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勇气叩响成功的大门
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激动不已,赶快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
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被意外通知取消他的考试资格,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工人。
法拉第愣住了,他气愤地赶到委员会。
委员们傲慢地嘲笑说:
“没有办法,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
法拉第犹豫了。
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试。
若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要拜见大名鼎鼎的皇家学院教授,他会理睬吗?
法拉第顾虑重重。
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他还是鼓足勇气站到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
教授家的门紧闭着,法拉第在教授门前徘徊了很久。
“笃笃笃笃”,教授家的大门终于被一颗胆怯的心叩响了。
院子里没有声响。
当法拉第准备第二次叩门的时候,门却“吱呀”一声开了。
一位面色红润、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正端详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
”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整天都不闩吗?
”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嘛要闩呢老者笑着说当你把别人闩在门外时也就把自己闩在屋里我才不当这样的傻瓜呢他就是戴维教授。
他将法拉第带到屋里坐下,聆听了这个年轻人的叙说和要求后,写了一张纸条递给法拉第说:
“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委员会的那帮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
经过激烈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走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庄严而华美的大门。
后来,法拉第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院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把短文第7自然段开头加标点处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名鼎鼎:
________须发皆白:
________
3.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多处用了对比的方法。
如,面对年轻的法拉第,选拔委员会委员们的态度是______的,而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却是_____的。
又如,法拉第成功前后的身份反差也很大,原先,他是一名______,后来,他成为______,并在皇家学院任职。
法拉第的成功说明______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培梅奄奄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蜡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蜡梅会挪死吗?
”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
刨开了!
瘦小的蜡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蜡梅啊!
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
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政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竞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
“它会死吗?
”
“死不了!
”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
“不砍断怎么挪呀!
”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蜡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然而这株培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靖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
嚓!
嚓!
”一铲,一铲,一铲,“喀!
喀!
喀!
”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
独立了!
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蜡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腊梅痩骨嶙峋地立着。
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翌日,那株蜡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蜡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人挪活!
树也挪活!
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蜡梅花的黄色的芬芳。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风姿飘()()()有声丰()秀美
2.文中第三段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____)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
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①第三段到第九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鲁迅宽容文盲保姆
在上海时,鲁迅家里用了一个善良而又淳朴的老女工。
凡工人有错误,鲁迅是不加呵斥的。
老女工对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很慈祥,鲁迅要海婴叫她姆妈,从来不许直呼其名。
每逢鲁迅和许广平去饭厅吃饭的时候,姆妈就来到鲁迅写作兼卧室的一间房间里,做清洁工作,或带着海婴在这里玩耍。
有一天,鲁迅吃完饭到房里一看,她和海婴玩得正欢,在朝马路的三楼阳台上和海婴一页页地吹纸片,说是放风筝。
海婴看到纸片飞舞,忽上忽下,高兴极了,总是要求再来一个。
看到二人如此欢乐,鲁迅走了过来。
可走近了,却发现那纸片正是自己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做蝴蝶和风筝放飞。
鲁迅连忙拦阻,才把后小半本收回。
姆妈是文盲,不懂得鲁迅视书如命的脾气,又想博得小海婴的欢喜,就没顾得那么多。
但鲁迅体谅她,没有加以责备,只告诫以后不可再做了。
另一次,鲁迅写完稿子还没来得及收起就去吃饭了,稿子就摊放在桌子上。
姆妈来打扫房间,擦桌子时顺手把稿子扫到地下,当废物扫掉了。
鲁迅回到房间一看:
稿子为什么不见了?
追问起来,才知是当废物扫掉,倒在楼外放垃级的箱里了。
许广平赶紧跑到楼下,打开垃圾箱的门拾了回来。
鲁迅也是笑笑,叹息了事。
不过,不认字的姆妈也曾帮鲁迅找到过一本好书。
3年某天,鲁迅邻居搬走了,姆妈照往常习惯,仍然领着小海婴去玩,回来手内带着一本人家遗下不要的破书,准备给海婴玩。
鲁迅接过来一看,被那精美的莱勒孚50多幅插图和原作者马克·吐温迷住了,爱不择手地翻了又翻。
后来,鲁迅又托人翻译了全书,那就是《夏娃日记》。
1.选文主要围绕“____”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
2.当鲁迅看到飞舞的纸片是他的书的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画线句子是对鲁迅的______描写,写出了鲁迅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海婴叫女工姆妈,不直呼其名,看出鲁迅对女工的尊重。
B.许广平“赶紧”下楼去找,写出了鲁迅非常节约,一点纸都要留着。
C.别人遗留的破书,鲁迅视如珍宝,表现出他对书的极端热爱。
5.文章题目是“鲁迅宽容文盲保姆”,为何多次写鲁迅视书如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
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
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
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
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
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
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
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
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
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
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
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
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
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
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
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
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
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
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
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
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
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
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
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
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
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
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
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
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
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
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至少答出3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卖石榴
①院子里的石榴成熟了,黄里透红,让人垂涎欲滴。
摘下来后,爸妈让我和哥哥到集市去卖。
②星期天一大早,我和哥哥来到集市。
刚摆好摊子,哥哥就一手提秤,一边吆喝:
“卖石榴啰,又大又甜的石榴,快来买呀!
”不少人过来问价钱,哥哥见集市上石榴不多,就回答:
“3块钱1斤!
”
③“太贵了!
”多数人一听就走开了。
④一个叔叔对哥哥说:
“快给我称3斤,我还要赶汽车呢!
