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420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docx

北航在职研究生政治考试范围

一.自然观基本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答:

基本形态主要有以下5种:

1.古代自然观:

以介绍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自然观为主。

2.中世纪自然观:

描述西方中世纪神学形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3.近代自然观:

描述西方近代产生的机械的唯物的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关系。

4.现代自然观:

描述在当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代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历史演变: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三个阶段:

战国到秦汉前(475B.C.—221B.C.):

科学技术的许多门类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秦汉到南北朝(221B.C.—A.D.581):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实用科学体系;唐、宋朝(618-1276):

科技发展达到高峰

2.古代西方自然观:

1)关于万物起源的神话观;2)对本原的理性猜测;

二.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近代科学革命的意义(论述)

答:

1.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人乃万物之本》,主张以个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者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人权,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天主教的神权;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

2.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后果造成了欧洲近代文学和艺术的繁荣导致了科学发展的转折,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做了重要的准备。

3.评价:

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常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三.赫拉克利特

答:

最重要的自然哲学家之一,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人。

赫拉克利特强调1.万物常变,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是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

2.“这个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神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3.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新而又新的水不断地往前流动。

4.万物都根据逻各斯生成,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5.相反者相成,一切通过斗争而产生。

战争是普遍的,斗争就是正义。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一些人成为奴隶,一些人成为自由人。

海森堡对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变化本身并不是质料因,因而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用火来代表它,把它当作一个基本元素,它既是物质,又是一种动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理学在某些方面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学说。

如果我们用‘能量’一词来代替‘火’一词,我们差不多就能用我们现在的观点一字不差地来重述(赫拉克利特)的命题”。

恩格斯把赫拉克利特当作是希腊辨证世界观的代表: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示出来的:

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四.苏格拉底所说的“我自知自己无知”

答:

苏格拉底说,他向许多专业人士请教,例如向政治家请教什么是“善”,向诗人、画家请教什么是美,结果这些自以为拥有知识的人只能告诉他善的具体行为和美的具体事物,无法告诉他普遍的善和美是什么,善和美的本质是什么。

“我就对自己说:

我比这个人有智慧;虽然我们两个人都不真正知道善和美的东西,但他并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

看起来,正是在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自以为知道这一点上,我比这个人有智慧些。

注:

组织答案的时候按照如下思路展开:

苏格拉底向学科xi(i∈{自然科学})的专家y请教xi专业的定义,y只能给出xi的一般定义而不能给出抽象定义,从而他自己不知道xi的定义,同时y不知道y自身不知道xi的定义,于是他比y聪明,从而他自知他无知。

五.科学与技术的差异性

答:

1.科学主要目的:

认识、解释和预见自然现象,提高人类洞察自然的能力

技术主要目的:

利用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提高人类创造物质世界的能力

2.科学主要动力:

人类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本性

技术主要动力:

人类试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动机;创造更多更好物质财富的欲望

3.科学主要方法:

概括、抽象、归纳、演绎、实验、假说等

技术主要方法:

类比、外推、移植、试验、模拟等

4.科学检验标准:

是否符合事实,理论本身是否自洽

技术检验标准:

是否有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5.科学从事人员:

科学家

技术从事人员:

工程师、工匠

6.科学追求目标:

正确性(与事实相符);简单性(用尽

可能少的原理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自洽性(理论内部无矛盾)

技术追求目标:

有效性;使用方便;美观;经济等

7.科学成果形式:

精神形式:

新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原理,以及由它们构成的理论体系

技术成果形式:

物质形式:

新的工具、装置、工艺、方法、仪器等

8.科学奉行原则:

普遍主义(科学向一切人开放);公有

主义(科学家无权独占其发明权)

技术奉行原则:

排他性(技术可以保密);私有性(可以申请专利)

9.科学与文化模式的关系:

受文化模式影响较小,因而文化特色不明显

技术与文化模式的关系:

受文化模式的影响明显,因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10.科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不紧密

技术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很紧密

六.对技术评估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

答:

技术评估:

大体来说,对于技术评估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从技术发展水平相互比较的含义上来理解技术评估,即在两种或多种技术之间,在性能用途等方面进行相互比较,从而揭示它们之间在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第二、从技术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来理解技术评估这种含义的技术评估实际上就是当前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正在兴起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从宏观的、广义的视角来理解技术评估该视角下的技术评估,着重探讨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技术内部、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1)系统性或整体性。

技术评估不仅重视技术开发带来的利益,同时更注意那些潜在的、高次级的、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它的视野超越了一般的技术评价、经济评价、环境评价的界限,而是综合地评价技术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影响。

