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2833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章末专题复习 三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2.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

解析:

第1题,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枯枝落叶必须经过分解才能形成有机质,A项错误;

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B项错误;

从左图中可以看出表层土壤肥力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为流水侵蚀作用,C项正确;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D项错误。

第2题,从右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20厘米深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因此深耕改土会把深处的有机质带到土壤表层,解决上题中提到的表层有机质含量少的问题,因此B项正确。

答案:

1.C 2.B

如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

据此回答3~5题。

3.据图可知,该土壤(  )

A.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保温性较差,土温较低

C.通气透水,但有机质含量低D.该土壤呈酸性,可能为红壤

4.该地气候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极地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5.若该土壤有时表层盐分升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加剧这种现象的人类活动可能是(  )

A.增施熟石灰B.不合理灌溉

C.使用农药D.毁林开荒

第3题,读图可知,P地土壤中水分含量较大,空气含量较少,保温性可能较差。

第4题,我国没有A、B、C三项所列的气候类型。

第5题,不合理的排灌,可能加剧土壤盐碱化。

3.B 4.D 5.B

专题二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线即在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

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因此常年积雪;

雪线以下的地带,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因此,积雪无法常年积累,为季节性积雪。

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个基本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会影响雪线位置的高低。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雪线与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

因为降雪从山顶向山脚覆盖,因此降水量越大,从山顶向下的覆盖面越大,雪线的位置越低。

反之,降水量越小,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如阿尔卑斯山西北坡雪线低于东南坡(西北坡受西风气流影响,降水多);

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

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坡度缓,积雪多,雪线低)。

2.雪线与温度

温度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山地上的雪线在上升,从而使山地冰雪储量减少,农业生态条件日趋恶化。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正在逐渐消退,这一赤道奇观有可能消失。

3.雪线与地形

(1)山地的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融雪快,雪线位置高;

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位置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位置高。

(3)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雪线位置越低;

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就较高。

全球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这是因为赤道地区降水量比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带大得多,而温度差别不大,消融量也差不多,因此,赤道地区雪线高度比副热带低。

如图为我国阿尔泰山1960年和2009年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统计图(单位:

平方千米)。

1.下列有关阿尔泰山2009年相较于1960年冰川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个朝向的冰川面积均有所减少

B.正北方向的变化最大

C.西北方向的冰川面积减少最多

D.东北方向的变化量小于正南方向的变化量

2.阿尔泰山南坡雪线自西向东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  )

A.降低 纬度不断升高B.降低 东南季风影响加强

C.升高 地形逐渐变陡D.升高 西风影响逐渐减弱

第1题,读图可知,正北方向的冰川面积2009年相较于1960年有所增加,A项错误;

西北方向的冰川面积变化最大,B项错误;

西北方向冰川面积减少最多,C项正确;

东北方向的变化量大于正南方向,D项错误。

第2题,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有气温和降水。

阿尔泰山南坡雪线自西向东不断升高,原因是南坡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西风影响逐渐减弱,降水不断减小,D项正确。

1.C 2.D

如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4.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第3题,图中显示山地南坡雪线分布的海拔较低,则南坡为迎风坡;

同时南坡7月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则南坡为阳坡。

第4题,图中①7月等温线为3℃、②有雪线经过,则①②间为雪线以下的高寒荒漠带。

3.D 4.B

专题三 几个特殊的自然带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的各自然带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但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就表现出一种特殊性,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够完整或不很鲜明,现把一些地区自然带分布的特殊性呈现如下:

1.四处热带雨林带的分布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了地形雨,从而发育成了热带雨林带。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的分布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带,主要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因而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的分布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侧距海近,并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较少所致。

而同纬度西侧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在沿海地区呈狭长条状分布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呈狭长条状紧靠西海岸分布,地带性自然带的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自然带的连接被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5.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荒漠带中呈斑块状分布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该地区按经度地带分布应属于温带荒漠带,但由于天山、昆仑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非地带性分布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的地带性景观截然不同的景色。

6.沙漠中的绿色走廊

埃及境内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应属于热带荒漠带,但由于有尼罗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沿尼罗河河谷便形成了“绿色走廊”,成为该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7.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两岸

按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荒漠带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部和中部,而非洲大陆东北部紧接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一地区吹来的东北风是干燥的,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非洲北部的干燥程度。

所以非洲东北部,即使是濒临红海与地中海的地段也是沙漠区,从而使得撒哈拉沙漠成为东西绵延万里,几乎三面都达海边的沙漠。

8.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的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很小,因而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岛屿的轮廓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

该岛东部受暖流、东南信风及地形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形成了热带草原带,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

第2题,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有澳大利亚东北部及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等。

1.D 2.C

读印度半岛东西向自然带剖面图,回答3~4题。

3.甲地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4.图中①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第3题,甲地位于西高止山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第4题,①自然带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势起伏的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体现。

3.B 4.D

 

章末检测(三)

一、选择题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形成时,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海陆变迁

C.丙处岩石含有化石

D.丁岩层形成时,全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第1题,断层切断了含有三叶虫化石(古生代)和恐龙化石(中生代)的岩层,而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新生代)的岩层保存完整。

故断层发生在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第2题,由图示岩层结构不能得出甲处岩石的形成时间,A项无法判断;

乙岩层形成之前的岩层是含三叶虫的海相沉积岩,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海洋变为陆地,B项正确;

丙处岩石在岩浆岩附近,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不含化石,C项错误;

