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398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docx

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6

2012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三)2012.04.

(满分:

150分;完卷时间:

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直走咸阳。

(杜牧《阿房宫赋》)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5)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

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

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

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

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

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

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

朝而出,暮而归。

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两年以来,橐中如洗。

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

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

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

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

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

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

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

迨于中夏,经营复始。

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

于是疏凿之工复始。

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

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

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

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zhT):

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

②慊(qiè):

满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荷畚锸荷: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

尽头

  C.险者夷之夷:

使……平坦

D.都堪泛月迎风堪:

可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高考资源网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

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

(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分)

(2)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吕布得知张飞抢了自己在山东买的马,随即点兵往小沛,大骂刘备,张飞反击说:

“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

”(《三国演义》)

B.林佩瑶少女时代曾与雷鸣相恋,雷鸣送给她一本《浮士德》和一朵白玫瑰。

之后,雷鸣南下从军,林佩瑶则嫁给自己并不喜欢的吴荪甫。

(《子夜》)

C.战乱到来,高家许多人跑去投靠亲戚,留在府中的人则聚在一起商量逃难的办法,瑞珏和琴都很恐慌,梅则冷冷地说“我只有这条命”。

(《家》)

D.副主教盯着广场,爱斯梅拉达正在跳舞,一个男子偶尔起来绕一圈,然后又坐下,把山羊抱在膝头,副主教认出,那个男子就是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在法庭上认出了马斯洛娃,内心深深自责。

回家后,他想起当初把那笔钱塞给她的情景,不禁大声说:

“哎呀,哎呀!

多么丑恶!

”(《复活》)

8.简答题(二题任选一题,5分)

(1)、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

“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公”指的是谁?

他为什么“大笑”?

请简述这一情节。

(2)、欧也妮进房把烛火放在桌上,声音发抖地说:

“弟弟,我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你的事;但是要是你肯宽恕的话,上帝也会原谅我的罪过。

欧也妮做了什么对不起她堂弟的事?

紧接着发生了什么?

请简述。

(《欧也妮·葛朗台》)

选()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

“管仲①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②。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③也,自经④于沟渎⑤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

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

③诚信,遵守信用。

④自经,自缢,上吊自杀。

⑤渎,小沟渠。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11.文章第③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生的作用。

(3分)

答:

1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买水

陈永林

在鄱阳湖一带,去世的老人入殓前,得由长子披老人生前穿的棉袄,次子捧老人的遗像,三儿子端老人生前穿的鞋,幺子端脸盆,依次去池塘“买水”为老人净身。

每口池塘只能“买”一盆水。

水买回来后,放在死者门口。

村人便端着碗来买水。

有专人登记,谁拿了多少钱来买水,一笔笔记上。

来买水的人越多,老人的子孙们就觉得越有面子。

老人活得岁数越长,是无疾而终,生前人缘又好,子孙多而且都有出息,还乐善好施,来买水的人便越多,买的是老人的福气,都想自己今后死时像老人这样风光。

反之,买水的人越少。

这天,鄱湖嘴村的德贵和七根同一天去世了。

德贵是村长的爹,德贵活了八十岁,而且是无疾而终。

德贵生的五个儿女,除村长在农村,其余四个儿女都在城里吃公家饭。

德贵的晚年过得很惬意,吃好的,穿好的,抽的也是十元钱一包的“金圣”烟。

德贵在生时,村人都说他命好,说得德贵皱纹里都是笑。

再说七根,尽管活了七十八,却是得了肝癌,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才闭眼的。

七根只生了一个儿子,没生女儿,应属儿女不全。

七根的儿子也是个种田的,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当然没钱给七根。

七根种不动田地了,只有去镇上捡破烂。

晚年过得极凄苦。

死前三个月,还捡破烂。

德贵去世的第二天,德贵的儿女都赶回家了。

儿女们单位上的人和儿女的亲朋好友送给德贵的花圈有五六十只。

而七根竟没有一只花圈。

七根的亲戚都在乡下,乡下人没有送花圈的习惯。

给德贵买水的队伍很长,有一百七八十人。

且买了十二口池塘里的水,村里的池塘不够,只有去邻村的池塘里买水。

一口池塘一盆水,两只水桶装得满满的。

还游了街,成千上万的人看热闹,都一脸的羡慕。

给七根买水的才二十余人,而且只买了四口池塘里的水。

满满一担水放在德贵门口。

德贵的大儿子还叮嘱卖水的人,待会儿村人来买水,别盛满,要不,水卖完了,就没水给爹洗身子。

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仅十几个人来买水。

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

七根的儿子亲自为村人盛水。

他噙着泪水连说,谢谢,谢谢!

