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W单质均易与冷水反应
D.Z、W、M的单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氢气
6.铊盐与氰化钾被列为A级危险品,铊(Tl)与铝同主旌,原子序数为81,Tl3+与Ag在酸性条件介质中发生反应:
Tl3++2Ag=Tl++2Ag+。
且已知Ag++Fe2+=Ag+Fe3+,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13+最外层有3个电子B.氧化性:
T13+>Ag+>Fe3+
C.TI(OH)3与Al(OH)3相似,也是两性氢氧化物D.铊位于第五周期IIIA族
7.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中消耗的Zn的质量为97.5g
B.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1:
4
C.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只有一种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3mol
8.从某些性质看:
NH3和H2O,NH2-和OH-,N3-和O2-两两相似,据此判断下列反应:
①2Na+2NH3=2NaNH2+H2↑
CaO+2NH4Cl
CaCl2+2NH3↑+H2O
3Mg(NH2)2
Mg3N2+4NH3↑④NH4Cl+NaNH2
NaCl+2NH3↑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C.②③D.③
9.将X气体通入BaC1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10.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①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②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
③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⑤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A.②
B.②④C.①③⑤D.②④
11.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含NO21.12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molD.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小是一种分予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原予相对原予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A.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
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予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IIA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某同学为检验CuS在不同酸中的溶解性,取4份黑色CuS粉末试样置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溶液。
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CuS不溶于醋酸溶液;②CuS不溶于浓盐酸:
③CuS不溶于浓硫酸;④CuS在浓硝酸中溶解,溶液变蓝,并有红棕色刺激性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该同学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CuS不溶于弱酸,能溶于强酸
B.CuS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氧化性酸
C.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氧化性强于硫酸,S2-被氧化,使CuS溶解
D.CuS溶于硝酸,是因为硝酸的酸性大于硫酸和盐酸的酸性,S2-结合H+,放出H2S气体,使CuS溶解
1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⑨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16.已知pH=-lgc(H+),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是:
SO2+2H2S===3S↓+2H2O
B.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
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
D.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13+和K+。
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1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B.CO32-、A1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C.SO42-、NH4+一定存在,C1-可能不存在D.Cl-一定存在
18.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
Na+、NH4+、Mg2+、A13+、SO42-、NO3-、Cl-。
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己知:
3NO3-+8Al+5OH-+2H2O
3NH3+8A1O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样中肯定存在NH4+、Mg2+、SO42-和NO3-
B.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l和MgSO4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试样中一定不含A13+
1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1)①一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_族。
(2)③与⑤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④所形成的单质与水发生的反应为____反应。
(3)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④所在族的各元素与氢气化合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
(4)表中元素③、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0.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1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
21.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查阅资料: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受热到600℃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
如果加热温度低于6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HSO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加热温度为700℃,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此时在B、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3)在
(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杯内除Cl-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X2-)。
以下是检验阴离子(X2-)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填“甲”或“乙”),请说明另一种方案不合理的原因______。
方案甲:
取少量试样于试管中,先加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
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4)写出Na2SO3固体加热到600℃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2.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其在该实验中有两个作用:
一是加注液态反应物,二是_____________。
(2)试验中,II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
①Ⅲ中的试剂为________;②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V的作用为________;装置
的缺陷是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I-Ⅲ一Ⅳ-II-V-Ⅵ,此时II中现象为_______,原因是_____。
(4)化合物A中含单质M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水中含有的HClO不稳定,光照分解产生O2,错误;B.氯水中含有的HCl与发酵粉中的Na2CO3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错误;C.氯水与NaBr会发生反应:
Cl2+2NaBr=2NaCl+Br2,无气体产生,正确;D.Na2O2与氯水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O2,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反应的现象正误判断的知识。
2.B
【解析】
试题分析: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故选项B正确。
考点:
考查舞台幕布不容易燃烧的原因分析的知识。
3.B
【解析】
试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