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3148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2016年北京房山初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房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2016.1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⑵题。

(共4分)

中国京剧,博大精深,精品荟萃。

①以独特的艺术形式,集华夏五千年文明于方寸之地,瞬息之间,彰显古今纲常、治乱荣辱、伦理道德、世态人情、善恶因果,渗透着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文学、历史等,②,起到潜移默化、说情论理、启迪教化、激浊扬清的作用。

⑴下列对文字中出现的字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荟萃“萃”查“艹”部,余八画,读“cuì”

B.治乱荣辱“治”的意思是“治理”

C.世态人情“情”字的偏旁“忄”,笔顺为

D.潜移默化“潜”的注音应是“qián”

⑵依据语境,依次填写到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它②把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展示了出来

B.①中国京剧②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

C.①中国京剧②把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展示了出来

D.①它②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美学特征

2.观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完成⑴~⑵题。

(共4分)

⑴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风格娟秀华美,用笔干净利落。

B.字型瘦长,如其人在舞台上表演,

亭亭玉立。

C.脉络相通,意气流动。

D.点画独立,匀称工整。

⑵请用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将诗句抄写

在田字格内。

(2分)

答:

 

3.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请你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在下面的方框内填上京戏名,使其前后各组成一个四字成语。

(2分)

⑴鹤立鸡囗囗囗心一笑⑵富贵荣囗囗囗义之交

4.1921年8月湖南水灾,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杨小楼进行赈灾义演,有报纸用凝练、含蓄的对联刊登小启,既点明了演出之人,又传达出了演出目的与赞赏之意。

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的词语,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2分)

听月下一曲,吹落九天;

分瓶中几枝,洒成万户。

A.梅花甘霖杨柳雨露B.青梅珠玉杨花雨露

C.梅花珠玉杨柳琼浆D.青梅甘霖杨花琼浆

提示:

青梅,是龙脑香科乔木,果近球形。

杨花,指柳絮。

5.阅读下面京剧《沙家浜》节选,完成⑴~⑶题。

(共4分)

阿庆嫂(接唱) 

乡亲们若是来抵抗,

定要流血把命伤。

恨不能生双翅膀①(扑飞)进芦荡,

急得我浑身冒火无主张。

[内刁小三叫喊:

“不去?

不去我就要开枪了!

阿庆嫂开枪?

(唱)【西皮流水】

若是镇里枪声响,

枪声报警芦苇荡,

亲人们定知镇上有情况,

芦苇深处把身藏。

(欠身瞭望,看到断砖、草帽,灵机一动)

要沉着,莫②(慌张急躁),

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

[阿庆嫂拿起墙根的断砖,上覆草帽,扔进水中,急忙躲进屋里。

[刁小三跑上

刁小三有人跳水!

[胡传魁、刘副官急上。

[刘副官、胡传魁开枪。

刁德一闻声急上。

1请根据语境,从①②处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分)

答:

⑵句号,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陈述句的语调一般是平的。

句号也可以用在祈使句后面,但这种祈使句语气很弱。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请你结合语境,从这两种点号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标在“引诱敌人来打枪”后面。

(1分)

答:

⑶下面是“风声鹤唳”的典故与释义,请说出它在上面文字中所指的具体内容。

(1分)

典源

《晋书·谢玄传》:

东晋时,秦主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肥水,要与东晋决战。

晋将谢玄等以精锐八千涉水进击,秦兵大败。

“〔苻〕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

余众弃甲宵遁。

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释义

苻坚的溃兵听到风声鹤叫,以为是追兵呼喊。

后遂用“风声鹤唳、风声鹤警、鹤唳、风鹤”等形容疑惧惊慌,一有风吹草动便神经极度紧张。

答:

6.为传承国粹,学校成立了“京剧小社团”,正在招收社团成员。

小明准备报名,小强表示不解,小明就说了下面一段话。

请你根据语境在①处补写一句话,使内容丰富一些;在②处添加一句表明个人观点和态度的话。

(4分)

小明说:

京剧,是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剧种;一个经历了几代大师发展、改革、创新的戏曲形式;①,一个“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实在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

在外国人眼里,京剧就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

②。

7.默写。

(共6分)

⑴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⑵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⑶,岂因福祸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⑷由是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⑸佟麟阁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面对日军对宛平城的攻击,他以“光荣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我们军人应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慷慨之语号召将士与卢沟桥共存亡。

