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0961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二课.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二课

章末专题复习二

专题一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获取图中重要信息

(1)图名:

可反映图示事象所在的地理位置或图的核心内容。

(2)图例:

反映岩层的新老关系和不同的岩石类型。

(3)指向标和比例尺。

2.据图中信息进行以下分析应用

分析图像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如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

(2)判定岩石类型:

具有层理构造或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有无侵入岩和变质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在判读岩石类型的基础上进而判断其特征。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

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岩层的基础上形成的。

如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间。

(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

①岩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岩层形成时是海洋环境。

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岩层形成于暖湿的气候环境,当时周围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

石灰岩反映出温暖的浅海环境。

②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如图所示)

③某种岩层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图所示)

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

在侵蚀面上又经过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新的岩层。

(如图所示)

⑤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图所示)

⑥若出现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分析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应用体验]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地貌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2.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③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构造、断层、河流等信息可知图中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力作用可能与板块的挤压作用有关;甲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乙山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因而两山脉的形成原因不同;丙河流形成于断层处,主要与断层处岩体破碎,容易被侵蚀成河谷有关。

第2题,图中①处位于背斜,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图中②处为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图中②处岩层位于①处岩层下面,说明②处岩层形成时间早,③处岩层侵入①处岩层,说明③处岩层形成时间晚。

答案:

1.D 2.D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2、断层P1、褶皱

C.断层P1、断层P2、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

4.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被a、b岩层覆盖B.没有发生沉积作用

C.抬升以后遭到外力侵蚀D.下陷侵入d、e岩层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褶皱上部岩层a、b呈水平分布且褶皱顶部平缓,说明a、b两岩层出现在褶皱之后;另外,断层P2破坏了褶皱,说明断层P2发生在褶皱之后,但断层P2没有破坏b沉积层,说明断层P2出现在b沉积层之前,而断层P1破坏了b沉积层,说明断层P1出现在b沉积层之后。

故选A项。

第4题,在没有形成a、b岩层之前,P2右侧c岩层随地壳抬升而出露地表,后被外力侵蚀破坏掉,然后该处岩层又下降形成图中状态。

答案:

3.A 4.C

专题二 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判读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决定热量带

大气环流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风带

信风:

一般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温暖湿润;西风:

温凉湿润,易带来阴雨天气;极地东风:

寒冷干燥

下垫面

海陆

位置

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

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地形

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绿岛效应、水库效应

注意:

(1)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2)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点

(1)热带、亚热带气候: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明显

热带季

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高,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

和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2)温带、亚寒带、寒带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50°N~70°N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3.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读

①以“温”定半球。

根据气温较高时段对应月份,进而判断所在半球。

6、7、8月气温高则为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则为南半球。

②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确定温度带,温度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气候带

气温特点

气候类型

全年高温型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型

亚热带和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0~10℃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季

寒冷型

温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气候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③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降水类型。

降水类型有少雨型、年雨型、夏雨型和冬雨型。

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

年雨型

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750~1000mm)

夏雨型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500mm)、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冬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

全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50mm以下)

[应用体验]

如图是位于同一半球的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2.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所示地区的气候资料与下图最相符的是(  )

解析:

第1题,曲线②6~8月年降水量逐月累计变化轻微,说明这三个月②地降水很少。

两线所示地区都位于同一半球亚热带,若曲线②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则应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那么曲线①所示地区应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丰富。

第2题,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曲线②位于地中海沿岸,雨热不同期。

四幅气候资料图中,A代表的是温带季风气候、B代表的是地中海气候、C代表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代表的是热带季风气候,B图符合。

答案:

1.D 2.B

下表是某年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表。

据此回答3~4题。

城市

平均气温(℃)

1月

-4

27

21

7月

29

11

26

平均降

水量(mm)

1月

9.8

5

5

7月

150

98

610

3.①②③城市可能分别是(  )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B.上海 开普敦 雅加达

C.北京 开普敦 孟买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4.②城市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

解析:

第3题,由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可知,①城市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故①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城市7月平均气温低于1月,判断其位于南半球,7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且雨热不同期,故判断其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城市终年高温,且夏季降水尤多,冬季降水较少,判断其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故C项正确。

第4题,②城市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

故A项正确。

答案:

3.C 4.A

专题三 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判读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

1.流量

河流重要的水文特征之一。

指单位时间内水流流过某一过水断面的体积,用立方米每秒来表示。

对河流流量的阅读一般是阅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通过对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判读可以分析出河流的下列水文特征:

(1)河流的流量:

各月的流量之和即为该河的全年流量。

(2)通过对河流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值以及它们出现的月份的比较,可以看出河流水位差的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的大小。

(3)通过流量曲线的高峰区出现的月份与时间长短,可以判断河流的汛期,通过流量过程曲线的低谷区,可以判断河流的枯水期。

(4)根据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各月份的值及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判读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若河流流量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呈正相关,说明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特别是夏秋季节,一般流量曲线值偏高(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值夏季低,冬季高),冬春季节流量曲线值低;如图所示:

②若流量曲线在春季较高,说明有积雪融水补给。

③若河流流量曲线起伏特别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

④若河流流量曲线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说明河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水位

水位变化依流量曲线变化而变化,这反映了流域内植被的变化或有工程建设。

当水位由不平稳变得平稳了,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了,或河流上游修建了水库,若水位变得不平稳了,说明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而覆盖率降低了。

3.含沙量

依流域内植被的覆盖情况及变化情况而定。

当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了,说明河流含沙量应减少,反之应加大。

4.结冰期

结冰期的有无要看河流所在流域内的气候最低气温是否低于0℃和时间长短等,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的河流无结冰期。

[应用体验]

如图表示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全年气温、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分配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

