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94299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docx

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

2017年高考理科综合押题卷2(含答案和解释)

理科综合

(二)

本试题卷共26页,3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RNA只有与核糖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B.自然条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前期

.基因突变一定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D.基因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

【解析】RNA有可能通过复制变为DNA或者RNA(反转录),不一定是与核塘体结合翻译为蛋白质(翻译),A错误;自然条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和后期;B错误;如果突变后的个体适应所在环境而经自然选择存留下的话,那么该基因频率可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反之,如果突变后的个体不适应环境的话,则会被自然选择淘汰,那么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产生影响,错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也可以说基因多样性的原因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D正确。

【答案】D

2.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N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为1、2、3组。

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in进入了细胞,1in之后不再进入

.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N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解析】从曲线图可看出1、2组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而3组只发生了质壁分离,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A错误;1in之后达到了动态的平衡,即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与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B错误;尿素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N3-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正确;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浓度,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蔗糖分子会进入细胞,萝卜条会恢复到原长度,D错误。

【答案】

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紫色

B.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下可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D.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再计算平均值

【解析】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A错误;最宽色素带为叶绿素a,叶绿素a呈蓝绿色,B正确;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看到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变化,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不舍弃样方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D错误。

【答案】B

4.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和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d段对应图甲中的a时期

B.图乙中的e点对应图丙中的g点

.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是在图甲中的b时期起作用的

D.21三体综合症患者从亲代处得到的配子可能是在图丙中的hi段出现了差错

【解析】图甲中的a时期表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图乙中的d段表示减数分裂的间期,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图乙中的e点表示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中g点也表示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正确;图丙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在此时期21号染色体有可能都进入了同一个细胞中,D正确。

【答案】A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群落只有遭受了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才会出现演替现象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但动物一定都是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越强

【解析】中群内个体数为稳定速度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A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所以不遭受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也会出现演替现象,B错误;有些植物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错误;极地苔原生态系统或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由于物种组成单一、营养结构简单、环境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错误。

【答案】A

6.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2016年的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以下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B.人体感染HIV后,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导致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母婴、血液、接吻、饮食等途径传播

D.HIV通过胞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

【解析】HIV病毒是一种RNA病毒,RNA是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A正确;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细胞免疫缺失,体液免疫降低,B正确;HIV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不会通过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等其他途径传播,错误;HIV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RNA和蛋白质均属于大分子物质,所以HIV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D正确。

【答案】D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践行低碳生活

B.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制生物柴油和肥皂

D.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

【解析】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2,不能做到低碳生活,故A错误;B.生活垃圾不能一埋了之,要分类回收,资充分利用,故B错误;.地沟油主要是油脂,油脂可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制成生物柴油,同时如在碱性条下水解能制肥皂,故正确;D.被称为“海洋元素”的是溴元素,故D错误。

【答案】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20gD2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B.01lFel3水解生成的Fe(H)3胶粒数为01NA

.将lll2通人水中,H1、l-、1-粒子数之和为2NA

D.常温常压下,112L2与足量Na2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NA

【解析】20gD2的物质的量为1l,一个D2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个,所以1l中含中子为10l即10NA故A正确;胶体的胶粒是大分子或小分子集合体,Fe(H)3胶粒是分子集合体,含01lFel3水解得到的胶粒数小于01NA,故B错误;氯水中还存在l2分子,lll2通人水中,根据氯原子原子守恒H1、l-、1-粒子数之和小于2NA,故错误;标准状况下,112L2的物质的量为0l,与足量Na2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NA,故D错误。

【答案】A

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B.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属于羧酸的有14种

.2,2—二甲基丙烷可以由烯烃通过加成反应制得

D.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或进行u和浓硫酸的反应

【解析】淀粉与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表示式相同,聚合度不同,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属于羧酸的有13种,B错误;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2,2—二甲基丙烷不可能由烯烃通过加成反应制得,错误;D.制取乙酸乙酯或进行u和浓硫酸的反应的装置,D正确。

【答案】D

10.下列有关表达式正确的是()

A.反应(s)+H2(g)(g)+H2(g)的平衡常数为:

B.反应r272-+H22r42-+2H+的平衡常数为:

.NH4++H2NH3•H2+H+的平衡常数为:

D.H3H+H2H3-+H3+的平衡常数为:

【解析】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纯固体(液态)的浓度是常数,看为“1”,A、B错误;D.H3H+H2H3-+H3+的是H3H的电离平衡,平衡常数为:

a(H3H),D错误。

【答案】

11.a、b、、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b2-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d同周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小的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与b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只存在离子键

D.d与b、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解析】b2-与+的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说明b为元素,为Na元素;a、b、、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与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说明a为N元素,d为l元素。

