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9001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docx

秋土壤发生与分类学试题汇总

土壤发生分类学试题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考核对象博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中职教师□高校教师□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名称土壤发生与分类学SoilGenesisandClassification考试方式开卷

命题教师教研组(研究室)主任签字

考试时间2016年12月24日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淋溶(eluviation)与淀积(illuviation)过程

2.铁铝层(Ferralichorizon)与低活性富铁层(LAC-ferrichorizon)

3.诊断层(Diagnostichorizons)与诊断特性(Diagnosticcharacteristics)

4.土壤水分状况(Soilmoistureregimes)与土壤温度(temperature)状况

5.粘化层(Argichorizon)与其粘粒(Clayparticle)含量

6.盐积层(Salichorizon)与碱积层(Alkalichorizon)

7.均腐殖质特性(Isohumicproperty)与Rh值

8.阳离子交换量(CEC)与表观阳离子交换量(CEC7)

9.盐基饱和度BSP(Basesaturationpercentage)与碱化度ESP(Exchangeable

sodiumpercentage)

10.铁质特性(Ferricproperty)与铝质特性(Alicproperty)

二、简述题(6选4,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过程和地球化学(geochemistry)过程的对立和统一?

2.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系统(soilsystematics)?

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

类系统的特点。

3.简述盐成土(Halosols)的形成因素、形成过程(soilformingfactorsandprocess)及其改良方法。

4.以简育湿润淋溶土(Uapli-UdicLuvisols)与钙积干润均腐土(Calci-UsticIsohumisols)为例,试比较森林土壤系列(Forestsoilseries)和草原土壤系列(Grasslandsoilseries)的特点。

5.简述水耕人为土(StagnicAnthrosols)的元素迁移(elementmigration)特点。

6.简述中国(China)三大土壤区域(Threelargesoilregions,Sixteensoilareas)的分区依据及分区概况。

三、论述题(4选2,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中国(China)土壤分类的历史、现状及展望(Thehistory,currentsituationandProspectofsoilclassification)。

2.试论述均腐土(Isohumisols)的分布(Distribution)、成土因素(Soil-formingfactors)、主要成土作用特点(Maincharacteristicsofsoilformation)及干润均腐土(UsticIsohumisols)的利用与管理(Utilizationandmanagement)。

3.试论述水耕人为土(StagnicAnthrosols)的分布(Distribution)、成土因素(Soil-formingfactors)、主要成土作用特点(Maincharacteristicsofsoilformation)。

4.试论述冷凉淋溶土(BoricLuvisols)、干润淋溶土(UsticLuvisols)、常湿淋溶土(PerudicLuvisols)及湿润淋溶土(UdicLuvisols)的分布(Distribution)、理化性质等方面的异同(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etc)。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淋溶(eluviation)与淀积(illuviation)过程

淋溶:

在雨水天然下渗或人工灌溉,上方土层中的某些矿物盐类或有机物质溶解并转移到

下方土层中的过程。

有时入渗水因呈酸性,可将土壤中的石灰质等可溶盐类溶解转移,而一些较难移动的氧化铁质与黏土等则被冲积在土壤剖面的B层当中。

淀积:

指土壤水下渗至剖面下层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的过程

2.铁铝层(Ferralichorizon)与低活性富铁层(LAC-ferrichorizon)

铁铝层: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矿物质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及铝硅酸离子大量的流失,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形成了一个富含铁铝氧化物的土层。

低活性富铁层:

指中度富铁铝化作用形成的具有低活性黏粒和富含游离铁的土层。

其符合厚度≥30cm,Fe2O3≥20g/kg等条件,具有砂壤和更细的质地等条件

3.诊断层(Diagnostichorizons)与诊断特性(Diagnosticcharacteristic)

诊断层:

凡是用以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称为诊断层,按其在单个土体中出现的部位,可细分为诊断表层和诊断表下层。

诊断特性:

用以鉴别土壤类别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包括形态的、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

4.土壤水分状况(Soilmoistureregimes)与土壤温度(temperature)状况

土壤水分状况:

是按一年中各个时期的地下水位和水分控制层段中有无<15×105帕张力的水分确定的,可以如此假设,即土壤水分可以维持任何它足以维持的植物的生长;换言之,是排除休闲或人工灌溉来增加水分,而是依靠土壤自身生长作物、牧草或自然植被的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状况分为干旱、半干润、湿润、常湿润、滞水、人为滞水和潮湿等7种。

土壤温度状况:

指土表下50cm处或浅于50cm的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处的土壤温度

5.粘化层(Argichorizon)与其粘粒(Clayparticle)含量

粘化层:

原生硅铝酸盐不断变质而形成次生硅铝酸盐,由此产生的粘粒积聚而在土体内淀积的土层

粘化层粘粒含量:

其粘粒含量明显高于上覆土层。

6.盐积层(Salichorizon)与碱积层(Alkalichorizon)

盐积层:

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通过土壤水的垂直和水平移动,逐渐向地表积聚而形成的土层,含盐量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盐成土中≥20g/kg,其他地区≥10g/kg

碱积层:

碱积是土壤吸附钠离子积累的结果,钠离子饱和过程中形成的土层,其交换性钠饱和度(ESP)≥30%,pH≥9.0,土层含盐量<5g/kg

7.均腐殖质特性(Isohumicproperty)与Rh值

均腐殖质特性:

草原和森林草原土壤腐殖化过程的产物,由于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以根系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向下延伸较深,含量逐渐减少,这与凋落物形式进入土壤、含量从表层向下突然降低明显不同,故称均腐殖质特性

Rh值:

Rh值是表示溶液中氢压的负对数值,是表示溶液“氧化还原电位”的一种方式。

Rh值越大,氢压越小,其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Rh值越小,氢压越大,其氧化性越弱,还原性越强

8.阳离子交换量(CEC)与表观阳离子交换量(CEC7)

阳离子交换量:

在一定pH值(=7)时,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尔数(potentialCEC)。

表观阳离子交换量:

表观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去除有机质前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变化而求出的有机质交换量。

表观阳离子交换量是(阳离子交换量/粘粒含量)×1000

9.盐基饱和度BSP(Basesaturationpercentage)与碱化度ESP(Exchangeablesodiumpercentage)

盐基饱和度:

是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

碱化度:

用Na+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咐的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10.铁质特性(Ferricproperty)与铝质特性(Alicproperty)

铁质特性:

土壤形成过程中,因矿物中度风化,盐基淋失,脱硅,导致氧化铁相当富集,呈现铁质特性。

铝质特性:

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彻底分解,钾、钠、钙、镁、硅等成分不断淋失,而铁、铝、锰、钛等成分相对富集,其中铝的稳定性最强,叫铝质特性。

二、简述题(6选4,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过程和地球化学(geochemistry)过程的对立和统一?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统一的结果。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地质大循环空间大,时间长,植物营养元素不积累;而生物小循环涉及空间小,时间短,可以促进植物养料元素的积累,使土壤有限养分元素发挥作用。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在上部可称为母质,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类型母质,成土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土壤动物为调控凋落物分解速度的重要生物因素,通过对凋落物的啃食、咀嚼,使凋落物破碎,改变土壤中有效营养物质分布,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活性,进而调控凋落物的分解、养分释放及土壤中物质循环的速率和方向。

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一方面分解有机物质形成腐殖质并释放养分,另一方面又同化土壤碳素和固定无机营养形成其生物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

没有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没有生物小循环,土壤就难以形成。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相互渗透又不可分割地同时进行着,它们之间通过土壤相互连接在一起。

参考文献

[1]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91

[2]杨效东,邹小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凋落叶分解与土壤动物群落:

两种

网孔分解袋的分解实验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5):

791–801

[3]章家恩,刘文高.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土壤与环境,

2001,10

(2):

154-157.

2.世界上有哪几大土壤分类系统(soilsystematics)?

