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40125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docx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

2018年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试点工作规划(-)

“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试点工作规划  

(2011-2015)  

  

临湘市江南镇市全省“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省级联系乡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部于今年2月份在冷水江市的调研发言和5月6日在常德召开的“全省百城千镇万村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座谈会”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江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和推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构建和谐、平安、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现根据实际,特制定江南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规划。

  

一、镇情概况  

江南镇位于临湘市北部,紧靠长江,东与黄盖湖接壤,北与湖北洪湖市隔江相望,辖13个村(场)、居委会,178个村民小组,7846户农户,总人口3.2万人,有耕地面积7.5万亩,养殖水面2.3万亩,镇域面积116.3平方公里。

是临湘市唯一的纯平原农业大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江南镇属于农业大镇,以种养业为主,特别是水稻、棉花、蔬菜、油菜和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以盛塘、牛湖、孙洲等村为中心的优质稻生产基地,以谷花、新洲、晓洲、灯塔等村为中心的棉花生产基地;以谷花、新洲、牛湖、晓洲、灯塔等村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以长江、孙洲等村为中心的油菜生产基地。

从18年开始江南镇启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18年开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通过4年的时间,江南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秩序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18年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0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2.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00万元,财政收入1157万元,人均纯收入6380元。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作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环境治理作为改变乡村面貌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平衡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思路,根据“分类指导、规划先行、产生支撑、村容切入、资源整合”的要求,通过抓点连线,扩线成面,整体推进,把江南镇打造成特色产业支撑有力,基础建设功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健全,城乡一体稳步推进,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社会管理民主和谐,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工作目标  

江南镇“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全镇基本实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经济鲜明,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人均收入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根本改观,社会风气健康文明,基层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镇村规划基本同步。

深入调研,认真编制,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按照‘拉开框架、优化布局、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要求,坚持镇域建设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以镇域建设带动村庄建设,以村庄规划建设引导农村有序集中建设,完成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全镇13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镇村规划一体化格局。

  

2、产业发展全面提速。

蔬菜、养殖、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在适宜区域全部覆盖,形成蔬菜、粮食、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生产区域全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覆盖面达到50%以上,实现全镇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每村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1—2个。

3、基础设施加强完善。

实现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五化”目标,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98%,镇村实现通村水泥路路,全镇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70%以上,通电率达到100%。

5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洁净能源,配套卫生厕所和洗浴设施,试点村基础设施配套,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舒适,达到“八通六有”,即通安全饮水、通水泥路、农电、电话、有线电视、宽带、沼气;有村阵地、卫生室、文化室、小学、幼儿园、连锁农家店。

  

4、公共服务配套健全。

农村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

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特困户救助率达到90%。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并逐步完善,救助面逐年提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完成省市下达的指标。

各村学校、卫生所、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和人口分布以同一标准合理配置,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5、制度建设规范完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有序规范,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加全面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更加有序,支农资金整合效益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率先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取得创新和突破。

  

6、城乡一体稳步推进。

城乡规划体系健全,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和产业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城乡发展、产业聚集、社区村落布局合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城镇建设步伐明显推进。

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明显加速。

  

7、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精神文明全面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员远程教育和村级阵地建设全覆盖。

村民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80%以上,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各村村务全部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明显加强,群众对治安的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8、社会服务体系完善。

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主导产业全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形成以政府为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各类服务站点为补充的农业服务体系。

  

四、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依靠群众。

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好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活力,汇聚建设合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统筹规划,逐步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以现有自然村庄为基础,编制建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和整治。

选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做一件成一件,有序推进。

  

3、因村制宜,突出特色。

各行政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体现各自的特点,彰显各个村庄的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不搞统一模式。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既要坚持从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干起,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总体布局  

编制江南镇域总体发展规划,将镇域总体形成三大区间布局,完善各空间布局规划。

  

一是新型工业辐射区。

以鸭栏村为中心,连接儒溪化工园,沿S201向四合村辐射,形成以制造业、加工业、物流业、仓储业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区。

  

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牛湖村为中心,覆盖江南村、盛塘村、孙洲村、长江村等村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高产水稻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形成一个蔬菜、粮食、养殖产业园区。

  

三是集镇商业贸易区。

对集镇范围实行扩容提质,完善配套设施,形成三个主贸易区。

  

1、以商业街和府前街为中心,形成服装、家电、超市一条街。

  

2、以谷花老街和供销大道为中心,集中农资、菜场、餐饮等商业产业。

  

3、以白沙街为中心,形成日用品批发和建材中心。

  

(二)、农业产业共融  

按照调整结构,壮大特色,促进增收的思路,坚持巩固发展粮、棉、油传统优势农业,加快发展主导特色产业。

  

1、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区域。

根据实际,突出五大主导产业。

蔬菜产业。

以牛湖村山东寿光情蔬菜基地为中心,向谷花村、长江村、江南村和新洲村覆盖,以铁桃线与二级渠之间的区域为主,建成10000亩无公害蔬菜产区。

粮食产业。

以牛湖村、江南村、长江村二级渠以南及盛塘村、孙洲村为主,保持粮食生产面积,建立20000亩优质高产水稻基地,通过更新品种,科学种植,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水产品产业。