原子半径Na>l>N>,A错误;过氧化钠中不仅仅只有离子键,过氧根中还存在共价键,错误;Na、、l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Nal4水溶液一定呈中性,D错误。

【答案】B

12.亚磷酸钠(Na2HP3)溶液电渗析法制备H3P3(亚磷酸)的原理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膜①、③均为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2e-=2H-+H2↑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4e-=4H++2↑

D.在原料室与产品室间设计构成缓冲室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纯度

【解析】电解槽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4e-=4H++2↑,不正确。

【答案】

13.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解析】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不能作为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依据,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性质决定,同时受外在因素影响,A错误;S2通入酸性n4溶液中使其褪色是因为S2与n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不是S2具有漂白性的原因,错误;将硫酸酸化的H22滴入Fe(N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H22氧化性比Fe3+强,因为溶液中存在H+、N3-更强氧化性的HN3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

【答案】B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n为能级,A为基态能量),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4的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在此过程中()

A.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B.氢原子辐射一个能量为的光子

.氢原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D.氢原子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4的能级直接跃迁到基态,辐射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答案】B

1.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B.拉力F的最小值为gsinθ

.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始终在减小

D.框架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小球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以小球受到的重力为合力,拉力和框架对小球的支持力为分力,作出矢量三角形,在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的过程中,力F先减小后增大,其最小值为gsθ,支持力FN一直减小,小球对框架的压力也一直减小,可得地面对框架的摩擦力始终在减小,框架对地面的压力也是一直减小。

【答案】

16.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滑块A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滑块A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长木板B的质量为()A.4gB.3g.2gD.1g

【解析】根据题图乙可知,当F=12N时,加速度a=3/s2,对滑块与木板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A+B)a,解得A+B=4g,当F大于12N时,A、B发生相对滑动,同理,对滑块B有,整理得,由题图可知,图线的斜率,解得B=3g,A=1g。

【答案】B

17.如图所示,n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不计。

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并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变压器副线圈接入一只额定电压为U的灯泡,灯泡正常发光。

从线圈通过中性面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B.灯泡中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ω2π次

.线框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nBSωsinωt

D.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BSωU

【解析】图中是线圈通过中性面的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选项A错误;由和可得,灯泡中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ωπ次,选项B错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nBSω,从线圈通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线框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nBSωsinωt,选项正确;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根据可得,选项D错误。

【答案】

18.2017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如图所示,已知“天舟一号”“天宫二号”对接后,组合体在时间t内沿圆周轨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组合体轨道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

则()

A.可求出地球的质量

B.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可求出组合体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D.可求出组合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组合体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为,根据公式可得,选项A正确;忽略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即可求得地球半径,根据可求得地球密度,选项B正确;根据可得组合体的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选项正确;由于不知道组合体质量,所以无法求解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选项D错误。

【答案】AB

19.如图(a)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点电荷。

t=0时,甲静止,乙以初速度6/s向甲运动。

此后,它们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没有接触),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图(b)中甲、乙两曲线所示。

则由图线可知()A.两电荷的电性一定相反

B.t1时刻两电荷的电势能最大

.在0~t2时间内,两电荷的静电力先增大后减小

D.在0~t3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一直减小

【解析】由图可知,两个小球间产生的排斥力,因为刚开始乙做减速运动,甲做初速度为0的加速运动,则两个电荷的电性一定相同,选项A错误;在t1时刻,两个小球共速,两个小球的间的距离最小,故在间距减小的过程中,小球始终克服电场力做功,以后小球的距离逐渐增大,电场力就做正功了,故间距最小时的电势能最大,选项B正确;t2时刻,乙球静止,在0~t2时间内,两电荷的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故它们间的静电力先增大后减小,选项正确;在0~t3时间内,甲的速度一直增大,故它的动能一直增大,而乙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它的动能也是先减小后增大,选项D错误。

【答案】B

20.如图甲所示,电流恒定的通电直导线N,垂直平放在两条相互平行的水平光滑长导轨上,导线中电流方向由指向N,在两轨间存在着竖直磁场,取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当t=0时导线恰好静止,若B按如图乙所示的余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最初的一个周期内,导线在导轨上往复运动

B.在最初的一个周期内,导线一直向左运动

.在最初的半个周期内,导线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在最初的半个周期内,导线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当t=0时,由左手定则可知,N受到向右的作用力,根据F安=BLI,由于B最大,故此时的安培力最大,则N的加速度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磁场强度B减小,故加速度减小,而N的速度在增大,当B=0时,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当B反向时,安培力也会反向,则加速度也反向,N做减速运动,到半个周期时,N减速到0,此时的加速度反向最大,然后N再反向运动,到一个周期时N又回到原出发的位置,故在最初的一个周期内,导线在导轨上往复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在最初的半个周期内,导线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而其速度则是先增大后减小,选项错误,D正确。

