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8371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五校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五校2021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与汉武帝相关的举措有

①建立“内朝”②推行“察举制”③推行盐铁官营④创立“刺史”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被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科举制C.行省制D.郡县制

3.下列对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

B.编制与修订以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为前提

C.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内容中也体现有自然法的思想

4.战国时期,推动秦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①推广牛耕②修建都江堰③开凿灵渠④商鞅变法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5.“……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6.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7.导致下图(英国城市化过程曲线)中B—C段数量激增的历史因素包括

①农村的“圈地运动”②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

③新兴城市涌④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

下列对此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城市手工业的发展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

9.英、德两国在近代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对二者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任命内阁首脑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居于权力中心

D.君主有权修订法律

10.假如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为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你应该选择

①1825年经济危机的状况②马克思在柏林大学的求学经历

③圣西门的论著④巴黎公社起义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所示战争的影响的是

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12.1907年《女子世界》第6期刊载了《女子蚕业学校校歌》:

“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源西陵。

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

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

”歌词中反映了女子蚕业学校的教育理念有()

①重视女子教育②提倡实业救国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下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做出这一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B.发型

C.交通工具D.建筑装饰风格

14.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

据此推断该省份是

A.四川B.安徽C.江苏D.山西

1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访欧美数国。

历经13个月后回到上海,在欢迎仪式上迎接的政府应是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1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17.巴黎公社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包括

①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都采取无产阶级专政措施

③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④都重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

18.在罗斯福新政期间,企业要获得下图中的“蓝鹰”标记,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

下列不属于这些规则的是()

A.按规定的市场分配销售产品B.保持与同类企业间产品价格稳定

C.规定工人生产的最低工时D.给予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

19.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④它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

20.下图是新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其下方的标语应该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紧跟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人民公社无限好,万里江山一日新!

21.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包括

①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国家工业化建设起步

③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④地方各级人大召开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该讲话的目的是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3.“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兴起于美国,它主张降低税率、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

以此作为制定经济政策依据的美国总统是

A.胡佛B.罗斯福C.肯尼迪D.里根

2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

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出于这段材料中的认识,苏联(苏俄)政府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形成斯大林模式D.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

25.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6.“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27.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

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

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

这一措施

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28.下面是1948年及1970年美国和法、德、日、英四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表,该表隐含的史实不包括

年代

美国(%)

法、英、日、联邦德国之和(%)

1948年

54.6

19.6

1970年

37.8

31.5

 

A.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日本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战略

C.西欧国家以联合促共同发展D.70年代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

29.下图是“二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上升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世界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

30.据报道,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

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只要中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和投票权大小由经济实力决定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31.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B.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全球竞争加剧的结果

C.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共同市场之上的,经济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的社会制度为基础

D.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缓慢,区域集团化趋势加速发展

3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等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下对全球化趋势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拉大了南北差距

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3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内阁制度,下属官员有事题奏,或皇帝颁发诏旨,都是经过层层机构,辗转交送,常常要花费很多时间。

军机处则不然,一切均由大臣和章京通同办理,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摘自《历史教学》

材料二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摘自XX百科

材料三“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众议院应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一次之议员组成,……合众国的参议院由每州的州议会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之,”

——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四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就曾指出: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摘自付百平《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两种制度各自的优势?

并指出二者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雅典公民大会成员和美国国会议员在产生方式上有何差异?

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造成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制度缺陷?

(4)为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若总统与国会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

34.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自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自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

(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

(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

——摘自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报告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

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

(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

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

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工业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85年时,英国对外资本输出为13亿英镑,到1913年它的对外投资总额已达40亿英镑,相当于当时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英国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

——摘自孙岗《殖民地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对英国的不同影响》

材料三(英国)大学中所认为不可少之智识,唯熟读拉丁希腊之古文学,而无批评之精神;所谓佳文无非引经据典之刻板文字而已。

故英国最初之科学,其进步也,初与学制上之教育机关无涉,且为老师阶级与教士阶级所切齿痛恨者。

……关于此点,德人较胜。

德国之“学者”对于新学未尝仇恨,颇能听其发荣滋长。

德国之商人及制造家亦与英国不同,初无轻视科学家之意。

盖德国商人以为智识者乃一种有需于栽培之收获,吾能以肥料养之,则他日收获宜更丰盛。

——摘自[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

请回答:

(1)列举18世纪末直接推动美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两项本土重大技术创新。

(2)结合所学,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教育制度和对外政策方面,概括分析明清以来(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日益衰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在经济侵略方式上产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制造业的衰落之间有何关联?

