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329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遵义县第一中学xx-2高三模拟考试卷

2021年高三押题卷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相对原子质量:

H1Li3C12N14O16Al27P31S32Cl35.5Fe56Cu64Ba137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骨架或支架”常形容细胞的部分结构或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无关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

C.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D.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2.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丁图⑤的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B.乙图中的①和丙图的结构不同,乙图中的④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中④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生长素诱导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生长素是生长素基因直接转录和翻译的结果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且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4.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若干天后,分别制片观察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浓度的药物X促进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B.制作装片过程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防

止染色过深

C.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D.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分裂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

5.下列实验中,既要保持活细胞状态又需要染色和使用显微镜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状况B.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后宜选择生女孩

B.通过检测孕妇血细胞或基因诊断确定孩子是否患某种遗传病

C.患遗传病的孩子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D.可以利用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7.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xx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下列做法有利于该目标实现的是()

A.推广使用含磷洗涤剂B.用O3替代Cl2作饮用水消毒剂

C.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D.含H2SO4的废水用BaCl2处理后排放

8.甲、乙、丙、X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4种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下图。

其中甲和X可能是()

A.甲为Fe、X为Cl2B.甲为S、X为O2

C.甲为SO2、X为NaOH溶液D.甲为AlCl3溶液、X为NH3·H2O

9、xx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

由青蒿素合成衍生药物蒿甲醚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反应依次为还原反应、取代反应B.上述三种有机物的含氧官能团完全相同

C.青蒿素因含酯基具有氧化性和杀菌功能D.蒿甲醚的化学式为C16H24O5

10.已知电离平衡常数:

H2CO3>HClO>HCO3-,氧化性:

HClO>Cl2>Br2>Fe3+>I2。

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0.1mol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中有0.3NA电子转移

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能使溶液变成无色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2ClO-+CO2+H2O=2HClO+CO32-

D.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

11、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象如下:

分析图象,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

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

Fe﹣2e﹣=Fe2+

12、有A、B两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是:

r(A)

A.若B(OH)m 是强碱,则A(OH)m一定为强碱

B.若HnAOm是强酸,则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若B是金属,则A可能是非金属,若B是非金属,则A不可能是金属

D.若HnAOm是强酸,则A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13、AlP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T2>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中四个点的Ksp:

a=b>c>d

B.AlPO4在b点对应的溶解度大于c点

C.AlPO4(s)Al3+(aq)+PO43-(aq)△H<0

D.升高温度可使d点移动到b点

二、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不考虑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时,常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式运用了假设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玻璃瓶内装满水,用穿有透明细管的橡皮塞封口。

手捏玻璃瓶,细管内液面高度有明显变化,说明玻璃瓶发生形变,该实验采用放大的思想方法

15.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已知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相应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则()

 

A.2~6s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5m/s2;B.物块的质量为1kg

C.整个过程中,物体所受摩擦力始终为2ND.0~10s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0J.

16.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2、3相切于P点,M、N为椭圆轨道短半轴的端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三条轨道中周期从大到小的顺序是3轨道、1轨道、2轨道

B.在三条轨道中速率最大的时刻为经过2轨道的Q点,速率最小的时刻为经过2轨道上P点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从M—P—N运动所需的时间等于从N—Q—M的时间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内,用细线将质量均为m的两个球a、b分别系于箱子的上、下两底的内侧,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球相连接,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下端细线对箱底的拉力为2mg,箱子的质量为M(m《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A.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2mg

B.中间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C.剪断连接球b与箱底的细线瞬间,b球的瞬时加速度为2g

D.剪断连接球a与弹簧连接点的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3g

18.在如图所示的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中,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0:

1,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强增大而减小),Ll和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原线圈接入如图乙所示的正弦交流电压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 

C.当照射R的光强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若Ll的灯丝烧断后,电路的输入功率会变大

19.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E,M点与N在同一电场线上。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等量正电荷的粒子,分别以初速度V2、V1垂直于电场线进入电场(轨迹位于竖直平面内),两粒子恰好能相遇于P点,重力不计。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粒子到达P点的速度大小可能相等

B.电场力对两粒子做功一定不相同

C.两粒子到达P点时的电势能的都比进入电场时大

D.两粒子到达P点所需时间一定不相等

20.如图所示,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下端接有定值电阻R,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现给导体棒MN一平行于导轨的初速度v,使导体棒保持与导轨垂直并沿导轨向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导体棒又回到原位置。

