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39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docx

高考仿真训练理科综合试题

2016年高考仿真训练

理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1、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脂肪、磷脂和固醇都属于脂质 

C.乳糖、葡萄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

D.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下列各组细胞器均具单层膜的是

A.液泡和核糖体   B.中心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内质网和线粒体

3.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根据预实验确定最适温度范围

C.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组和吡罗红染色组进行对照

D.在“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选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进行实验

4.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A.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的数目相同

B.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D.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该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常常发生联会紊乱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6.图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7.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

“从沙滩到用户”,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B.为了防止蛋白质盐析,疫苗等生物制剂应冷冻储存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m的颗粒物,它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D.人体内没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因此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的分子数大于2NA

B.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个

C.含4.8g碳元素的石墨晶体中的共价键数为1.2NA个

D.2mL0.5mol/L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盐酸制备硅酸胶体,所得胶粒数目为0.001NA

9.有A,B两种有机物,可能是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已知它们含氢的质量分数相等。

关于A和B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可能是同分异构体

B.A和B的最简式可能相同

C.A和B不可能一个是烃,一个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D.将A和B混合,当混合物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H2O的量均相等

10.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在平衡3KSCN+FeCl3

Fe(SCN)3+3KC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溶液

溶液红色变浅

增大c(KCl),平衡逆向移动

B

分别向盛有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溴水

直馏汽油中溴水褪色,裂化汽油中溴水不褪色。

可以用溴水鉴别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C

向某卤代烃中加入稀NaOH溶液共煮几分钟,然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碘原子

D

向油脂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油脂已经完全皂化

11.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的氢化物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中最高的

B.由X、Y、Z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具有10电子的微粒只有2种

C.仅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

D.X和Z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常温下为液态的两种化合物

12.常温下,在10mL0.1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溶液的pH=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mL(若忽略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

B.在0.1mol/L的Na2CO3溶液中:

c(Na+)+c(H+)=c(CO32-)+c(OH-)+c(HCO3-)

C.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

c(CO32-)=c(HCO3-)>c(H+)>c(OH-)

D.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Na+

13.如图装置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示意图,装置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

已知充、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2+NaBr3

Na2S4+3Na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A极应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

B.放电时,当有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B极上有0.3molNaBr产生

C.放电时,钠离子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D.充电时,负极反应式为3NaBr-2e-=NaBr3+2Na+

2、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用三根轻绳将A、B两小球以及水平天花板上的固定点O之间两两连接。

然后用一水平方向的力F作用于A球上,此时三根轻绳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绳恰好处于竖直方向,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三根轻绳的长度之比为OA∶AB∶OB=3∶4∶5,两球质量关系为mA=2mB=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B绳的拉力大小为2mg

B.OA绳的拉力大小为

C.F的大小为

D.AB绳的拉力大小为mg

1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若将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分别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0从半径均为R=

h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的最低点水平向右射入轨道,轨道形状如图乙、丙、丁、戊所示。

则质量分别为2m、3m、4m、5m的小球中,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仍为h的是(小球大小和空气阻力均不计)

A.质量为2m的小球    

B.质量为3m的小球

C.质量为4m的小球

D.质量为5m的小球

16.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静电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17.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

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D.王跃以与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18.如图甲为风速仪的结构示意图。

在恒定风力作用下风杯带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永磁体转动,线圈产生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

若发现电流峰值Im变大了,则风速v、电流变化的周期T一定是

A.v变小,T变小     

B.v变小,T变大

C.v变大,T变小

D.v变大,T变大

19.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一水平放置的不带电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电容为C,上极板B接地,现有大量质量均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油滴,以相同的初速度持续不断地从两板正中间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射入,第一滴油滴正好落到下极板A的正中央P点。

能落到A极板的油滴仅有N滴,且第N+1滴油滴刚好能飞离电场,假设落到A极板的油滴的电荷量能被极板全部吸收,不考虑油滴间的相互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则

A.落到A极板的油滴数N=

B.落到A极板的油滴数N=

C.第N+1滴油滴经过电场的整个过程中所增加的动能为

D.第N+1滴油滴经过电场的整个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为

2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1、R3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C为电容器。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置于位置a,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时理想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为I。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由a滑到b且电路再次稳定时,理想电压表V1、V2的示数分别为U1′、U2′,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为I′。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由a滑向b的过程中,电容器的带电量减小

B.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由a滑向b的过程中,通过R3的电流方向由右向左

C.U1>U1′,U2>U2′,I>I′

D.

=R1+r

21.空间存在着以x=0平面为分界面的两个匀强磁场,左右两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B1和B2,且B1:

B2=4:

3,方向如图所示。

原点O处有两个带电粒子a、b分别沿x的正、负方向同时射出。

a、b分别带正、负电荷且电荷量大小相等,它们质量与初速度的乘积大小相等。

若从原点射出后a粒子在第四次到达y轴时两粒子第一相遇。

(不计两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粒子在磁场B1中的半径与b粒子在磁场B2中的半径之比为3:

4

B.b粒子在磁场B1、B2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

4

C.a、b两粒子的质量之比为5:

7

D.a、b两粒子的质量之比为4:

3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借助计算机,力传感器的挂钩与其他物体间的弹力大小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

为了探究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

将滑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传感器沿长木板水平拉滑块,改变拉力直到将滑块拉动;再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并在滑块上放上砝码,重复前一个过程,得到的图线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1)由图线乙知:

在t1~t2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_____(选填“F1”或“F2”)。

(2)结合甲、乙两图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最大静摩擦力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的压力均有关的结论。