佟麟阁将军语含民族浩气,用文天祥的诗句来说,正是“,”。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①,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②,子令吾去,败义③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 郡:

此指城。

  ②  相视:

看望你。

 ③败义:

毁坏道义。

8.根据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二者不可得兼兼:

同时得到B.则凡可以得生者可以:

能够用来

C.子可去去:

前往D.一郡尽空一:

整个、全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4分)

⑴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句:

⑵不忍委之译句:

10.甲段文字用“①”设喻,引发出了②的观点。

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

乙文中的荀巨伯正如孟子提到的贤者,生死面前,把义放在首位,以一句“③”令胡贼自惭,从中可见孟子这种观点影响的深远。

(3分)

三、名著阅读(共8分)

11.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⑴~⑶题。

(共5分)

1连环画中第①幅通过隆重的场面来表现关羽备受曹操器重,第②幅能突出表现关羽重义轻利的特点。

(2分)

2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关羽忠义、磊落:

忠义,是对刘备遵守旧盟,决意前往相会;磊落,是①。

关羽的磊落表现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如②。

(2分)

3下面是曹操评价关羽的话,请你结合连环画内容,为下面横线处填一字。

(1分)

操曰:

“云长义士,必不失。

答:

12.下面文字选自小说《红岩》。

请依据语境,完成填空。

(3分)

“我在干什么?

”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

这是什么地方?

什么时候?

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

不!

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

她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

“走吧,不进城了。

她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

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她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赶上了他。

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

这时,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

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代替了未曾涌流的泪水。

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

用另外一个称呼替换语段中的“她”,这个称呼是:

①。

结合原作品来看,语段中的她“凝望城楼”是因为②。

品读画线句,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出“她”的品格:

③。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共10分)

三人行

王愿坚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

”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几天来,他一直用这个办法来给自己打气,这办法却渐渐失去了效用。

他确定的目标越来越近,而且还常常怀疑起自己的眼睛:

该不是眼睛有什么毛病吧,为什么看来很近,走起来却这么远?

这次又是这样,他没有走到既定距离的一半就有些支持不住了。

头开始有些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得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再一用力就会“咯蹦”挣断的。

特别是胸前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锉在来回拉动,痛得他艰难地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一星期以前,他带着他的连队踏进这茫茫的草地,这草地是多么平坦啊!

可是眼前这路却变得坑坑洼洼;水草那么滑,简直站不稳脚;草根太多了,稍不留神就会摔倒……

通讯员小周伏在指导员的身上,觉得身体晃动得厉害。

凭经验,他看出指导员又撑不住了。

他说:

“指导员,快休息一下吧!

“不!

”王吉文故意把声音提得很高。

他知道第一次休息了,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为了不让小周那双溃烂了的脚落到泥水里,他把小周的屁股用力往上托了托。

他说:

“不要紧,只要你再给我增加点‘营养’就行。

小周腾出一只手,把怀里的车前菜叶子翻了翻,拣了两片嫩叶,摸索着放进指导员的嘴里。

他们已经断粮两天了,就靠这东西塞肚子。

两个人把吃这种野菜叶子叫做“增加营养”。

好容易走到那棵树底下,两人竟发现树底下还躺着一个同志。

王吉文先拣块干点儿的地方把小周放下来,然后凑到那位同志前,亲切地问:

“怎么,也掉队了?

“不……不行啦!

”那同志伸手揭开盖在身上的那块油布,指着小腿肚上一处被水浸坏了的伤口,有气无力地说。

“别泄气,同志,我们想办法走!

”王吉文安慰他说。

【甲】“不,自己的伤自己明白……”那同志指指身旁那支步枪,接着说:

“同志,请你把这支枪带着,替我上缴吧。

我是十三团二连的,我叫黄元庆……”说到这里,他喘了口气,从挎包里掏出了一副绑腿扔给小周,深情地说:

“给你,小同志,你好好地活着出去,继续革命!

小周哽咽着接过了绑腿。

王吉文心中也很酸楚。

他知道,有的战士在战斗中视死如归,但是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面前,特别是看来陷入绝境的时候,容易莽撞地选择一种最简单的对待自己的办法。

他说:

“同志,你为什么这样想?

……”他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没说出口。

他只顾发愁:

这两个不能行动的同志,可怎么带他们走?

他想着,想着,忽然想出了办法。

他抓起黄元庆的一只手,背向着他蹲下来,果断地说:

“黄元庆同志,我以指导员的身份命令你,走!

