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428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docx

高三地理复习第三部分第十章第31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读某河流流域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所在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少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甲、乙两地自然带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暖流B.寒流、地形

C.寒流、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

解读:

第1题,该地区为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第2题,甲地受寒流影响形成荒漠带,乙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

b5E2RGbCAP

答案:

1.A 2.C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工程。

读下图,回答3~4题。

p1EanqFDPw

3.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B.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4.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畜牧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解读:

第3题,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可以基本满足珠江三角洲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但还不能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水电梯级开发后河流中泥沙减少,容易使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第4题,流域综合开发的内容很广泛,但目前红水河流域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不适合发展微电子工业;发展畜牧业明显错误;另外,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合在南方种植。

DXDiTa9E3d

答案:

3.C 4.B

 读河流流域对比图,回答5~6题。

5.甲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是(  >

A.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

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生水土污染

C.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6.乙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湿地萎缩D.物种减少

解读:

第5题,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甲河为印度河,该河流域气候干旱,发展农业需要引水灌溉,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

第6题,乙河为亚马孙河,流域内由于热带雨林被砍伐,动植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物种减少。

RTCrpUDGiT

答案:

5.D 6.D

7.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

从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图1>,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

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2>,实现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5PCzVD7HxA

(1>分析图1,说明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依据资料和图2信息,指出对田纳西河治理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明其效益。

解读:

认真读材料和图,注意提取有用信息,并加以总结和描述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图1明确显示了该流域早期的开发利用方式,应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归纳该开发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第(2>题,从图2中可看出,田纳西河流域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其效益是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

jLBHrnAILg

答案:

(1>扩大种植面积、开矿乱开滥采,用木炭炼铜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重>;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大量排出含SO2的废气,不仅污染大气,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体,影响生物生长。

xHAQX74J0X

(2>修筑了(多座>水坝、(多处>船闸和港口。

取得了防洪、改善通航条件、提高运输能力的效益。

实现了全河的统一管理和梯级开发。

LDAYtRyKfE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水系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河水文特征可能包括(  >

A.流量大B.含沙量大

C.有结冰期D.无凌汛现象

2.A、B两条河流分水岭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山脉,下列地理界线可能与图中分水岭接近的是(  >

A.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分界线

D.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分界线

3.B河流域及其以东地区也是我国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 ②冻土广布,使河床宽而浅 ③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④地势低平,泄洪能力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读:

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汛期和结冰期等方面阐述。

A河在非季风区,降水少,流量不大,含沙量小。

A河纬度比较高,且从低纬流向高纬,所以有凌汛和结冰期。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是大兴安岭,是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温带森林与温带草原的分界线,还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第3题,本题考查洪涝灾害成因。

B河流域(嫩江流域及其以东松花江流域>河道比较平直。

冬季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削弱了河流的下切侵蚀,助长了河流的旁蚀(侧蚀>,使河床宽且浅;降水集中在7月、8月,并常有暴雨;地势低平,河床坡度小,泄洪能力弱。

Zzz6ZB2Ltk

答案:

1.C 2.C 3.D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

因此,我国也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知识,回答4~6题。

dvzfvkwMI1

4.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B.黄河流经地区植被少,地表裸露,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5.教材中提到的田纳西河流域出现的生态问题,你认为同黄河流域相同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地退化

B.植被破坏

C.水质污染

D.都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6.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于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借鉴意义的地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

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解读:

第4题,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

①黄河流域大多流经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②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属人为原因。

第5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导致的,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而矿产资源的多少不属于生态问题,并且两个流域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第6题,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和土地利用等方面。

rqyn14ZNXI

答案:

4.B 5.D 6.D

   2018年3月3日,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和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合作建造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建成二周年。

麦洛维大坝是继埃及阿斯旺大坝后在尼罗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二座大坝。

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7~8题。

EmxvxOtOco

7.麦洛维大坝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洪B.发电

C.灌溉D.航运

解读:

选B。

其下游有著名的阿斯旺大坝,具有防洪功能,因而不必再为防洪而修建大坝;而且一般来说,不会为了灌溉和航运兴建如此大的工程。

SixE2yXPq5

8.该大坝建设过程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  >

A.常年暴雨B.常年高温

C.多飓风D.基础设施差

解读:

选B。

从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所以不可能常年暴雨;该区域位于热带,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气温终年较高;苏丹不位于沿海地区,所以不会多飓风;基础设施差并非自然障碍。

6ewMyirQFL

 读我国某区域图(单位:

m>,回答9~10题。

9.有关该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长江以北,以低山、丘陵为主

B.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C.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土壤条件好,适宜发展立体农业

解读:

选B。

该地区位于长江以南(由经纬度判断>,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从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土壤主要为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低,需要改造。

kavU42VRUs

10.图示南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后,R河水文特征的变化有(  >

A.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形成明显春汛

C.含沙量减少

D.上游流速增大

解读:

选C。

图示南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含蓄水源的功能增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由于植被的保护,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本地区虽然春季降水较多,但河流不会因为退耕还林形成春汛;由于植被的作用,河流上游流速变小。

y6v3ALoS89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值线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A地在河流综合治理中的主要作用是(  >

A.养殖B.改善气候

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

解读:

选C。

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A地地势低洼,因而在河流综合治理中可作为分洪与蓄洪区,缓解洪水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M2ub6vSTnP

12.为缓解图中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在乙河段附近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解读:

选B。

甲河段洪水泛滥,主要与上游来水量大,且河段弯曲、水流不畅有关,因此可在上游修建水库,用来调节汛期的洪水。

0YujCfmUCw

二、综合题

13.(2018·安徽安庆一模>“同一条尼罗河,同一盆地,同一未来”,是尼罗河流域各国人们的共同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eUts8ZQVRd

材料1:

右图尼罗河流域图。

材料2:

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尼穆莱以上为上游,喀土穆以下为下游。

流域内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落后。

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流域干旱频发,生态破坏和水污染也日益突出。

sQsAEJkW5T

材料3:

1929年,英国和埃及签署了《尼罗河水协定》,埃及和苏丹获得90%的尼罗河水使用权。

近年来,上游国家积极谋求平等利用尼罗河水的权利,埃及和苏丹因高度依赖尼罗河水而坚持捍卫历史协定,各国间矛盾时有发生。

GMsIasNXkA

(1>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在支流数量、流域面积、径流季节变化等方面有何特点?

(2>指出尼罗河下游开发利用的重点,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说明各国间因利用尼罗河水资源而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的原因。

(4>作为一条国际河流,你认为尼罗河流域综合开发的途径有哪些?

解读:

尼罗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其开发利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问题,因利用水资源而引发矛盾。

因此,对尼罗河流域的开发应加强合作,综合开发利用。

TIrRGchYzg

答案:

(1>支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较广;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较小。

(2>重点:

兴修水利,防治洪涝,保障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理由:

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光热充足;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农业发达;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需兴修水利工程,防治洪涝,保障灌溉,促进特色农业(长绒棉>的发展;尼罗河沿岸自然风光迷人、人文景观荟萃,人口稠密,水运便利,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7EqZcWLZNX

(3>①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大;②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污染,使流域水资源供应不断减少;③流域内许多国家对尼罗河水资源依赖程度很高;④殖民统治时期签署的水权协定,影响尼罗河水的公平使用。

lzq7IGf02E

(4>①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互信,通过磋商解决争端;②建立尼罗河流域国际合作组织,统一管理、规划,共同开发;③加强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利用;④积极开展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为流域的开发利用寻求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zvpgeqJ1hk

14.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是滇西北地区略图,这里有世界上独特的“三江并流”自然奇观。

图中I河为________江,Ⅱ河流出我国后称为________河。

NrpoJac3v1

(2>图乙是“三江并流”所在地区气温、降水量与海拔的关联示意图。

图中的气温垂直递减率7月________(大于或小于>1月;这里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海拔________M的山坡上。

1nowfTG4KI

(3>有关部门计划在Ⅲ河上修建梯级水电站,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试对Ⅲ河水能开发的两种意见分别说明理由。

fjnFLDa5Zo

解读:

(1>“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2>读乙图,可知7月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1月,找到降水最多的点,可据坐标估算其海拔。

(3>流域开发既要考虑河流的特点,也要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是过度开发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应综合考虑利与弊。

tfnNhnE6e5

答案:

(1>金沙(或长江> 湄公 (2>大于 2200~2300

(3>赞成理由:

开发水能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西电东送后,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并且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

反对理由:

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修建水电站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加剧水土流失,从而破坏生态环境。

HbmVN777sL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