23.(9分)要测量阻值约为25kΩ的电阻Rx,现备有下列器材:

A.直流电源(20V,允许最大电流1A)

B.电压表(量程15V,内阻约100kΩ)

C.电压表(量程50V,内阻约500kΩ)

D.电流表(量程100μA,内阻约2kΩ)

E.电流表(量程500μA,内阻约300Ω)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

开关和导线若干

(1)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使测量误差尽量小,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

(请填写字母代号)

(2)依据实验的原理,补齐实物图。

(3)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Rx的测量值较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4.(14分)如图所示,光滑曲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于B点,BC右端连接内壁光滑、半径为r=0.4m的四分之一细圆管CD,管口D端正下方直立一根劲度系数为k=25N/m的轻弹簧,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恰好与管口D端齐平。

质量为m=1kg的小球在曲面上距BC的高度为h=0.8m处从静止开始下滑,进入管口C端时与管壁间恰好无作用力,通过CD后压缩弹簧。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

kx2,x为弹簧的形变量,小球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

求:

(1)小球达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2)水平面BC的长度s;

(3)在压缩弹簧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vm。

 

25.(18分)如图所示,间距为L、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双斜面型平行导轨,左导轨光滑,右导轨粗糙,左、右导轨分别与水平面成α、β角,分别有垂直于导轨斜面向上的磁感应强度为B1、B2的匀强磁场,两处的磁场互不影响。

质量为m、电阻均为r的导体棒ab、cd与两平行导轨垂直放置且接触良好。

ab棒由静止释放,cd棒始终静止不动。

求:

(1)ab棒速度大小为v时通过cd棒的电流大小和cd棒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ab棒匀速运动时速度大小及此时cd棒消耗的电功率。

 

26.(14分)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主要发生以下三个反应:

编号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平衡常数

CO(g)+2H2(g)

CH3OH(g) ΔH1

K1

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4kJ/mol

K2

CO(g)+H2O(g)

CO2(g)+H2(g) ΔH3=-41kJ/mol

K3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H-O

C-H

E/(kJ/mol)

436

1076

343

465

413

由上述数据计算ΔH1=                 。

(2)该工艺的总反应为3CO(g)+3H2(g)

CH3OCH3(g)+CO2(g) ΔH

该反应ΔH=         ,化学平衡常数K=      (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3)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H3OCH3产率的有________。

A.分离出二甲醚        B.升高温度    

C.改用高效催化剂      D.增大压强

(4)工艺中反应①和反应②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无反应③发生。

该工艺中反应③的发生提高了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n(H2)/n(CO)=2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H2(g)+2CO(g)

CH3OCH3(g)+H2O(g) ΔH,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该反应的ΔH>0

B.若在p2和316℃时反应达到平衡,则CO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在p3和316℃时反应达到平衡,H2的转化率等于50%

D.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n(H2)/n(CO)=3,则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50%

E.若在p1和200℃时,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充入2molH2和1molCO,则平衡时二甲醚的体积分数增大

(6)某温度下,将8.0molH2和4.0mol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4H2(g)+2CO(g)

CH3OCH3(g)+H2O(g),反应达平衡后测得二甲醚的体积分数为25%,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7.(15分)I.硒鼓回收料含硒约97%,其余为约3%的碲和微量的氯。

从该回收料中回收硒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煅烧过程中,回收料中的硒、碲被氧化成SeO2和TeO2):

部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SeO2

340℃(315℃升华)

684℃

易溶于水和乙醇

TeO2

733℃(450℃升华)

1260℃

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回答下列问题:

(1)Se与S是同族元素,比S多1个电子层,Se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

(2)乙醇浸取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蒸发除去溶剂后,所得固体中仍含有少量TeO2杂质,除杂时适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SeO2易溶于水得到H2SeO3溶液,向溶液中通入HI气体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同时生成Se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H2SeO3的电离常数K1=3.5×10-3、K2=5.0×10-8,回答下列问题:

①Na2SeO3溶液呈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在Na2Se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

A.c(Na+)+c(H+)=c(SeO32-)+c(HSeO3-)+c(OH-)

B.2c(Na+)=c(SeO32-)+c(HSeO3-)+c(H2SeO3)

C.c(Na+)=2c(SeO32-)+2c(HSeO3-)+2c(H2SeO3)

D.c(OH-)=c(H+)+c(HSeO3-)+c(H2SeO3)

II.三氯氧磷(化学式:

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

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工艺流程如下:

(5)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Cl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a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待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1的AgNO3溶液40.00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c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

已知:

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选填字母),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a.FeCl2b.NH4Fe(SO4)2c.淀粉d.甲基橙

②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如无此操作所测Cl元素含量将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8.(14分)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若分液漏斗中氨水的浓度为9.0mol·L-1,配制该浓度的氨水100mL,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mL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

(2)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烧瓶内固体X为。

(写化学式)

(3)乙装置的作用是;写出受热时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当戊中观察到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

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如何改进装置。

(5)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9.(10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⑵25℃的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_________。

⑶15℃的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很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光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暗反应。

⑷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_________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⑸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实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的形成率,下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实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据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_________值。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___,接种菌种真菌后,该实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其原因是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能力提高。

30.(10分)果蝇具有易于区分的多对相对性状,常用于遗传学研究,其中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1)摩尔根等人运用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用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

黑身=3:

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为显性。

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

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这是的结果。

31.(9分)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下左图;

实验二:

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下右图。

(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必须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称为。

(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32.(10分)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

(2)Ⅱ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

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

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

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