村人相互招呼,你也来这买水?

咋不去那买水?

我才不去那个小气鬼家买水呢。

有一回,我儿子交学费少了二十块钱,我低声下气对他说了一箩筐好话,他只有两个字,没钱。

七根叔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了,尽管只有十五块二角五分钱,我当时眼窝子都湿了。

我也是,我女人得了子宫癌,医生说发现得早,只要开了刀就没事。

我没钱去找他借,还朝他下跪了,他就是没拿一分钱。

晚上,七根叔却来我家送了三十五块钱,七根叔那时对我说,我只有这么多钱……

我儿子那回掉进了鄱阳湖,七根叔衣服也来不及脱,就跳进湖里救起我儿子。

他却躲开了……

修村小学,还差五百元,七根大伯去医院卖了几次血,而他才出了一百元。

村子路上的砂石是七根叔公铺的……

七根的儿子听着村人念着他爹在世的好,泪水掉下来了,许多村人也掉了泪。

四盆水很快被村人买完了。

七根的儿子说,你们等等,我这就去买水。

七根的儿子挑着水桶就走,走得飞快。

德贵的儿女们一个个阴着脸。

他们弄不明白,村人为啥要买七根的水而不买自己父亲的水。

自己的父亲的命比七根的命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德贵的一个堂侄子说,村人都说叔太小气,说叔尽管有钱,但他们没得一点好处。

说七根虽然没钱,但他尽最大能力帮他们,还说七根为人正直,说七根心地善良,说七根……德贵的大儿子大吼,别说了。

半个月后,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

路是德贵的五个儿女们修的。

德贵的儿女们说,修路的钱是德贵生前省下的。

选自《天津文学》2011年笫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第1段对鄱阳湖一带“买水”风俗的介绍,既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又为德贵家和七根家的“买水”造成悬念。

B.小说写七根的贫穷以及“儿女不全”,既反衬出他尽其所能尽心为善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鄱湖嘴村风俗的价值取向。

C.德贵家“仅十几个人来买水”而“去七根家买水的却有一百余人”这些细节,蕴含着鄱湖嘴村村民对七根生前为人处事的充分肯定。

D.德贵生前过得惬意和七根“晚年过得极凄苦”,两家“买水”的情形以及两个人生前的为人等形成对比,有力地凸现了小说的主题。

E.小说通过村民的言行展示了七根这位普通人贫穷的一生,暗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仅仅存在于社会底层的现实。

14.德贵的五个儿女用德贵生前省下的钱,把村前那条被七根铺了砂石的路修成了水泥路。

小说最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答:

15.鄱湖嘴村的村民不按旧俗“买水”折射出鄱阳湖风俗怎样的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的小屋

--忆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

罗俞君

①“回味往事,写不出灿烂的星光,只能告诉我的亲人,我在那一间又一间的小屋里,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这是老一辈出版家陈原先生的自传,也是他的绝笔《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中最后的话。

②20世纪30年代还在读高三的陈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在那里他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1938年抗战爆发,他和他年轻的伙伴们在小屋里唱救亡歌曲,唱别人翻译和他自己翻译的苏联歌曲。

1938年秋,他又在这小屋中翻译了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假如明天战争》。

《假如明天战争》连歌带谱在夏衍主编的《救亡日报》上发表。

歌声像长了翅膀,激励着年轻的爱国者上战场。

③在小屋里,年轻的陈原和他的挚友做着“语言梦”:

学会世界语、学会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研究制定广州话拉丁化的方案。

他曾把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世界语杂志《人民阵线》传播到别的城镇,他是这个杂志的中国代理人,并和几个同是穷学生和初入职场的青年,用仅有的几文零用钱,自己写稿、编辑、下厂印刷,每个月出一份《走向新阶段》的世界语刊物,诉说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报道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

这本朴素的小刊物,在欧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三十几年后,他在维也纳国家图书馆附近的世界语博物馆藏书库中,看到了各期《走向新阶段》。

④1938年10月21日凌晨一点,陈原随四战区一个民运机关撤离广州,几个小时后,日本侵略军侵略了这座城市。

因为奉命紧急撤离,他匆匆离开这间小屋,什么也没有带走,没有余暇想到小屋和书。

在以后辗转行军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时间去想念小屋,只有在奉命结束的时候,才想起还有两部手稿没有带出--有一部只完成了一半,这手稿标志着他做文字工作的开始。

已经完成的一本手稿是作者从日文和世界语翻译的稿本,未完成的手稿则是他读大学时翻译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

这半部永远留在小屋的力学译稿,预示着他告别了工程学。

随着战争与革命的开展,他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⑤陈原曾两次入住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