试比较分析各土壤分类系统的特点。

主要土壤分类体系有: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FAO/Unesco)、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西欧国家的土壤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等。

形成了多种土壤分类并存的局面。

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最大特点是,建立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系统,确定了土系到土类间各级分类的定量指标,增加了上壤湿度、温度和质地级别等分类指标,引用单个土体作为采样单位,并用拼缀法命名上壤以别于以前的土壤名称。

它避免了由于某具体土壤包括多种诊断层或诊断特性而难以确定其土壤类型的问题。

西欧国家的土壤分类:

西欧学派的特点是重视水分状况和有机质分解的特点。

D.Sigmond(1938)在上纲一级将土壤分为有机、矿质和有机矿质土。

K.lbiena

(1953)首先将土壤分为陆上、水成、半水成上纲,然后再按有机质积累分解划分。

M.konhausen(1962)将上壤分为陆上、半陆上、水下和泥炭土壤门,再将陆上土划分为未成土、AC土、草原上、粘盘土、棕壤、灰壤等土纲。

然后是从形态发生体系变为诊断体系;分类高级单元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保持密切联系的对应关系,便于国际交流;该分类还保持了一定的历史延续性,以便本国的非土壤学家的应用。

因此出现了基于形态发生原则的土壤分类和属于诊断分类范畴的新的法国土壤分类草案并存的局面。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凝练出了有严格限定的31个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其中诊断层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三分之一参照改进,三分之一创建。

建立了14个土纲,39个亚纲,138个土类和588个亚类。

提出了一系列人为土层,建立了富铁土纲,提出了干旱表层替代干旱水分状况,对青藏高原提出了草毡层建立了寒性干旱土和寒冻雏形土两亚纲。

世界上首次建立人为土纲的诊断体系,提出灌淤表层、堆垫表层、肥熟表层和水耕层系列,据此划分出灌淤、堆垫恶化肥熟早耕人为土和水耕人为土。

并且这一分类原则被世界土壤分类组织全盘接受。

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

图例单元虽非土壤分类单元,但相当于一个不完全的土壤分类制。

在制订图例单元时,采用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概念,其基本内容均取自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据1988年修订版,联合国土壤图图例单元分为三级。

一级土壤单元由1974年的26个增为28个,大致相当于美国、俄罗斯土壤分类中的大土类;二级土壤单元,由1974年的106个增加到153个,相当于亚类。

三级单元,扩展了土相的内容。

其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分类系统,但它应用了土壤分类系统的成就,吸取了西欧各国土壤分类的长处,应用于土壤制图,起到土壤分类的作用。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吸取了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该分类报告内容最丰富;其次,修订了诊断层、诊断特性和诊断物质,诊断层增至29个,新增14个,其中7个为诊断特性、4个由土相改为诊断层;另外,修改确定了5个诊断物质,如认为的、石灰性的、冲积性的和含火山灰碎屑物质;第三,增删了原有的土壤分类单元,基本上与修订的图例相当,有少量增减。

第四,极大的充实了人为土的分类,其分类方案中采取了中国系统分类中关于人为土诊断层概念,划分出了灌淤土、草垫土、堆垫土和水耕土。

中国土壤分类与美国土壤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的区别: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在其影响下建立起来的,但与之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

3个体系详简不一,但仍有一些土纲是相似的。

如有机土和火山灰土大致是相同的;ST制中的干旱土,在CST制中为干旱土和盐成土,在WRB制中为钙积土和石膏土以及盐土和碱土等等。

参考文献

[1]黄金良,陈健飞,陈松林等1GIS在土系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J]1福建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

(2):

94-981

[2]赵其国.12l世纪土壤科学展望[J]1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

704-7091

[3]李孝芳,黄润华.国内外土壤地理研究工作回顾与展望[J].土壤通报,1995,26(4):

145-1491

[4]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土壤参比与信息中心.世界土壤图图

例(修订版).世界土壤资源报告60,1990.1~5,20~23,27~29,32~45

 

