后头长

眼径

侧线鳞数

鳍数

鳃片数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3.通过对草履虫观察认识原生动物的应激性。

二、实验原理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体就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不同于多细胞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们可以其细胞质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原生动物的这些特征,并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草履虫个体较大,结构典型,观察方便,繁殖快速,易采集培养,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尤其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更具科学价值。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器具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脱脂棉。

(三)试剂蓝黑墨水、洋红粉末、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

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如果草履虫游动仍然过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

可见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

从虫体前端开始,体表有一斜向后行直达体中部的凹沟称口沟,口沟处有较长而强的纤毛。

游泳时,草履虫全身纤毛有节奏地呈波状依次快速摆动,由于口沟的存在和该处纤毛摆动有力,而使虫体绕其中轴向左旋转,沿螺旋状路径前进。

3.内部构造

选择一个比较清晰而又不太活动的草履虫转高倍镜观察其内部构造。

虫体的表面是表膜,紧贴表膜的一层细胞质透明无颗粒,称外质,外质内有许多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较强的椭圆形刺丝泡;外质以内的细胞质多颗粒,称为内质。

虫体腹面口沟末端有一胞口,胞口后连一深入内质的弯曲短管,称胞咽,胞咽壁上生有由长纤毛联合形成的波动膜。

内质内有大小不同的圆形泡,多为食物泡。

在虫体的前后端各有一透明的圆形泡,可以伸缩,为伸缩泡。

当伸缩泡主泡缩小时,可见其周围有6~7个放射状排列的长形透明小管,即收集管。

大草履虫有大、小2个细胞核,位于内质中央,生活时小核不易观察到。

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5%醋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盖玻片下的草履虫浸在醋酸中。

将光线适当调亮,1~2min后,草履虫被杀死。

在低倍镜下可见到虫体中部被染成浅黄褐色、呈肾形的大核;转高倍镜调焦后,可见大核凹处有一个点状的小核。

(二)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取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于另一载玻片中央,用牙签蘸取少许洋红粉末掺入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棉花纤维并加盖玻片。

之后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一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但口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大小的变化以及在虫体内环流的过程。

(三)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制备草履虫临时装片。

在盖玻片的一侧加1滴用蒸馏水稀释20倍的蓝黑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蓝黑墨水浸过草履虫。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已射出,在草履虫虫体周围呈乱丝状。

思考:

刺丝泡有何功用?

(四)草履虫的生殖

取草履虫分裂生殖和接合生殖装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草履虫分裂生殖装片

观察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是横裂还是纵裂。

2.草履虫接合生殖装片

观察两个虫体在何处接合。

 

五、实验报告及作业

1.绘制草履虫放大图,表示出各种结构,并注明其名称。

2.分析总结各项实验,举例说明:

①为什么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

②为什么说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个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个体。

]

普通生物学实验一:

显微镜下的生物世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练习生物绘图

3.认识微小生物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分,是池塘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

二、实验原理

一滴池塘水中含有众多的微小生命,它们大多因个体微小而无法用肉眼判明正身,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

镜下可见,水中微小生物种类繁多,有单细胞植物和动物或低等多细胞生物。

它们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分,也是池塘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一环。

三、实验用品

1、材料富含有机质的池塘水

2、器具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脱脂棉。

3、试剂鲁哥式液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

(一)水样采集和处理

到池塘采集水生生物,分成两份。

可将样品分装两瓶,1瓶按100毫升样品加入1.5毫升鲁哥氏液的比例进行固定(鲁哥氏液:

6g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溶解后加入4g碘,充分摇动待碘完全溶解后再加80mL水,溶液即配制完成)。

另1瓶不固定,采样后立即观察。

(二)制备临时装片

用滴管吸取池塘水水样一滴于载玻片中央,慢慢盖下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三)显微镜下观察