(4)有人说“法拉第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但却未能改变英国的命运”,请解释其涵义。

材料三中,韦尔斯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何种解释?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是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实行“内外朝”制度,①正确;实行了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察举制”,②正确;为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打击富商大贾,推行盐铁官营,③正确;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督控制,实行“刺史”制度,④正确;故选D;A、B、C错误。

2.D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以看出这是指的郡县制,因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持续两千多年,D正确;材料不涉及宗法制,排除A;科举制、行省制均没实行两千年,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

3.A

【详解】

据此所学可知,随着帝国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需要,因此在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万民法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它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故“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各族人民而编制的法律体系”说法不符合史实,A符合题意;万民法的编制是以原有的公民法为基础,B正确,排除;万民法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C正确,排除;万民法体现了“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念,D正确,排除。

4.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广牛耕、修建都江堰和商鞅变法都是推动秦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①②④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灵渠”是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后,为统一岭南而开凿的,所以③在时间上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ACD选项排除。

5.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宋朝时期商业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AB说的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排除;宋朝交子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说的是交子,排除。

6.C

【详解】

“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属于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均是属于商业革命的,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7.B

【详解】

材料数据反映了1800年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激增,当时农村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人口向城市迁移,故①正确;当时工业革命使新型工厂制度的确立,也有利于城市化,故②正确;当时工业化新兴城市涌现,故③正确;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与城市化无关,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B。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选项错误,排除。

8.A

【详解】

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大量的商品输出,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不是“城市手工业”,故A错误,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B正确,排除;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通商,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上海因其优越的经济地域条件,使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C正确,排除;据所学可知,随着列强的入侵,适应列强侵略需要的买办商人出现,D正确,排除。

9.A

【详解】

英国和德国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和德国的内阁首脑都有君主任命,A项是两国政治制度的相同点,答案为A;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君主有权修订法律仅符合德国,排除BD;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单指英国,德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皇帝,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德国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

国王“统而不治”,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

德国君主立宪的特点:

皇帝掌握最高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

10.C

【解析】

【详解】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动荡。

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圣西门等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和理论基础,故①③两项的表述符合题意;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求学期间,阅读大量进步书籍并积极参与进步组织的活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故第②项的表述符合题意;第④项中的“巴黎公社起义”发生于1871年,晚于题目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1848年”,故排除。

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11.C

【分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甲午战争。

AB与鸦片战争相关,D与八国联军侵华相关,所以ABD皆可排除。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此后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故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详解】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振兴实业之先声”、“《女子蚕业学校校歌》”、“教育理念”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清末中国教育相关内容。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③培育民主精神,④弘扬民族文化,两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

进一步可知,①②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教育·清末教育·女子教育

13.C

【解析】

【详解】

题眼是“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

黄包车是近代从外国传入的,故C项正确;图片上的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A项不正确;图片上人物的发型也属于传统发型,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B项不正确;图片上没有看出建筑装饰风格,故D项不正确。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安徽的徽商闻名天下,同时又是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安徽作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省份之一。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C

【解析】

【详解】

“海圻”号于1911年4月出航,13个月后返回上海,时间应是1912年5月。

此时晚期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政府历史上叫做北洋军阀政府。

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排除;南京国民政府的时间是1927年4月18日~1948年5月20日,D选项排除。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据题干材料可知,美国独占了中国的市场,这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情;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及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衰落了,故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1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都将斗争矛头都直接指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无产阶级专政措施,故①②正确;巴黎公社起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所以巴黎公社并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也没有提到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涉及到农民土地问题,故③④错误;所以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

解题的关键是对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得出二者的相同点。

18.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规定工人生产的最低工时和最高工时,出自《社会保障法》,主要是为了帮助弱势阶层,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均属于蓝鹰运动时期制定的规则,排除。

19.A

【详解】

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①正确;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正确;据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③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正确;故选A;B、C、D错误。

20.B

【详解】

据图片信息毛泽东胳膊上的“红卫兵”可知,这是文革十年内乱时期,B与材料符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应该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A错误;抗美援朝是1950年10月---1953年10月,与材料不符,C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D与材料不符。

21.D

【详解】

据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