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866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docx

整理淀粉酶发酵条件的优化2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084120402姓名茶金梅

学院生命科学专业、班级08生技

实验课程名称酶工程实验

教师及职称李俊俊

开课学期2010至2011学年上学期

填报时间2011年12月29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优化

实验时间

2010年12月

实验室

生物基础2

1.实验目的

了解酶制剂生产过程中实验室发酵条件优化的基本方法。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2.1实验原理

⑴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受以下制约:

培养基成分、物理条件。

⑵为了得到最佳产酶量,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单因子分析、正交试验找出最适合的发酵工艺条件。

①碳、氮源是组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酶和核酸的主要元素之一,是影响酶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②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是好氧过程,因而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是发酵过程中的一个需要调节的重要参数。

③接种量大小是决定菌体在发酵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适当的接种量是必要的。

④pH是决定菌体在发酵培养基中生长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最适pH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

⑤发酵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反应是否能完全发生,因此发酵时间也是发酵过程中的一个需要调节的重要参数。

⑶正交试验:

用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分析和实验结果。

①正交试验设计一般来说包括两部分:

试验设计,也即方案的选择与确定;数据处理,进行统计推断。

②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目标、选定因素(包括交互作用)、确定水平;

第二步,选用合适的正交表;

第三步,按选定的正交表设计表头,确定试验方案;

第四步,组织实施试验;

第五步,试验结果分析。

③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极差分析、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

将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成各因素及各交互作用的离差平方和,构造F统计量,对各因素是否对试验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作F检验。

④确定最优方案

如果不考虑交互作用,则根据各因素在各水平下的总产量或平均产量的高低确定最优方案;如果考虑交互作用,则取各种搭配下产量的平均数,按优化标准确定最优方案。

2.2实验流程

配制种子培养基

接种摇瓶发酵测酶活

配制发酵培养基

确定最佳方案

分析实

验结果

3.实验设备及材料

3.1设备

250mL三角瓶、移液管、大试管、培养皿、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培养箱、恒温调速摇瓶柜、离心机(离心管)、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比色皿、记时器、电冰箱、

3.2试剂

蛋白胨、酵母膏、NaCl、葡萄糖、NH4NO3、KH2PO4、MgCl2·6H2O、CaCl2·2H2O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4.1试验方法步骤

4.1.1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蛋白胨1.0%

酵母膏1.0g%pH5.5

NaCl0.5%

将菌种接种到装有种子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内,于37℃,200rpm,培养16h。

4.1.2单因子分析

4.1.2.1碳源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在六只250ml三角瓶中,依次加入0.35g(0.5%)、0.70g(1.0%)、1.05g(1.5%)、1.40g(2.0%)、1.75g(2.5%)、2.10g(3.0%)葡萄糖,然后在六只三角瓶中都加入0.7gNH4NO3、0.07gKH2PO4、0.035gMgCl2·6H2O、0.007gCaCl2·2H2O和7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调pH至6.0,高压灭菌,冷却后各接入11.2ml(16%)的种子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37℃,72h,200rpm)摇瓶发酵,测定酶活。

4.1.2.2氮源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在六只250ml三角瓶中,依次加入0.35g(0.5%)、0.70g(1.0%)、1.05g(1.5%)、1.40g(2.0%)、1.75g(2.5%)、2.10g(3.0%)NH4NO3,然后在六只三角瓶中均加入1.4g葡萄糖、0.07gKH2PO4、0.035gMgCl2·6H2O、0.007gCaCl2·2H2O和7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调pH至6.0,高压灭菌,冷却后各接入11.2ml(16%)的种子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37℃,72h,200rpm)摇瓶发酵,测定酶活。

4.1.2.3培养基pH对产酶的影响

在七只三角瓶中各加入1.4g葡萄糖、0.7gNH4NO3、0.07gKH2PO4、0.035gMgCl2·6H2O、0.007gCaCl2·2H2O和70ml蒸馏水,搅拌溶解,pH依次调至3.5、4.0、4.5、5.0、5.5、6.0和6.5,高压灭菌,冷却后各接入11.2ml(16%)的种子培养基,相同培养条件下(37℃,72h,200rpm)摇瓶发酵,测定酶活。

