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468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docx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

《分米、厘米、毫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分米、厘米、毫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

 

2、教学目标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小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即认识1米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米,再认识分米、毫米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生先认识分米,再认识厘米,最后认识毫米。

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生去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不等式:

米>分米>厘米>毫米。

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建立数量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课一开始,从清明节扎小白花剩下的铅丝引入,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相联系,如在学生认识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一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生判断身边物体的高度、长度,如:

旗杆高10米,铅笔长10厘米,身高120厘米等等。

 

3、亲身体验,从中感悟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看一看、数一数、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实践操作和空间想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内容分层细化,着眼一个“实”字 

这一课主要分三段进行教学,第一段是认识分米,第二段是认识厘米,最后是认识毫米,课的知识量较大,所以教学时我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厘米”的教学上,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认识分米时,我先让学生观察米尺得出从"0"刻度线到"10"刻度线的这一段长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长,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大约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落实米和分米间的单位进率。

 

认识厘米时,从三角板入手,观察得出1厘米的长度,同样让学生认识几厘米的长度,其中安排了一个游戏,通过小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评一评,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到各单位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最后安排了量文具盒,让学生既巩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毫米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毫米的观念。

 

5、重过程教学 

一般教学在教学新课后都非常注重对新知的练习巩固,有基本训练、专项训练、深化训练,使学生在练中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现代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转而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

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把主要时间集中于学生对1分米、1厘米1毫米的认识及建立它们的长度观念,只留少量的时间做些简单的巩固练习。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

“百”“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

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

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

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

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

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

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

猜一猜

课件出示鸟巢体育馆图片,引导学生:

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

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

并由此导入课题: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

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挑战情境:

小朋友,福娃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福娃,全部完成,将得到一组福娃!

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接下来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

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一小捆的小棒:

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复习已有旧知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晶晶带来挑战:

怎样数更大的数?

数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

每盘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后,老师问:

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

学生将自发地要求数。

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让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后,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思考:

该怎样数?

再组内讨论:

我们组怎样数?

统一意见,达成共识。

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

你们组有多少根?

怎样数的?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

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两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

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得出:

10个一百是一千。

这部分是重点知识。

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

指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这样,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让生指具体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让生用手写一下如何写一千。

活动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页纸的厚度,并用手势演示一下;根据100页纸的厚度估计200页,400页纸的厚度,同桌、小组同学进行验证;估计1000页纸的厚度,师出示1000页纸,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

接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活动五、出示卡片199,它后面的数字是谁?

师详细讲解,为何是200,接着问生209后面是?

你能接着数吗?

89--189--379--699--509--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活动六、1、

(1)填一填。

10个1是 10里面有  个1

10个10是   100里面有  个10

10个百是   1000里面有  个100

(2)、数一数。

从198数到206

从985数到1000

这里,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填一填:

 ----、---、800、--、--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 

3、出示图片:

让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的应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

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完成挑战,同学也得到福娃(课件出示福娃图片)恭喜你们!

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