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372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docx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

(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罡(ɡānɡ)滑稽(jí)撰文(zhuàn)

B.乳臭未干(xiù)戏谑(xuè)确凿(záo)

C.骊歌(lì)秕谷(bǐ)徘徊(huái)

D.油蛉(lín)蝉蜕(tuì)盔甲(kuī)

2.下面的四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方框内。

(4分)

津津有味言简意该风花雪月盛气临人指高气扬

错别字

改正

煞费苦心人声顶沸微不足道刮目相看人迹罕至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朝一夕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B.莫名惊诧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C.坦荡如砥倾家荡产碧波荡漾

D.因材施教因循守旧事出有因

4.下列各句对所使用修辞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排比)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

C.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引用)

D.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反问)

5.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4分)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2)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

()

(3)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又出了什么事啦?

”()

(4)“闯练,闯练,英子。

”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

6.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冰心自从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B.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写的《声声慢》,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C.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很喜欢为孩子们写故事,他写的儿童惊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围绕着儿时的乐趣展现了自己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7.以人生的某一阶段(如童年、少年、老年等)为话题写一个比喻句。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欣赏漫画《被冷落的书本》,完成下面问题。

(5分)

(1)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41分)

(一)阅读《忆读书》选段,回答问题。

(14分)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9.选文中“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与“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两句中“这”各指代什么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是读《红楼梦》,作者在十二三岁时和中年以后对它的理解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文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一句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句中“修身”的含义是什么?

由这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其持怎样的态度?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3分)

音乐——无处不在

①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

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正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才使我们感到生活丰富多彩。

②婴儿自降临,音乐就已进入到他们的耳里。

伴着柔美动听的《摇篮曲》,宝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而此时,大街小巷中,到处飘荡着那柔美的乐曲。

③我真正接触音乐,是在5岁学电子琴时。

从那时起,音乐就在我的身边旋转。

无论走到哪里,总会听到一些流行歌曲,它们总是那么美好。

长大后,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听着流行音乐,或者是交响曲,这些都会让我心情舒畅,轻松无比。

在家中,也许还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④音乐也能陶冶情操。

音乐,无论是抒情的,还是热情奔放的,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从《从头再来》中,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从《生命交响曲》中,我领略了生命的雄壮。

正是这些音乐,时时在我们身旁,才使我们的心灵逐渐走向成熟。

⑤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音乐能够净化心灵。

若用心去聆听音乐,享受到的不仅是这首曲子怎样的优美,怎样好,它使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⑥音乐——无处不在。

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里,在家里,到处都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幸福。

14.修改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使之成为15字以内的通顺、连贯、精练的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①段后写一个扣题的句子,并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③段文字中有一句话游离文意,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写到了“音乐也能陶冶情操”,第⑤段写到了“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从全文来看写这些内容是否恰当?

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爱的礼物》,完成18-22题。

(14分)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

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

该扔了。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的礼物!

”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源。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__________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

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

“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

”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

”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

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

“喏,送给你!

”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给我。

“哦……谢谢。

”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

再说,我也没处放。

“哦。

”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

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

于是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

“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

”她看看我,面无表情:

“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

“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

”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

”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

“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

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

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8.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过渡处第4自然段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一句中,“不同”之处在于:

大人是_________,而“她”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对这一比喻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表明这种爱的价值。

B.表明这种爱的意义。

C.表明这种爱的珍贵。

D.表明这种爱的热烈。

22.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分)

三、写作。

(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童年好像一幅画,画中有我和爸爸妈妈。

黑黑的颜色是爸爸的头发,妈妈的眼睛像弯弯的月牙。

我是一个会说话的娃娃,甜甜的酒窝,醉了爸爸,醉了妈妈。

童年好像一幅画,画中有我暖融融的家。

红红的颜色是窗前的灯笼,青青的篱笆爬满了牵牛花。

我像一棵小树刚刚吐芽,嫩嫩的枝叶,疼了爸爸,疼了妈妈。

认真阅读材料,它引起了你哪些美好的回忆?

赶快拿起笔来把它讲给大家听吧!

