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13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docx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

2016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书中流行的说法是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

“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

”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报道,南京市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和炎帝之间相差11代。

蔡明义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他就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六合方山的课题,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伏羲、燧人、神农为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的后代。

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

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

少典另一子名勗其,勗其的十一世后代即为黄帝轩辕氏。

姜雷是炎帝第11世孙。

根据典籍记载,公元前2600年左右,姜雷联合轩辕共同打败蚩尤,并且将帝位让给轩辕,使他代替炎帝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正式命名为黄帝。

黄帝又委任姜雷为左相,封为六合方山侯,并以地赐姓,从此姜雷更姜姓为方姓,成为方姓始祖。

后来,黄帝娶了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的方雷之女嫘祖为正妃,方雷便成为轩辕黄帝的岳父。

因此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之间相差11世。

记者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处了解到:

《史记索隐》对此有很好的考证。

其中指出:

“少典,是诸侯国号,非人名。

……炎、黄二帝虽则相承,但根据《帝王代(世)纪》记载,中间相隔八帝,五百多年,如果少典是他们父名,那么岂不是黄帝经五百多年后取代炎帝成为天子?

那他的寿命也太长了!

李学勤认为:

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

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

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

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

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

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B.《国语》中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其中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

C.《史记》沿用《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认为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D.根据《史记索隐》考证,少典是诸侯国号,不是人名,更不是炎帝、黄帝父亲的名字。

2.下列关于蔡明义和李学勤观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蔡、李二人都得出了炎黄二帝不是同一时代的结论,他们的研究都能从古代典籍中找到根据。

B.蔡、李二人的研究都彻底推翻了《史记》、《国语》中有关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的记载。

C.蔡、李二人关于炎、黄二帝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在于炎、黄二帝间隔时间的长短不同。

D.蔡、李二人认为,炎黄二帝不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兴衰上的先后列序,表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籍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炎黄二帝都和少典氏部族有渊源。

B.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娶方雷的女儿嫘祖为妻,而方雷是炎帝第11世孙,可见炎、黄二帝的确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C.根据李学勤的观点,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因而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是不可能的。

D.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可见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8分)

大力将军

蒲松龄

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

疑之。

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

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

益骇。

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①,堆累钟下。

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

一座尽骇。

查问:

“若个男儿胡行乞?

”答以:

“啖啖多,无佣者。

”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

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

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

款谈间,问:

“伊璜是君何人?

”答言:

“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曰:

“是我师也。

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烦致先生一赐临也。

”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

即命仆马,投刺于门。

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

视之,殊昧生平。

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

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

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查大愕,莫解所以。

拜已,以便服侍坐。

笑曰:

“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

”查乃悟。

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

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

一日,执籍谓查曰:

“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

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

查固止之,将军不顾。

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

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注释  ①糗糒,干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遂携归,饵之     饵:

给……吃。

 B.逆诸大门之外       逆:

背对着。

 C.众妪捉袖整衿讫     讫:

完毕。

 D.稽婢仆姓名已       稽:

查考。

5.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3分)

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B.査伊璜见吴六一力大不凡,就鼓励他投身军队;又见他贫苦无助,就把他带回家,厚赠之后让他上路。

 C.査伊璜听说吴将军与自己有旧,但已经记不起来到底是谁;即便如此,他仍然带着仆人骑着马,上门投递名片。

 D.吴六一十多年来一直不忘査伊璜赐金之恩;见面之后不仅礼节备至,而且把自己的家产和奴婢分了一半给他。

7.

(1)翻译文言阅读中画线的句子:

(9分)

 ①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3分)

 ②为诸父行,与将军何以有素?

(3分)

 ③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

8.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

请简要概括。

(6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麻三爷和他的鹰

仲维柯

⑴麻三爷是林场的护林员。

他在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40年,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

听说,这待遇是林业局局长特批的。

⑵即将离开林场的三爷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不知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

⑶说起三爷与这老山鹰,那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⑷那还是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

当年轻的三爷巡林到老虎崖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心慈的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

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雏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

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

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

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

⑸那年,木材价格飙升,市场上松柏木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就有不少人动了盗伐山林的歪主意。

那天,当三爷巡视到跑马岭时,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

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

“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惨不忍睹。

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

⑹还有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

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

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

⑺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几个月前就开始了:

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

……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粗大的钩喙和爪子。

⑻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

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

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竟从老鹰爪下逃脱了……

⑼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过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

⑽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宴。

喝酒、吃肉、唱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⑾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

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

只见老山鹰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

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悲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

⑿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

⒀太阳刚刚露出整个圆脸,市老年公寓、动物园的车也就到了林场。

⒁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所有人:

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

⒂“太不可思议了,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

”动物园来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感叹道,“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

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然后用新长出来的喙将老化的趾甲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趾甲……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空。

⒃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

⒄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竟变卦了:

“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

不走了,都不走了!