4.1.2.4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在六只三角瓶中各加入1.4g葡萄糖、0.7gNH4NO3、0.07gKH2PO4、0.035gMgCl2·6H2O、0.007gCaCl2·2H2O和7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调pH至6.0,高压灭菌,冷却后各接入11.2ml(16%)的种子培养基,摇瓶发酵(37℃,200rpm)48h、60h、72h、84h、96h、108h,测定酶活。

4.1.3酶活的测定

4.1.3.1稀释酶液

4.1.3.2

操作步骤

空白管

样品管A

样品管B

步骤1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吸取1.8mL淀粉底物溶液

步骤2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50℃保温5分钟

步骤3

加入待测酶液0.2毫升

加入待测酶液0.2毫升

步骤4

50℃精确保温10min

50℃精确保温10min

50℃精确保温10min

步骤5

加入3mLDNS试剂终止反应

加入3mLDNS试剂终止反应

加入3mLDNS试剂终止反应

步骤6

混合均匀

混合均匀

混合均匀

步骤7

加入0.2毫升待测酶液,沸水浴煮沸5min

沸水浴煮沸5min

沸水浴煮沸5min

步骤8

流水冷却

流水冷却

流水冷却

步骤9

加蒸馏水10mL,混匀

加蒸馏水10mL,混匀

加蒸馏水10mL,混匀

步骤10

OD540nm比色

OD540nm比色

OD540nm比色

4.1.4正交试验

因素

4.1.4.1根据碳源浓度、氮源浓度、pH、接种量对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水平即在因素的允许变化范围内,要进行试验的“点”)进行正交试验。

水平

A碳源浓度

B氮源浓度

C接种量

DpH

1

最优—0.5%

最优—0.5%

最优—2%

最优—0.5

2

最优

最优

最优

最优

3

最优+0.5%

最优+0.5%

最优+2%

最优+0.5

4.1.4.2按照正交表——L9表(L是正交表的代号,L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试验次数)进行试验。

试验号

A

B

C

D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3

三、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3

4

2

1

2

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内容3

1.依法评价原则;5

2

大纲要求2

(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3

1

6

2

(5)污染防止措施能否达到要求。

3

(3)评价单元划分应考虑安全预评价的特点,以自然条件、基本工艺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便于实施评价为原则进行。

1

2

7

除了房地产市场外,在不同职业和地点的工资差别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形。

3

1

C.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3

2

8

3

2

1

3

9

3

3

2

1

4.1.4.3进行方差分析

4.1.4.4得出最佳方案

4.2注意事项

⑴灭菌锅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有水,再接通电源。

⑵试管上编号:

贴上用圆珠笔写上编号的胶布,以防止保温或沸水加热时脱落。

⑶移液枪的使用:

向试管内加入待测酶液或DNS时,枪头不要触碰管壁,也不要伸入液面下,连续吸取同一种溶液时可以不用更换枪头,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枪头。

⑷精确记时:

每一管加入酶液的时间要做记录,每管之间间隔的时间要合理。

⑸煮沸和用流水冲洗时要避免试管进水。

⑹接种时要保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⑺分光光度计使用时应提前半小时接通电源,打开机器开关使仪器通电,自检。

⑻测酶活时,将对照液及测定液分别装入比色杯3/4体积并用镜头纸擦干外壁,放入样品室。

⑼读数完毕,打开仪器盖板,关闭开关,将比色杯冲洗干净、浸泡于30%酒精中。

⑽水浴锅中的水量要超过试管中的液面。

⑾接种后应振荡接种瓶,使菌种充分与培养基混合。

⑿正交试验设计时,确定因素应根据试验目的,选取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确定因素的水平时,应尽可能的保持各因素的水平数相同,以方便试验数据的处理。

