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金平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云南省金平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金平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金平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云南省金平县三中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图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
其有助于国人( )。
A.瞩目中国革命的进程
B.关注西欧国家的经济危机
C.认清美国对外政策的本质
D.预见美国霸权必将衰落
2.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 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 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
A.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
3.美国在二战后对越南地区实施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
意图是( )。
A.抢占越南地区的石油资源B.为了控制印度洋地区
B.建立远东包围圈 D.稳定资本主义的大后方
4.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建立在德、奥、意三国相互妥协的基础之上
B.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C.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欧洲的矛盾
D.同盟促进了法俄的接近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 )
A.此时期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前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6.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时进行
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侧重于空中打击
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侧重于地面攻击
D.战争的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战争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
7.自2011年6月21日,叙利亚局势动荡以来,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及欧盟多国相继对叙利亚提出谴责或警告。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会晤,明确表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必须下台。
西方大国频频插手中东事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矛盾的复杂性B.联合国的决议
C.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D.对石油资源的争夺
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虽然美国宣布“中立”。
但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美国同协约国日益接近,主要是因为( )
A.同盟国一方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B.协约国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C.美国同协约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
D.美国与协约国在历史上关系密切
9.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北魏开凿的,但是两尊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
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汉化政策的影响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
10.以下关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②重视加强法制
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建立什伍连坐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13.《新全球史》中说:
“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14.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形势是(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召开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③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 ④苏德战场转入反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15.根据梭伦改革的规定年收入在200~300麦斗之间的等级应为城邦提供重
装步兵,自备武器和军装,但不需提供马匹。
这一等级应是( )
A.第一等级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D.第四等级
16.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
A.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
C.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17.“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
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 )
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
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
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
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
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这样写道: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日本武士日益贫穷,经济地位下降
B.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冲击
C.幕府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D.武士仍是幕府坚实的统治基础
19.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 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④
20.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
“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
”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1.商鞅变法前,在秦国举行的一次宫廷会议上,有人曾提出: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 )
A.阐述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D.反对变法
22.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
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这三国是( )
A.美国、英国、法国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D.美国、法国、苏联
23.一战前、一战期间、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态势大致是( )
A.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美日争夺
B.英美争夺——美日争夺——日本独霸
C.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日本独霸——帝国主义共同支配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美日共同侵略——美国独霸
24.进入21世纪,中东地区的战争依然不断,但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
东地区正在一步步的迈向和平,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西方大国从中协调B.以色列的多次让步
C.巴以人民对和平的追求D.联合国的总体控制
25.元世祖至元年间,“家给人足”“民庶晏然,年谷丰衍,朝野中外,号称治平”,关中粟麦已“盛于天下”。
元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
①有效体制的建立 ②法规制度的形成 ③科学技术的推广 ④农桑立国的实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在美国的西雅图、英国的伦敦等地,有许多国际纵队的纪念碑(如图)。
这些国家纪念国际纵队最有可能是为了( )
A.弘扬国际主义精神B.铭记绥靖政策教训
C.歌颂前苏联的伟大D.彰显法西斯的罪恶
2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
①发展工业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 ②对外扩张和强制参军给人民带来苦难 ③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破坏了工农业生产 ④残酷镇压导致劳动力不足 ⑤埃及出现数百年来未有统一之局面 ⑥埃及逐渐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⑤
28.“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这一王朝是( )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29.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可以概括为( )
A.双方不堪军备竞赛重负放慢争霸
B.双方互有攻守
C.苏联依靠绝对军事优势迫使美国退让
D.美国取得压倒优势
30.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的是( )。
A.AB.BC.CD.D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5年,希腊和保加利亚发生了武装冲突。
双方怒气冲天,局势极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国联呼吁双方制止冲突升级,并向冲突地点派出了调查委员会,最终作出裁定,平息了冲突。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应中国国民政府的请求,派遣以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事件真相。
半年以后公布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虽然承认东北是中国的领土,确认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策划的,但是没有提出对日本加以制裁,而是主张列强共管东北,纵容了侵略。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了国联的哪一宗旨?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32.材料一
材料二(孝文帝)曰: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
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澄曰:
“伊路中区,均天下所据。
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
(1)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迁都的路线。
(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
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成立?
当时迁都还有哪些客观原因?
(3)迁都建议遇到了怎样的阻力?
对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对策?
(4)迁都有何意义?
33.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发生于什么时间?
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针对伊拉克发动的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采取了哪些行动?
(3)图二所述现象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家而言?
(4)图三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由此观之,海湾战争是一场什么战争?