3.简述盐成土(Halosols)的形成因素、形成过程(soilformingfactorsandprocess)及其改良方法。

盐成土是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在矿质土表至1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

形成因素主要有气候、母质、地貌、生物条件,灌溉技术。

形成因素

(1)气候: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比值大于1,土壤水盐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土壤及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类则随上升水流的蒸发、浓缩、积累于地表。

西北干旱区及漠境地区土壤积盐程度强,盐成土呈大面积分布。

②东部沿海地区:

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夏季高温湿润多雨,土壤淋盐作用强烈;冬春季节气温低、干燥和降水稀少,积盐过程大于淋盐过程。

但从全年来看,林燕时间较短(3个月),冬春季节气温低、干燥和降水稀少,土壤积盐5-6个月,总趋势积盐过程大于淋盐过程,在黄海平原和东北松嫩平原盐成土呈斑块状分布③高纬度高寒干旱、半干旱地区:

春夏化冻季节,出现反浆将盐分运移至地表。

(2)地貌与地下水:

水文地质状况同样受制于地形,其动态与水文网有密切联系,也都是在盆地内由高处向低处,由上游向下游流动汇集消耗。

所以,地表水和地下水将携带的盐分向下游平原低地及湖盆汇集。

由于盐随水动,盐成土一般总是发育在不同地貌单元的低平部位。

(3)母质:

盐成土的母质多为冲积物、洪积物以及不同起源的黄土状沉积物。

还有湖积物。

由于沉积物受中小地形影响,土壤质地有明显差异。

可见,含盐母质及矿化地下水是盐成土的主要盐分来源。

(4)植被耐盐植物特别是盐生植物如海蓬子、盐瓜瓜、猪毛菜等既有泌盐能力,灰分为13-22%,个别盐生植物可高达200-350g/kg,其中钠盐占一半以上。

盐生植物死亡后,在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盐分,成为表层发生盐积层的盐分来源之一。

改良方法:

(1)化学改良:

A无机改良剂取得较好效果的无机化学改良剂有两类。

一类是含钙物质,即直接钙作用剂,如石膏、磷石膏、氧化钙等,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它们含有的钙离子代换出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中的钠离子。

另一类是酸性物质,即钙有效化剂,如黑矾、硫磺、硫酸等。

主要作用是利用其酸性中和土壤的碱度,并溶解土壤中的碳酸钙,使钙有效化。

硫磺、石膏、聚丙烯酰胺等改良剂均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空隙度随之增加,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与水分利用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了盐碱土的改良。

B有机-无机或有机改良剂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以含钙物料和有机物料为主要材料的复合改良剂能明显降低盐碱土的pH、Cl-和Na+,原因主要是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和Ca2+。

盐碱土复合改良剂还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提高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

采用尿素甲醛聚合物或尿素甲醛树脂聚合物,不仅是一种长效肥料,还能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对盐土也有改良作用。

(2)物理改良方法:

盐碱地改良的物理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结构来调控土壤水盐运动,从而达到抑制土壤蒸发、提高入渗淋盐效果的目的

A客土改良客土就是换土,在有明显盐碱或含盐量3%以上的盐碱地铲起表土运走,盐碱越严重铲土层应加深,然后填上好土,或者运走一部分盐碱土,把好土与留下的盐碱土混合,这样也能有效地降低土壤含盐量,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B铺沙压碱铺沙压碱也是改良盐碱土的一项重要方法。

通过表层铺沙压碱能够

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空隙度增大,通透性增强,使盐碱土水盐运动规律发生改变,在雨水的作用下,盐分从表层土淋溶到深层土中。

由于团粒结构增强,保水、贮水能力增大,减少了蒸发,从而抑制深层的盐分向上运动,使表土层的碱化度降低,起到了压碱的作用。

(3)生物改良措施

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种植绿肥、植树造林等,其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种植扩大地表植被覆盖,以植物蒸腾代替地表蒸发,通过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表盐分积累;另一方面,树木根系可以疏松土壤,有的通过根瘤菌可以起到固氮作用,每年又有大量的枯枝落叶和枯根,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促进微生物活动,从而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从根本上治理