——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

呵呵……”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麻三爷要离开林场退休回家安享晚年了,陪伴了他40年的老山鹰的归宿问题成了困扰麻三爷的最大问题。

B.马三爷和老山鹰之间感情深厚,是因为老山鹰曾两次救麻三爷于危难之中。

C.文中第⑽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排比、夸张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麻三爷离开林场前内心的复杂感受。

D.本文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比如第⑾段中划线的句子,就是运用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三爷即将与老山鹰分开的伤感,也表现了三爷看到老山鹰“折磨”自己后的痛苦。

 

E.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生动,结局似在意料之外,细思量却又在情理之中。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鹰,对人物刻画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6分)

(3)结合全文,分析麻三爷的形象。

(6分)

(4)文章叙写了麻三爷和他的鹰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

“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

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

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

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

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

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

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

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

我举个例子:

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

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

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

——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

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

——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

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

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

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

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

他最后的选择是: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

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

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

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

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

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

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E.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

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

(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

请谈谈你的认识。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于丹、易中天、钱文忠等“百家讲坛”的名家推波助澜下,国学逐渐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C.银河人才网高级职业顾问李汶娟指出:

大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瞻前顾后,要从个人兴趣、个人特质及专业特点出发,并不是证书多了就业之路就宽了。

D.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清明上河园成为开封旅游的新名片,它的门票上古香古色地印着汴京市井风俗画,让人们一拿到手中,就喜欢上了它。

B.仅仅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无法让农村真正富裕起来,农村的真正富裕,最终离不开城市的帮助,这是中央特别重视城乡统筹的重要原因。

C.近年来,关于励志成功学方面的书籍十分畅销,这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活现状越来越不满所致。

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已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

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⑥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①虽然民俗在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

   ②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③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

   ④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⑤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⑥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

A.①⑤②④⑥③        B.①⑤④⑥③②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③①⑤②

16.阅读下文字,找出“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性短语。

(4分)

泥石流是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冲蚀掏挖,山体塌滑下来的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在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急速奔泻的粘稠浆体。

四个关键短语:

           ,            ,            ,           

17、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将横线处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6分)

       感激养育你的人,因为他给予了你生命;              ,            ;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                ,                :

感激令我们变得成熟,成就辉煌。

六、作文(60)

 18、阅读下面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参考答案

1.C.(选项中“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是李学勤的分析,并非《史记》中的认识。

2.A.(B项“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错误。

《史记》记载的是敌对关系。

C项“仅有的差别”不符合原文意思,还有关于少典的有关研究。

D项是李的观点,不是蔡的观点。

3.D.(“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氏开始的”过于武断,材料中有“古史传说”的限定,不能当作定论。

4.B逆:

迎接。

(3分)

5.B。

(①是査伊璜的行为,③描述一个客观事实)(3分)

6.A。

“抓耳挠腮”不对,是抠住古钟的双耳往上抬。

(3分)

7.①(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

(3分,“乃”,“鞠”,各一分;全句通顺1分)

②是叔父一辈的人,跟将军您怎么会有旧交情?

(3分,“诸父”1分,“行”1分,“素”1分)

③我之所以能有今天,都是出于您的丰厚的赏赐。

(3分,“不才”1分,“得”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査伊璜,浙江人,清明时节在野外的寺庙里喝酒,看到大殿前面有一座古钟,比两个石瓮还大;上面留有泥土的痕迹和手印,都是新近才有的。

査伊璜感到疑惑,俯身往钟里看,有一个竹筐,不知存储着什么。

让好几个人抠住钟的双耳,用力往上掀,一点都不能抬动,就更加吃惊了。

于是就坐着喝酒来等(在钟下放东西的)那个人。

过了没多久,有个乞丐进来,带着(乞讨)获得的干粮,把它们堆积在古钟底下。

(他)竟然用一只手抬起钟,另一只手捧着食物放在筐里,往返几回才放完。

把钟合上以后才离开,过了一会又来,手伸进去拿东西吃,满座的人都很吃惊。

査伊璜问:

“那个男儿,你为什么要做乞丐呢?

”回答说:

“吃得多,没有人雇佣我做事。

”査伊璜因为他健壮,鼓励他去参军,乞丐发愁,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