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5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6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4解析版.docx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04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

1.地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地壳的物质循环

在地质循环中,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各种变式图的技巧

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①岩浆是“岩石之本”,地壳物质循环起源于岩浆,终止于岩浆;而且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

②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③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3)岩石新老关系的判断:

①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④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质构造育地表形态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判断方法

从形

态上

背斜

向斜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

(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形成地下水。

水库坝址选择点

物质坚实,基础牢固

钻探应在向斜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煤、铁矿石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易渗漏。

(3)地质构造的判读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③在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

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例如:

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④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3.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特别关注】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不同地貌

(1)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下图所示)

(2)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丘陵等。

(3)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二、经典模拟训练

(四川省广安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

9.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10.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修建有护海大堤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D.海平面不断下降

【答案】9、C10、A

(山东省淄博市2014届高三4月高三诊断考试)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地下空间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石灰岩→抬升运动→流水溶蚀

B.石灰岩→流水溶蚀→抬升运动

C.石灰岩→受热变质→流水溶蚀

D.受热变质→石灰岩→流水溶蚀

4.图示区域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地表水缺乏③土壤盐碱化严重④工程建设难度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3、A4、B

(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四诊地理试题)下图是巴黎盆地沿49°N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巴黎盆地的构造地貌属于

A.平原B.丘陵C.背斜盆地D.向斜平原

4.形成莱茵地堑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A.流水作用B.断裂下陷C.岩浆活动D.冰川作用

【答案】3、D4、B

(甘肃省兰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读“2013年1月第35届达喀尔拉力赛”线路示意图(利马至圣地亚哥)(图3),完成6~7题。

6、比赛时选手途径世界上最狭长的荒漠带,其北部(20 ºS以北)形成荒漠的主导因素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地形的阻挡,降水少

C、纬度较低,蒸发旺盛D、沿岸强大寒流的减湿作用

7、关于比赛选手途径地区和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赛选手穿越的安第斯山脉主要是由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农贸市场可见到大量的鲜鱼和鱼粉

C、在智利境内遇到大量的操葡萄牙语的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D、在阿根廷境内可见到成群的牛羊在枯黄的草地上吃草

【答案】6、D7、B

(广东省潮州市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下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

A.I→III海退,III→V海进B.I→III海进,III→V海退

C.I→IV海退,IV→V海进D.I→IV海进,IV→V海退

【答案】A

 

(广东省深圳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2.造成图1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答案】A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第四次阶段检测)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完成3~5题。

图2

3.图2中①③⑤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⑤⑥   B.⑥①③⑤C.①⑤⑥③D.⑥①⑤③

4.图2中②形成的原因是

A.岩石风化  B.岩层断裂  C.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

5.大理岩最可能位于图2中

A.AB.BC.CD.D

【答案】3、D4、C5、A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4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图为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0mm,蒸发量约为1315mm。

读图,回答8~9题。

8.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图的是

9.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

A.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B.距今7000年~20世纪50年代

C.距今5700年~距今2700年D.距今7000年~距今5700年

【答案】8.C9.A

(广东省2014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3.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

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

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

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

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

【答案】C

(吉林省白山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图4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甲、乙、丙、丁处,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丙D.丙与丁

8.丙处岩石的成因与图5地壳物质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岩石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和④D.④

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丁地至丙地自然带呈现的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A.垂直带谱更加复杂B.垂直带谱变得简单

C.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增加D.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降低

【答案】7、D8、A9、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