”说完便拿出9元钱交给哥哥。
⑤“好咧,马上称好!
”哥哥熟练地拿起秤,眼睛却偷偷地观察那个人,我一看只有两斤半,哥哥却说:
“正好3斤!
”那人忙用提包接着,提着包匆匆离开了。
⑥我用手推了一下哥哥,小声说:
“哥,咱们不能短斤少两啊!
”
⑦“你懂什么?
卖东西谁不这样?
真是少见多怪!
”哥哥竟这样说。
⑧我的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虽然多卖了一点儿钱,可心里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⑨“小兄弟,给我称两斤!
”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走过来,哥哥赶忙开秤,倒进了他的方便袋。
“正好两斤?
”那人有点儿疑惑。
⑩“当然,少一两补一斤!
”哥哥理直气壮地回答。
⑪石榴卖得差不多了,哥哥高兴地吹着口哨,见我不高兴就冲着我说:
“弟弟你咋啦?
这样拉着脸,不怕变长吗?
”
⑫“哥,咱们不能赚昧良心的钱啊!
3元就3元,你怎么还坑人家?
”
⑬“嘚,你觉悟高……”哥哥还没说完,有人拍了哥哥一下。
⑭原来是刚才那个干部模样的人。
“小兄弟,你少称了半斤!
小小年纪可不能这样啊!
”
⑮“对不起,马上补上!
”哥哥满脸通红,急忙给他称了半斤。
⑯那人接过石榴,语重心长地说:
“小兄弟,做人应该像石榴一样啊!
”
⑰像石榴一样?
哥哥迷惑不解地望着我。
我沉思了片刻说:
“石榴是实实在在的,它有水晶般的心灵,做人要讲诚信、心地善良啊!
”
⑱哥哥看着石榴,羞愧地低下了头。
1.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 )
A.干部模样的人B.“我”
C.哥哥D.赶汽车的叔叔
2.文章一开头就描写石榴成熟的样子,最直接的作用是( )
A.环境描写,为下文故事的发生做铺垫。
B.石榴是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和下文形成照应,凸显了做人的主题。
D.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3.文章在塑造人物上主要应用了( )描写。
A.语言和神态B.语言和心理
C.动作和神态D.动作和心理
4.文中哥哥的一些行为是昧着良心的,下面( )项是文中没有写出来的。
A.抬高价格B.缺斤少两
C.多收别人的钱D.不讲诚信
5.虽然许多文章从正面表现主题,如“我”诚实买卖很高兴,但有时从反面表现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哥哥”不讲诚信羞愧地低下了头。
请模仿文章的写法,用两三句话讲个诚信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夜里的野玫瑰
①维也纳的冬天,从阿尔卑斯山上袭来的寒风锋利如刀
②舒伯特很穷,家里没有钢琴,只好每天到学校练琴。
那一个夜晚,他从学校里练完钢琴回家,走在寂静的路上,只听到风响,只看见路灯闪烁,夜色笼罩的街上显得有些凄清。
③路过一家旧货店的时候,舒伯特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
舒伯特认识这个小男孩,也跟自己学过音乐,和自己一样,是个穷孩子,甚至比自己还要一贫如洗。
④夜这么深了,小男孩没有回家,还站在寒冷的街头干什么?
舒伯特一眼看见了小男孩手里拿着的东西,那是一本书和一件旧衣服。
舒伯特立刻明白了,小男孩是要卖这两样东西,可是谁会买一本没什么用的旧书和一件破旧的衣服呢?
⑤童年的舒伯特也有这样的经历和心境,他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舒伯特望着这个小男孩,小男孩正抬起头,那双充满忧郁和无奈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撞,他看见孩子的眼睛里噙满泪水。
舒伯特弯腰将自己的衣兜掏了个遍,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
可惜他没有多少钱。
舒伯特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将那些钱交给小男孩说:
“那本书卖给老师吧!
⑥舒伯特随手翻看看那本旧书。
忽然,他看到书中的一首诗,立刻被吸引住了,禁不住站在路灯下仔细读起来,最后居然情不自禁地朗出了声:
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⑦这是歌德的诗《野玫瑰》。
不知怎么搞的,蓦然之间,寒冷的风,漆黑的夜都不存在了,连周围的世界都不存在了,舒伯特的眼前只有那盛开的野玫瑰,鲜红如火。
他似乎闻到了野玫瑰扑鼻的芳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⑧一段清新而亲切的旋律,就这样,从浓重的夜色中,从寒冷的夜风中飘来,他飞也似的跑回家,把这段美妙的旋律记了下来,这就是舒伯特一直传唱至今的歌曲《野玫瑰》。
现在,这首歌曲的手稿已经价值连城了。
1.本文作者肖复兴,在小学阶段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贫如洗:
_________________
价值连城:
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点标出文中两处描写舒伯特很穷的句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如此贫穷的他,还坚持买小男孩的旧书。
5.用“﹏﹏﹏”画出第②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用“”画出第⑦段中运用联想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舒伯特
七、阅读理解。
欣赏是一种善良
1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对他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
为了走出生命路途中的泥泞,作者刚跨出校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
屠格涅夫听闻后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
“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
他说:
‘这位青年人()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
他本来是因为生活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并无当作家的想法。
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
于是,他一发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家。
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
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
“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林清玄不曾想到,他4年前写的这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
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
“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
我想,我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
”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
培根说:
“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
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标出能表达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钟爱有加:
__________________
2.脱胎换骨:
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两个故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故事一:
__________
故事二:
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
”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