他背起黄元庆,对小周说:

“你在这里等着,我一会儿回来接你!

”说完便大步向前走去。

当他到了一个新的目标,觉得体力有些不支的时候,就把黄元庆放下来,然后走一段回头路,再背上小周继续赶上去。

一趟,两趟,三趟……

目标一个个留在身后了。

王吉文实在觉得惊奇:

哪里来的力量又走了这么远?

可是他也发现,自己是渐渐不能支持了,特别是这一次,似乎黄元庆的体重忽然增加了许多,脚下的泥水也好像更软了。

眼前的景物渐渐变成了两个,身子晃荡得厉害。

“已经走了几个来回了?

十七次,还是十八次?

”他正想着,突然脚下一滑,身子一扭,他连忙挣扎了一下,总算没有摔倒,可是胸前的伤口却剧痛起来,痛得他忍不住叫了一声:

“哎——哟。

“指导员,你怎么啦?

”黄元庆问。

“没有什么。

’,王吉文回答,慌忙放下捂着伤口的手,扭头望了黄元庆一眼。

黄元庆却看见了,立刻惊叫起来:

“指导员,放下我!

你……”

“别说话!

”王吉文大声说。

就在这时,他觉得眼前一阵昏黑.一口带点腥味的东西涌到了嘴边。

他慢慢地歪倒了。

王吉文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仰面躺着,身子却在缓缓地移动。

“这是怎么啦?

……刚才伤口……”他往伤处摸了一把,一条绑腿已经把它包扎得好好的了。

他惊奇地扭头看去,只见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旁边的水草里,两条糊满泥巴的腿在往前移动,一条小腿上正流着血水。

再往前看,黄元庆和小周并排匍匐在草地上,每人肩上挂着半截绑腿,拉住了油布的两个角,正在吃力地拖着往前爬。

油布沿着光滑的水草往前移去。

他们俩一边爬,一边说着话:

【乙】“……一个人该有多大的劲啊!

他负了伤,还背我们走了那么远。

”这是黄元庆的声音。

【丙】“人就是有那么股子劲,有时自己也摸不透。

你刚才还说,自己的伤自己明白,可是……”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

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

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

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有删改)

13.请根据下面提示,提取文中信息,完成填空。

(3分)

小说一开始,指导员王吉文①(不超过9字)在②(不超过4字)的草地上艰难前行。

到达了目标后,发现了腿部受伤的黄元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吉文又先背起一个到一个新目标,再倒回去背另一个。

后来则是两个不能行走的伤员,把王吉文放在油布片上③(5个字)。

14.请先结合上下文,补写出丙处文字中省略的话语。

再综合阅读甲、乙、丙三处文字,说说作者选择人物说这样的话,希望读者了解的是什么。

(4分)

答:

15.假如你是一名跟随红军长征的战地记者,要采访活着走出草地的王吉文三人。

你最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依据你的问题以及对这三人事迹的了解,你想为自己的报道拟一个什么题目?

(3分)

答:

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8分)

①中国古代的铜镜有两种:

一种是凹面镜,用来聚焦日光取火,也称阳燧;另一种是凸面镜,用来照人。

②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

“燧,铜镜也,以铜为之,形如镜。

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

”根据物理光学原理,我们知道,对于凹面镜,物体在镜子的焦距以外,物体的像是倒着的;如果物体在焦距以内,则会得到比实物微大的正像。

③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凹面镜的原理,那为什么他们要把照人的镜子做成凸面镜呢?

这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

④首先,凸镜的视野比较大。

用平面镜照人,人必须站在镜子正前方才能照见;如果站得偏离正前方,照镜子的人在镜子中就看不到自己,看到的只是旁边的景物。

凸镜的视野比较宽,照镜人即便稍微偏离镜子的正前方,也可以在镜子中看见自己。

⑤其次,凸镜中的像比实物小,这样一来,小镜子也可以看到比较大的场景。

我们知道,要在平面镜中看清一个人的全身,镜子必须要做得很大才行,至少得有半人高;如果要看清楚照镜人的面孔,镜子也要做得有半张面孔大。

古时候,铜是仅次于金和银的贵重金属。

所以,在铸镜时,为了节约铜的使用量,同时又要使镜子能照见面孔或全身,把镜子做成凸镜,显然是更经济的一种选择。

⑥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不管是平面镜、凸镜,还是凹镜,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照镜子时,人得站在镜子正前方。

凸镜略好,不过人的偏离角度也不能过大。

有没有一种镜子允许人对镜子有比较大的偏离,而且还能照见人呢?