1.绿眼虫眼虫是单细胞生物。

在低倍镜下观察,可看到许多绿色游动的小虫子,这是眼虫。

找到一个游动缓慢的眼虫,移至高倍镜下观察,眼虫的前端钝圆,后端尖削,虫体前端有一个红色的眼点,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椭圆形小体——叶绿体,所以身体呈绿色,因为这两个特征称为绿眼虫。

将光线调节暗些,可看见虫体的前端有一根鞭毛,在不停地摆动,从而带动身体运动。

2.喇叭虫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寻找单细胞动物喇叭虫。

其虫体可伸缩,伸展时,体呈喇叭形;体表具成行的纤毛,口围有一圈口缘小膜带,顺时针旋至口旁。

多数种类的大核呈念珠状或长棒状;小核多个,极小。

3.钟虫在低倍镜下继续寻找钟虫。

钟虫形体似倒置的钟,钟口即口缘有纤毛,纤毛不停地快速摆动,虫体其他部分无纤毛。

反口端有一柄,以柄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轻触载玻片,可见柄能伸缩。

钟虫是单细胞动物。

4.大草履虫在低倍视野中,继续寻找较眼虫稍大的单细胞动物——大草履虫。

草履虫一般运动迅速,为了限制草履虫的游动以便观察,制作装片时,将少许棉花撕松,铺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盖好盖玻片。

如果草履虫继续运动迅速,可将吸水纸放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在低倍镜下可见虫体酷似倒置的草鞋底。

将光线调暗一些,可看到虫体满覆纤毛,时时在摆动。

5.轮虫轮虫是体型极小的多细胞动物。

在低倍镜下观察,虫体前端轮盘状,沿轮盘边缘丛生着纤毛,纤毛不停地摆动,使虫体运动。

身体中部即躯干部膨大,其内是内脏。

躯干部向后渐削细,为足部。

调节标本移动器,将轮虫的足部移至视野中央,其足末端细细的趾附着于玻片或其他物体上。

五、作业

1、观察两种方法获得的水样,结果有何不同.

2、绘制观察到的2-4种生物

3、选出一些大草履虫,放进培养液中培养。

普通生物学实验六: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表7-1ABO血型系统中的抗体和抗原

血型

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

血清中所含的抗体

O

无A和B

抗A和抗B

A

A

抗B

B

B

抗A

AB

A和B

无抗A和抗B

此外人体还存在另一类Rh血型系统,可分为Rh(+)和Rh(-)。

与ABO血型系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

人外周血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

(一)ABO血型鉴定

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2、采血先揉搓采血的地方(小指或耳垂),使血流畅通,以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挥发后用右手拇指及食指捏紧采血处,使皮肤紧张,用消过毒的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松开手指,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用两支尖头滴管分别吸取标准A血清和标准B血清,分别滴一滴于载玻片的A端和B端。

注:

采血针用前要严格消毒,严禁交叉使用!

3、用吸管吸一滴血,以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分别滴于载玻片两头标准A血清和标准B血清中。

4、室温下静置10~15min,观察凝集现象:

先肉眼观察是否出现红色点状或小片状凝集块;再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是否凝聚成团。

5、根据被试者红细胞是否被A、B型标准血清所凝集来判断其血型,作好记录。

(二)交叉配血实验

1、血样采集及血清的制备:

如上法分别获取受血者及供血者静脉血各0.5ml,用尖头吸管移至Eppendorf管中,标明供血者与受血者,各取用一滴制备红细胞悬液,其余的待其凝固后析出血清备用。

2、取二试管,分别注明“主”、“次”字样。

前者滴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受血者血清一滴;后者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供血者血清一滴。

混匀后在离心机上以1000转/分的速度离心1分钟,取出观察凝集,方法如实验

(一)。

六、作业及思考题

根据所作的交叉配血血型,填写下表,并说明受试者可接受和输血给何种血型的人,试述理由?

试述观察到的凝集反应的现象。

表7-2不同血型配合时的凝集现象

(”+”:

凝集;“-”:

不凝集)

凝集反应

输血者

受血者

O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A型

B型

AB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