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906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docx

语文组备课陈欢1111

0单元教材分析

第单元

第6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单元教材

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编排了二篇阅读文章,二篇略读课文。

《乡下人家》主要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歌》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单元

教学

目标

1、读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单元教学

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2、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乡村风景较为熟悉,理解本单元课文较为容易。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生活,感受田园风光,享受田园诗情,为教学带来有利条件。

第课时

课题

21、乡下人家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

3、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题:

1、出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指导看图。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谈谈你看了图片后的整体感受。

2、这样自然亲切、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的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

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三、朗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读生字,说一说写时注意什么?

2、生字点范写冠率搬三个生字

3、学生练写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1)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谈体会,找出中心句。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学习生字

板书设计

瓜藤攀木

花开四季

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农家晚饭

织娘晚唱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灵活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3、感悟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一: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位美。

作者描写了几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图呢?

回忆课文

二、品味语言

二:

品味语言

1、课文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全班交流,知道朗读。

出示句子,重点品味

A:

几场春雨过后,到哪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进一步深化主题。

1:

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三、积累语言

三:

积累语言

1: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

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

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A:

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

同桌交流C: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瓜藤攀木

花开四季

雨后春笋

鸡鸭觅食

农家晚饭

织娘晚唱

房前早上春天

独特迷人屋后晚上秋天

空间转移时间变换

教学目标达成检测题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课时

课题

22、牧场之国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法

导引法

学法

读议感悟法

教学准备

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师: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

 

小结:

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

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

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7、师:

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

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生自由读。

第二自然段重点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牛多)

 

(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同桌交流。

 

三、感悟语言文字美

1、本文在写景状物时语言生动形象,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指名读

找出喜欢的词句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课文描绘的画面,再现了牧场之国荷兰的优美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

你能说一说美在哪吗?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

牛专注马肥壮羊悠然猪呼噜人挤奶

 

真正的荷兰

 

易错易混内容

教学目标达成检测题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课时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

学法

读议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乐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由题入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3.简介诗人及背景。

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3、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1、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品读,感悟诗情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品读,感悟诗情

四、背诵

五、自学古诗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昼:

耘田夜:

绩麻

儿女:

各当家童孙:

学种瓜

朴实勤劳

写景

叙事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渔歌子》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

塞箬蓑

二、自读,理解词意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

塞箬蓑

斜风:

微风归:

回家、回去

三、再读。

,感悟诗情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

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学生畅谈,有感情背诵

四、总结升华

四、总结升华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诗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

渔歌子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不须归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教学目标达成检测题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课时

课题

24、麦哨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过程与方法: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

学法

读议法

教学准备

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我们前几天一同走进了田园生活,你认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呢?

2、范读激情

3、初读感受

同学畅谈乡村生活的场面

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互助识字

 

二、感知文章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欢快、柔美)

 

(2)“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

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三、提升意境

 

三、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24、麦哨

割草

玩乐

吃“茅茅针”

麦哨响起麦哨又吹响

 

(对田园风光及家孩子的喜爱之情)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六

主备

教师

陈欢

复备

教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

2、采用交读、熟读成诵、活动等方法进行。

3、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的训练。

增强对乡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拟人句

教法

导学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收集田园生活的资料,创编舞蹈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小发现或小发明

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怀,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再次到乡村去领略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吧!

二、小组交流

一、小组交流

要求:

1、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2、互说互评,互相感染启发。

3、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内交流

 

三、分组汇报

三、分组汇报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

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

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2、乡村生活乐趣多:

师: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生活恬静而充实。

你在乡下生活过吗?

你了解到的农家生活是怎样的?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

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

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

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①:

各位朋友,欢迎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农家做客!

让清凉的风吹去您一身的疲劳,让甘甜的水洗去您一路的风尘。

生②:

这是一个宁静的傍晚的小山村,层层梯田里禾苗绿油油的,清清的小溪边一群劳动归来的人们在洗脸,远山如黛,倦鸟归巢,我仿佛闻到了袅袅炊烟中饭菜的清香。

生③……

生①:

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每逢节假日我都喜欢到那儿去玩。

下河摸鱼虾,上树摘果子,田边捉泥鳅,地里挖红薯。

真是其乐无穷啊!

生②:

我还知道一些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呢!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四、评选优秀

 

四、评选优秀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评选优秀

五、课外拓展

课后将图片配上解说词,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板书设计

田园风光美如画

乡村生活乐趣多

乡土气息小制作

田园诗歌意盎然

日新月异新农村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准备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句子的特点,体会拟人修辞方法在描写动植物特点时所起的作用。

2、并背诵古诗句,进一步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课文,检验积累

 

一、回顾课文,检验积累

  1、用照片出示以下场景,让学生仔细观察。

   ⑴ 农家庭院;

   ⑵ 田野菜园;

   ⑶ 小桥溪流;

   ⑷ 劳动场面。

  2、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试着用你积累过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简单描绘或介绍。

(先小组再班级集体交流)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试着用你积累过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简单描绘或介绍。

(先小组再班级集体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初读诗句,自由朗读

出示下列诗句,要求读通读顺。

2、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⑴ 自读感悟,尝试说说句子的意思。

⑵ 小组交流,说说句子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⑶ 班级交流,质疑解难。

(师生互动)3、归纳特点,交流发现:

 仔细朗读后,说说这些诗句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

4、读读背背,内化积累:

课堂背诵,相互检查,比比谁背得快,掌握得多。

自由朗读下面的诗句

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⑵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⑸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⑹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交流理解

 

三、我的发现

1、初读理解,用心体会:

读下列各句,体会各组句子间共同特点。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2、分析比较,感悟发现:

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体会)

(作者分别把荷花、小白菊、小鸡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景和物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我们觉得亲切生动有趣,也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这些事物的喜爱之情。

)    

3、联系阅读,拓展视野:

1、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⑴ 说说你还从本单元各课中搜集了解到哪一些类似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⑵ 说说你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到的类似的语句,比一比水积累最多。

四、课时作业

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判断下列各句是否把事物当人写。

   ⑴ 小狗汪汪地叫着向我跑来。

( )

   ⑵ 燕子张开那剪刀似的尾巴,迅速地从空中飞过。

( )

   ⑶ 新一代的昆虫正在以我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 )

   ⑷ 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

( )

  2、请你把下列事物当成人写,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 小河的流水。

⑵ 露出它那红扑扑的笑脸。

⑶ 斗败了的小鸡只好。

  3、补充下列诗句。

故人具( ),邀我至( )。

开轩面( ),把酒话( )

明月( )照,( )石上流。

( )香里说丰年,听取( )一片。

教学目标达成检测题

易错易混内容

课后反思

预设环节效果

教后反思

 

第3——4课时

课时目标:

1、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

3、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

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集体备课主要内容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唤醒

1、谈话引领:

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陶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到欢快、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之中,被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时,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