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111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双基限时练习题39

双基限时练(十二) 苏武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chán)煴火(yūn)

姊妹(zǐ)且鞮侯(qiě)

B.阏氏(yān)啮雪(niè)

廪食(bǐnɡ)昆邪王(yé)

C.缑王(hóu)穹庐(qiónɡ)

弹劾(hé)浞野侯(cù)

D.秩訾(zī)游弋(yì)

喟然(kuì)於靬王(wū)

解析 A项,且jū;B项,廪lǐn;C项,缑ɡōu,浞zhuó。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愿大王少假借之

B.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其言不让,故哂之

解析 A项,前:

临时充任,后:

宽容;B项,前:

希望,后:

幸亏;C项,均是“台阶”;D项,前:

责备,后:

谦让。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见”均表被动;B项,“为”均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C项,“既”,均为“已经……之后”;D项,“因”前:

趁;后:

通过。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惠等哭,舆归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C.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其一人夜亡,告之

天雨雪,武卧啮雪

解析 A项,均为名词作动词,舆:

抬、扛,杖:

拄、持;B项,均为意动用法,壮:

认为……壮烈,乐:

认为……快乐;C项,均为使动用法,斗:

使……争斗,归:

使……归;D项,“夜”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雨”是名词作动词,下雪。

答案 D

5.下面是对句中词语的解说,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是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荷蓧丈人”中的“丈人”同,另外,“丈”也是对年长者的敬称,如《报刘一丈书》中的“丈”便是如此。

B.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是对苏武母亲的敬称,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的“先大母”不同,“先大母”是对“逝去的祖母”的尊称。

C.且陛下春秋高——春秋,这里指人的年纪,与“春秋鼎盛”,“富于春秋”,“虚度春秋”中的“春秋”同。

D.位列将,爵通侯——通侯,爵位名,秦时置爵二十级,最高级别叫彻侯,汉时,因汉武帝叫刘彻,避讳其名,改为通侯。

避讳属于委婉修辞,如“太夫人不幸”中的“不幸”是对“死”的一种避讳说法。

解析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文化常识,C项中的“虚度春秋”中的“春秋”指的是“时光”,与句中“春秋”不同。

答案 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解析 A项中“西汉”应为“东汉”。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节选,完成7~10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与副张胜相知素:

一向

B.幸蒙其赏赐幸:

希望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治:

审理

D.见犯乃死,重负国重:

又,再

解析 D项“重”读“zhònɡ”,意思是“更加”。

答案 D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能成为“汉使与刺杀事件有关”的依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③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④虞常果引张胜 ⑤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⑥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A.①③④B.②⑤⑥

C.①⑤⑥D.②③④

解析 注意张胜与虞常的关系,张胜参与了刺杀事件的预谋工作。

答案 D

9.下列有关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当汉朝准备派遣苏武等人出使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的缑王、原汉朝的降将长水校尉虞常,以及卫律带来的被迫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谋反。

B.因为虞常与张胜原来是老朋友,虞常就把这次密谋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回归汉朝的事件告诉了张胜,并得到了张胜财物上的资助。

C.正当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行动时,中间有人告密,于是单于的子弟调集部队围剿了谋反的虞常等人,缑王等人战死,虞常被活捉。

D.单于让卫律审理这起谋反案,并让卫律把汉使苏武等人招来接受审判。

苏武认为这样会给国家带来耻辱,于是举起佩剑刺向了自己。

解析 B项,理解错误,虞常告诉张胜的是刺杀卫律而不是劫持阏氏。

答案 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两句话中,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

如:

“为”,介词,替;“弩”,弓箭手;“屈”“辱”都是使动用法;“虽”,即使;“以”,连词,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 

(1)听说汉天子十分痛恨卫律,我虞常能替汉天子埋伏弓箭手射死卫律。

(2)使品节和使命受辱,即使能活着,又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去!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

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

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

“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

”武因平恩侯自白:

“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许焉。

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

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坐死:

因犯罪被处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寝:

未睡醒

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故事:

典章制度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

闵:

同情,怜惜

解析 B项,“寝”应为“搁置不理”。

答案 B

12.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燕王)上书告之B.(武)数为燕王所讼

C.上以(通国)为郎D.(昭帝)甚优宠之

解析 D项,应是“宣帝”。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析 A项,“苏武……被捕”有误,原文是“廷尉奏请逮捕武”没有说苏武被捕。

答案 A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多次上书,苏武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2)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希望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赎回儿子。

参考译文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其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

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谋反,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

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

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多次上书,苏武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

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

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

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

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了,皇帝很怜悯他,问左右的人:

“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

”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

“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希望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赎回儿子。

”皇帝答应了。

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

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

甘露三年,单于才来汉朝拜。

皇帝思念那些曾经辅佐自己的人,于是让人在麒麟阁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给他们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

四、语言表达

15.下边是有人给“北海牧羊”的苏武拟写的两副对联,已拆解开来,请你把它组合好。

握杖挥鞭 云边雁断 塞草烟 塞外雪 陇上羊归 饮雪吞旃 胡天月 中原心

联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联知识,做题时本着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韵脚一般为平声韵的原则进行整合。

答案 联一:

云边雁断胡天月 陇上羊归塞草烟

联二:

握杖挥鞭塞外雪 饮雪吞旃中原心

16.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字之间。

歌词: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环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答案 唉!

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

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雪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

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

塞上寒风起,笳声令心酸。

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敢筑孤冢向中原!

17.根据下文的文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5字。

要求:

①以高中教材中的一个人物为素材;②表达连贯。

蔺相如在和秦王的争斗中为赵国赢得了尊严,圣地亚哥在和鲨鱼的搏斗中超越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苏武在与匈奴单于及劝降者的对抗中彰显了民族气节。

对手虽带给我们磨难,但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