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3406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3课时学案

第3课时 溶解性 手性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会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

2.认识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

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

(2)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规律。

(3)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

(4)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等。

“相似相溶”规律的应用

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以判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萃取剂的选择、以及物质之间分离提纯方法的确立。

1.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A.CC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

B.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答案 D

解析 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D正确。

二、手性分子

1.观察比较下图所示两种分子的结构

(1)相同点是分子组成相同,都是CHFClBr;从平面上看相似。

(2)不同点是在空间上完全不同,它们构成实物和镜像关系。

(3)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为手性异构体。

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2.手性分子的判断

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异构体,关键是看其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即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碳原子。

,R1、R2、R3、R4互不相同,含有手性碳原子,该有机物分子具有手性。

手性分子的理解

(1)手性同分异构体(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的两个分子互为镜像关系,即分子形式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2)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手性分子。

两个手性分子的性质不同,且手性有机物中必定含手性碳原子。

2.当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A项、B项与D项中各有1个手性碳原子;C项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1.已知无机含氧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多与酸根上的氧原子相连,形成羟基。

请完成下表:

含氧酸

次氯酸

磷酸

硫酸

高氯酸

结构简式

Cl—OH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由上表分析可知:

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氯元素能形成多种价态的含氧酸,通过计算它们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

含氧酸

HClO

HClO2

HClO3

HClO4

氯元素价态

+1

+3

+5

+7

非羟基氧原子数

0

1

2

3

酸性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由上表分析可知:

同种元素的含氧酸中,成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3.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1)同一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减弱。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逐渐增强。

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的判断

(1)利用(HO)mROn比较酸性强弱时,n值越大酸性越强,当n相同时,可参考R元素的非金属性,如H2CO3和H2SO3的n相同,但非金属性:

S>C,所以酸性:

H2SO3>H2CO3。

(2)酸性强弱与—OH数目即m数值大小无关。

3.下列各组物质中,酸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

A.HClO4 H2SO4 H3PO4

B.HClO4 HClO3 HClO2

C.HClO HBrO4 HIO4

D.H2SO4 H2SO3 H2CO3

答案 C

解析 不同中心元素的酸性比较时,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A项正确;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的判断:

同一元素时,价态越高,酸性越强,B项正确;HClO中的氯不是最高价,C项错误;酸性:

H2SO4(强酸)>H2SO3(中强酸)>H2CO3(弱酸),D项正确。

4.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了一个经验规则:

设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m,其中(m-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

鲍林认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m-n)的关系如下表:

m-n

0

1

2

3

含氧酸酸性强弱

中强

很强

实例

HClO

H3PO4

HNO3

HClO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按此规则判断H3AsO4、H2CrO4、HMnO4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3和H3AsO3的形式一样,但酸性强弱相差很大。

已知H3PO3为中强酸,H3AsO3为弱酸,试推断H3PO3和H3AsO3的分子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此规则判断碳酸应属于__________酸,与通常认为的碳酸的强度是否一致?

____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3AsO4

(2)

(3)中强 不一致 溶于水的那部分CO2并不能完全转化为H2CO3

解析 

(1)根据题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酸性强弱的关系可得:

H3AsO4  H2CrO4  HMnO4

m-n  1     2     3

酸性:

H3AsO4

(2)因为酸性H3PO3>H3AsO3,则H3PO3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应大于H3AsO3中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且H3AsO3为弱酸,所以可推知H3AsO3中没有非羟基氧原子,它们的分子结构分别为

(3)H2CO3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为1,应为中强酸,与通常认为的碳酸是弱酸不一致。

其可能原因是溶于水的那部分CO2并不能完全转化为H2CO3。

1.关于CS2、SO2、NH3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S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是由于其属于极性分子

B.SO2和NH3均易溶于水,原因之一是它们都是极性分子

C.CS2为非极性分子,所以在三种物质中熔、沸点最低

D.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只是由于NH3分子为极性分子

答案 B

解析 根据“相似相溶”规律,水是极性分子,CS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NH3都是极性分子,故A错误、B正确;由于CS2常温下是液体,SO2和NH3常温下是气体,故C错;NH3在水中溶解度很大,除了由于NH3分子为极性分子外,还因为NH3分子和H2O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故D错。

2.欲提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  )

A.酒精B.四氯化碳

C.直馏汽油D.苯

答案 A

解析 单质碘(I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碘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而CCl4、直馏汽油、C6H6等为非极性溶剂,且它们与水的密度差别较大,容易分层,所以B、C、D选项可以作为碘的萃取剂。