5.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5.1酶活的计算

酶活=[(0.9511x+0.0493)×1000×n]/﹙t×V×M﹚

(其中,0.9511x+0.0493:

葡萄糖的标准曲线方程;x:

OD值;n:

稀释倍数;t:

反应时间;V:

酶液的体积;M:

葡萄糖的分子量)

5.2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

利用SPSS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实验的最佳方案。

6.参考文献

[1]余龙江.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守文.酶工程.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3]安戈等.1株酸性α-淀粉酶产生军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安徽农业科学,2009

[4]刘建军,姜鲁燕.根霉PE-8菌株的选育及其淀粉降解酶类的研究1998(02)

[5]孙君社.酶与酶工程及其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李春喜等.生物统计学(第四版).北京:

科学版社.2008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现象与结果

1.1实验现象

⑴发酵培养基经灭菌后颜色会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白色变为亮黄色。

⑵摇瓶培养后,三角瓶中溶液的上方会出现一圈沉淀物。

⑶沸水煮沸5min后,溶液的颜色加深,并且空白管中溶液的颜色比其余两管的要浅一些。

⑷做正交试验时,摇瓶培养后三角瓶中出现了一些球状物。

1.2实验结果

1.2.1碳源(葡萄糖)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碳源浓度(%)

0.5

1.0

1.5

2.0

2.5

3.0

A管的OD值

1.152

1.515

1.725

1.987

3.764

2.931

B管的OD值

1.234

1.496

1.656

2.001

3.988

2.656

平均值

1.193

1.5055

1.6905

1.994

3.876

2.7935

酶活

32.888

41.144

46.032

54.050

103.771

73.803

1.2.2氮源(NH4NO3)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N源浓度(%)

0.5

1

1.5

2.0

2.5

3.0

A管的OD值

0.042

-0.057

-0.094

0.032

0.055

0.004

B管的OD值

0.043

-0.023

-0.020

0.051

0.057

0.005

平均值

0.043

-0.040

-0.057

0.042

0.056

0.0045

酶活

5.010

0

0

4.958

5.698

2.977

1.2.3培养基pH对产酶的影响

pH

3.5

4.0

4.5

5.0

5.5

6.0

6.5

A管的OD值

0.019

-0.011

0.023

1.247

1.752

1.379

1.083

B管的OD值

0.013

-0.011

0.021

1.441

1.680

1.391

1.291

平均值

0.016

-0.011

0.022

1.344

1.716

1.385

1.187

酶活

1.792

0

1.951

36.877

46.705

37.960

32.729

1.2.4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发酵时间(h)

48

60

72

84

96

108

A管的OD值

0.113

1.500

1.523

0.149

0.191

0.135

B管的OD值

0.115

1.621

1.630

0.158

0.194

0.178

平均值

0.114

1.446

1.577

0.154

0.195

0.157

酶活

4.381

39.572

43.033

5.438

6.521

5.517

1.2.5正交试验

1.2.5.1各个因素选取的三个水平

水平

A碳源浓度(%)

B氮源浓度(%)

C接种量

(ml)

DpH

1

2.0

2.0

14

5.0

2

2.5

2.5

16

5.5

3

3.0

3.0

18

6.0

1.2.5.1正交试验的结果

1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体均值

1

2.197

2.102

2.150

2.104

2

2.164

2.148

2.156

3

1.989

2.023

2.006

2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2.165

2.264

2.215

2.144

2

2.112

2.151

2.132

3

2.041

2.131

2.086

3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0.183

0.181

0.182

0.179

2

0.172

0.176

0.174

3

0.177

0.182

0.180

4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1.739

2.296

2.018

1.093

2

1.375

0.690

1.033

3

0.421

1.765

1.093

5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0.249

0.355

0.302

1.168

2

1.686

2.012

0.849

3

1.201

1.135

0.168

6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1.315

1.295

1.305

1.287

2

1.274

1.30

1.287

3

1.292

1.281

1.287

 

