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083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docx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第十单元

单元教学备课

教学

内容

第一部分:

涵盖全册主要单元内容的综合情景图——奥运在我心中。

这是全册最大的综合情景图,这也是山东版数学教材总复习中最后的一个综合情景图,因为从三年级起,我们的总复习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呈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出现这样大型对开式的综合情景图。

2、第二部分:

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

3、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这是应用部分。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作为总复习单元,是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整理和升华。

本单元以“奥运在我心中”为主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图,涉及到了本册学习的各项内容,旨在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将复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第二板块是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以及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第三板块为图形与拼组,对称的复习;第四板块为统计的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图形与拼组,对称,统计等知识。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提高

教学

质量措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全面地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却很重要。

(2)   以情景图为依托,做好与综合练习的对接。

学习时一方面要从情景图出发,提出或发现问题,然后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另一方面每一个板块学习后,要通过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

(3)   要采取拉渔网式的复习策略。

回顾整理采用的是引导、点拨、提示的方式。

打个比方:

●     回顾整理是“纲”,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目”,要做到路线为纲,纲举目张;

●     回顾整理中的内容是线,书中隐性的内容是网,要做到拉起一根线,带出一片网。

课时安排

1.练习………………………………………………………2课时

2.练习………………………………………………………2课时

3.练习………………………………………………………2课时

4.练习………………………………………………………………2课时

共8课时

课时备课

(1)

教学内容

有关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意义;

2、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灵感修正

一、复习旧知,揭示新课

 

三、涂一涂,算一算

 

四、归纳概括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2008年在我国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

2、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畅谈)

3、看,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这里的小同学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呢!

他们打算锻炼好身体,争取参加2008年的奥运会!

[出示情境图]

二、小组竞赛:

1、谈话:

大家愿意参观一下他们的比赛吗?

那让我们去看台上观看吧!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情境图。

2、仔细观察图中的看台,你发现了什么?

(看台分为A、B、C三个区域。

3、谁来说一说A、B、C三个区各有多少个座位?

(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读出这个数字。

4、把每个区的数字卡片放在三个小组的前面,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区域。

下面按小组开展竞赛:

每答对一题加10分,看看哪个组最终是优胜小组。

(1)每组派代表说说:

这三个数的组成(抽号回答)

(2)A、B、C三个区,哪个区坐的人多啊?

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抢答)

(3)这么多座位,大约有多少个呢?

(学生独立估算,集体交流。

(4)A区比B区少多少个座位?

(每组派学生代表上黑板解答)

(5)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

(6)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5、小结第一轮比赛各小组的成绩

6、第二轮比赛:

(1)综合练习第1题:

连一连(板贴卡片)

1000四个千和八个一

560九百九十九

4008最小的四位数

999千位上是2,十位上是7的数

2070五百六十

(2)综合练习第2题:

我说,你拨,他来写

每组派一名学生,由一人说数,其余两人一个拨计数器,一个写数。

(3)综合练习第3题:

开火车口算

300+400=700+800=5000+1000=

280-200=60+500=760+120=

70+140=1000-800=980-460=

650-30=260-130=400+600=

看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4)综合练习第4题:

房子里可能住着哪些数字娃娃?

6()7>6573()49<3549789>()98

小组合作完成,要求找出所有可能的数字是什么。

(5)综合练习第6题: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25+436778-563168+832

400-19849+527913-754

各人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计算结果。

(6)综合练习第5题:

东东:

这学期我大约认了650个字。

明明:

我认的比你多得多。

小文:

我认的比你少一些。

小文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350个

590个

670个

明明可能认识了多少个字?

630个

680个

900个

根据上面的选择,明明比小文多认多少个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综合练习第7题:

客商要订购800只风筝。

工厂工作进度统计如下:

第一周完成286个,第二周完成327个。

估一估,多长时间能交货?

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统计各小组成绩,评出优胜组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时备课

(2)

教学内容

有关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和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理解长度的意义;

2.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准确地计算

3.探索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准确地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灵感修正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三、概括小结

 

四、探索规律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设计

 

一、谈话导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看台上参观了学校的运动会,而且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要先去跳高场地参观,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收获。

[出示情境图中的跳高场地部分]

二、复习长度单位:

1、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得到了哪些有关的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女孩的跳高成绩是多少?

指名解决问题

3、这些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部分知识有关系?

4、回顾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5、它们之间分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

6、巩固练习:

5千米=()米3000米=()千米8分米=()厘米

60分米=()米()毫米=3厘米()分米=9米

()米=8千米()米=70分米7厘米=()毫米

8、扔铅球的小男孩扔了多远?

4米5分米是多少分米?

多少厘米?

三、复习时间单位:

1、谈话:

跳高场地很热闹,跑道上的比赛更精彩!

看,那里正在进行1500米的比赛,第一名已经顺利冲过了终点,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成绩吧。

[出示情境图中的跑道部分]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一千五百米的学校记录是多少?

学生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教师可以相机进行指导。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4、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5、比“分”表示时间更短的单位是什么?

表示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一般用什么作单位?

6、你能用这三个时间单位说几句话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

7、巩固练习

(1)拨钟表,认时间

(教师拨钟表,学生认时间;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表。

(2)填空练习

2时=()分60秒=()分3分=()秒

()分=1时()分=180秒()秒=2分

(3)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20()

爸爸每天工作8()

丁丁跑100米成绩是15()

姐姐每天读书30()

一节课有40()

(4)综合练习第12题:

7:

00播放新闻联播

烧水

10分钟

刷牙

3分钟

梳洗

5分钟

从6:

50开始,最快会在什么时刻完成这些事情?

并说明理由。

(独立解决这个问题,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课时备课(3)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

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拼组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方法;

3、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难点:

拼组对称

教具学具

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灵感

修正

一、情境创设

 

二、合作探究

 

三、汇报交流

 

四、拓展练习

 

五、概括小结

六、作业设计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

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情境图中间的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

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

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

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

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课时备课(4)

教学内容

有关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

1、进一步探索并理解统计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方法;

3、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灵感修正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四、作业设计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同学们,运动会真是精彩!

这些小学生在这次运动会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复习统计知识:

1、这么多同学都在参加比赛,我们一起来运用以前学过的分类统计的知识统计一下吧。

2、我们可以怎样分类?

(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按男女统计,或者是按照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

3、那么就按同学们说的,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来统计,完成统计表。

4、课件出示统计表。

项目

跑步

跳高

推铅球

合计

人数

5、展示学生的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并能从中发现问题。

6、课件出示推铅球的成绩表。

这是老师记录的这些小同学推铅球的成绩。

7、老师想很快就能看出有多少人的成绩在4米到5米之间,可以怎么办?

8、你能不能来帮帮老师?

9、赶快统计一下,填好统计表。

(课件出示统计表)

成绩

4米以下

4米—5米

5米以上

合计

人数

10、展示学生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11、关于统计的知识,你还学会了什么?

三、巩固运用:

1、综合练习第16题,先在小组内统计一下,你们小组成员每天各在什么时间起床和睡觉?

2、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

3、展示个小组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4、汇总各小组的统计表,完成班级统计表。

5、观察我们班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6、集体交流你的发现。

7、你想对哪些同学说点什么?

或是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板书设计

 

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