要求:

 

(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创优检测卷

1.B【解析】A项中“稽”读“jī”;C项中“骊”读“lí”;D项中“蛉”读“línɡ”。

2.“该”改为“赅”;“临”改为“凌”;“指”改为“趾”;“顶”改为“鼎”。

3.A

4.A【解析】A项句中所用的修辞是反复。

5.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3)心理描写(4)语言描写

6.D【解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年少往事的散文集,不是小说集。

7.示例:

人生是一场长跑比赛,童年是这场比赛中的起跑线。

8.

(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阅读文章,而传统式的书本阅读则被人们忽视。

(2)在网络阅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的书本阅读,因为书本阅读是一种反复咀嚼、品味的精细阅读,它能让我们深层次地理解阅读的内容。

9.第一个“这”指代“林译外国小说”;第二个“这”指代“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10.十二三岁时,作者对《红楼梦》的兴趣不大;中年以后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滋味。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

《红楼梦》本身含义深刻,不好理解;②主观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红楼梦》的理解增强,看问题的广度扩宽了、深度加深了。

11.结合自己的经历,言之有理即可。

12.“修身”指修身课,旧时的品德教育课。

作者对“修身”课是讨厌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旧时封建教育的厌恶。

13.围绕多读书来谈启发和认识即可。

14.有了它,生活才会丰富多彩。

【解析】原句较啰嗦,且与上句的句式不一致,这两句应是相对应的。

15.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音乐无处不在。

【解析】结合文章题目和主要内容来写扣题的句子。

16.“在家中,也许还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

”这句话写了另一类所谓的“音乐”。

纵观全文,作者所写的音乐,应是指“美妙的音乐”,而并非指这种“锅碗瓢盆”交响曲。

所以这种“音乐”不应属于本文所写作的范围。

【解析】要找出游离文意的句子,首先要把全文的大意搞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

17.不恰当,违背了围绕中心写作的原则。

本文的主旨是“音乐无处不在”,而这些内容写的是音乐的作用。

【解析】文章组织材料应根据中心的需要来剪裁。

本文中心“音乐无处不在”,在行文过程中要时刻体现这一点,但④⑤段与中心关系不大。

18.示例一:

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示例二:

回忆的大门打开了……

19.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0.有所图的(或:

有个人目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

纯洁无邪的

21.D

22.议论揭示中心照应前文

23.例文:

童年的回忆

小的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就被送到了外婆家,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外婆家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刚去的时候我很不适应,又与外婆很生疏,所以经常和外婆斗气,但她从未打骂过我,任由我胡闹,慢慢地,我就和外婆形影不离了。

乡村的生活很单调,但也很精彩。

在这样的小小的山村里,晚上是最美的了。

大人们忙了一天也都收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很是热闹。

晚饭后,我常常偎依在外婆的怀里看天上时圆时缺的月亮,也经常仰着头数星星。

“外婆,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啊?

”外婆笑笑说:

“天上的星星和你的调皮劲一样多。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假装赌气不理睬外婆,自己耐心数起来:

“一颗,两颗,三颗……一颗,两颗,三颗……”一会儿又跳出一颗,两颗,三颗……,总也没有数完的时候。

不一会儿,我的兴趣就被池塘里青蛙的对歌吸引去了,此起彼伏的蛙声,不绝于耳,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虫儿也在应和,墙角的蛐蛐,更是让人兴趣盎然,终于让我把数星星的事放一边了,留在脑海中的星星还是一颗,两颗,三颗……

有时候,外婆会给我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那时,在我的心中,外婆就是依靠,那有着数不完的星星的天空,就是一个神奇的故事王国。

外婆说过,人死了,灵魂就会升天,天上就会再多一颗星星,我问道:

“天上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一定是姥爷了?

”外婆没有回答,眼睛似乎充满了思念的泪水。

我感到心里有股莫名的酸痛……

后来,父母打工回来了,要把我接回去,我哭闹着不肯离开,我知道,我那时已舍不得外婆,舍不得外婆家的小山村了。

如今,外婆已经去世了,我也已经成了一名中学生。

每天下了晚自习,我都依然要出去看星星,我知道天上又多了颗亮闪闪的星星,那就是外婆。

这时,我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与外婆相处的时光,而童年生活的这一段记忆,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