7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1.076

1.075

1.076

1.073

2

1.067

1.069

1.068

3

1.072

1.081

1.077

8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1.875

1.883

1.879

1.808

2

1.763

1.729

1.746

3

1.795

1.802

1.799

9号试验结果

编号试管

A

B

平均值

总平均值

1

1.965

2.016

1.991

1.981

2

1.897

2.114

2.006

3

1.997

1.896

1.947

正交表

试验号

OD平均值

酶活

(U/min.ml)

酶活平均值(U/min.ml)

1

2.150

58.171

56.956

2.156

58.330

2.006

54.367

2

2.215

59.889

58.022

2.132

57.696

2.086

56.480

3

0.182

6.178

6.090

0.174

5.966

0.180

6.125

4

2.018

54.684

37.864

1.033

28.661

1.093

30.246

5

0.302

9.348

12.985

0.849

23.800

0.168

5.808

6

1.305

35.847

35.530

1.287

35.371

1.287

35.371

7

1.076

29.799

29.736

1.068

29.585

1.077

29.823

8

1.879

51.012

49.129

1.746

47.478

1.799

48.898

9

1.991

53.971

53.715

2.006

54.367

1.947

52.808

1.2.3.2正交方差分析结果

SPSS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

显著性

A

1156.816

2

578.408

16.494

极显著

B

496.166

2

248.083

7.074

极显著

C

6278.346

2

3139.173

89.516

极显著

D

615.736

2

307.868

8.779

极显著

误差

631.227

18

35.068

总和

9178.291

27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2.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由于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在灭菌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因此培养基的颜色灭菌前后会有一定的变化。

摇瓶培养后,三角瓶中溶液的上方有一圈沉淀物,说明已经发生了酶促反应,培养基中已有淀粉酶的存在了。

沸水浴会使酶失活,而样品管中的酶液与底物在这之前已发生了反应,而空白管中的底物还来不及反应就已失活,故空白管中溶液的颜色要比样品管中溶液的颜色浅。

摇瓶培养后三角瓶中出现了一些球状物,说明培养基已被污染。

2.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2.2.1碳源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当碳源浓度为2.5%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2.2.2氮源浓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

当氮源浓度为2.5%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2.2.3培养基pH对产酶的影响

当pH为5.5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2.2.4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当发酵时间为为72h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2.2.5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当碳源浓度为2.0%、氮源浓度为2.5%、接种量为16ml、pH为5.5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2.2.6方差分析

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接种量、pH对酶活的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2.3结论:

淀粉酶发酵条件的最优组合:

碳源浓度为2.0%、氮源浓度为2.5%、接种量为16ml、pH为5.5。

2.实验总结

3.1本次试验的成功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实验虽然步骤繁多但经过各个小组的分工合作基本都完成了实验要求,大体上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得出了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的最佳方案。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⑴小组成员间良好的分工合作,既节约了时间又按质完成了实验。

⑵老师对实验步骤的耐心讲解。

⑶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以免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⑷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步骤仔细、耐心地进行操作,不急于求成。

⑸课前做了一定的准备。

3.2本次试验的失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试验的失败之处在于酶活的测定误差较大,有时会出现负值,有时A、B两管的差距会有些大,而且酶活不是很高。

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在操作时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如计时和液体量吸取时的精确性。

此外,在做正交试验时,摇瓶培养后三角瓶中出现了一些球状物,这说明淀粉酶产生菌已被污染,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在无菌操作时出了问题。

3.3对自我的评价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分工合作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实验,而且也让我知道了课前做好预习的重要性,因为课前做好了预习有助于跟上老师的节奏,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此外,本次实验还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句话,因为在本次试验中只有规范地使用移液枪,精确地计时,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另外,由于操作时没有严格地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致于有两瓶淀粉酶产生菌被污染,因此如果有机会重做这个实验,我一定会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更加地注意一些细节,争取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由于本次实验要求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这也就帮我们巩固了生物统计学的知识,加强了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体会到生物统计学的重要性。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