不计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棒上滑时棒中的电流方向由N到M

B.导体棒上滑阶段和下滑阶段的同一位置受到的安培力大小相同

C.整个过程中流过导体某一横截面上的电荷量必然为零

D.导体棒在上升阶段动能减小量等于回路中热能的增加量

21.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液体(如污水)在管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b、c,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流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金属材料,前后两面是绝缘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前后两面,当导电流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上、下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

A.流量为I(bR+c/a)/B

B.流量为I(aR+b/a)/B

C.若将污水浓度变大,则上下两板间电势差将变大

D.若流量越大,则上下两板间电势差将变大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做答;第33题—3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合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实验过程中用不同的重物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不可伸长的细线(中间连结有一轻质细弹簧)分别拉动长木板上的物块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物块A、B的加速度a与轻质弹簧秤的伸长量x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

(2)中的A、B所示(g已知)。

(1)(2分)(多选题)由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未达到平衡物块所受摩擦力的目的

B.实验中重物P的质量应远小于物块的质量

C.若在实验中长木板是水平的,图

(2)中又知道了图像的截距,就能求解出物体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D.试验中,应该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每空2分)某同学仔细分析了图

(2)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

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mA_______ 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µA_______ µ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3.(9分)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电压表:

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5kΩ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lk”挡后并进行了欧姆调零。

(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____(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kΩ和______V.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Ω和4.00V.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V,电阻“×l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kΩ.

24.(14分)如图,A、B为半径R=1m的四分之一光滑绝缘竖直圆弧轨道,在四分之一圆弧区域内存在着E=1×106V/m、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有一质量m=1kg、带电荷量q=+1.4×10-5C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的正上方距离A点H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BC段为长L=2m、与物体间动摩擦因数μ=0.2的粗糙绝缘水平面.(取g=10m/s2)

(1)若H=1m,物体能沿轨道AB到达最低点B,求它到达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通过你的计算判断:

是否存在某一H值,能使物体沿轨道AB经过最低点B后最终停在距离B点0.8m处。

 

25.(18分)如图所示的竖直直角坐标平面xoy内有两条过原点的射线OA和OB与x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都成45°角,在x轴上方∠AOB区域间分布着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B1的匀强磁场,在x轴的下方存在着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为B2的匀强磁场,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从位于直线OA上的P(L,L)点竖直向下射出,经过测量发现,此粒子每经过相同的时间T会回到P点,(不计粒子重力)

(1)求匀强磁场之比;

(2)若保持不变,而间的磁场方向不变,现从P点向下发射两个速度在范围内()与原来相同的带电粒子(不计两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进入间的匀强磁场后都要经过P点,求间的磁感应强度的的大小。

(3)在满足题

(2)中的条件下,求从P点出发后又回到P点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6(14分)、亚硝酸钠可大量用于染料和有机合成工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钠能氧化酸性条件下的Fe2+,同时产生一种活性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色。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实验室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如下过程制备亚硝酸钠:

已知:

(I)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35~60℃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反应:

C6H12O6+12HNO3=3HOOC-COOH+9NO2↑+3NO↑+9H2O

(II)氢氧化钠溶液吸收NO、NO2发生如下反应:

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①A中反应温度不宜高于60℃,原因是。

②不经过任何处理,按此过程进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的溶液中除OH-外还有两种阴离子,其中一种是NO2-,NO2-与另一种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③B装置用于制备NaNO2,盛装的试剂除NaOH外,还可以是。

A.NaCl(aq)B.Na2CO3(aq)C.NaNO3(aq)

(3)测定产品纯度:

I.准确称量a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II.从步骤I配制的溶液中移取20.00mL加入锥形瓶中;

III.用c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

IV.重复以上操作3次,消耗KMnO4酸性溶液的平均体积为VmL。

①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

③产品中NaNO2的纯度为(写出计算表达式)。

④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产品中NaNO2的纯度(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7.(15分)2Zn(OH)2•ZnCO3是制备活性ZnO的中间体,以锌焙砂(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Cu2+、Mn2+等离子)为原料制备2Zn(OH)2•ZnCO3的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NH4)2SO4,NH3·H2O的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H4+)2c(SO42-)(填“<”、“>”或“=”)性。

(2)“浸取”时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种)。

(3)“浸取”时加入的NH3·H2O过量,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

(4)适量S2-能将Cu2+等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而除去,若选择ZnS进行除杂,是否可行?