因此,技术评估的目标是社会总体效益的最佳化。

(2)高度有序性。

技术评估不仅要研究技术的直接的社会后果,而且要研究“后果的后果”。

因此,它的对象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序列。

例如,人们不仅要研究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要研究它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政府为控制污染所需建立的机构、费用以及发展控制污染的技术,等等。

(3)跨学科性。

技术评估涉及到技术应用的社会后果和政策选择,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技术、生态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技术评估,必须放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尺度上来进行,其中应包括社会伦理标准和人的价值标准。

因此,进行技术评估,不仅要有与该技术有关的专家参加,还要有其它学科专家参加,包括社会学家、伦理学家、生态学家、法律学家乃至社会公众参加。

(4)中立性。

技术评估应当是客观的。

如果一种技术由它的研制者自行评估,就很难保证这种客观性。

所谓中立性,就是要求把评估与直接制定政策的权力和职责分开,要求评估人独立于该技术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的利益。

只有坚持中立性。

技术评估才能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到以科学分析为依据、以总体利益为目标,从而作出客观的公正的结论。

(5)批判性——区别于技术预测的重要特征。

技术评估不是描述性的、辩护性的,它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是对技术的社会的、伦理的批判。

承认技术具有两重性是技术评估的核心,技术社会效应中的积极的直接的效应,是技术专家们预料之中的或在项目论证时已考虑到的。

而技术的消极的、间接的、出乎预料的负效应,则不易被认识。

技术评估的重点在于预测新技术的消极的、间接的、出乎预料的负效应。

这是技术评估批判指向的重点。

技术评估具有批判性,可充分揭露应用新技术时可能出现的负效应,从而为社会提供一个早期预警系统。

一个技术项目“要确保在对技术的副作用和远期后果进行批判性评估之后,再作抉择”,这体现了“人应当具有一种对全人类包括子孙后代的责任感。

七.霍尔(ArthurDavidHall)的硬系统方法论

答:

霍尔方法论是颇具代表性的硬系统方法论,亦称霍尔三维结构,是以创始者命名的。

霍尔三维结构:

将系统工程活动分为时间上前后紧密连接的7个阶段和逻辑上环环相扣的7个步骤,同时考虑到为完成各个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与业知识。

(1)时间维1.规划阶段2.方案制定阶段3.开发研究阶段4.生产制造阶段5.安装实施阶段6.运行阶段7.更新改进阶段

(2)逻辑维1.明确问题2.确定目标①要有长远观点②要有总体观点③注意全面性④注意明确性⑤注意层次性⑥注意可行性3.系统综合系统综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求可行方案的过程,可采用以下策略用以寻求可行方案:

①决策树方法②“从外向里”的策略③“从里向外”的策略④混合策略4.系统分析5.系统评价(方案优化)6.决策7.实施计划(3)知识维表明完成各个阶段和各个步骤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

例如:

艺术、社会科学、管理学。

八.切克兰德的软系统方法论

答:

软系统方法论是英国系统学家切克兰德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人类复杂问题情境

的系统进路。

基本观点1.根据客体存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特性,切克兰德把问题分为两类。

2.根据结构的内在特性,切克兰德把系统分为两类:

“硬”系统和“软”系统。

3.根据不同方法所决定的问题类型,切克兰德把霍尔方法论和系统分析方法论归结为“硬”系统方法论。

4.切克兰德把他提出的方法论称为“软”系统方法论,主要针对问题本身就难以定义的“软”系统问题。

软系统方法论的“7个阶段”①问题情境②分析(对当前问题情境进行分析)③定义相关系统(对于问题相关的系统建立一个或多个根定义)④概念化(建立能够实现3功能的正式系统,根定义可通过这个正式系统以所必需的最少的活动构成)⑤比较(比较2和4)⑥定义(定义可能的变革)⑦选择(选择渴望的和可行的变革)⑧设计(设计被认可的变革)⑨实施(实施被认可的变革)

九.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答:

产生: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系统思想

系统观念,源远流长,但作为科学的系统思想则形成于20世纪中叶。

系统科学作为一个大门类的新兴学科,经历了孕育、形成和发展的漫长过程。

系统思想就其基本涵义来说,就是关于事物的整体性的观念、相互联系的观念、演化发展的观念。

系统思想来源于古代人类社会实践经验。

古代人在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为系统理论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1.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中国

“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亍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普里高津《从混沌到有序》。

如:

《易》阴阳学说,《易》—五行学说,中医——黄帝内经,孙子兵法。

2.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希腊

“我们要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思想,则不能把它们看作一时时髦的产物,而应该把它看作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最古时代起,在欧洲哲学中就存在系统的概念”。

贝塔朗菲

(二)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初期

15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逐渐兴起,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目,逐渐从混为一体的自然哲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