A.恒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长江流域D.亚马孙河流域

2.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积雪融水补给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

3.该河流径流量最小的月份出现在(  )

A.1月B.2月

C.11月D.12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降水集中在夏季;该地区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且根据该地区每月降水量分配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该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第3题,读图可知,2月该河流的径流量最小。

答案:

1.C 2.B 3.B

读我国局部地区的水系示意图,回答4~6题。

4.关于泾河水文特征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泾河流量小,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B.河流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因为所处纬度高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与季风影响有关

D.河流含沙量小,是因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良好

5.《诗经》有“泾以渭浊”,故人们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而现在人们发现,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渭河比泾河清。

其自然原因可能是(  )

A.泾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B.泾河流域落差小,冲刷力小

C.渭河地势平坦,泥沙沉积多

D.渭河水量小,挟带的泥沙少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三门峡水电站,对渭河造成巨大的影响。

下列关于对渭河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大减少了渭河流域的水旱灾害

B.渭河水位抬升,流速减缓

C.泥沙淤积减少,利于通航

D.流速加快,自净能力增强

解析:

第4题,泾河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A错。

位于秦岭以北,有结冰期,河流流向较低纬度,无凌汛,B错。

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C对。

流经黄土高原区,含沙量大,D错。

第5题,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渭河比泾河清,其自然原因可能是渭河位于渭河谷地,地势平坦,泥沙沉积多,C对。

泾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属于人为原因,A错。

泾河流域落差大,冲刷力强,B错。

渭河集水面积大,水量大,D错。

第6题,减少水旱灾害主要体现在下游,渭河位于水库上游河段,A错。

大坝的建设,使渭河水位升高,流速减缓,B对。

水位抬升,河流流速减慢,自净能力减弱,泥沙淤积增加,C、D错。

答案:

4.C 5.C 6.B

章末检测

(二)

一、选择题

2017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于北京时间4月10日在加拿大落幕。

冰壶由一种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

下面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冰壶实景图。

据此回答1~2题。

1.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左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2.下列关于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变质作用形成B.由冷却凝固作用形成

C.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D.由外力作用形成

解析:

第1题,据左图可知,①是岩浆,所以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由沉积物指向④可知,④是沉积岩,那么⑤是变质岩,冰壶是由花岗岩(侵入岩)制成,所以制作冰壶的材料可能来自②。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⑤是变质岩,所以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A项正确。

答案:

1.B 2.A

读某地貌模式图,回答3~4题。

3.该地貌最有可能分布于(  )

A.祁连山北麓B.黄河入海口

C.尼罗河中下游D.刚果盆地中部

4.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B.从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C.扇形地中、上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解析:

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貌为山麓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结合所给选项,该地貌最有可能分布于祁连山北麓,A项正确。

第4题,图示沉积物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流水挟带泥沙流出山谷后,河床变宽,流速逐渐下降,从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B项正确;扇形地中、下部土壤深厚肥沃,适合农耕,C项错误,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发展农耕容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D项错误。

答案:

3.A 4.B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量:

考虑了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

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纬度

60°N

50°N

40°N

30°N

20°N

可能总辐

射量(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

射量(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5.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洋流

6.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解析:

第5题,据表可知,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项正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C、D项错误。

第6题,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出现在20°N,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

答案:

5.A 6.D

如图为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000m的高空等气压差图。

读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近地面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分别是(  )

A.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B.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

C.顺时针辐散、逆时针辐合D.逆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

8.下列风带的风向与丙地近地面风向一致的是(  )

A.北半球盛行西风带B.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极地东风带D.南半球盛行西风带

解析:

第7题,同一位置,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气压差越大说明近地面气压越高,因此近地面甲地为高压、乙地为低压。

北半球近地面高压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低压呈逆时针方向辐合,C项正确。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近地面为高压,乙地近地面为低压,丙地近地面气压梯度力指向正东,再加上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丙地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D项正确、B项错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南风,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A、C项错误。

答案:

7.C 8.D

如图为某年春季某日傍晚时分某地区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区域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0.该日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相比(  )

A.甲小于乙B.甲大于乙

C.两地一样D.不能确定

解析:

第9题,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四地中,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快。

第10题,甲地在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在低压控制下,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

9.A 10.B

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

据此完成11~13题。

1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

12.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  )

A.北半球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温

B.印度低压处于强盛时期

C.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

D.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

13.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

第11题,据图及题干要求可确定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故C项正确,D项错误;该环流是中纬环流,故A、B项错误。

第12题,此时是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故此季节为冬季,北半球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故A项错误;印度低压处于较弱时期,故B项错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河流冰封雪冻,故C项正确;我国长江中游易发生洪灾的季节是夏季,故D项错误。

第13题,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甲地又以下沉气流为主,甲地只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选项中的四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地中海气候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其他气候类型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无关,故D项正确。

答案:

11.C 12.C 13.D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15.图中①②③④河段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作用明显的是(  )

A.①河B.②河

C.③河D.④河

解析:

第1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大气降水,所以图中季节性河流的形成与降水量有关。

第15题,水库只能调节其下游河段的水量,不能调节其上游河段的水量。

图中①②河段位于水库上游,不受水库调节作用影响。

③河段位于水库的下游,水库调节作用明显。

④河属于支流,河水注入干流,不受水库调节作用影响。

答案:

14.B 15.C

如图为某海域洋流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甲洋流(  )

A.其性质一定为暖流

B.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C.流经海域可能形成渔场

D.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17.若甲洋流所在纬度为60°,其所在洋流系统最可能是(  )

A.北太平洋洋流系统B.南大西洋洋流系统

C.北印度洋洋流系统D.南极环流洋流系统

解析:

第16题,由图可知,该洋流位于大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如果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则为寒流,可能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如果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则为暖流,对沿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