也就是说,不管光线从什么角度射来,镜子都能够把光线沿着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

⑦答案是肯定的。

这种镜子被称为回射镜。

如右图所

示。

把3个平面镜相互垂直地黏结到一起,形成一个角锥,

就像空间坐标系的一个卦限一样。

这个镜子的角锥就是一

个回射镜。

人只要站在角锥内部,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

看见自己完整的镜像。

也就是说,处于角锥内部的任何一

束光线,经过角锥反射后,会沿着平行于入射方向的方向

反射回来。

⑧回射镜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平面镜的交线不容易

做得十分精密,照出的人影上往往有几道线,看起来很不舒服。

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使它们照人,而是用回射镜把光线反射回去。

这种装置一般被称为回射器,也称逆反射器。

⑨通常,自行车尾部都有一个用塑料制作的小回射器。

它由许多小格组成,每一格都是3格相互垂直的平面镜。

在自行车后面行驶的汽车,可以凭借自己的车灯,很远就能发现前面的自行车。

因为自行车上这个小小的回射器可以把车灯的光线反射回去,而不管汽车和自行车的相对位置怎样。

回射器的用途很广泛。

有一些用油漆画的行车线,采用的是另一种原理制成的回射器。

这种回射器的原理是:

入射光照射一个折射率较高的透明球体时,总有一部分光线经过全反射后沿原来的方向备反射回来。

于是人们想办法在涂写路标的油漆中添加极细小的玻璃珠。

用这种油漆写出的字,对光线有回射的本领。

⑩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

镜子的功能,是对光线进行简单的反射;回射器的功能是将光线从哪里来再送回哪里去。

16.概括指出①~⑤段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分)

答:

17.假如把右图插入文中,你认为应该放在哪处文字旁

边或后面合适?

选好位置后,请你接着那处文字,

用“正因为……所以……”句式,将右图转换为例

子,简要表述出来。

(3分)

答:

18.同学们都知道,通过测量光线通过的时间,可以精确地计算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那么怎样来实现测量光线通过的时间呢?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解说。

(3分)

【材料一】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宙航行员登上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重30千克的“角反射列阵”,它由100块石英制的角反射镜组成,排列成10行,每行10块。

【材料二】

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

答:

㈢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题。

(10分)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

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

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

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

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

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

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

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

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

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

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

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9.阅读①~③段,请就这三段之间的关系作简要说明。

(3分)

答:

20.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有筋骨”这一词语,它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分)

答:

21.请从下面选择恰当的一句填写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并简要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3分)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

五、作文(共50分)

㈠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

学校准备举办“印象房山”图片展。

请你对照下图和补充资料,从地理位置、结构等方面为“中国房山地世界质公园导览图”配上说明性文字。

 

【资料】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广泛分布着陆内造山运动的地质遗迹,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

题目二:

为铭记历史,传递情怀,班上准备举办“最值得看的一部抗战题材影视片”的推介活动。

请选择一部你观看过的、至今仍在回味的影视片,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推荐的理由。

要求:

⑴内容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⑵字数在150-200之间。

㈡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40分)

23.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请以“考验”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

观察右图,展开联想和想象,或

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构想一个

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

⑴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不少于600字。

 

房山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016.1

一、本大题共26分。

1.⑴B⑵D

评分:

本题4分。

每小题2分。

2.⑴D⑵略评分:

本题4分。

每小题2分。

3.⑴群英会⑵华容道评分:

本题2分。

每空1分。

4.C评分:

本题2分。

5.⑴①飞②慌张⑵!

(运用、学习过程)

⑶示例:

刁小三听到阿庆嫂把断砖扔进水里发出的声音,看到水中的草帽,以为是有人跳水。

(或:

阿庆嫂将覆上草帽的断砖扔进水里,造成有人跳水的假象,让敌人怀疑上当。

评分:

本题4分。

第⑴小题2分,⑵⑶题各1分。

6.①示例:

一个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个“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

②示例:

京剧是国粹,我们应该唱响京韵,传承文化。

评分:

本小题4分,每句2分。

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赋分。

①句内容上扣住“实在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1分,句式保持大体一致1分。

②句观点、态度明确1分,形式上是个判断1分。

7.⑴白露未晞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