丁岩层形成于古生代时期,那时地球上海洋占绝对优势,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虽然陆地面积在不断增加,但至今仍然是海洋占绝对优势,D项错误。

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②地典型植被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4.下列选项中,能充分体现自然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从①地到③地B.从②地到③地

C.从①地到②地D.从②地到④地

第3题,综合分析图中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可以判断出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植被分别是:

①—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②—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③—温带大陆性气候、草原和荒漠,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4题,从①地到③地,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和荒漠,能够充分体现自然带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B 4.A

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形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的某高山盆地,该盆地是三条U型谷地的会合处,草类多样。

下面左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植被分布图,右图为焉耆马照片。

据此回答5~6题。

5.该山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

A.光照多于南坡B.热量高于南坡

C.降水多于南坡D.海拔低于南坡

6.关于焉耆马优良特征的形成原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高寒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提高耐力

B.平坦开阔的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草类多样,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

D.天山冰雪融水,提供了富含矿物养分的优质饮用水

第5题,天山呈东西走向,其北坡是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C项正确。

第6题,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2800米处的高山盆地,海拔高,高寒缺氧的环境提高了焉耆马的耐力;

盆地地形,盆地内部平坦开阔,提供了训练奔跑能力的场所,形成了其善奔跑的特征;

草类多样,为其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

天山冰雪融水矿物质含量低,D项符合题意。

5.C 6.D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

据此回答7~8题。

7.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

表皮气孔数远少于其他植物,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

这种特征主要是为了(  )

A.储存养分B.促进对水分的吸收

C.减少蒸腾作用D.减轻大风影响

8.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B.差异性

C.相似性D.平衡性

第7题,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水分在角质层内扩散阻力大,角质层可以有效减少蒸腾作用;

气孔数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可以减少蒸腾作用,C项正确。

第8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

7.C 8.A

如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读图,回答9~10题。

9.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10.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

A.海拔较高B.距海较远

C.降水较多D.纬度较低

第9题,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10题,与丁山地相比,甲山地的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故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较丁山地高。

9.A 10.D

读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在湿润期和干燥期自然景观的变化图,回答11~12题。

11.影响该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B.热量

C.光照D.海拔

12.该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开放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

C.周期性特征D.整体性特征

第11题,图中自然带东西更替、南北延伸,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

第12题,图中从湿润期到干燥期,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1.A 12.D

下面两图分别是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⑧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13~14题。

13.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B.西坡山麓⑦自然带的形成受盛行西风影响

C.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东坡①自然带受地形影响,南北狭长

第13题,植被⑥分布在30°

S~37°

S大陆的西侧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⑥所在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4题,西坡山麓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深受西风的影响。

东坡⑤自然带的形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在东坡分布范围广,西坡山麓⑤⑥⑦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3.D 14.B

如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山地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16.甲植被名称是(  )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第15题,读图可知,该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甲自然带的上限海拔南坡高于北坡,故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由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可知,该山地应位于中纬度地区,B项正确。

第16题,该山地基带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

甲植被靠近针阔混交林且位于针阔混交林以上,故甲植被应为针叶林,D项正确。

15.B 16.D

如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据此回答17~18题。

17.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  )

A.①②B.③⑥

C.④⑤D.①⑦

18.图中④⑥两自然带相比,相同的是(  )

A.气候类型B.河流汛期出现时间

C.植被类型D.河流补给类型

第17题,由图中自然带的分布模式可知,该大陆应为澳大利亚大陆。

①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②为热带雨林带,③为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⑤⑥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8题,④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⑥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冬季,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综上可知,两自然带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17.D 18.D

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  )

A.在非洲分布面积最广B.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C.能促进全球的水循环D.破坏之后能快速恢复

20.序号②~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草原 苔原 阔叶林 针叶林

B.苔原 针叶林 草原 阔叶林

C.针叶林 阔叶林 苔原 草原

D.阔叶林 草原 针叶林 苔原

第19题,图中序号①所代表的植被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运用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知识,可判断C项正确。

热带雨林分布区面积最广的是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

第20题,图中序号②所代表的植被分布区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阔叶林;

序号③所代表的植被分布区降水量介于荒漠与阔叶林之间,植被类型应为草原;

序号④所代表的植被分布区温度较低,但降水量较多,植被类型应为针叶林;

序号⑤所代表的植被分布区热量条件差,植被类型为苔原。

19.C 20.D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如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⑥—⑦—⑧三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⑤地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材料二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与布鲁塞尔市气候相符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该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其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

(3)在④地区,河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在________季水位上涨。

(4)⑨处为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带,其自然带属于________,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呈现东西延伸、南北更替,这体现了由热量差异导致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⑥—⑦—⑧三地自然带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这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2)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鲁塞尔市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读四幅统计图可知,A图所示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B图所示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图所示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图所示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

第(3)题,④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冬雨型地中海气候,河流受大气降水影响,汛期在冬季。

第(4)题,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再加上东南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遇山脉阻挡抬升,该地多地形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1)纬度地带'

热量'

干湿度地带'

水分

(2)C'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冬

(4)热带雨林带'

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然而由于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势力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的影响,2015年9~10月,该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

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说出图中甲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3)结合材料,分析2015年9~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海”的原因。

(1)题,阿塔卡马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这对该区域的植被、河流、土壤等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

(2)题,甲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其原因主要从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2015年9~10月,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

植被稀疏;

沙漠广布,土壤贫瘠;

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

(2)热带雨林带。

纬度较低,地处热带;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受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降水增多;

充足的水分和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