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58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docx

版《新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通用地理》专题习题突破4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环境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资源开发、调配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应遵循“资源开发背景——资源开发、资源调配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的思路,重点解决两个重点:

一是资源开发、调配的条件,二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复习过程中应结合诸如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西气东输等具体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问题治理的过程,总结出该类问题复习的一般思路和答题模板,并灵活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核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2016·海南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B.种草

C.栽灌木D.自然演化

答案 1.C 2.B 3.D

解析 第1题,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

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大多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多,但蒸发量更大,导致土壤含水量较低。

第3题,该地人类活动干扰少,保护该地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4.(2016·全国文综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 第

(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

(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区内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穿越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结合复习线索,巩固核心知识

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2)一般治理措施

4.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

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具体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

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方法技巧

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

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2)根据区域来判断

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

具体如下:

区域特征

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

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

荒漠化

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

水土流失

山地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平原耕作区

水土流失、湿地减少

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土地荒漠化

(3)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

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

2.生态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题点一 荒漠化问题的成因分析[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综合题]

读“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2.年降水量200mm~400mm的地区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锐减D.大气污染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内蒙古年降水量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递变规律。

所以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第2题,年降水量200mm~400mm的地区属于半干旱区,植被以草原为主,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题点二 湿地的分布、开发与保护[预测题型:

选择题]

湿地率是某区域湿地面积与该区域面积之比,下图示意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

读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湿地率最大区域的年降水量是(  )

A.600~800mmB.400~600mm

C.300~400mmD.200~300mm

4.该流域(  )

A.湿地的水源直接来自大气降水

B.上游兴修水库有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

C.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蒸发量

D.影响中下游湿地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类活动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结合湿地率的定义,可直接读出该流域湿地率最大区域的年降水量。

第4题,湿地水源直接来自河流水;上游兴修水库不利于下游湿地的保护;限制河口湿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是上游来水;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中下游湿地呈现不稳定性。

核心点二 区域自然资源开发

(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双选)(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 1.AC 2.AD

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第2题,南水北调能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更多使用南水北调的供水,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

3.(2015·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 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

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

(2)长江江苏段________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利用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

(3)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

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答案 

(1)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地势低平;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等。

(2)北 原料和产品多为大宗商品,宜采用水运;用水量较大,沿长江分布,用水便利;环境容量较大。

(3)变化:

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

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 第

(1)题,图1区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旱涝灾害多发;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经济发达,消耗水总量多;因此需要众多引排工程保障用水的安全。

(2)题,用图中数据判读岸线资源的优劣,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原因从岸线资源的优势方面考虑。

第(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从迁与不迁两方面考虑。

如迁移到安徽,则因为安徽劳动力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降低;但迁入地区配套不完善,距市场远,运输成本上升。

如不迁移,则应从降低生产成本角度入手分析。

1.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可再生资源(土地、水、生物、气候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矿产资源)。

2.知识线索

开发条件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综合开发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个地区内的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而对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不同,其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不同,因而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方向也不相同。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生产结构

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煤炭是其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存在问题

煤炭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传统产业衰落,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

综合

整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方法技巧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思路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1)基础好

(2)拉动强

(3)有保证:

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题点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西多年来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工和建材等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

材料二 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

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

材料三 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图1)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图2)。

(1)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

(3)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

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2)原因:

国内外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

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

(3)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解析 第

(1)题,从自然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2)题,从煤炭、钢铁市场需求、价格和产能等方面说明原因。

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等方面采取措施。

第(3)题,从对煤炭产业本身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说明意义。

核心点三 河流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2016·全国文综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下表中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

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水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解析 第

(1)题,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特征。

罗讷河上游位于瑞士境内,主要靠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其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冰川消融,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位于法国境内,其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径流量变化不大。

地中海沿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河流汛期为冬季,枯水期为夏季。

(2)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整治措施及其作用。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可以加快洪水下泄,从而达到防洪的目的,同时也具有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

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电,同时起到改善航运条件的作用,而整理河谷滩地是土地开发的重要措施。

第(3)题,罗讷河流域面积广,跨越行政区多,涉及部门众多,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可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全流域的综合治理。

第(4)题,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水流速,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从而起到恢复河流生态、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的作用。

1.基本概念

干流、支流、流域和分水岭等。

2.知识线索

流域的综合开发→开发条件评价(流域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及经济发展基础)→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综合开发措施和效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方法技巧

 流域开发建设与综合治理的分析

(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一般要考虑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与治理。

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固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综上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应以问题治理为中心,以优势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题点 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预测题型:

选择题或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

从源头至日内瓦湖,罗讷河为冰川、峡谷河段,两岸巍峨陡峭,河水奔流直下,将泥浆水倾入清澈的日内瓦湖。

罗讷河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

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

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在左侧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在右侧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左下图)。

右下图示意罗讷河部分流域。

(1)判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3)根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

答案 

(1)夏季。

 原因:

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也是日内瓦湖水的下泻通道。

(3)发电和漂流(旅游)。

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水电开发;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

解析 第

(1)题,结合罗讷河和阿尔沃河流经地自然特征,在分析其水文特征的基础上说明“泾渭分明”景观出现的季节和成因。

(2)题,根据罗讷河与日内瓦湖的相对位置,结合二者相互补给关系进行说明。

第(3)题,结合罗讷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确定其开发方向并说明理由。

核心点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4·浙江文综)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④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③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说法正确,故选D。

第2题,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

3.(2012·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原因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

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步骤,首先从经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