他在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编辑《漫画与木刻》和《工作与学习》两个进步杂志,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他的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初稿就是在这间小屋完成的。

⑥小屋在变,陈原的梦不变。

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小屋里,他把回忆自己在不同小屋度过的一生的自传副标题叫做“如歌的行板”。

⑦想起我最初组稿《我的小屋,我的梦--六十年如歌的行板》的时候,把《陈原散文》的样书送到陈原先生的小屋里。

交谈中,他说还要写《我的小屋》。

我意识到,这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对读者更有意义,便马上和陈原先生约稿。

写完书稿后,陈原先生曾想再修改,不幸的是,他长卧病榻三年后,离世。

⑧北京建国门大街那幢七八十年代的老楼里,那间满是书的小屋令我难忘,还有陈原先生的地址和电话,我怎么换电话簿都不愿撤去,总会再抄一遍,好像他仍住在那里,依然活着。

(选自2011年10月14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这篇回忆录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第②自然段写陈原先生“在广州拥有了第一间小屋”,到第⑦自然段写他在一个小屋里离世,既照应了他的“小屋”人生,又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前后呼应。

B.抗战爆发,陈原在他的第一间小屋翻译大战前夜苏联流行的战歌,并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写稿、编辑出版了《走向新阶段》,加入了抗战文化活动的行列。

C.因为奉命紧急撤离,陈原把翻译未完成的美国铁木辛科教授的《弹性力学》留在小屋,这使他不愿再接触工程学,进入了原先没有想到的领域。

D.在桂林东郊的施家园小屋,陈原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和写作生涯,除了编辑杂志,他还在此期间完成了第一本著作《中国地理基础教程》的初稿。

E.这篇文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真实的描述,通过陈原与他的小屋回忆了陈原先生的一生,并展示了陈原“充满苦恼和希望、激情和友爱的几十年”。

14.作者为什么会意识到,《我的小屋》“将会是一本对中国现当代出版史有独特价值的书”?

(4分)

答:

15.作者是如何表现陈原先生的出版人生的?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

16、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上,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出现具体产品名称和数字。

(3分)

近些年,“国货”走俏市场。

针对这一现象某报社进行了一次关于“国货”的认知的问卷调查。

品牌

产地

民众认为是国货的

品牌

产地

民众认为是国货的

宝洁化妆品

美国

85.3%

东洋之花护手霜

中国

25.3%

清扬洗发水

法国

91.9%

蒙妮坦服装

中国

21.6%

奥迪汽车

德国

85.3%

奥克斯手机

中国

20.1%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于A,而对于B,造成这种认知颠倒的原因就是C。

答:

A

B

C

1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50字左右)(7分)

23日中午12点半,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外,两个工人将数个金黄色的大字打在原先的“第四教学楼”的牌匾边,二者中间相隔不过数米,分别挂在外墙的东、南两侧,位置等高。

这几个字是“真维斯楼”,并用英文标注“JeanswestBuilding”。

几个字的右下方,还悬挂了一块牌匾,专门用来介绍真维斯这个民装品牌。

教学楼以企业品牌冠名,这一话题已进入微博的热门话题榜。

很多网友表示“不能接受”。

有清华学生表示“大家都觉得还蛮扯的,同学们其实更能接受以赞助人的名字命名的。

清华的教学楼和真维斯的品牌形象不太搭。

”然而,也有许多网友对了“真维斯”楼持赞成态度。

你对清华大学教学楼以企业品牌冠名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

五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

“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

”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用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

“那好,拿走它吧。

”禅师说。

徒弟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

”禅师接着问,“别的你还喜欢吗?

”徒弟承认,桌了上的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

“没关系,你也拿去吧。

”禅师说。

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抓过钱袋。

“现在呢?

”徒弟有点紧张地问禅师。

“现在你挠挠自己看。

”禅师说。

徒弟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东西。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12港尾中学高三语文高考仿真(三)2012.04.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1)骊山北构而西折

(2)潦倒新停浊酒杯(3)绕船月明江水寒(4)沧海月明珠有泪

(5)川泽纡其骇瞩(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2、B.【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致:

情趣

  3【答案】D.【解析】筛选文中的信息。

①表现的是季超、止祥两兄弟。

②是原因,不是表现。

⑤是“卜筑”的具体做法。

  4【答案】B.【解析】归纳内容要点。

“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

  5.

(1)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

(3分)

(2)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3分,)【解析】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翻译文中的句子。

(1)注意“辄”“去”“委置”的翻译。

(2)注意“祁”“体粟”“汗浃”以为”的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

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

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

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

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

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

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

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

  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

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

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

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果然是不可缺少的。

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