以江南村、天鹅湖渔场及土箕湖为主,大力发展青鱼、桂花鱼、网箱养鳝等特种水产养殖。

蛋鸡养殖业。

大力发展养鸡场,以目前长江村、谷花村、新洲村5个万羽养鸡场为带动,全镇发展成10个万羽养鸡场,10个千羽养鸡场,形成全市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

藜蒿产业。

以晓洲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四合、新洲、鸭栏建成2万亩藜蒿种植基地,形成藜蒿种植产区。

  

2、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主要打造好湘北米业有限公司,江顺农产品产销公司,山东寿光情蔬菜产销公司三大标志性龙头企业,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以加工促生产、带基地,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商品转化率。

同时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模式,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依托,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完善湘北米业专业合作社,江岸棉花专业合作社,江顺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体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展好养鸡专业合作社。

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拓展农业产业多种功能。

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利用江南镇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和倚靠长江的独特优势,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建2-3家垂钓、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家乐”,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扶持有创业愿望和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以蔬菜产业、高效设施农业、二三产业为主,使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合理,切实可行。

  

4、推进循环农业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为突破口,积极推广节水型农业,形成种养加结合,沼果畜相配套的循环农业体系。

加快农村能源沼气建设,推广沼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污水、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鼓励引导农户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5、促进工农产业互补互进。

以鸭栏码头建设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形成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物流仓储业为主的工业区,实现与农业产业相对接,形成以工带农、工农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基础建设共建  

以争取项目和资金为手段,努力抓好各项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生产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

  

1、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建设,血防环改等项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围绕三、五级渠实施沟渠疏浚项目,通过沟渠疏浚,农业综合开发和新洲脑电排扩容改造等项目建设,保障功能完善的农业灌溉、防汛抗旱体系。

  

2、加快农村通村道路建设。

编制农村公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实施通村通组公路项目建设,完成由目前村村通水泥路,扩大到组与组全通水泥路,形成S201公路、最江公路、村组公路纵横交错,全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畅通网络。

到18年,全镇基本实现乡村公路全部水泥路,村组公路50%以上水泥路,形成“网络全镇、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3、加强农村电力通讯建设。

加快城乡电网和农电线路改造提升,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电气化村建设,有效提升电力保障水平。

多方实施通信、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电话、电视、信息网络建设,各村成为电话信息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宽带网使用率达到60%以上。

  

4、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安全饮水和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安全饮水和集中供水设施建设,稳定解决全镇3.2万人安全饮水的问题,达到全镇自来水普及率98%以上,清洁能源建设率达85%以上;完成镇文化中心大楼建设,各村完成一个标准卫生室,一个图书室,一个现代远程教育站,一个文体活动场所,一个村级超市和农资超市的“五个一”工程。

  

(四)、公共服务均等  

1、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教学设施达标。

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初中生入学率达到99%以上,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

  

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镇、村两级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卫生院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村级卫生室全部达标,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3、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加快乡村文体休闲活动场所建设,建好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农村低保机制和农村五保供养机制,逐步提高标准,实行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做到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

不断完善医保和农保制度,全面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8%以上。

  

5、加快培育新型现代农民。

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人才队伍建设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

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建立县乡联动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对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大力培养产业带头人和科技致富能手,使18—45岁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0%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输转比重达到50%以上。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发展产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民就业服务体系。

  

(五)、生态环境同造  

以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重点,通过环境整治,努力改变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

大力应用沼气,到18年,力争沼气普及率达到100%。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3、从严控制环境污染。

在全镇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同时,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建设一批生态型村庄。

  

4、加强整治农村环境。

将清理农村垃圾、拆除废弃建筑、路障、淤泥、污水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省道、通村公路沿线城乡清洁行动,集镇市场等重点部位的清洁行动,统筹规划垃圾池和杂物堆放点,配备生活垃圾清运设施,对生活垃圾实行“户负责、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统一处理模式。

60%的农户配套卫生厕所,60%以上的农户达到庭院整洁的标准,使全镇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5、继续推进清洁家园。

抓好“三清五改”行动,即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改水、改厨、改栏、改厕、改浴,使各农户做到户外清洁,屋内整洁;完善村组清洁工制度,每村做到“四个一”,即每10个农户一个垃圾池,每村一个垃圾处理场,一名清洁工,一辆垃圾车,实行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的目标。

组织群众对房前屋后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对破旧房屋进行改造装饰,美化村容,以铁桃线两侧和集镇白沙街为重点,统一硬化房前操坪,统一规划绿化带,栽种花草苗木。

同时,对铁桃公路沿线以各村为单位,安装路灯,打造铁桃公路沿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6、实施环境整治项目。

打造以集镇、谷花村、牛湖村、长江村、灯塔村为主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在示范区进行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养殖污染处理建设,彻底改变环境面貌,同时以示范区的带动,逐步辐射到全镇各村。