对以后的世界军事舞台有何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
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
你同意哪种观点?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5.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
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材料二安石曰:
“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
“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
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之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给北宋中期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
理由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为图片型单选题,注意图片所给信息“黄鼠狼(美国)给鸡(西欧)拜年”,实际上指美国于1947年对西欧各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实质是控制西欧。
2.【答案】A
【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的含义,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
①和④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插手越南战争的原因,应该说这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
控制越南,再加上台湾、朝鲜、日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包围圈,既可以封锁新中国,也可以防止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
4.【答案】C
【解析】三国同盟的建立,加剧了欧洲的矛盾,法俄两国直接感受到了来自德奥的威胁,它们加快了结盟的步伐。
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决定国际关系变化因素的分析能力。
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即彼此的实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列强实力的反映,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在这一时期内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后来德、日实力发生了变化,这一体系就崩溃了。
B、C选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大国插手中东地区事务主要是为了控制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的复杂局面有利于大国实现这一目的,故选D。
8.【答案】C
【解析】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交战双方做生意,但从1914到1916年,美国对协约国的出口增加了三倍,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加强,这种联系导致美国逐渐与协约国接近。
9.【答案】C
【解析】这种变化发生在孝文帝改革后,体现了中原文化的特点,明显是汉化政策影响的结果。
10.【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因此①正确;李悝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商鞅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因此②正确;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商鞅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因此③正确;④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不是它们的相同之处,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11.【答案】A
【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趁机强占他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
战争期间,美日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
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12.【答案】B
【解析】诺曼底登陆是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使希特勒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故B项符合题意。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含义,说明朝鲜战争是美苏两国对抗的表现,虽然停战,但没有签署和平条约,使朝鲜面临“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造成南北朝鲜分裂加剧,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是50年代中期开始的,故排除。
14.【答案】B
【解析】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①是在1945年,可排除含①的A、C、D三项。
15.【答案】C
【解析】“年收入在200~300麦斗”是关键信息,这是雅典公民第三等级的收入范围,故选C。
16.【答案】B
【解析】C和D不符合材料及李悝变法的史实,战国处于封建社会形成、各国极力通过变法加强地主阶级专政和中央集权时期,所以A不正确,B正确反映了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及生产关系巨变下的社会震荡——由重视血缘氏族保护的奴隶变为受封建地主剥削的农民,社会下层的失势,导致社会的动荡。
17.【答案】C
【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
18.【答案】D
【解析】在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这表明日本幕府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动摇,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一支重要力量。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及历程。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是符合题意的;而美国是在二战爆发后,特别是西欧战事发生后逐渐改变以往的“中立”政策的。
20.【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本题考查路德的思想主张。
路德主张“信仰得救”,即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故选A。
B项是达尔文的主张,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伏尔泰的思想。
21.【答案】D
【解析】“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意思是说:
“不能带来百倍的好处,就不改变现有的制度;不能提高十倍的工效,就不更换生产工具。
”
2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图片中的国旗图案进行判断,明显可以看出,星条旗代表的是美国,米字旗代表的是英国,锤头镰刀旗代表的是苏联。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进行判定,1942年与德国作战的三个主要国家不会有法国,此时的法国已经投降。
23.【答案】C
【解析】一战前,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美国再次重申“门户开放”政策,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4.【答案】C
【解析】本题关注的是中东地区的和平方向,虽然说这一地区战争不断,但经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正在朝着健康和平的方向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的努力与追求。
2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以上四项皆是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故均选。
26.【答案】B
【解析】在西班牙遭受法西斯侵略之际,国际纵队的战士们英勇地投入了战斗。
但与此同时,西方大国却推行罪恶的绥靖政策,致使法西斯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最终局部战争演化成全球性的世界大战。
当前,西方各国纪念国际纵队,就是为了铭记绥靖政策的教训。
27.【答案】A
【解析】注意关键词“存在的问题”。
⑤⑥属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不是存在的问题。
28.【答案】B
【解析】从“五胡乱华”可知是五代十国时期,可排除A、C、D,“拓展农业基础”“后汉”“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王朝是指北魏。
29.【答案】B
【解析】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结束,这说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美国从越南撤军,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说明70年代美国在争霸中采取守势。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D
【解析】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导弹等新式武器是主要的武器装备,坦克是常规武器。
31.【答案】
(1)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说明的问题:
国联无力制止法西斯侵略。
(2)国联成立初期,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国联抛弃其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和世界和平。
【解析】第
(1)问中的“宗旨”可依据材料一中“呼吁双方制止冲突升级”等信息进行判断,“说明的问题”应联系材料二中“没有提出对日本加以制裁”等信息进行思考;第
(2)问应依据材料一、二中“平息了冲突”“主张列强共管中国东北”等信息,从不同历史阶段的主导作用及其危害进行分析。
32.【答案】
(1)从平城到洛阳。
(2)理由:
与汉族“文轨未一”,即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平城是个“用武之地”,不适于改革政治;“移风易俗”非常困难;黄河流域历来是帝王兴起之地,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成立。
客观原因: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平城气候恶劣,生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强大也威胁着北魏;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3)阻力:
许多鲜卑贵族大臣极力反对。
对策:
设巧计,以南下伐齐为名迫使反对派同意迁都。
(4)北魏迁都后,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孝文帝的迁都,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解析】
(1)问可据课本回答。
(2)问要逐条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客观原因”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
(3)(4)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
33.【答案】
(1)1990年8月。
伊科矛盾由来已久;两伊战争使伊拉克负债累累;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等。
(2)“沙漠盾牌”、“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3)伊拉克。
(4)高科技战争。
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它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解析】
34.【答案】
(1)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2)第一种:
没有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初衷。
第二种: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第
(1)问从材料中信息较为明确。
第
(2)问是开放性的问题,可任选一种观点,阐述理由即可。
35.【答案】
(1)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政府财政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边患危机。
)
(2)理财观: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体现: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态度:
基本肯定。
理由:
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
(1)题分析北宋中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第
(2)题主张爱惜民力、减轻农民负担,举例说明此观点即可;第(3)题从肯定的一面看变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