而酒精容易与水、碘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作萃取剂。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机含氧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它就属于几元酸

B.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同一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D.H3PO4和H2CO3分子中非羟基氧的个数均为1,它们的酸性相近,均为中强酸

答案 C

解析 H3PO3的分子结构为

,它是二元酸,所以A项错误;B项所述规律对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才适合;C项是比较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的重要规律,C项正确;D项中H3PO4和H2CO3的非羟基氧原子数均为1,但H2CO3酸性弱于H3PO4,这是由于溶于水的CO2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与水结合成碳酸。

4.下列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

A.CH2Cl2

D.CH3CH2COOCH2CH3

答案 B

解析 B项,乳酸分子的中间碳原子连—CH3、—H、—OH、—COOH四种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为手性分子。

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  )

A.显中性,pH等于7

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

C.显酸性,pH小于7

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

答案 B

解析 超临界水仍然呈中性,但pH不一定为7,故A、C错误;根据“相似相溶”的规律,B正确、D错误。

[基础过关]

题组一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以下事实中不能用“相似相溶”原理说明的是(  )

A.HCl易溶于水B.I2易溶于CCl4中

C.Cl2可溶于水D.NH3难溶于苯中

答案 C

解析 HCl、NH3是极性分子,I2、Cl2是非极性分子,H2O是极性溶剂,CCl4、苯是非极性溶剂,所以选C。

2.已知O3分子为V形结构,O3在水中的溶解度和O2相比(  )

A.一样大B.O3比O2小

C.O3比O2大D.无法比较

答案 C

解析 因O3分子为V形结构,是极性分子,O2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大,C项正确。

题组二 手性分子及其判断方法

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属于手性分子的是(  )

①乳酸[CH3CH(OH)COOH]

②2丁醇[

]

 ④丙三醇

A.只有①B.①和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写出各分子的结构简式:

可知①②③中存在手性碳原子(用*标记的),而④中间的碳原子连有两个相同的—CH2OH,不是手性碳原子。

题组三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

4.无机含氧酸的化学式可以用(HO)mXOn表示,n值越大,m值越小,则该酸的酸性就越强。

硫酸和磷酸的结构分别为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和磷酸都是强酸

B.硫酸是强酸,但酸性比磷酸弱

C.磷酸是强酸,但酸性比硫酸弱

D.硫酸是二元酸,磷酸是三元酸

答案 D

解析 硫酸是二元强酸,磷酸是三元中强酸。

5.已知含氧酸可用通式(HO)mXOn表示,如X是S,n=2,m=2,则这个式子表示为H2SO4。

一般而言,该式中n大的是强酸,n小的是弱酸。

下列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  )

A.HClO3B.H2SeO3C.H2BO2D.HMnO4

答案 D

解析 HClO3可写成(HO)ClO2,n=2;H2SeO3可写成(HO)2SeO,n=1;H2BO2可写成(HO)2B,n=0;HMnO4可写成(HO)MnO3,n=3,故选D。

6.对X—O—H型化合物,X是除去H、O外的其他元素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X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时,它一定是强碱

B.当X是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时,它一定是强酸

C.X—O—H为酸时不可能有强氧化性

D.X—O—H的分子构型一定是直线形

答案 A

解析 对元素X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当X为非金属性很强的元素时,X吸引电子对的能力较强,使O—H间的电子对偏向氧原子,O—H键断裂,电离出H+而显酸性,但不一定是强酸,如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弱酸性;当X为活泼的金属元素时,X—O—H易从

处断键,电离出OH-而显碱性,如NaOH、KOH等。

X—O—H为共价化合物时,其结构不对称,且氧原子上有孤电子对,分子构型不可能为直线形。

[能力提升]

7.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乳酸(

)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D.由上图知酸性:

H3PO4>HClO,因为H3PO4中非羟基氧原子数大于次氯酸中非羟基氧原子数

答案 A

解析 水分子稳定的原因是因为水分子中H—O键牢固,而与氢键无关。

8.含氧酸的通式可写为(HO)mROn,酸的强度与酸中的非羟基氧原子数n有关,n越大,酸性越强。

一般n=0为弱酸,n=1为中强酸,n=2为强酸,n=3为超强酸。

根据实验事实可知硼酸(H3BO3)是弱酸,而亚磷酸(H3PO3)是中强酸。

(1)这两种酸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磷酸是________元酸,它和过量的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次磷酸是一种一元酸,化学式为H3PO2,它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二 H3PO3+2NaOH===Na2HPO3+2H2O

(3)

