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828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docx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

2014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

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

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  )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2.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

“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

“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编》

4.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为“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人认识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5.(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

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6.(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

7..(2013年安徽高考13题)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

“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8.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9.(2013年天津高考5题)“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10.从右侧的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

涉及哪一领域?

()

A.宗教文化

B.科学技术

C.社会理论

D.文学艺术

 

11.某学者曾提及:

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

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

12.(2013年北京高考15题)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3.(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19题)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14..(2013年四川高考4题)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5.(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9题)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6.“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7.(山东省枣庄市2013届高三上期期末历史)梁启超指出: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18.《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19.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20.“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2013年江苏高考7题)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2.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3.(内蒙古巴彦淖尔中学2012届高三上期期中历史)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这些人追求民主与进步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二.材料分析题

25.(2013年广东高考39题)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6.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

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成”“扬威”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

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

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27.(2013年山东高考28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8.(2013年天津高考13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

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

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

胡适在演讲中说:

“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

”“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

(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

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

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指的是什么?

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2014高考一轮复习:

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对外体制”指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它导致清朝对外部世界缺乏基本的了解,故选D。

2.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国人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但不要被“洋”字的表面迷惑。

5.【答案】A

6.

7.【答案】A

8.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天演论》宣传的是社会进化论思想;《原富》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宣传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宣传三权分立思想,《群己权界论》即穆勒的《论自由》宣传自由主义,都涉及社会理论问题。

11.【答案】B

【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

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A项主张中体西用,C项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D项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都不能算“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B

16.

17.【答案】:

C

【解析】:

重点理解“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即是认为解放思想十分迫切。

18.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题干提及的五四运动是广义概念,这场知识最光荣的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打倒偶像即反对专制要求民主,启蒙即追求科学,故选D项,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

20.【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同时宣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因此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的各种学说得到迅速传播,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找到支持者”。

21.【答案】D

22.【答案】B

【解析】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23.

24.【答案】C

【解析】认真理解各选项的含义,A项属地主阶级洋务派言论;B项属地主阶级顽固派言论;D项属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观点;只有C项符合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君主立宪的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25.【答案】

(1)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3)“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6.【解析】本题以历史精英人物切入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视角新颖。

(1)问以严复的经历考查其思想的成长背景,注意表格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问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比较分析能力。

材料二中严复主张“治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增强军事实力)、“治本”(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结合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比较。

第(3)问注意限制角度“客观原因”,一般从社会基本状况(政治、经济、文化)分析。

【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

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7.【答案】

(1)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若从清未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

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

影响:

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8.【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

(2)英、法等国。

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美国总统成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3)《庶民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4)陈独秀:

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

“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

李大钊:

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