盐碱。

(4)农业改良措施

农艺配套措施主要包括缩小地块、整土地、耙保墒、进行精耕细作,选用优良耐盐碱的作物品种进行复种、套种,克服广种薄收、浅耕粗作的传统耕作习惯,推行秸秆还田,施有机肥,高地力,翻晒垡,伏水压碱,提倡合理灌溉、浅浇快轮、节约用水的一系列管水、用水制度。

如平整土地、水旱轮作、合理耕作、因土种植等

(5)水利工程改良措施

盐渍土的水利工程改良措施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进行灌溉压盐或排水减盐。

在合理排、灌改良盐碱土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措施有引水灌溉洗盐、引洪放淤压盐、排水脱盐、改排为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累德.新疆盐成土壤系统分类[J].干早区研究.1997.03.001

[2]刘建红.盐碱地开发治理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2):

51-53.

[3]王丽贤,张小云,吴淼.盐碱土改良措施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

[4]李小娟.浅谈盐碱地的治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

136-137.

[5]吴宏宇,张宏武,胡春元等.河套灌区盐碱地综合治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

计,2010,33

(2):

45-48.

[6]郝久清.盐碱地的改良[J].陕西农业,2002(10):

29.

[7]安东,李新平,张永宏等.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碱积盐成土改良效果研究[J].干旱

地区农业研究2010(05)-0115-0119

[8]马晨,马履一,刘太祥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10(4):

28-32.

[9]孙晓东.吉林西部盐碱化治理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

(1):

71-73,81.

6.简述我国三大土壤区域的分区依据及分区概况。

土壤区划是根据土背或土壤群体在地面组合的区域特性,按其相似性、差异性和共轭性,进行地理区域上的划分,即各地区土被结构、分布规律、发生特性及资源评价和生产性能,将具有相同和共轭关系的群体组合占据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土区”,与相异的地区划分开来,并根据差异程度大小,在不同级别中予以反映,成为一个多等级的区划系统。

全国共分为3个土壤区域和12个土壤区。

分区依据:

(1)土壤组合类型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

(2)制约或影响土壤地域分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相同;(3)改造、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生产率的途径基本相同;(4)为解决多级分区及其应用问题,高级分区级别以土壤区域为基础,由上而下展开,在区域以下可分地区、土区、亚区、土片,最后至土壤样块。

土壤区域是土壤区划的一级单元,它反映我国土纲组合群体结构与大农业生产的概括特征,体现我国生物气候大条件大范围的不均衡性,及其影响到的土壤性状与农、林、牧业布局的重大差异。

据此将全国分为三个不同的土壤区域:

东部森林土壤区域(44.4%);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35.2%);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20.4%)。

土壤地区是土壤区划的二级单元,反应土壤区域内部生物、气候条件不同引起较大范围地带性土纲或土类组合的差异。

据此将东部森林土壤区域划分出华南、滇南砖红土壤、赤土壤、水稻土地区(5.4%);江南、台北红壤水稻土地区(7.4%);西南红壤黄壤水稻土地区(9.7%);汉江、长江中下游黄棕壤褐土水稻土地区(4%);辽东、华北棕壤褐土潮土地区8.4%;东北暗棕壤白浆土黑土地区(9.5%)等六个土壤地区;西北草原、荒漠土壤区域划分为内蒙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地区(7.4%);黄土高原黄绵土黑垆土灰钙土地区(5.1%);甘新灰漠土棕漠土风沙地区(22.7%)等三个土壤地区;青藏高山草甸、草原土壤区域划分出青藏东部亚高山、高山草甸土地区(8.9%);青藏中部高山草原土地区(8.6%);青藏西部高山漠土地区(2.9%)等三个土壤地区,共计12个土壤地区。

土区是土壤区划的三级单元。

反映土壤地区内部生物、气候条件或地域性因素不同引起的土类或土类组合的差异。

同一土壤区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水热条件和土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