用计算说明原因:

[已知:

Ksp(ZnS)=1.6×10-24,Ksp(CuS)=1.3×10-36+;K﹥105化学反应完全]

(5)“沉锌”的离子方程式为。

(6)“过滤3”所得滤液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28.(14分)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xHy、NO、CO、SO2及固体颗粒物等。

研究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其发生的反应,可以为更好的治理汽车尾气提供技术支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也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0molNO和2.030mol固体活性炭,生成A、B两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容器内压强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写出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p3.93MPa(用“>”、“<"或“=”填空)。

计算反应体系在200℃时的平衡常数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2)汽车尾气中的SO2可用石灰水来吸收,生成亚硫酸钙浊液。

常温下,测得某纯CaSO3与水形成的浊液pH为9,已知Kal(H2SO3)=1.8×10-2,Ka2(H2SO3)=6.0×10-9,忽略SO32-的第二步水解,则Ksp(CaSO3)=。

(3)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有甲烷,其在排气管的催化转化器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H4(g)+H20

(1)=CO(g)+3H2(g)△H=+250.1kJ/mol。

已知CO(g)、H2(g)的燃烧热依次为283.0kJ/mol、285.8kJ/mol,请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以CH4(g)为燃料可以设计甲烷燃料电池,该电池以稀H2SO4作电解质溶液,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已知该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86.4%,则该电池的比能量为kW.h.kg-1(结果保留1位小数,1kW·h=3.6×106J)

 

29.(9分)下图为CO2在植物细胞内的代谢示意图,自然界中的部分植物不进行途径1,只通过途径2利用CO2,其利用的CO2主要来自大气,称为“X植物”,也有一些植物可通过途径1和途径2利用CO2,称为“Y植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酶B所催化的过程在暗反应中叫做________,该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填具体部位)。

(2)酶A对CO2的亲和力比酶B高得多。

酶A可促使中间物把大气中含量较低的CO2固定下来。

据此推测,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_____(填“X”或“Y”)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强。

(3)在光照适宜,不同的叶片温度,不同的CO2浓度(较低CO2浓度和较高CO2浓度)下测定一种X植物和一种Y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得到甲乙两图的数据,其中______(填“甲”或“乙”)图的数据是在较低CO2浓度下测定的。

(4)研究发现,部分多肉植物具有途径1和2,并可在白天气孔几乎完全关闭的情况下进行较强的光合作用,从途径1和2发生的时间上推测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30.(12分)某养殖场饲养的红眼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只褐眼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

(ZW)。

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红眼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红眼,

 雌雄比例1:

1。

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褐眼个体,且均为雌性。

(1)褐眼为  性性状,判断依据是                。

(2)推测控制褐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3)若要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褐眼群体,必须得到    个体,获得的方法是    。

(4)设计实验证明上述

(2)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31.(9分)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高浓度(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对家兔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将生理盐水快速注射到家兔的血浆中,家兔的血浆渗透压下降,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

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时要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2)注射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无法被完全吸收,导致肾小管内葡萄糖的渗透压增大,对抗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已知乙酰胆碱在不同部位的突触中,其功能不同。

实验发现刺激家兔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促进细胞膜上K+通道的开放和K+外流,引起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最终导致尿量较少。

推测上述过程中乙酰胆碱属于(填“兴奋”或“抑制”)性神经递质。

(4)上述实验表明家兔尿液生成的调节方式属于调节。

32.(9分)xx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会议将会提出治水治气节能减排等具体措施。

下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除了城市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是。

(2)春运期间城市人口密度主要受影响,常住人口密度由决定。

(3)城市污水富含砷、铬等重金属元素,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

污水中的重金属沿着

传递而富集到人体,从而危害健康。

(4)城市郊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33.选修3—3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油酸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体积除以相应油酸膜的面积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正比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D.物理性质各向同性的一定是非晶体

E.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2)(10分).如图甲所示为“⊥”型上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内有一部分水银封住密闭气体,上管足够长,图中粗细部分截面积分别为S1=2cm2、S2=1cm2。

封闭气体初始温度为57℃,气体长度为L=22cm,乙图为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过程中气体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图线。

求:

(摄氏温度t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是T=t+273K)

(Ⅰ)封闭气体初始状态的压强;

(Ⅱ)若缓慢升高气体温度,升高至多少方可将所有水银全部压入细管内。

34.选修3—4

(1)(5分).如图所示,、、…、为连续的弹性介质中间隔相等的若干质点,点为波源,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做简谐运动,振幅为,周期为。

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后一质点比前一质点迟开始振动。

时,轴上距点2.0m的某质点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

A.该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

B.该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