  

(六)、文明创建同步  

1、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各行政村积极开展“美德进农家,创建和谐家庭”活动、“好公婆”“好媳妇”评比活动、文明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

大力开展“五讲四德”活动,加强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倡导诚实守信之风,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创建诚信和谐新江南。

以创建无邪教村、镇活动为载体,反对封建迷信,无打牌、赌博等不良习俗,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形成文明向上的生活风貌。

  

2、加快农村民主法制进程。

坚持和完善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推行村级工作“阳光操作”,保证村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各村均成立“五老协会”、妇女禁赌博会、红白理事会,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协会章程,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3、加大平安创建力度。

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治安整治活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开展富帮贫、强帮困、构建和谐邻里活动。

营造安居乐业、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体制机制改革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加快落实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破除农民城镇落户障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最终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助推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推进土地承包流转。

积极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经营需求,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股份合作、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托管等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农业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和补偿机制,推进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3、建立便民服务中心。

将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信访、民政、计生、财政、派出、农林、城建、司法、工商等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集中办公,使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的事,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化程度,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搭建方便基层群众、服务优质高效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办事平台,  

4、建立社区服务中心。

将行政办公、生活财务、生产服务、健身娱乐、商事议事、社区管理等服务功能集中;承担负责政府委托的社区服务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工作;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服务;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咨询服务;开展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推进社区建设的窗口等职能服务,让农民群众能切实感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关爱和方便。

  

六、保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镇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镇班子成员按照管理区分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协调。

各村成立相应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村“两委”每个成员都具体量化工作任务,实行镇村干部责任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各村召不开不同层面的动员会,组织参观考察新农村建设较好的示范村,深入宣传发动,实行典型引路,把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觉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努力在全镇形成“上上下下齐动手,全民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3、制定方案,健全体系。

根据省、市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组织调研,制订《江南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农村各项制度建设创新工作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制订每个农村单项制度建设和创新工作及试点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新农村建设试点资金管理、项目整合、考核评价等有关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4、部门联动,齐抓共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部门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

城建办指导督促各村按时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帮助各村制定村庄整治方案,提供楼院、住宅图样;国土所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杜绝乱批乱建现象;交管站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建设项目;各村利用各种关系,积极编报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在“产业开发、农业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改水、改路、改厕、沼气能源”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尽可能地多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5、筹措资金,加大投入。

一是打好新农建设示范镇这块招牌,加大跑岳阳、进省厅力度,争取上级各项优惠政策、项目;二是借助部门挂点的优势,争取部门帮扶;三是整合资金,加大村级集体投入;四是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和动员本村村民,捐资兴建家乡。

  

6、强化督查,严格考评。

镇党委、政府年初对各村制定工作目标任务,每季度实行工作讲评,排定名次。

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村,拿出资金进行以奖代投,对于工作不落实,进度慢的予以批评,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

  

七、年度工作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要从眼前着手,从最能突出实效的事情着手,抓好新农村的各项建设工作,力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突出产业发展  

在“粮、棉、油、蔬菜、养殖”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产业建设趋势要求,结合江南的自然条件,今年围绕“稳棉粮、兴瓜菜、扩养殖”的“九字”方针突出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战略需要,及江南的种植习惯,保持稳定的粮食、棉花种植面积。

在保持种植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着重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大棚西瓜和反季瓜果,充分发挥江南瓜果种植优势,发展一批成规模、效益高、特色明的瓜果种植大户;充分发挥寿光情蔬菜基地和江顺蔬菜基地的带动作用,根据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的要求,建成一个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园区;在全镇范围内发展5个万羽养鸡场,2个千头养猪场;扩大特种、健康养殖面积,特别是扩大以青鱼、桂鱼、螃蟹为主的绿色健康养殖水面。

  

(二)、突出项目争取  

今年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江南,更多的政策支持江南,更多的资金投向江南,实施“三二一”攻坚战,助推全面提速发展,努力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万元。

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第三期,争取投入资金2200万元;争取洞庭湖区沟渠疏浚项目落户江南,完成三、五级渠等主干渠道疏浚50公里,投入资金1000万元;争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项目,加强生态环境的整治与保护,投入资金1000万元;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投入资金300-400万元;争取血防环改项目投入资金260万元。

  

(四)、突出环境整治  

1、动员群众清洁家园。

以强化宣教、创新机制、完善设施为思路进行落实,建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导向。

创建1个镇级清洁工程示范村,在全镇范围进行评比筛选。

看哪个村的党员群众参与程度最高,哪个村的班子组织最得力,哪个村的面貌变得最美,就评选哪个村,并按照市级标准办好这个示范村,促各项指标明显提升,力争明年进入临湘市级清洁工程示范村。

  

2、加大投入美化家园。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将打破帮扶资金平均分配的现状,实行以奖代投,在美化家园上下功夫。

主要投向“三化”,即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村庄美化。

对示范片各村实行优胜劣汰制,对不符合新农村示范片发展要求的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