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453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新 人教版.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

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

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

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

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

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顾课本知识,完成4-9题。

杜暹,濮阳人也。

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

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

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

“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

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

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

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

左右曰:

“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

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

暹密知其谋,发兵捕

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

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

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

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

上闻而嘉之曰:

“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

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

惠及黎庶。

慰朕怀也。

”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

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

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

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

“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

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

“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

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

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

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

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

探望(《大铁椎传》)

B.奏刀騞然,莫不中音中:

中等的(《庖丁解牛》)

C.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适:

恰好(《方山子传》)

D.项王自度不得脱度:

估计,揣摩(《项羽之死》)

8.下面句中加点词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C.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方山子传》)

D.吾知公长者(《项羽之死》)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

“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两个小题。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诗的第一、二两句写了春天景色,试概括景色的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写出宫殿各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表达了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感慨。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用“,”

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不屈从权势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崇尚自由、傲岸不羁的个性。

(4)杜甫的《蜀相》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出诸葛武侯祠的冷清,蕴含一代英才被人淡忘的愤慨的句子是:

,。

(5)韦庄《菩萨蛮》一词中,“,

”两句写出江南景色和江南生活的美好,其中写景的句子与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0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

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

“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

”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难得的平台,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的口号。

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

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晏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

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

造会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

人物。

(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

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外国轮船公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会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第Ⅱ卷表达题(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趁火打劫,于12月下旬相继推出新的理财产品,分食流动性资金,这对于原本资金紧张的银行业市场简直是________。

(2)近年来,学生中的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________,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雪上加霜漠然视之数不胜数B.釜底抽

薪漠然视之数不胜数

C.雪上加霜等闲视之俯拾即是D.釜底抽薪等闲视之俯拾即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C.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5.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青翠的竹林,都在江水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

_______,就连我自己也融在那闪闪的绿色之中了。

A.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B.天空和地面整个绿成一片

C.整个世界五彩斑斓D.湍急的河水推挤着船舷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①____: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____。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17.8月8日是我国“全民健身日”。

仔细阅读“全民健身日”标志图案,完成下面两小题。

(4分)

(1)写一段说明文字,简要介绍这个图案。

(不超过60个字)(2分)

(2)这个图案的寓意是什么?

(不超过20个字)(2分)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C(没体现“和”文化思想)2.D(“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不对,应是“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3.D(“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曲解原文意思,原文说的是“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

二、(共42分,4-8小题每小题3分)

4.B(根据大意及提示性词语断句)

5.D(“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

6.C(C项,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7.B(中:

合乎,符合。

《劝学》“其曲中规”“木直中绳”)8.A(B.古义:

可惜;C.古义:

黄河以北D.古义:

年高有德之人,性情谨厚之人)

9.(共8分)

(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授、被动句、重分别1分,句意1分)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坐、下、劝分别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杜暹,濮阳人。

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州史。

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

“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

”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

“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

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

番人

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

“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

”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

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

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

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

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

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

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

“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

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

朕心中十分欣慰。

”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

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

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

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10.(共9分)

(1)绿草青青,柳色嫩黄,桃花李花,竞相开放,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注:

描绘成乐景)(4分)

(2)不同意。

因为全诗侧重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愁思。

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是后两句表达春恨之铺垫。

全诗用美丽的景色反衬诗人内心的愁和恨(乐景衬哀情),情感表达婉转深刻。

(5分)(观点1分,全诗感情2分,作用2分)

11.(10分,每空1分)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2.(20分)

(1)(4分)答D给2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

(2)(6分)①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方针,使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务从嘉陵江扩展到长江;②化零为整,逐步控制长江上游航运;

③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及海外都建立分支机构,使民生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