解析 由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可知,硼酸(H3BO3)是弱酸,故H3BO3分子中无非羟基氧原子,即3个O均以羟基形式存在,故其结构为

,而亚磷酸是中强酸,说明分子中只有两个羟基存在,则其结构式为

由结构式不难看出,亚磷酸分子中有两个羟基,故为二元酸,而次磷酸是一种一元酸,化学式为H3PO2,分子中含有一个羟基,故它的结构式为

9.短周期的5种非金属元素,其中A、B、C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可表示为A:

asa,B:

bsbbpb,C:

csccp2c,D与B同主族,E在C的下一周期,且是同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C、E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分子,下列分子①BC2 ②BA4 ③A2C2 ④BE4,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______(填序号)。

(2)C的氢化物比下周期同族元素的氢化物沸点还要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B、C两元素都能和A元素组成两种常见的溶剂,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DE4在前者中的溶解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在后者中的溶解性。

(4)BA4、BE4和DE4的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5)A、C、E三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含氧酸,如AEC、AEC2、AEC3、AEC4等,以上列举的四种酸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H2O分子间形成氢键

(3)C6H6 H2O 大于

(4)SiCl4>CCl4>CH4

(5)HClO4>HClO3>HClO2>HClO

解析 由s轨道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可得:

a=1,b=c=2,即A为H,B为C,C为O。

由D与B同主族,且为非金属元素得D为Si;由E在C的下一周期且E为同周期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可知E为Cl。

(1)①②③④分别为CO2、CH4、H2O2、CCl4,其中H2O2为极性分子,其他为非极性分子。

(2)C的氢化物为H2O,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是其沸点较高的重要原因。

(3)B、A两元素组成苯,C、A两元素组成水,两者都为常见的溶剂,SiCl4为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苯中。

(4)BA4、BE4、DE4分别为CH4、CCl4、SiCl4,三者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故它们的沸点顺序为SiCl4>CCl4>CH4。

(5)这四种酸分别为HClO、HClO2、HClO3、HClO4,含氧酸的通式可写为(HO)mROn(m≥1,n≥0),n值越大,酸性越强,故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ClO3>HClO2>HClO。

10.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PtCl2(NH3)2是平面正方形结构,还是四面体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以下横线上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立体构型图:

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黄绿色固体____________。

(3)淡黄色固体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黄绿色固体物质由__________组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黄绿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比淡黄色固体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面正方形结构

(2)

(3)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4)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而淡黄色固体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前者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后者

解析 

(1)根据PtCl2(NH3)2可以形成两种固体,即其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可知其结构应为平面正方形结构,若为四面体结构则无同分异构体。

(2)PtCl2(NH3)2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分别为

由于淡黄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其分子无极性,其结构为①,则黄绿色固体为极性分子,其结构为②。

(3)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

黄绿色固体是由极性分子构成的,故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于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淡黄色固体。

11.回答下列问题:

(1)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常见气体中最大的。

下列因素与NH3的水溶性没有关系的是________。

a.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

b.NH3在水中易形成氢键

c.NH3溶于水建立了以下平衡:

NH3+H2ONH3·H2ONH

+OH-

d.NH3是一种易液化的气体

(2)CrO2Cl2常温下为深红色液体,能与CCl4、CS2等互溶,据此可判断CrO2Cl2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体Ni(CO)4,呈正四面体构型。

Ni(CO)4易溶于下列________(填序号)。

a.水 b.CCl4 c.C6H6(苯) d.NiSO4溶液

(4)甲醛、甲醇和甲酸等碳原子个数较少的醛、醇和羧酸均易溶于水,而甲烷、甲酸甲酯难溶于水,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分子中若有手性分子,请用“*”标出其手性碳原子;若无手性分子,此小题不必作答。

答案 

(1)d 

(2)非极性 (3)bc (4)甲醛、甲醇和甲酸等碳原子个数较少的醛、醇、羧酸都能与H2O分子间形成氢键,而CH4、HCOOCH3与水分子间难形成氢键

(5)

 CH

CHClCH2CHO

解析 

(1)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因为NH3分子与H2O分子间形成氢键,另外还有其他原因,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NH3和H2O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NH3易液化是因为NH3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而不是NH3与H2O分子之间的作用。

(2)CCl4、CS2是非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律,CrO2Cl2是非极性分子。

(3)由常温下Ni(CO)4易挥发,可知Ni(CO)4为共价化合物分子,由于Ni(CO)4为正四面体形,所以Ni(CO)4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Ni(CO)4易溶于CCl4和苯。

(4)由有机物与H2O分子间能否形成氢键的角度思考其原因。

(5)手性碳原子必须是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