【答案】AD

21.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为圆心,P为边界上的一点。

相同的带电粒子a、b(不计重力)从P点先后射入磁场,粒子a正对圆心射入,速度方向改变60°后离开磁场,粒子b射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粒子a射入时的速度方向成60°,已知它们离开磁场的位置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粒子的速度之比为vavb=12

B.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atb=13

.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rarb=12

D.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长度之比为sasb=23

【解析】作出带电粒子a、b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根据结合关系可知,两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rarb=21,由可得,两粒子的速度之比为vavb=21;两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之比为1∶3,根据可得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atb=13,运动的轨迹长度s=vt,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长度之比为sasb=23。

【答案】B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6分)下图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小球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住,轻绳另一端固定在点,在最低点附近放置一组光电门,光电门与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的球心在同一高度。

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用光电门测出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的挡光时间△t,再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的直径d,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

 

(1)小球的直径d=__________;

(2)利用该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________测定小球的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

(3)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且测出悬线长度为,若等式____________成立,则说明小球下摆过程机械能守恒(等式用题中各物理量字母表达)。

【解析】

(1)十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是01,小球直径d=10+4×01=104。

(2)(3)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设小球的质量为,下落的高度,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有,等式两边可以消去,故不需要测定小球的质量。

【答案】

(1)104

(2)不需要(3)

23.(9分)为测绘一个标有“4V24”小电风扇(线圈电阻恒定)的伏安特性曲线,电风扇两端的电压需要从零逐渐增加到4V,并便于操作,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1)

B.电压表(量程为0〜6V,内阻约为4)

.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2)

D.电流表○A2(量程为0〜3A,内阻约为00)

E.滑动变阻R1(最大阻值20,额定电流1A)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70,额定电流03A)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的电流表应选(填“”或“D”),滑动变阻器应选(填“E”或“F”)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成符合这个实验要求的电路。

(3)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大于0V时电风扇才开始转动,小电风扇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则电风扇的电阻为Ω,正常工作时的机械功率为。

【解析】

(1)电风扇的额定电流=06A,从读数误差的角度考虑,电流表选择。

电风扇的电阻比较小,则滑动变阻器选择总电阻为20的误差较小,调节方便,即选择E。

(2)因为电压电流需要从零开始,则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风扇的电阻大约,远小于电压表内阻,属于小电阻,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电路如图所示。

(3)电压表读数小于0V时电风扇没启动。

根据欧姆定律得,正常工作时电压为4V,根据图象知电流为06A,则电风扇发热功率P,=I2R=0362=09,则机械功率Pˊˊ=UI-I2R=24-09=1。

【答案】

(1)E

(2)如图所示(3)21

24.(14分)如图所示,两条间距L=0且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直导轨,与水平地面成30°角固定放置,磁感应强度B=04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斜面向上,质量、的金属棒ab、d垂直导轨放在导轨上,两金属棒的总电阻r=02Ω,导轨电阻不计。

ab在沿导轨所在斜面向上的外力F作用下,沿该斜面以的恒定速度向上运动。

某时刻释放d,d向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其速度达到最大。

已知重力加速度g=10/s2,求在d速度最大时,

(1)abd回路的电流强度I以及F的大小;

(2)abd回路磁通量的变化率以及d的速率。

【解析】

(1)以d为研究对象,当d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有:

代入数据,得:

I=A

由于两棒均沿斜面方向做匀速运动,可将两棒看作整体,作用在ab上的外力:

(或对ab:

代入数据,得:

F=1N。

(2)设d达到最大速度时abd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联立解得:

=10b/s

设d的最大速度为v,d达到最大速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abd回路磁通量的变化量:

回路磁通量的变化率:

联立解得:

/s。

2.(18分)如图所示,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长为,一端悬于天花板上的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现有一个高为,质量为的平板车,在其左端放有一个质量也为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正好处在悬点的正下方,系统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

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刚好与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

已知离开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4∶1,重力加速度为。

求:

(1)小物块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多大?

(2)平板车的长度为多少?

(3)小物块落地时距小球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解析】

(1)设小球即将与物块碰撞前的速度为,小球由初始位置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设碰撞后小球速度为,物块速度为,由于小球与物块是弹性碰撞,所以碰撞过程满足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有:

两式联立可得:

即:

速度交换,小球速度变为零,获得速度。

设离开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为,则平板车速度为,物块在小车上滑行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4∶1

可得:

(2)设平板车的长度为,由题意可得物块在小车上滑行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所以有:

可得:

(3)由题意可得,以地面为参考系,物块在小车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运动的位移为,离开平板车后做平抛运动,运动时间为,水平位移为。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联立可得:

物块运动的水平位移为

由于小球与物块碰后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小物块落地时距小球的水平距离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